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國民黨離譜販賣對日戰爭軍裝,我順便來談談一個百年政黨的雙重標準。
還記得日前我整理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慶新聞稿嗎?當時我提到,造成中國國民黨死傷超過百萬人的中國共產黨,國民黨一個字都不敢批評,今天我再找了一下中國官方的說法,甚至還有這種沾沾自喜屠殺中國國民黨黨軍807萬人的版本,這些都是國民黨的前輩和被強迫從軍的中國人,但是中國國民黨現在都不敢吭一聲。
在對日戰爭這邊,國民黨賣軍服的時候還提到當時死亡132萬人,這是國民黨上下對日本一直懷恨在心的主因,馬英九也念念不忘釣魚台,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態。
對中國共產黨和對日本就是不同標準,竟然是中國人屠殺中國人可以原諒遺忘,國際戰爭就抓著不放。國民黨親中反日美的心態,是發自本質和心理的反射動作,假裝不來的。
再進一步說,國民黨每天拿著疫情的死亡人數在找民進黨算帳,製造國家恐慌和對立,疫情是看不見的敵人和戰爭,對防疫除了配合中國鎖死BNT的疫苗戰來配合演出,沒有不分朝野共同對抗的意願。
而,真的看得到的國共內戰,死傷的國民黨人超過疫情的一萬倍,硬要擠出募款的功能,肉麻當有趣,拿人命當宣傳,這是國民黨支持者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悲哀。
#日前臉書分析貼文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5680262879696&id=183596297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遊太原風光 聽山西故事 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 Yan Xishan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1883年10月8日(光緒九年九月八日) 大清山西省五臺縣 逝世 1960年7月22日(7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籍貫 山西省五臺縣 國籍...
國共內戰 軍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募兵徵兵…凋零老兵誰來關懷
司陽/作家(桃園市)
最近在談募兵制和徵兵制,前者求其質,後者為其量,主旨是為充實國防。兩者都主張物質上給予高薪,精神上給予尊榮。
大家可能忘了,台灣還有群「老兵」,如果還活著,已百歲左右,當年他們是怎麼當兵的?日據台灣時,皇軍地位崇高,台灣人想當兵都不成,在大陸則相反,沒有兵役法作依據,採「抽壯丁」,由地方保長提供其村鎮十八歲至四十歲男子名單,扣除生活必要人力,其餘都得當兵。
「抽壯丁」便是將年齡合乎者名字放在桶子裡,抽到誰就是誰。出現的普遍弊端是,抽中者家境若富裕,私下給點錢,和未抽中窮人換名字 ,有的連名字都不換,從本姓張變為姓李,甚至以後出現逃兵,他被別的部隊捉住,就替補該部隊中逃兵名字,逃兵被逮再變姓王,甚至連籍貫都變。
他們的國家叫「中國」,後來經訓練熟悉了另一個國名,叫「中華民國」。國共內戰時,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共軍有自稱「解放軍」者,為了和國軍區別而稱「八路軍」者,不過他們的薪水,名義上都是中華民國給的。
內戰分出高下,來台灣的依然宣示效忠中華民國,古寧頭之戰、九三、八二三之戰,乃至於之後的南日島、東山島、一江山之戰。國軍就是中華民國國軍,死於戰場上的大官,軍史館還有名字可查,小官小兵一般只是個數字而已。
十多年前,龍應台寫「大江大海」為蒐集戰史赴馬祖訪問六天,我與同行。馬祖有條八八坑道,如今以釀美酒聞名,石崗岩那條坑道,是軍人用劣等黑色炸藥一寸寸炸出來的。進去時搭小推車,出來時除了小石子外,還有被炸死的軍人,血肉模糊。龍應台問:「死者有名字嗎?」沒有答案,但距坑道不遠處倒有一個白色石碑,上書他們為捍衛中華民國而犧牲性命,寫著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數字,好像是「百餘人」。
民國四十八年我在陸軍反共救國軍服役,部隊前身是游擊隊,有一萬多人;當年胡宗南上將奉命整編,答應他們打游擊時,政府未付的薪水,等整編完成後付給。此事後來在立法院曾吵過,但預算被民進黨立委稱為「錢坑法案」不予通過,至今仍分文未給。
他們曾是泛藍支持者,國民黨有個特種黨部稱「黃復興黨部」,凡有選舉,民進黨很難從他們手中拿到選票。當他們尚稱壯年時,藍軍的政治活動必有他們身影,他們反對台獨,只因台獨不要中華民國。這些老兵,已不足十萬人,因老弱無當年神勇,多數人且處於失智狀態。蔣經國時代成立「退輔會」,提供「榮民之家」居住。他們之中屬低階且單身者,每月退輔金不到兩萬元,還要扣除伙食費數千元,若是老菸槍,其窮困可知。
無論倡導募兵制或徵兵制,都知道提高軍人待遇的重要性。募兵效公務員,終身高待遇,退休後有生活保障。因抽中壯丁而當兵的,有人打過北伐、抗日、剿共,活著死後都一般潦倒,且都是為了中華民國。
老兵之苦,不自今日始,他們曾是後來領高薪和拿十八趴與高退休俸者的部屬,老兵的處境,他們豈會不知?但想不起,有哪位高官在爭自己利益時,也想想老兵們的利益。麥克阿瑟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中華民國老兵,不死的也凋零了,甚至連數字都不存在了。思之令人傷感。
國共內戰 軍服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兵之苦,不自今日始,他們曾是後來領高薪和拿十八趴與高退休俸者的部屬,老兵的處境,他們豈會不知?但想不起,有哪位高官在爭自己利益時,也想想老兵們的利益。麥克阿瑟說:「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中華民國老兵,不死的也凋零了,甚至連數字都不存在了。思之令人傷感。>
最近在談募兵制和徵兵制,前者求其質,後者為其量,主旨是為充實國防。兩者都主張物質上給予高薪,精神上給予尊榮。
大家可能忘了,台灣還有群「老兵」,如果還活著,已百歲左右,當年他們是怎麼當兵的?日據台灣時,皇軍地位崇高,台灣人想當兵都不成,在大陸則相反,沒有兵役法作依據,採「抽壯丁」,由地方保長提供其村鎮十八歲至四十歲男子名單,扣除生活必要人力,其餘都得當兵。
他們的國家叫「中國」,後來經訓練熟悉了另一個國名,叫「中華民國」。國共內戰時,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共軍有自稱「解放軍」者,為了和國軍區別而稱「八路軍」者,不過他們的薪水,名義上都是中華民國給的。
內戰分出高下,來台灣的依然宣示效忠中華民國,古寧頭之戰、九三、八二三之戰,乃至於之後的南日島、東山島、一江山之戰。國軍就是中華民國國軍,死於戰場上的大官,軍史館還有名字可查,小官小兵一般只是個數字而已。
十多年前,龍應台寫「大江大海」為蒐集戰史赴馬祖訪問六天,我與同行。馬祖有條八八坑道,如今以釀美酒聞名,石崗岩那條坑道,是軍人用劣等黑色炸藥一寸寸炸出來的。進去時搭小推車,出來時除了小石子外,還有被炸死的軍人,血肉模糊。龍應台問:「死者有名字嗎?」沒有答案,但距坑道不遠處倒有一個白色石碑,上書他們為捍衛中華民國而犧牲性命,寫著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數字,好像是「百餘人」。
民國四十八年我在陸軍反共救國軍服役,部隊前身是游擊隊,有一萬多人;當年胡宗南上將奉命整編,答應他們打游擊時,政府未付的薪水,等整編完成後付給。此事後來在立法院曾吵過,但預算被民進黨立委稱為「錢坑法案」不予通過,至今仍分文未給。
募兵徵兵…凋零老兵誰來關懷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924015
國共內戰 軍服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旅遊太原風光 聽山西故事
陸軍一級上將
閻錫山
Yan Xishan
中華民國第4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1883年10月8日(光緒九年九月八日)
大清山西省五臺縣
逝世 1960年7月22日(76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籍貫 山西省五臺縣
國籍 大清(1883-1911)
中華民國(1912-1927)
中華民國(1927-)
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晉系)
專業 軍人
獲獎 青天白日勳章
軍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時間 1927年-1960年
軍階 陸軍一級上將
學歷
太原國立武備學堂
(1905年)
日本東京振武學校攻讀
(1905年)
東京日本士官學校攻讀
(1909年)
經歷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教練官
(1909年-1910年)
(清)山西陸軍第二標標統
(1910年-1911年)
山西省政府都督
(1911年)
山西省政府民政長
(1911年-1914年)
山西督軍
(1916年-1917年)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主席
(1917年-)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27年5月22日-1947年)
(國民政府)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1927年-)
(國民政府)平津衛戍總司令
(1927年-)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1927年-)
太原政治分會主席
(1927年-)
(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
(1928年10月24日-1928年12月28日)
(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1928年12月27日-1947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38年)
(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8年-1929年)
(國民政府)禁菸委員會委員
(1928年1月-1929年)
(國民政府)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24日-1933年)
(國民政府)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賑災委員會委員
(1929年)
(國民政府)國軍編遣委員會常務委員
(-1930年11月15日)
(國民政府)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1930年)
北平國民政府主席
(1930年9月9日-1930年11月4日)
(國民政府)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1932年)
(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1935年12月18日-1938年)
(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937年-1945年)
(國民政府)山西省政府(兼)主席
(1943年-)
行政院院長
(1949年6月13日-1950年3月15日)
中華民國代理總統(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權)(1949年11月20日-1950年3月1日)
國防部部長(行政院院長兼任)
(1949年6月13日-1950年2月1日)
總統府資政
(1950年3月-1960年5月23日)
閻錫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舉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將軍府同武上將軍,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