于子育
拍戏间的休息日,我一个人搭高铁,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山上。
我想安静一下。
戏拍到尾段,有种轻轻的累。
生活与生活间,我经常会有“想安静一下”的感觉,只要没什么重要事,我通常都会依那份感觉去安静一下。
一个下午,一天,两天,甚至更久都可以,都好。
到了旅馆,办好手续,安静地吃了一顿午餐,走出外面的院子。
阳光正好,秋日的风凉爽,一棵棵的枫树,树叶在红黄橘色中美丽起舞,小草,花,还有小水流,清澈见底的水里有飘动的水草。
好美丽的日式花园,我的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我坐在花园里的休息处,在沙发里坐了一个下午。
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放空。
今晚会有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来相会。
她拍完日戏,要连开三个多小时的车,穿过黑漆漆的山路,来这里与我相聚。
她说:不累,一定要见一面。
疫情下,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变得更珍贵。
这个朋友,是我20岁初到台湾,认识的第一个艺人朋友。
那时候,她叫于琇琴。
我们两都还没出道,她经常开车带着我,一起去她演唱的民歌餐厅溜达。
她在台上唱歌,我在台下喝饮料,吃点心。
她一头长发,艳红的嘴唇,紧身牛仔裤,抱一把吉他演唱,很帅。
我很喜欢琇琴的声音,有一种不知来自哪个经历的苦涩。
后来我们都出了唱片,成为歌手,台上是经常一起跑通告,一起参加表演的歌手,台下是经常一起手挽手到夜市吃小吃,一起无聊地逛一天忠孝东路的闺蜜。
闺蜜就是,我们可以赤裸裸一起泡澡,一起躺在床上整夜不眠,无所不聊,可以在对方面前狂笑和流泪。
后来,我离开台湾,搬去香港,当起演员。
每一次到台湾工作,她就是我的“陪睡,陪聊”女郎。
只要有空,她就会开着休旅车前来,然后从车上拿出足够外宿一个星期的装备,保养品,化妆品,衣服,围巾…陪睡。
她个子小小的,身材纤细,单身,百分百的路痴,却老爱开大车,每次上路好像誓要把家给带上似的。
再后来,她也开始成为演员,决定用回本名,“于子育“。
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走向更内在的表演形态。
我们经常聊表演,分享当演员的苦与乐,也深入探讨表演,分享彼此揣摩角色时做功课的方式,更不错过彼此最重要的演出作品,然后真诚地聆听对方的观后心得。
能够放下自尊心,如此坦诚面对和接受彼此的真心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一年,她凭“我爱美金”入围金钟奖“最佳女主角”,我在香港找裁缝师给她做了一件黑色的晚礼服。
我把她给我的那一叠影片,拿回家,仔细的看完,然后呈交心得报告。
今年,她摘下了金钟奖“最佳女配角”。
以一个温柔,善良,可爱,宽容的妈妈一角,让大家看到了她多年来的认真和付出。
一个演员前辈跟我说过,演戏是不能演的,你内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我看着她在台上领奖的影片,热泪盈眶。
琇琴说,她从小就爱唱歌,但她很内向,永远都是躲在妈妈背后唱歌。
她说自己学习不好,有一次数学考试分数很差,回家很害怕,结果爸爸看到考卷后,带她走到街上,买了一支冰淇淋给她。
她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的感动,那份慈悲的父爱深深笼罩着她,温暖她脆弱的小心灵。
她从小就带着一种默默战战兢兢的自卑感,直到进入演艺圈,就算成为唱片畅销的女歌手,她还是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容易紧张,不勇敢表达自己。
有时候,有些事发生,她忍气吞声,我觉得很心疼,一直鼓励她要懂得活出自己,不必太在乎别人的说词和看法。
演戏开启了她生命的另一扇门。
在角色与角色的诠释里,她感受到了内在的自己,释放了内心压抑已久的情绪,更勇敢的借由角色表达愤怒,悲伤,痛苦,同时也释放无限可爱,单纯,率直的一面。
我到台湾隔离的第二天,花了一整天把十集“俗女养成记”一口气看完。
观看过程中,被朴实,可爱,贤慧中带点傻气的妈妈逗乐,更无数次为她的坚韧,对家人的温柔,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掉泪。
她没有当过妈妈,却可以把一个妈妈从年轻到年老演得这么动人这么细腻,这要多么强大的心,和无限的爱才可以做得到。
我的闺蜜,于子育就是这么一个人。
她几乎没有邪念和贪欲的,她不自我,也不自私,不任性也很有耐性,永远都觉得自己对你不够好,跟她在一起会让你觉得很自在,让你觉得被宠爱。
接近晚间十点钟,她终于出现了。
我在电话讯息里撒娇跟她说我有点累,很多情绪,看到她应该会哭。
结果见面后,哭的是她。哈哈!
因为她哭了,所以我就哭不出来了,觉得自己的那些有的没的心情也不怎么了。
她说自己好累,刚领完奖不久,一阵忙碌,完全没有足够时间做好准备,新戏就开拍,一直愧疚自己没做足功课,觉得自己表现不好,感觉压力很大…,说着说着就流下眼泪。
原来拿奖后,紧接着咬住不放的就是压力,外界对自己期待的压力,纷扰你的初心和定力。
我播放一些感性的音乐,让她可以更放松宣泄。
我跟她说我刚拿金马奖时,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我开始把外界对我的肯定和期许看的很重,开始在乎一些跟表演没有关系的小事,那些小事让我变得不勇敢变得很脆弱。
后来,我跑去搭地铁。
因为当初为了诠释“见鬼”里的角色,我必须学会拉小提琴。
我透过声乐老师的介绍跟随一个香港管弦乐团的小提琴家学习小提琴。
我每天搭一个小时的地铁到他的住家上课,每天在酒店里认真练习,全心全意投入,只为演好一个角色,没有杂念。
所以当我再次身处在车厢里,听着地铁行驶的声音,坐在人群中那张冰冷的座椅上时,我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初心,那份对表演的执着和热爱,于是我开始学习放下得失心。
我说“你的真是表演里最重要的元素,这就够了,别想其他的了。”
在深聊的过程中,她的心情渐渐平复。
后来,我们换上睡袍,一起安静地看着黑夜泡温泉。
讓溫熱的泉水洗滌我們的身心。
#我的小日子
善良我做得到心得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知道:不能不知道的幕後調度與承擔】解鎖篇
前兩篇「我不知道(上、下)」詳細記載著我如何與孩子對話,如何引導他往學習的方向邁進,於是許多人開始鑽研起我在對話裡的「方法」。
今天我想展現的,不是「方法」,而是揭開對話底下,我與未學對話的大人們的差異,我承擔著外界不知道的什麼樣的責任與壓力,理解了理層的承擔,我想這系列的學習,方算完整。
底下,我重新將前兩篇的對話重貼於下,並且逐步在利用括弧()來解釋後端我的思維與起心動念是如何流轉應變與承擔。
自學團這學期來了一個「插班生」D。
D來自香港,無法閱讀中文字,但能聽的懂中文,也能說中文,溝通不是問題。
(任何一授課老師面對大班教學皆會有進度考量,而一位新同學插班,會有彼此適應問題,雙方都在磨合,而新同學中文能力不強的情況下,開課後的幾週,我恢復最早的教學方式,盡量以說故事代替大規模的文本閱讀,一方面觀察D聽中文的能力,二方面觀察他對故事的喜好程度)
學期開始,我給學生們一項中文作業,上台報告一本少年小說的讀書心得。
(這是寒假期間我給孩子們的作業是閱讀一本少年小說,開學後則驗收他們閱讀後的心得)
但D的中文閱讀是有困境的,因此我特別邀請D尋找一首歌曲,無論是英文或中文或廣東歌曲都可以,只要是他聽了覺得有感,都可以帶來課堂上分享。
(每個孩子資源不同,我看重孩子原有的資源,也思量我如何在兼顧作業的公平性的前提下,又能找到符合個人差異的方法,畢竟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因而在作業上特別有所調動,那是為了鼓勵D上台,適時調動方式,先讓孩子獲得成就,鼓勵學習才是我的目標)
D的個性內向,是個不太有自信的孩子,因此對於上台講話、繳交作業,都感到害怕、緊張,也因如此,他習慣在面對問題時,回應:「我不知道怎麼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不知道……」
為了鼓勵D,我特別將他的困境,拆解成步驟,分別提問他:(原以為上台分享一首歌,應該會很簡單,沒想到對D來說,仍然非常困難,為此我只得再將他的困境簡化再簡化,先貼近他的困難,再一步步建立他的資源,讓他從簡單的步驟裡,找到成就,主動性也會多出一些)
1.會用手機或電腦嗎?(會)
2.平常會聽歌嗎?(會,但不太常聽)
3.把之前聽過的歌曲裡找一首,告訴導師是否困難?(不會)
4.下一週把那首歌帶來課堂,看是列印歌詞或請導師協助找到歌曲的連結,讓我在課堂上播放這首歌,能做到嗎?(能)
確認每一步驟D都是可行的,下課前我邀請D,若有困難,隨時向我或導師求救,他也表示可以。
(對話的過程很短,僅僅1-2分鐘,然而對話雖然簡單,我仍為孩子設下安全的止滑墊,請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尋求導師或我的協助,此句提問不僅是問孩子,也是提給在場的跟課老師,讓導師明白孩子若需要幫忙請老師務必協助,這是動用了周遭的資源,來援助孩子)
在這對話的引導中,我運用的是將大問題化約成小步驟,讓面對龐大困境的孩子,有機會能實踐它。
有時候孩子容易經常將目標定得太高,或慣性將問題想的太難,長久下來就容易有自我放棄的。這時候大人可以做的事,就是將目標調低一點,先讓孩子有容易達成的成就感,再一步步往下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陪伴方法。
D是個較沒自信的孩子,遇到壓力或挑戰,還沒開始想辦法,就會不自覺的退縮,總是下意識的說:我不知道。
當孩子總是下意識的說:「我不知道」,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過去不管自己再怎麼努力,卻從沒得到大人的稱讚(可能還曾被嘲諷或辱罵);也有可能過去一旦遇到困難,只要說不知道,事情就能不用面對,因此他從中學到「不知道」的生存法則;也更有可能他天性比較膽小退縮,對困境的處理比較不曾受到訓練。
不管D的成因是哪一種,我深信只要大人願意陪伴,孩子信賴大人,孩子就能往前跨出第一步。
D在課堂回應我,面對我提出的作業步驟,他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就給予了信任。
直到下一週,每個孩子都陸續上台報告,好不容易輪到D時,D卻告訴我「我不知道」。
(這在教學上是常見的,孩子在教室內與老師口頭約定好了,轉身卻渾然忘我,一般未學習薩提爾模式的老師,可能在這裡就會湧起許多情緒,認為孩子欺騙,然而長期與孩子為伍,我是信賴他們本質是善良且向上的,因此在這個點是,我是開闊且接納的,我接納孩子可以屢屢忘記,而我也願意屢屢與之親近、與之對話,與之陪伴,因此此處情緒並不會湧起,即便孩子真的不想交作業,我也是能接納的,至於接納後該如何處理,這裡與教室文化規範有關,先按下不談。)
面對D的不知道,我有了一個決定,由於D遇到學習困境,因此我大膽的邀請班上同學等我一會兒,聆聽我和D的對話,請同學藉由聆聽,陪D走一段學習的路。而我決定在課間與D做一小小的對話,引導D走上面對困境之路。
(此刻對話,我是大膽的,我需要擔負的是全體孩子的課業進度,坐在教室裡的孩子時間是寶貴的,當我進行對話時,雖然是公開的,但孩子天性就是玩樂,因而對話中,他們勢必聊天嬉鬧,因此在這部分,我也屢屢的送出我的在乎給在座的孩子,屢屢邀請孩子等我一會兒,我需要他們一起陪伴D走過困境,此刻引導者若沒有很好的穩定,很容易因環境太過吵鬧而遷怒,因此要下這個決定時,我已經先將後面會面臨到的困境先想到,也明白自己是能承擔後果的,才決定前行,與孩子對話)
我:你的作業呢?
D:我不知道。
我:你不知道要交作業?還是不知道怎麼做作業?
D:我知道要做作業,但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我:上週我有問你能不能找一首歌,你當時回答我可以,你還記得嗎?
D:我記得,可是我不會,我不知道怎麼做。
我:沒關係,讓我們來聊一聊你遇到什麼困難了。
D:我就不知道。
我:這樣吧,告訴我,你為你的不知道做了些什麼?
D:蝦?
我:這週回去之後,在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你都做了些什麼?我記得上一週你告訴過我你會用手機聽歌,是嗎?
D:對,我也有用手機去找歌。
我:哦!聽起來不錯,你有用手機上網找歌,你有為你的作業試圖盡責,對嗎?
D:對!我有找歌!
我:我很高興你有為作業負責,我欣賞你的負責。那麼你找到什麼樣的歌曲呢?
D:我還沒找到,我不知道該找什麼樣的歌!
我:你不知道該找什麼樣的歌呀!聽起來你很迷茫,你能告訴我,當你很迷茫的時候,你都做了些什麼?關手機?還是一直滑著手機找歌?
D:我一直滑,但找不到歌。
我:你雖然迷茫,但是你有努力呀!至少你沒有立刻放棄,而是一直滑著歌曲,是嗎?
D:對!我有努力。
我:我很欣賞你願意努力,雖然沒有找到你想分享的歌曲,但至少我知道你是願意努力的,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你並不是嘴裡嚷著不知道,就完全不去面對了。相反的,你雖然嚷著不知道,但你還是非常努力的想面對我給你的作業,我很感動。
D:嗯。
我:我願意再等你一週,你回去之後,再找找看,如果真的找不到,你就將你手機裡的第一首歌拿出來分享,這對你而言有困難嗎?
D:沒有。
我:下一週上台報告,不管是什麼歌曲都可以,你做得到嗎?
D:可以,沒問題。
就這樣,我將我對D的欣賞與價值透過對話傳遞給D。
D在那一刻是被接納的,也被理解,於是他敢再提出勇氣往前努力一些。
這便是對話能帶來力量,帶來覺知。
(我與D對話結束後,我當著所有孩子的面前,欣賞了D,更欣賞了所有孩子,感謝他們願意等我一會兒,願意陪伴D的困境,一起參與這場對話,對我而言,若沒了他們的配合,我一個人沒辦法完成這次對話,因此在這個地方,我關照了所有的孩子內在與感受)
隔週,D如期的上台繳交作業,做了他生平第一次的口頭報告,我非常欣賞他的勇氣,也欣賞他帶來歌曲背後的含意。
(D上台的內容有認真、有真摯、更有可愛的缺漏,但願意上台分享,才是我看中他的資源,因此結束時,我運用聽核心裡的「心」,真誠的欣賞了D的努力與認真,才能大膽的讓他上台,我很感動也感謝。這份欣賞,會帶給D什麼樣的變化我不知道,但我明白這樣的欣賞,至少讓D感覺被看重,往後也許會生出願意努力的可能性,我深深相信)
引導孩子的對話,該守住什麼樣的要點,該給出什麼樣的話語,當下我思緒如何流轉,我該承擔什麼樣的風險,都可以從上述的對話與解析裡窺看。昨日我在一場演講結束時,一位老師前來回饋我,看我的書終於讓她有機會能進入對話的學習,給了她非常大的幫助,但聽了我的演講,才真正體會我傳遞何謂「姿態裡的訊息」,那些是從書裡無法得取的經驗與學習,唯有現場透過示範才能理解的。
的確,體驗需要現場實際示範才能帶來體驗性的感受,這是書本資訊一直無法取代的環節。我也深深希望能推廣學習,盡量讓沒有時間卻又想學習的父母,能減輕負擔,因此才促成7/5的學習講座,如果當日能撥出兩小時的空檔前來聆聽學習,也許更能理解對話的脈絡是如何形成。
「推薦課程」
🔥7/5台北一日「故事與溝通」親子講座 https://reurl.cc/mnXlWY
🔥 7/27-29故事、寫作、薩提爾成長營 https://www.accupass.com/go/wxl
🔥 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d1gV9
善良我做得到心得 在 呂捷歷史-朕即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大選前四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我是高雄人”。
其實在寫完這篇文章要PO文之前,我跟武松討論了很久,到底要不要PO?
因為每逢選舉,台灣人就瘋了!
每天都會看到我的朋友、學生在臉書上PO文和不同的人開戰。最常見的是為了支持的對象不一樣,而對朋友下最後通牒,揚言要封鎖或請他滾蛋。
這篇PO文應該是我的版近來引起網友們討論度最高的文章,也是我的版鮮少碰觸到政治的文章。
在近千個分享、留言和一萬多個讚裡面,我稍微點進去看了一下……基本上沒有哈薩克、塔吉克、東歐和俄羅斯的朋友,所以應該是貨真價實沒有”外力介入”!
而網友們的留言也相當理性,沒有人貼我政治標籤、也沒有人寫訊息幹醮我!這讓我很感動!真的很感動!謝謝大家!
我感謝的不是大家來捧場按讚、按分享!而是你們證明了我一路以來經營粉絲團的方向是正確的!
我向來不喜歡用偏激、煽動、仇恨和暴衝,等負面能量的方式來吸引眼球企圖製造新聞。雖然我知道這樣會有新聞點、很有曝光度!而有曝光度、有新聞點才會有人找我演講、拍廣告、代言,這樣我才有錢賺,武松才能添購新裝備。
但是,這是對這個社會有幫助的嗎?
我常講”我呂捷、呂建鋒就是個痞子!一個小小的補習班老師~教的還是大多數人不看重的歷史……”而在四年多前老天爺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講話一些人想聽。我們就算不能對這塊土地有貢獻,最少不要傷害它。於是乎,我每一場演講都在講我相信的事(雖然我常在演講中罵髒話…)!我一直相信中道、理性、善良的力量是存在的,而且大多人是如此!
但是,打開新聞、網路的時候……我懷疑了……滿滿的仇恨與譏諷和假消息。
很多時候媒體突然打電話給我是想用我的嘴巴來製造衝突、攻擊特定人士!但是……我真的不喜歡這樣……我都跟他們說”麥相害啦…這個我不懂ㄟ…我要上課了!”
而”高雄的觀光-郵輪與眷村文化園區”這篇文章,有討論度、也算有一點點見地~但是只有一家媒體找我,希望我用一個在地人的角度來談高雄的觀光發展。可是在"唇膏事件”發生後就不談這個了……改主題”從唇膏談喉嚨保健與辯論口才!”
如果我把文章的標題改成”韓XX,這才是真正的高雄!你懂個屁!”或”陳XX,這才是真正的高雄!你懂個屁!”
我的電話應該會接不完……一天跑八個通告!
我常在想,如果我還要繼續靠”呂捷”這兩個字賺錢,我是不是也要這樣……加入喪屍的行列!
而兩天前的那篇文章,讓我知道一路以來我的堅持是對的!謝謝大家!由衷的感謝!
明年我除了要製作一個台灣史類的行腳節目以外~我還打算做個小短片,每個禮拜跟大家介紹一本書、報告讀書心得!因為我相信-讀書是好事~
當然!打算而已……不一定做得到!
如果有執行也請各位網友多多支持,如果做得不好也請各位朋友多多包涵!然後…….繼續支持!唯有節目活得下去,小弟才有改善空間~
再一次由衷的感謝大家! 讓我可以繼續地在演講的過程中堅定地跟聽眾朋友說:”在台灣理性的力量是存在的,理性的人占大多數!”
PS.不好意思,年紀大了...越來越囉唆...文章越寫越長!
散播歡樂散播愛!謝謝大家(淚)~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