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天能 Tenet》— 放棄過剩思考,按步就班按照劇本行動】
用中國話來說,《天能》就是 Christopher Nolan 「放飛自我」的作品。早前幾套作品的劇本都有胞弟編劇家 Jonathan Nolan 聯合創作。到《Dunkirk》(2017)Nolan 已經包辦導演和整個劇本,將「作者電影」的程度推向高峰。
可以將《天能》視為作者「暴走」和相當自我的作品,這也肯定導致各界界對電影褒貶不一。以標準來看,科幻故事 — 包括 Nolan 自己的《Inception》、《Interstellar》— 通常都是在科幻設定之下,講述人文和情感的故事。《Inception》裡面有主角對妻子的悔恨、《Interstellar》則是家庭或人類之愛;蝙蝠俠三部曲更是原著本來就有飽滿的人設,而產生非常的化學作用。
電影就像歷史,是關於「人」,不會有一部電影全時拍攝一顆死寂星球上面的死寂(雖然歷史學也有年鑑學派,在此就先不鑽入去),宇宙必須與人類相關,作為人類的觀眾才會有代入感。一些觀眾對《天能》的不滿,就出自於裡面的角色和人物是蒼白、欠缺感情,認為這部片為了塞滿 Nolan 對時間的設定和「作者簽名」,冷冽異常,忽略了講述「人物故事」這個基本功。
大歷史的操控
Nolan 至此已隱藏不了電影作者的王者式自戀、操控狂(無人知道完整劇本)以及自我膜拜(自我致敬)。《天能》對他來說,是一個精緻的模型迷宮,裡面的人物固然是多少帶有裝飾性,一切都是為了呈現這個劇本和概念有多複雜而自圓其說,有時你會覺得他為複雜而複雜。
然而《天能》也是講人的,而且作為此時此刻的香港人,也可以從中得到多少感悟。有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會發牢騷:究竟黎明之前的黑暗(這句大概是梁天琦看完蝙蝠俠之後,在集會上引用而在政治圈子變得知名)何時過去;有時人們又會討論,如果過去我們不是做了某些事,今日的政治狀況會否沒那麼壞?
有時人們會恐懼,如果我們決定做某種事,大局會否因而急速變壞?因為大家處於時間之中,或我們對時間一向線性理解,而時間觀念會垂下一個無知的黑幕,你永遠看不到下一格,也不知道自己不斷向前能否改變歷史,還是不過成就了大歷史的操控。我們永遠無法肯定,自己當下的存在和反抗是否「有用」。
《天能》就是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按步就班的銜尾蛇
簡單來說,《天能》的世界是一條銜尾蛇,現在和未來平衡並互相吞食和交織。透過一堆據說是未來人留下的逆熵機,人和物品可以逆時而行;一開始展示的是一顆子彈,後來是一個人,再後來是一支軍隊;一開始是子彈逆行,後來是可以將整個宇宙逆行,將宇宙消滅萬物,以此拯救未來生態敗壞的地球。
一開始我們認為「演算機」、俄羅斯佬和背後的未來恐怖份子,就是這部疑似特務片的 antagonist 和未解之題;但後來我們發現,諸主角一開始經驗的東西,其實是後來逆行的自己,於是他和逆行回來的自己扭打在一起;黑人主角一開始以為自己是被吸收進「天能組織」,但其實是在他處理「未來危機」時招募了拍檔,自己招募了自己,他才是組織的首領。
導演透過拍檔 Neil 不斷提醒觀眾,發生了的就是發生了,這就帶出了中心的悖論,整個故事講不通,因為它想呈現「這個劇本就是一個悖論」。未來恐怖份子、「演算機」和「旋轉門」是引起整個故事的元件,我們被告知,這些東西是由不懷好意、想殺掉自己祖父的孫輩傳送回來。未來其中一個對《天能》最主流的解釋是,黑人主角在未來通過逆行培養了過去的自己,創立了天能。就像黑人在機場自由港遇到逆行的自己、女人在遊艇看到逆行回來的自己跳下水;因為「現在」的主角,根本消化不到來自未來的訊息;要學習到未來,就只能按步就班演下去,才能水到渠成;有很多知識和思考在當下根本「不需要」。
另一個更黑暗的解釋是,其實未來恐怖份子似乎就是今日的天能組織。天能組織必須擁有一個成立的原因,那就是處理來自未來的危機;所以未來的天能組織就必須逆行回去製造危機,也就是使用他們手上拿到的逆時科技,而他們的中間人就是俄國佬,俄國佬就是擔任那道「旋轉門」的角色。有了危機,就有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有了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才有發動危機的未來恐怖份子。
所以一開始主角聽到,有未來的恐怖份子想毀滅世界,可能是假的,因為恐怖份子正是他們自己;但情報員不能告知實情,否則就像主角在自由港場景跟自己扭打,如果當時看到自己的臉,而不是蒙面的自己,他們就會停止行動,大喊 WTF,銜尾蛇就接不上頭和尾。所以情報員會不斷強調「說謊是基本程序」、「無知才是你的力量」。你要走到未來,你必須行動,並且是按步就班的行動。
被未來培育的自己
其實拋開複雜的劇情設計,用人話都可以嘗試解釋這個邏輯。任何組織,不管是國家本身、特務或者政府部門,都會製造危機給自己解決。一個組縮裡面都分幾十條線,每一條線都不知道其他線路在做甚麼。一些人在裡子製造危機、扮演恐怖份子,一些人則在表子解決危機、攻打恐怖份子。歌劇院襲擊固然是重演了黑幕重重的車臣恐襲。歌劇院恐襲之後,就是俄羅斯種族屠殺車臣地區;奧斯奧的飛機撞擊則隱喻 911 襲擊,因為自由港的職員表示過這個倉庫「按照五角大廈設計」,撞擊之後就是美國攻打伊拉克。
如果兩件事都是銜尾蛇,就是隱然指向策劃者不只是恐怖份子,或者恐怖份子的構成也很複雜。而現實中的拉登,在最早的時候也是接收 CIA 的援助反抗蘇聯。在此亦可以說,911 的兇手是 CIA 自己豢養出來的毒蛇,亦即 CIA 自己。一開始的歌劇院恐襲,烏克蘭軍方根本知道 CIA 有臥底、俄羅斯佬本來也是英國情報管的線人,這又是非常冷酷的一筆。
不管培養正向時間主角的組織是天能,或者內裡是天能扮演 / 資助的恐怖份子都好,這些「沒有情感」的角色,都是在總結一個人的存在處境。當時間是一條線性、有一個叫做「未來」的概念,即今日的事情亦早已發生;在你行動之前,你行動的結果就已經寫在牆上。時間停止、時間逆轉、世界毀滅、命運是否早就決定好,日本的《JOJO 奇妙冒險》就已經探討過很多,只是不以特務片的骨架呈現。既然人類一向是以線性的假設去思考時間和歷史,思考下去就會變成虛無主義,人只是自以為有選擇,其實是從來沒有。
Nolan 的設定是發生了已經發生了,但他強調人在「此際及當下」必須安於無知、並且繼續演好自這個被未來培育的自己。劇本也許一早已經寫好,但人用努力「送頭」、前仆後繼的送頭,證明自己的能動性。即使知道巨頭會在山頂滾下來,這一刻還是要推。像一條盲目的銜尾蛇,對命運和時間作盲目的抗爭。只有盲目,才能抗爭,才能獲得未來的青睞,才能存在於這一刻。
「然後呢?」
「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這十年二十年,香港經歷的策略辯論,也是一個如此的大悖論。某些價值觀和思想浮起、兵戎相見,會帶來整個世界毀滅;保守派會認為,既然毀滅早就已寫在劇本的未來,「一國兩制」就要盡力守好,盡量將諸神的黃昏推遲,除此之外,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無功;有任何新動作,社會賢達都會問:「然後呢?」因為人類對自己此刻的「無知」感到恐懼,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明知如此都繼續「送頭」。
然而「送頭」就是安於無知,演好這一刻的劇本,蒙著眼等待未來的接引。賢達崇尚理性,崇尚時間表和路線圖,認為無法想通來龍去脈,就不應行動;然而在時間的幕下,每個人都被謊言和時間的幻覺包圍,沒有人可以擁有超越悖論的上帝視覺,有限的人,就接受了自己的有限,在無知中繼續行動。
這就是現在有人說的那句;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不是了解一切才去生活,而是不了解一切都要嘗試生活。如果有人問:「XXXX 了,然後呢?」我們找到了一句更合適的回應:「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40的網紅朱立倫 I’m Er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 缺少您的一票,國民黨就會陷入極大的危險, 大家心底最深的憂懼,是黨對明年選舉如何應戰?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還能否在臺灣飛揚? 我知道你心累、失望,想要放棄。 我知道你鬱悶、生氣,想要發洩。 我從來沒有放棄,我和大家一直在戰鬥。 我知道,你我都熱愛中華民國, 不管是...
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天能 Tenet》— 放棄過剩思考,按步就班按照劇本行動】
用中國話來說,《天能》就是 Christopher Nolan 「放飛自我」的作品。早前幾套作品的劇本都有胞弟編劇家 Jonathan Nolan 聯合創作。到《Dunkirk》(2017)Nolan 已經包辦導演和整個劇本,將「作者電影」的程度推向高峰。
可以將《天能》視為作者「暴走」和相當自我的作品,這也肯定導致各界界對電影褒貶不一。以標準來看,科幻故事 — 包括 Nolan 自己的《Inception》、《Interstellar》— 通常都是在科幻設定之下,講述人文和情感的故事。《Inception》裡面有主角對妻子的悔恨、《Interstellar》則是家庭或人類之愛;蝙蝠俠三部曲更是原著本來就有飽滿的人設,而產生非常的化學作用。
電影就像歷史,是關於「人」,不會有一部電影全時拍攝一顆死寂星球上面的死寂(雖然歷史學也有年鑑學派,在此就先不鑽入去),宇宙必須與人類相關,作為人類的觀眾才會有代入感。一些觀眾對《天能》的不滿,就出自於裡面的角色和人物是蒼白、欠缺感情,認為這部片為了塞滿 Nolan 對時間的設定和「作者簽名」,冷冽異常,忽略了講述「人物故事」這個基本功。
大歷史的操控
Nolan 至此已隱藏不了電影作者的王者式自戀、操控狂(無人知道完整劇本)以及自我膜拜(自我致敬)。《天能》對他來說,是一個精緻的模型迷宮,裡面的人物固然是多少帶有裝飾性,一切都是為了呈現這個劇本和概念有多複雜而自圓其說,有時你會覺得他為複雜而複雜。
然而《天能》也是講人的,而且作為此時此刻的香港人,也可以從中得到多少感悟。有很多人包括自己都會發牢騷:究竟黎明之前的黑暗(這句大概是梁天琦看完蝙蝠俠之後,在集會上引用而在政治圈子變得知名)何時過去;有時人們又會討論,如果過去我們不是做了某些事,今日的政治狀況會否沒那麼壞?
有時人們會恐懼,如果我們決定做某種事,大局會否因而急速變壞?因為大家處於時間之中,或我們對時間一向線性理解,而時間觀念會垂下一個無知的黑幕,你永遠看不到下一格,也不知道自己不斷向前能否改變歷史,還是不過成就了大歷史的操控。我們永遠無法肯定,自己當下的存在和反抗是否「有用」。
《天能》就是嘗試解答這個問題。
按步就班的銜尾蛇
簡單來說,《天能》的世界是一條銜尾蛇,現在和未來平衡並互相吞食和交織。透過一堆據說是未來人留下的逆熵機,人和物品可以逆時而行;一開始展示的是一顆子彈,後來是一個人,再後來是一支軍隊;一開始是子彈逆行,後來是可以將整個宇宙逆行,將宇宙消滅萬物,以此拯救未來生態敗壞的地球。
一開始我們認為「演算機」、俄羅斯佬和背後的未來恐怖份子,就是這部疑似特務片的 antagonist 和未解之題;但後來我們發現,諸主角一開始經驗的東西,其實是後來逆行的自己,於是他和逆行回來的自己扭打在一起;黑人主角一開始以為自己是被吸收進「天能組織」,但其實是在他處理「未來危機」時招募了拍檔,自己招募了自己,他才是組織的首領。
導演透過拍檔 Neil 不斷提醒觀眾,發生了的就是發生了,這就帶出了中心的悖論,整個故事講不通,因為它想呈現「這個劇本就是一個悖論」。未來恐怖份子、「演算機」和「旋轉門」是引起整個故事的元件,我們被告知,這些東西是由不懷好意、想殺掉自己祖父的孫輩傳送回來。未來其中一個對《天能》最主流的解釋是,黑人主角在未來通過逆行培養了過去的自己,創立了天能。就像黑人在機場自由港遇到逆行的自己、女人在遊艇看到逆行回來的自己跳下水;因為「現在」的主角,根本消化不到來自未來的訊息;要學習到未來,就只能按步就班演下去,才能水到渠成;有很多知識和思考在當下根本「不需要」。
另一個更黑暗的解釋是,其實未來恐怖份子似乎就是今日的天能組織。天能組織必須擁有一個成立的原因,那就是處理來自未來的危機;所以未來的天能組織就必須逆行回去製造危機,也就是使用他們手上拿到的逆時科技,而他們的中間人就是俄國佬,俄國佬就是擔任那道「旋轉門」的角色。有了危機,就有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有了解決危機的天能組織,才有發動危機的未來恐怖份子。
所以一開始主角聽到,有未來的恐怖份子想毀滅世界,可能是假的,因為恐怖份子正是他們自己;但情報員不能告知實情,否則就像主角在自由港場景跟自己扭打,如果當時看到自己的臉,而不是蒙面的自己,他們就會停止行動,大喊 WTF,銜尾蛇就接不上頭和尾。所以情報員會不斷強調「說謊是基本程序」、「無知才是你的力量」。你要走到未來,你必須行動,並且是按步就班的行動。
被未來培育的自己
其實拋開複雜的劇情設計,用人話都可以嘗試解釋這個邏輯。任何組織,不管是國家本身、特務或者政府部門,都會製造危機給自己解決。一個組縮裡面都分幾十條線,每一條線都不知道其他線路在做甚麼。一些人在裡子製造危機、扮演恐怖份子,一些人則在表子解決危機、攻打恐怖份子。歌劇院襲擊固然是重演了黑幕重重的車臣恐襲。歌劇院恐襲之後,就是俄羅斯種族屠殺車臣地區;奧斯奧的飛機撞擊則隱喻 911 襲擊,因為自由港的職員表示過這個倉庫「按照五角大廈設計」,撞擊之後就是美國攻打伊拉克。
如果兩件事都是銜尾蛇,就是隱然指向策劃者不只是恐怖份子,或者恐怖份子的構成也很複雜。而現實中的拉登,在最早的時候也是接收 CIA 的援助反抗蘇聯。在此亦可以說,911 的兇手是 CIA 自己豢養出來的毒蛇,亦即 CIA 自己。一開始的歌劇院恐襲,烏克蘭軍方根本知道 CIA 有臥底、俄羅斯佬本來也是英國情報管的線人,這又是非常冷酷的一筆。
不管培養正向時間主角的組織是天能,或者內裡是天能扮演 / 資助的恐怖份子都好,這些「沒有情感」的角色,都是在總結一個人的存在處境。當時間是一條線性、有一個叫做「未來」的概念,即今日的事情亦早已發生;在你行動之前,你行動的結果就已經寫在牆上。時間停止、時間逆轉、世界毀滅、命運是否早就決定好,日本的《JOJO 奇妙冒險》就已經探討過很多,只是不以特務片的骨架呈現。既然人類一向是以線性的假設去思考時間和歷史,思考下去就會變成虛無主義,人只是自以為有選擇,其實是從來沒有。
Nolan 的設定是發生了已經發生了,但他強調人在「此際及當下」必須安於無知、並且繼續演好自這個被未來培育的自己。劇本也許一早已經寫好,但人用努力「送頭」、前仆後繼的送頭,證明自己的能動性。即使知道巨頭會在山頂滾下來,這一刻還是要推。像一條盲目的銜尾蛇,對命運和時間作盲目的抗爭。只有盲目,才能抗爭,才能獲得未來的青睞,才能存在於這一刻。
「然後呢?」
「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這十年二十年,香港經歷的策略辯論,也是一個如此的大悖論。某些價值觀和思想浮起、兵戎相見,會帶來整個世界毀滅;保守派會認為,既然毀滅早就已寫在劇本的未來,「一國兩制」就要盡力守好,盡量將諸神的黃昏推遲,除此之外,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無功;有任何新動作,社會賢達都會問:「然後呢?」因為人類對自己此刻的「無知」感到恐懼,他們無法理解為何有人明知如此都繼續「送頭」。
然而「送頭」就是安於無知,演好這一刻的劇本,蒙著眼等待未來的接引。賢達崇尚理性,崇尚時間表和路線圖,認為無法想通來龍去脈,就不應行動;然而在時間的幕下,每個人都被謊言和時間的幻覺包圍,沒有人可以擁有超越悖論的上帝視覺,有限的人,就接受了自己的有限,在無知中繼續行動。
這就是現在有人說的那句;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不是了解一切才去生活,而是不了解一切都要嘗試生活。如果有人問:「XXXX 了,然後呢?」我們找到了一句更合適的回應:「無知是我們最大的武器。」
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在 藍奕邦 Pong N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堅持
而是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所以,我還是會繼續行下去的。
#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antielab
#fightforfreedom
#standwithhongkong
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在 朱立倫 I’m Eric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
缺少您的一票,國民黨就會陷入極大的危險,
大家心底最深的憂懼,是黨對明年選舉如何應戰?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還能否在臺灣飛揚?
我知道你心累、失望,想要放棄。
我知道你鬱悶、生氣,想要發洩。
我從來沒有放棄,我和大家一直在戰鬥。
我知道,你我都熱愛中華民國,
不管是民進黨的台獨主張,
或者是過於偏激的兩岸政策,
對於中華民國都是傷害,
我們不能坐視也不會坐視。
在革命軍人的家庭出生長大,我知道什麼是
「國家」、「責任」、「榮譽」。
捍衛「中華民國,民主自由」的信念,
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受黨栽培從政二十三年,每一場硬仗,都是承擔。
無論輸贏,你我都不曾缺席。
正因為跌倒過、失敗過,
我們更知道如何從低谷奮起、知道未來怎麼贏。
我們要重視民生經濟,重視環保能源、重視交通建設,重視財政紀律,重視區域和平穩定,我們要重視、更要做到人民真正在乎的事。
一席一席鄉鎮市長、縣市議員、地方首長,我們寸步不讓!
只有從基層開始,贏回地方,國民黨才有希望重回中央。
黨員同志們,中國國民黨是創建與守護中華民國的百年大黨,
我們要堅持正藍,堅持理性問政的治理典範,
絕對不能沒有治理經驗地打高空、
不能走極端,泡沫化變成小紅、小綠、小白。
「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黨與國如今都處於最危急的時刻,已經沒有後悔的本錢。
退此一步,中華民國將再無生存。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需要您的參與。
9月25日,拜託大家,風雨無阻,走出家門,
我們一起站出來,投下關鍵的一票,改變才有希望!
堅持捍衛正藍的中國國民黨,
把中華民國贏回來!
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過去兩天的分享當中,我們談到《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呢,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而且呢會大量的佔據我們的認知頻寬。
那可能很多人聽完了過去的分享,會有個感覺,你就是挖了一個大洞,讓我覺得很恐懼,你沒告訴我該怎麼做啊!
關於這個不用擔心,我一向都很負責任的,我會挖一個洞給你,我一定會告訴你,怎麼樣把這個洞填好的方法!
那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我們到底要怎麼樣擺脫「稀缺的心態」?
在《匱乏經濟學》裡面呢,它談到三個,這三個呢,我可以說是觀念、也可以說是具體的技巧和作法,擺脫稀缺心態的三個具體的觀念跟做法,各自是什麼呢?
第一個叫做「節約自己的認知頻寬」,要怎麼樣節約認知頻寬呢?其實就是減少日常生活當中,需要做決定的一些繁瑣的事情。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臉書的祖克伯,你會發現噢,他每天要穿一樣的衣服,那蘋果的賈伯斯其實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呢,就是你的生活裡,你能不能幫自己設計一些方法跟流程,讓自己避免掉重復的決策。
就像以我自己來說,我的衣櫃裡也有我自己的邏輯,所以我每天出門的時候,我就按照那個邏輯去搭配我身上要穿的衣服。
那如果以花費上來看,你能不能幫自己設定多少錢以下,就不用想太多,該花的就花,過了某個數字的水位以上,這個時候才去認真的思考。
這些無論大小事,都能夠有效的節約你的認知頻寬,讓你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重要的事情上,讓你可以把焦點聚焦在長期可累積的事情上。
其實認知頻寬的節約,就像是我們在心理學裡常說的「建制意圖」是一樣的,就是你要幫自己建立一個心態,叫做「如果怎樣…我就怎樣…」。
這個部分,就讓我想到嘉玲老師的【理財心裡學】,其中有一個單元,在教我們怎麼花錢,怎麼樣越花越有錢?
它裡面就有分享到,為什麼我們去買東西,一定要寫購物清單?因為購物清單本質上就是,讓你在走進賣場的時候,不會因為要做很多的選擇,一方面進入選擇困難症。
二方面你的認知頻寬,因為這些大小的選擇全部被佔滿之後,你就有可能買了一堆,其實不是你本來最需要的東西回家。結果等你一回家,把東西放好之後你才發現,最需要買的根本沒買!
所以呢,你可以想想,在你生活當中,無論是時間的運用,還是財務的運用,你可以怎麼樣幫自己節約認知頻寬?
或許你可以開始去設計,不管是購物清單,還是時間的「時間帳」,這些都是一種建置意圖的指向。
讓你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有一個心理準備,叫做「如果怎樣…我就怎樣…」;當真的遇到的時候,你在那個當下就不需要再花你的意志力,去做重新的決定。
那第二個觀念是什麼呢?叫做「留下餘裕」。
這裡面是要告訴我們,你怎麼樣都要刻意的留一些餘裕出來,如果你再沒有錢,你都要留一小部分出來投資,這有一點像是什麼?「心理帳戶」!
在嘉玲老師的【理財心理學】裡,她有教我們記帳的基本方法,她也教我們怎麼樣去設定自己各個目的的帳戶。
當這些心理帳戶規劃出來之後,你不管每個月領到多少錢,你就是有一部分的把它直接存在,不管是定期的儲蓄也好,或者是存在你某個未來,要去使用的項目也好。
當然了,你也可以幫自己存在「投資學習」這個帳戶裡面,這個帳戶我建議你不要用想像的、自己用記的、自己用感覺的,不要!
你要真的去開一個銀行帳戶,那個帳戶就是專款專用。
因為這樣子,其實當你在拿到任何一筆錢的時候,你就先把餘裕留下的空間,就像我自己做時間規劃的時候也是一樣。
不管我一個禮拜的工作時間有多麼忙碌,我一定會先留下,我要放空、我要休息的時間;這樣子,我反而整個禮拜的工作效率會更好。
因為當你沒有留下餘裕的時候,其實幾乎就註定了,你不管用錢還是用時間都會透支,而且都會借用,你都要付出很高的利息。
其實如果把人生放長來看,你犧牲了休息的時間,你付出的成本其實是非常、非常高的;因為那些休息的時間,不只是你心理上的享受,也是你身體的恢復!
然而有些傷害,當它造成了之後,請問你現在的努力,你現在賺到的這一切,是為了等到幾年之,後把它用在醫藥費上嗎?這應該不是你要的吧!
那第三個觀念跟具體的做法就是「設置提醒」。
有時候我知道真實的狀況,沒有那麼理想化,我就是那麼忙、我現在就是沒錢,那怎麼辦?
其實「提醒」是你很好的朋友!窮人哦,通常認知的負荷太大了,認知的頻寬嚴重不足,所以常常會忽視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那如果在這個狀況底下,設置「提醒」就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吧,每個禮拜開始之前,我都會先設定這個禮拜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
每一天開始工作之前,也就前一天晚上,我都會把隔天最重要的事務,放在第一位;而這些放在第一位的事情,就是我眼睛一打開,當我足夠清醒要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第一個要去完成的事情。
其實現在手機的工具非常方便,運用手機裡面的鬧鐘的設定,來幫我提醒來,幫我記得我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
那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領薪水的朋友,你的薪水每個月幾號會入帳,這個時候你也可以幫自己設定鬧鐘。
當它已入帳之後,第一時間直接線上轉帳,直接把它轉到你要留下餘裕的那些戶頭,或者是你投資未來的戶頭裡面。
有時候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更不要去相信自己的記性,好好的、老老實實的「設下提醒」,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所以呢,我們來總結一下,談到這裡要怎麼樣讓自己跳脫出「稀缺的心態」,讓自己越來越富有呢?
第一個節約自己的認知頻寬,透過建置意圖,透過減少選項,讓自己的認知頻寬能夠被保留下來。
第二個留下一些餘裕,怎麼樣哦,都要留下一點錢來投資自己;怎麼樣哦,都要留下一點時間來讓自己能夠喘息。
而第三個設置提醒,透過提醒的機制,讓自己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能夠最有效的進入你的認知第一排,讓你能夠馬上的去做它。
我想當你能夠開始有意識的執行這三個要點,「稀缺心態」就會離你越來越遠,你就可以漸漸的活出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當然了,這背後一定在過程當中,你會發現自己的一些信念,和一些務實做法上面的不足,那麼在這裡,我就一樣不厭其煩的鼓勵你,加入【理財心裡學】這門線上課程。
我們從現在,一直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有1399的優惠,你加入了嗎?
我們歡迎你的加入,這門課是嘉玲老師,把自己過去這麼多的個案經驗,整理下來,特別在我們協助別人去建立自己的財務自由的過程當中,的一些經驗跟具體的作法。
無論是信念的調整,還是具體的做法,你都可以在這門課裡,得到深刻而且很具體的前進。
然而不管你會不會加入我們的課程,我都希望你活出自己想要的富有。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只要你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連結,期待你的加入。
更期待知道你學習之後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因為堅持才有希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結合心理學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那就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常常會覺得一個人手握方向盤的時候、的樣子,就凸顯了這一個人的修養跟情緒,我們開車在路上的時候,對於其他的駕駛的自私啊或魯莽的行為啊,常常常會感覺到憤怒,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你自己開車的經驗,你對於他人的惡劣駕駛這樣的憤怒情緒,它是很理性的,按照每一次你被冒犯的程度,而你發相對應的火還是那個火氣,那個憤怒是會累積的呢?
在我自己的經驗裡面,比起我遇到的第1個或第2個危險駕駛,或惡意超車的人,我會對你超我車的第5個,跟第6個人更生氣,儘管這第5個、第6個可能只是他開車的方法,不順我心,如此而已,
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回到客觀理性來看,不管這幾個人他們做了什麼事,他們都只對我做了「一次」壞事嘛,一次讓我不舒服的事情,
可是我的主觀感受,就會覺得後面的那些駕駛,好像都是同一個一而再、再而三惹惱我的那個人,
其實呢,這在心理上顯然是一種錯誤的歸因,而錯誤歸因的效果,可能是發生在我們最近經驗到的事情,那樣的感受仍然殘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繼續的影響我們,
曾經有研究者就研究過這樣的現象哦,他們呢找了一些男生去踩健身的腳踏車,先踩90秒,接著研究人員就複製了,很有名的米爾格倫的服從實驗,讓這些騎完車的受試者,立刻扮演老師的角色,
而另外一部分呢,是踩完腳踏車之後,過一會再去扮演這個老師的角色,在這邊補充一下,米爾格倫的服從實驗是這樣哦,就是呢,所有的受試者他們要扮演老師的角色,還要問學生題目,他們看不到學生,他們可能只是聽到學生的聲音,
然而這個學生,其實是實驗者的共謀,也就是說這個學生並不是真的學生,而是一個配合演出的人,
當每一次這個老師問學生問題的時候,這個學生呢都會故意答錯,然而在每一次答錯的時候,就要對這個學生施予電擊,以每15伏特為往上加的單位,
也就是說,剛開始電他十五伏特,慢慢的往上變三十福特一路往上加,一直加到450伏特,那你想想看噢,我們平常被110的電電到都已經哇哇叫了,更不要說450伏特,
而這個實驗之所以經典,就是在於,當我們在面對權威者的時候,我們會保有我們自己的人性適可而止,還是我們會配合權威者一路電到慘無人道的450伏特,這個實驗非常的經典哦,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在網路上查詢,
然而回到今天所說的錯誤歸因的研究,他們複製了米爾格倫的實驗,只是呢,他們改變了原始米爾格倫的實驗程序,
他們讓學生有機會先來電擊老師,而不是老師電擊學生,所以呢,學生要先問老師12個有點爭議性的看法,只要學生不贊同老師的看法,就可以先電老師就對了,
所以呢,實驗者事先安排了讓老師會被電9次,那你可想而知哦,經過了9次的電擊之後,這些扮演老師的受試者,對於學生已經是蠻火大了,
然而接下來角色互換就輪到老師來電學生了,而且老師可以調整電擊的強度,這強度從1~10就分別是溫和的,到蠻痛苦的,至於要選擇哪一種等級,這就看老師自己的感受,老師想電學生墊到哪一個等級,就是哪一個等級,
然而研究的結果發現哦,如果這些扮演老師的人,他們在運動之後,立即開始電擊教育,這個運動對於老師給予的電擊強度,就沒有顯著的影響,
可是如果在運動之後,過一會才進行這個實驗,那麼這個老師就會比平常更氣這個學生,她替學生的每一個錯誤答案,而給予他們更強力的電擊強度,
這樣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這些受試者運動完之後,過了一會才進行這個實驗,於是呢,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身心反應,就是因為學生騙了自己9次之後產生的憤怒,所以呢,就給學生更高的電擊強度作為懲罰,
而比照於那些運動之後馬上進入實驗,然後被電9次的,他們心裡就會覺得,是啊,這個學生電我9次蠻可惡的,可是我會有這些身心反應,也是因為我剛運動完,
所以你看我回到今天開頭所分享的例子,如果你開車在路上突然有連續好幾個人,用很危險的方式讓你很生氣,你生氣的感受,跟這些人都一樣發生,但是他們中間有時間的區隔,你會發現噢,第2個,當中間有時間的區隔的時候,你反而會更生氣,更暴露,你會覺得這一整天都不順,
比照前面呢你只會覺得,只是這一小段時間運氣不好、不順而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常會說一句話叫做「麥掃到颱風尾」呀,而這個「颱風尾」跟我們平常的直覺還不一樣呢,
你當一個人剛生完氣很暴怒的時候,你去惹到他,跟他暴怒完之後,過一小段時間再去惹怒他,其實後者的威力會更大,
因為對當事人來說,他可能還會覺得自己本來就在生氣了,所以你可能沒有那麼可惡,可是對於後面的那個人來說,他可能在主觀上已經覺得自己事過境遷,可是他的心跳仍然很快,他的血壓仍然很高,這個時候你再說些不中聽的話,他就會在主觀上覺得就是你這傢伙很可惡啊,
所以我們回到人性心理的本質吧,儘管這些事不合邏輯又沒有理性,但是呢,錯誤歸因往往就會不斷的影響我們,跟我們的生活,有了這層瞭解之後,我都會告訴自己,如果哪一天遇到了幾個鳥事,那麼如果沒有必要,我那一天就不要做任何重要的決定,因為我有很高的可能,會讓自己錯誤歸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請你務必一定要訂閱我們,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
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
這一門課結合我這麼多年的表達經驗,無論是1對1,還是1對多,無論是透過線上還是線下,我會不嘗試的把我所有的心法跟技術,都在這門課裡跟你做分享,你加入了嗎?
如果還沒加入的話,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