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嘔吐「#警戒症狀」‼ #止吐藥:造成 #臉歪嘴斜 副作用⁉
小孩嘔吐原因很多,按年紀不同所需要考慮的疾病也不同,如一歲內的嬰幼兒因為賁門括約肌未成熟或功能失調,就很常見有 #胃食道逆流。一、兩個月內的嬰兒喝奶完假如有非膽汁色噴射性嘔吐,就要小心 #胃幽門狹窄。一般 #病毒性腸胃炎 嘔吐通常只會延續2-4天,因此嘔吐天數過長,或合併有以下警戒症狀,各位爸爸媽媽就要提高警覺,一定要再找醫師評估病情📣以下分享重要資訊,希望對各位爸媽有幫忙😁
--
⚠【#嘔吐時間過長】
找尋潛在病因、時間過長也會造成造成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
📌 新生兒 >12小時📌 小於2歲 >24小時
📌 大於2歲 >48小時
⚠【#脫水表現】
📌 疲憊、#超過6小時沒小便、嘴唇乾裂、#哭泣沒眼淚、囟門凹陷、體重減輕
⚠【#腸阻塞】
📌 肚子脹、痛 (疼痛程度越來越嚴重)、綠色膽汁嘔吐、血便、吐血🤑
⚠【#腦壓高】
小心 #腦膜炎 或是 #腦腫瘤...等😱
📌 #頭痛、#頸部僵硬、姿勢影響嘔吐、#剛睡醒嘔吐、#沒有噁心感、前囟門突出、頭部外傷
⚠【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糖尿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造成肚子痛、嘔吐也是很重要的考慮的病因
📌 意識不清、抽搐、反覆嘔吐
--
🤮 兒童常用止吐藥:#胃利空藥水/ #吐福塞劑 (Domperidone)
🎯【作用】:噁心嘔吐 (增加下食道壓力、胃排空、12指腸蠕動)
🎯【劑量】:
每次劑量:體重(kg) ÷ 3~4 (ml) (最高10ml,不可超過)
一天三次。建議飯前及睡前15-30分鐘服用
#塞劑三歲以下:1次1顆 (10mg),但可視年齡/ 體重/ 症狀增減🔎
🎯【注意事項】:
📝 #罕見引起錐體外徑副作用 (EPS:仿單註明機率是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眼歪嘴斜、翻白眼、面部僵硬…如圖示🥶
🟧一歲以下嬰兒使用需特別注意,#劑量不可過高,尤其一個月大時代謝及血腦障壁尚未發育完全,發生神經副作用風險較高
🟧停藥症狀會自行消失。胃利空產生EPS機率比使用Primperan低很多
📝三歲以下避免連續使用超過7天
📝促進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造成溢乳
📝肝腎功異常、心律不整患者應注意
--
💟 結論
止吐藥物及塞劑只有 #治療症狀 的效果,無法治療病因,因此一定要找醫師詳細評估後再給予藥物治療,也要注意有沒有合併上述的『警戒症狀』,以免錯失嚴重疾病的治療時間。⏳
胃利空及止吐塞劑在正常劑量使用下,因為較不會通過腦血管障壁,所以發生錐體外徑副作用的機會比primperan低很多,但一歲以下嬰幼兒使用就要特別小心,需要醫生的監督追蹤才能使用喔🩺
感謝 @fatty醫院生存日記 提供授權精美EPS圖示
嘴唇腫硬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同理孩子的崩潰,是在幫他辨識內心的傷口】
這件事情大概是三年前左右發生的吧,當時蕃茄兩歲半,會說話,感覺有比之前嬰兒期懂更多事,但是多半都侷限於他「目前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對於時間,空間,前因後果,甚至是說話的時候使用太長的句子,都超出他的理解範圍。
那天,我們一家在公園,時間將近六點半,天已經快黑了。正值「不要不要期」的蕃茄當然大喊「不要不要」。我們那時還住在日本,我靈機一動就跟蕃茄提議晚餐去附近吃「破破」,就是他的今生至愛鮭魚卵壽司。吃貨果然立刻上鉤大力點頭說「好」。
「那來比賽吧!看誰先跑到腳踏車那邊!」
我指著停在遠方的腳踏車,正準備全速衝出去,旁邊的蕃茄興超奮大步一跨,臉朝地「啪」一聲摔在泥土地上。
糟糕。
我跟傑克立刻衝過去把蕃茄抱起來,他哭到整張臉發紫,滿嘴都是血。我們整個心一涼,立刻抱著小孩狂奔回家。
怕痛的蕃茄完全不讓我們做任何處置,趴在沙發上就是哭。傑克說不然他趁這個時候騎腳踏車出門,速速買些簡單好入口的東西給蕃茄當晚餐吧。我點了點頭,傑克就快腳衝出去了。
我像個笨蛋一樣站在廚房,聽著蕃茄「哇啊啊啊啊啊啊啊」的哭聲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真是個白痴,沒事提議什麼爛比賽,原本現在應該開開心心在吃壽司的,結果變成這樣。蕃茄怕痛又怕餓,嘴巴受傷是要怎麼吃飯,怎麼喝水怎麼洗澡怎麼刷牙全部都變成大麻煩了,我這個人到底為什麼老是出餿主意,總是只會添亂。
我其實心裡非常害怕,覺得我把小孩「弄壞」了,感覺自己闖了滔天大禍,還是不要再碰小孩,以免小孩被我這種白痴整個弄死。但是蕃茄「爸爸,爸爸」一直喊又哭個不停,我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去面對,走過去跟他說:「爸爸去買晚餐了,媽媽先抱抱你好嗎?」
還好,今天蕃茄接受了。他軟攤攤地哭著,我把他調整成稍微仰躺的姿勢,看見嘴巴附近寫跟泥巴混在一起爛糊糊的一團,心又整個糾結起來。傑克遲遲沒有回來,我已經快要被自己的內疚感壓垮了。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小孩受傷了⋯⋯對不起啊都是媽媽不好,媽媽真的毫無用處,有這種笨蛋當媽媽你真的太可憐了。安撫不了你,搞不清楚你愛吃什麼,也不能幫你痛,等等你一定也只讓爸爸幫你洗澡刷牙擦藥,我這個人到底有什麼功用?
功⋯⋯用嗎?
對了!我很不怕血跟傷口,應該可以教蕃茄怎麼理解「受傷」這回事吧?有了一個方向以後,我的心慢慢鎮定下來。稍微思考了一下,我彎下腰親親蕃茄的額頭,把他輕輕放在沙發上,站起身去櫃子抽屜拿出一個鏡子,再回到沙發把蕃茄抱回懷裡。
「蕃茄,你的嘴巴很痛嗎?」
「很痛。」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傷口吧。」
「為什麼?」
「這是很重要的事唷,當我們受傷的時候,把傷口看清楚,才知道有沒有很嚴重,需不需要看醫生。」
我把鏡子拿到他的眼前。這也是那天晚上我第一次看清楚蕃茄的傷口,那個瞬間我放心了,太好了,沒有想像中嚴重。
「蕃茄,你有沒有看到嘴唇很髒,有些地方還紅紅的?」
「有。」
「那些很髒的地方應該是泥土,你跌倒的時候,趴在土上。紅紅的是因為有傷口,血流出來了。」
我用手比劃了蕃茄的下唇,他很緊張。
「不要碰!」
「沒有沒有,我不會碰。我只是要教你怎麼看傷口在哪裡。你看,上面的嘴唇是不是很乾淨?」
「對。」
「那表示上面的嘴唇沒有受傷,只有下面的受傷了。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嘴唇。」
我把鏡子往下移動,聚焦在下嘴唇。
「你看,右邊的嘴唇是不是有沾到土,可是沒有紅紅的?
「對。」
「可是左邊的嘴唇有一些紅紅硬硬的東西。」
「對。」
「而且你看唷,左邊下面的嘴唇是不是腫腫的?」
「什麼是腫腫的?」
「就是看起來比平常大。」
「對。」
「腫腫的,又紅紅的,表示那邊應該有受傷流血了。所以我們不要去碰它,但是另外一邊可以碰。」
「不要碰!!!」
「沒關係的,你看他只有土,也沒有腫起來,右邊沒有受傷。我們需要知道哪裡有受傷,這樣才知道等等你可以怎麼吃東西。我先摸摸看下面,你看看會不會痛?」
我摸摸蕃茄右邊的下巴。
「不會。」
「好那我往上面移一些,會痛嗎?」
「不會。」
最後我輕輕的碰蕃茄右邊的下嘴唇。
「會痛嗎?」
「也不會。」
「很好,那我們看一下左邊的傷口。」
「不可以碰!!」
「不會我不會碰,但是我稍微壓一下嘴唇下面,看清楚傷口在哪裡。」
我把嘴唇下方的肌肉往下按,左邊的嘴唇就稍微被拉開,看到嘴唇內側的皮膚有點破損,應該就是這裡了。我指著鏡子裡的影像。
「蕃茄,你有看到這邊,皮膚看起來怪怪白白裂裂的嗎?」
「有。」
「那個就是你的傷口。還有其他地方長這樣嗎?」
「沒有。」
「你覺得這個傷口很大嗎?」
「沒有,小小的。」
「對,我也覺得小小的。所以應該沒有關係,很快就會好了。那等等你吃飯的時候就記得用另外一邊吃。食物從這邊沒受傷的嘴巴放進去,然後用這邊的嘴巴嚼,就不會痛了。」
「為什麼受傷的地方會腫起來啊?」
「因為現在你的血球們都忙著到這邊來工作了。」
蕃茄的心情已經平靜下來,我們就繼續聊了一些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事情,一直到傑克進家門為止。
***
在寫上一篇有關同理心的文章時,這個回憶突然湧上心頭。也許是因為「受傷」這件事,也許也是因為「內疚」這件事,也許更是因為,這個回憶裡涵蓋同時處理內心和生理上的傷痛。
孩子處在情緒風暴當中的時候,其實內心是受傷的,可是我們直覺上的處理方式卻跟生理上的傷口完全不同。
如果孩子大聲哭泣,膝蓋上都是血,也許有些家長會小念小罵一下「唉唷為什麼這麼不小心」,但是多半還是會立刻呼呼秀秀不痛不痛,趕緊帶去處理傷口包紮擦藥。
但是當生理上的傷口處理完了,孩子依然大聲哭泣,或者是完全沒有生理上的傷口,孩子卻崩潰,因為他的心裡受傷了,我們卻很常覺得煩躁,覺得他到底要哭多久,甚至還可能跟他說「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或是「這有什麼好怕的」。
以這次的回憶當例子,也許就會變成,我一開始積極幫蕃茄擦藥和清理傷口,但是當傷口處理完,他還是哭泣不止的時候我就開始罵他「只是小傷而已不要這麼誇張!」。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心情,這些行為我自己都做過。有時候是因為擔憂孩子太脆弱,動不動就哭就鬧脾氣,以後還得了,所以很著急想要「導正」這種行為,告訴他「這種程度沒什麼好害怕/難過/生氣」。有時候是因為自己覺得沒有保護好孩子,太希望孩子不要再痛苦,所以用很拙劣的方式想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好像這樣他就會「忘記」他內心很難受。
但是,回想起這次的經驗,我忽然在想,這些處理方式其實真的很奇怪。這很像指著孩子腿上的傷口跟他說,哪裡有受傷,你眼睛也看太細了吧?只不過是跌倒就流血了,你的皮膚也太脆弱了吧!只是流血而已,都幾歲了,不要因為流血就來找爸爸媽媽抱!
怎麼想都沒有幫助,而且聽起來超殘忍。
當孩子崩潰,表示情緒已經產生,傷害已經造成,這個時候想要把這個經驗抹去或者是假裝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無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傷口,其實都沒有想像中的可怕,但是都需要大人撇開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靜下心來陪孩子看清楚傷口的模樣,教他怎麼處理這樣的情況吧。生理上的傷口,我們就教他怎麼判斷傷勢和擦藥;心理上的傷口,我們就用同理幫助他們辨認情緒,同時引導他們更適切地表達。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吧。
也許,下回蕃茄又因為我難以理解的理由抓狂的時候,想像他當下的心頭其實在淌血,可以有效把我的「同理心開關」打開,接納他的失控,靜下心幫忙他好好看見自己內心的傷口吧。
***
傑克回來時,幫蕃茄帶了雞塊和薯條,已經餓壞的蕃茄立刻坐上他的小椅子,拿起薯條準備要吃。我沒有說話,有點緊張地觀察蕃茄會怎麼做。
只見蕃茄端詳了一下手裡的薯條,好像在思考什麼。接著,他小心翼翼地,把薯條從右邊的嘴角塞進去,謹慎地嚼了一下,然後笑了。
超・級・感・動。
我跟傑克打開各自的晚餐便當,原本以為會在哭聲和安撫聲中結束的夜晚,居然有說有笑地結束了。
孩子的學習力真是太了不起了。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辨識傷口](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6waf41qbzf6wh1p1)
嘴唇腫硬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識危險徵兆 #草莓舌🍓
因為疫情的關係 怕到醫院群聚更危險
遇到小孩在家生病發燒
常常猶豫要不要立刻往醫院衝
其實絕大部分的小孩發燒是小感冒為主
倒不見得需要急著往醫院衝
㊙️最重要的是要觀察是否有" #危險的徵兆"出現!!
✅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
✅脫水: 尿量大幅減少 、 哭泣時沒有眼淚
✅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
✅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
✅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
✅心跳不規則
✅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
✅皮膚出現紫斑
✅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以上都是可以從外觀上直接看到的
⚠只要有看到上面任何一個狀況就要趕快就醫囉!!
這邊再加上一個 #草莓舌
也要特別小心
師爺解說 🧐
草莓舌:
舌頭紅腫發炎,味蕾一顆一顆腫大分明,
看起來就像是含著一顆大草莓。
#發燒合併草莓舌是一個危險的徵兆,
通常代表黏膜有相當激烈的發炎反應
代表性疾病有:
#川崎氏症
#猩紅熱
#金黃葡萄球菌感染毒性休克症候群
這些疾病需要積極使用抗生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療,
若延誤
#傷害到心臟或腎臟等重要器官的機會就很大囉!!
最後提醒~
看到發燒 + 草莓舌 請盡速就醫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