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賽咪的粉專要來寫影評嗎?當然不是,再說要寫,這部片也已經下檔好幾年了。
剛剛結束了今年的萬安43號警報,每次台灣一有警報我就會想到這部片,片中因為男主角要開始反恐任務,必須在倫敦發布空襲警報,好讓全市居民待在家裡。其他國家我是不知道啦,畢竟也沒真的在國外居住過,台灣倒是時不時會來個演習發個警報,讓大家「練習」一下躲在家裡避難的感覺?先不說政治正不正確的問題,我認為這樣經常性的演習,倒是讓那個警報聲響起來我們就該躲好的觀念植入在百姓認知中。常常碰到外國客人剛好碰到演習就一臉好奇地來問「那是什麼?失火了嗎?」——不禁讓我好奇,萬一《倫敦陷落》的劇情真的發生了,他們有沒有辦法像電影裡一樣知道要躲好。
我們演習發布警報的時間差不多都是下午13:30-14:00左右,剛好也都會是旅客來Check in的時間,我就記得有一次,我正在接待一位新加坡旅客時,剛好發布警報,雖然櫃檯旁也張貼了告示,但新加坡客人還是問我「這是發生什麼事?」
我很誠實地跟他說「喔,這叫防空警報,因為我們怕中國隨時打過來,所以偶爾會有這種演習。」語畢客人大笑,我還是告訴他演習維持30分鐘,請他入房後吹個冷氣上個廁所再出門。
我常覺得,台灣的服務業有好多病,其中一種病就是要把話講得越委婉越模糊越好,到時候出問題才不致於當初把話說死。然後這個病擴大「感染」的後果,就是客人往往聽不懂我們「哩咧供三少」,反而衍生出更多問題。現在很多客人,相反地,很吃 #告訴我實話 這一套;越多言詞矯飾、繞越多彎,客人反而覺得你的可靠性很差。
話說回來啦,客人也沒反應我這麼說是不是很恰當,但至少也沒客訴我說話太直接。大家覺得呢?你遇到會怎麼告訴客人?是說,如果當時接待的是中國人我還會不會這麼說?「因為怕你們打過來啊!」——嗯,很難說,我得要剛好碰到我才會知道我現場會怎麼反應呢,前台最重要的是反應能力,不是嗎?
#但是我還是會恭喜旅客 #因為旅途中能碰到演習實在很難得 #畢竟這種事從來不會被寫在旅遊書上 #您可是萬中選一啊 #EnjoyTaiwan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