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床,看到確診案例不斷攀升
想必大家心情一定很沈重
這幾天和讀者朋友們聊天的過程中
大家都很難想像在美國的我們究竟是怎麼撐過這一年的
畢竟從新聞上看起來,根本就是平行時空啊
/
2019年年底,我們從台灣的新聞中已經得知了「武漢肺炎」(當時還沒更名為新冠肺炎)
一方面擔心台灣親友的平安,但同時經歷過SARS的我們心中已經警鈴大響,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蔓延來美國
2020年1月21日,全美首例就出現在我所居住的華盛頓州
當時比較當機立斷的朋友都已經開始超前部署
趕忙申請孩子的學校、身份,舉家遷回台灣避難
當時因為先生工作走不開
孩子也都捨不得和爸爸、同學、朋友分離
台灣的爸爸媽媽都是高齡,擔心我們這一回去可能將他們置於風險中
所以我們家就決定咬牙在美國撐著
畢竟自己選擇要結婚移民過來,總不能出了事便逃回娘家要家人國人一起承擔
/
接下來疫情風風火火
台灣人聞風喪膽的SARS全美國當年只有確診8個案例、無人死亡
所以全美對於新冠肺癌的恐懼、甚至遠不如流感
前總統川普先生多次表示「事情都在控制中」、「小感冒總會有人死」,川普更在2月底的總統記者會上,公開聲稱美國疫情爆炸的消息「都是假的!」,4/6白宮發言表示戴口罩不是必要的 “You can do it. You don’t have to do it. I am choosing not to do it. It may be good. It is only a recommendation, voluntary.”
導致大部分美國民眾輕忽感染的嚴重性
美國疾管局不斷強調「口罩無用論」、只要勤洗手就好
美國沒有健保、檢測資源也不足,所以許多低收入家庭根本無法檢測擴大感染風險
再加上堅持「不自由毋寧死」的麻瓜腦很多
導致美國成為當時世界防疫敬陪末座的國家之一
/
從2020年3月6日開始,我們覺得苗頭不對
率先就向學校與公司申請在家上班、停課
隨著每天疫情攀升,州長也在2020/3/23下了封城令
(目前華盛頓州預計全面開放的時間是2021/6/30)
關閉全州的餐館,酒吧,娛樂場所和娛樂設施,例如體育館和電影院。餐廳僅外賣和外送。連種睫毛做指甲剪頭髮按摩等salons 都不能營業,真的是比哀傷更哀傷的現況。
接著我們川普大大終於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美國史上第二次「國家公衛緊急狀態」)、頒布旅遊禁令。
/
剛開始的心情自然是很惶恐
走在路上戴口罩還會被麻瓜們指責「生病還出來?!」
當你解釋戴口罩只是為了公共衛生、保護自己與別人時還會被糾正「沒有生病的人是不用戴口罩的!你這樣出來會嚇到別人」
口罩、乾洗手、消毒酒精幾乎全面缺貨,網路上甚至開始有無良商人坐地喊價(200個口罩售價台幣8000)
華盛頓州原本就是西岸科技公司的重鎮之一
當時雖然州長下了居家令,對大部分的公司行號還算是可以迅速調整出一套Work from home的模式(甚至許多公司是已經行之有年)
但是中小學校就有點慌了手腳,學區和老師們盡力發展出一套網路上課的系統
不過家長還是怨聲載道,畢竟孩子在家上課真的是一團混亂
對我這種家庭主婦而言,原本先生孩子一出門
我就可以專心處理家務、買菜、追劇、甚至和朋友出門聊天喝咖啡
但這段時間全家都綁在一起,互相干擾是家常便飯
爸爸開會到一半衝出來請我管一下孩子不然太吵
孩子明明上體育課在客廳蹦蹦跳或是鋼琴課也很無辜
我一邊教小孩課業,爸爸一個中場休息就跑來下指導棋順便問一聲「今天中午吃什麼」都會踩爆我的地雷
(更難想像雙親都要上班,家中還有幾個不能去上課的小鬼頭....日子怎麼過?)
不過,牙一咬也是撐過來了,大家最終還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學校的對策是停課但不停學
所以校區很努力準備網路線上課程、讓家長可以回學校領取Ipad和教材
甚至為18歲以下的兒童提供餐點、為需要的家庭提供托兒服務
假設為了學習需要筆記型電腦與Wifi,也可以從學校辦公室借用,確保每個孩子在家受教育的權利
羅比和妹妹兩人的筆記型電腦和iPad 都是學校提供的
✅台灣人的團結與向心力
地方媽媽這時候也發揮台灣人的團結與向心力
畢竟大家都在家上班上學、沒有人前往台灣人的餐廳用餐
而這些餐廳仍然得養員工、付房租
所以大家會開始無償組織線上訂餐、送餐、團購、路邊取貨送上車等極小化感染風險的服務,希望幫助這些在地商家仍然可以正常運作
彼此也會開始互相鼓勵留在美國、別一窩蜂跟著回台灣造成防疫破口
甚至開始想辦法透過關係進口口罩到美國來支援醫護人員(我家只有3盒口罩還捐了2盒口罩給兒童醫院)
我覺得台灣人在海外互相照顧的情操、在這一刻顯得滿偉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先生都居家工作
造成媽媽們的負擔加重,爭吵加劇,甚至有大公司提供員工免費的婚姻諮詢服務XD
大概很怕大家離婚或殺夫吧
✅遠距上班的魔力
其實我自己非常訝異很多人都很喜歡、並且希望維持WFH
但可能我一介主婦想得太單純了
很多員工對於能夠節省出門打扮化妝、通勤塞車的時間
偶爾偷閒用電腦滑個臉書也不怕被老闆或同事看到,多自由啊!
甚至,有些公司去年整年WFH營業額卻突破歷史新高,發現員工的效率並沒有比較低落。像羅比爸的公司就乾脆宣布無限期支持員工在家上班,所以有些同事就直接搬到遠一點的郊區、房價比蛋黃蛋白區便宜但換得一個更寬敞的房子,讓一家人居家防疫也能更舒服些。
只不過,家中有小小孩會干擾會議也是很普遍的現象,導致很多雙薪父母不得不另外聘請保姆或直接電視開整天了...
✅餐廳、零售業、網購業的第二春
疫情剛開始餐廳的確是慘兮兮,畢竟少了堂食的客人勢必造成劇烈的影響
但也因此大大小小的餐廳開始專注於「送餐服務」
積極地和Ubereats、Doordash、飯糰外賣、Postmates、Bite Squad、Grubhub等外送平台合作
也因為要精進外送品質,許多商家開始添購一些包裝、密封材料
讓每一個餐點收到的時候都是又精緻又新鮮。
對我們這些消費者而言,疫情前要上餐館總是那幾間、有些新店開張了都不知道。
現在反而可以沒事滑送餐平台app、發現什麼新店開幕、促銷活動都可以隨時嚐鮮,因此嘗試了好幾家新餐廳新菜色。
有一家餐廳老闆娘跟我聊起,發現外送生意還不錯,以後其實可以減少店鋪面積與人力開銷、如果有員工曠職或辭職也不會有太大的人員短缺意外。
銀行似乎也看準了這個商機,現在很多信用卡都會以「送餐平台VIP會員一年」的號招免外送費、每個月有時還會有促銷折扣碼可以使用吃免錢。
至於買菜也多虧了Instacart、Weee、Amazon Fresh這些平台
讓我們可以輕鬆選購Costco、生鮮蔬果、泡麵飲料、醬料罐頭
動動手指便送到家,只要收到的產品有錯誤或是不新鮮還可以立刻和客服聯絡退款
所以我經常跟大家說「我一整年沒走進超市買菜了」絕非誇大
✅空間變得至關重要
原本我們家住在市中心高樓公寓,雖小但也溫馨
公寓裡面也有各種公共設施例如健身房、三溫暖、電影院可以使用
交通四通八達方便不已
在台灣住慣公寓的我,根本不覺得擁擠
甚至覺得打掃和整理太輕鬆方便了,還不用除草掃落葉、每週四拖垃圾桶出去放
不過當全家24/7都被關在這一個小空間裡的時候
就難以避免感到處處受限與牽制,先生在主臥房兼書房上班時,我都得「爬進」主臥室使用洗手間(避免被鏡頭拍到)
羅比在房間上網課時,Blair就只能使用餐桌來寫功課
不然肯定一邊上課一邊聊天(抓狂)
我在廚房裡更不敢開果汁機、打麵糰這些會製造噪音的料理怕干擾孩子上課
所以我們就趕忙換了一個房間多一點、帶個小後院的房子
至少人人都有點喘息或呼吸的空間
我很難想像如果台灣地狹人稠的狀態,全家擠在一起上班上課有多難
✅人與人的關係
說疏離也好,但朋友最終就變成一個「不得不」「選擇性」的後果
我們還是需要朋友的支持才能夠堅守家園走到今天
但在疫情開始之後,你會發現每個家庭對於防疫的態度不盡相同
有些家庭比較冷靜與大膽,小孩照常去安親班、家長照樣跨州跨國旅遊度假,偶爾也會開趴群聚。
有些家庭比較保守與嚴謹,遵守政府規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慶生或通聯完全仰賴視訊進行。
也有些家庭會為了要交流,而隱瞞自己的接觸史。
無關對錯,但最終就會變成防疫觀念比較相同的人會走得近些
有些點頭之交可能就會從自己的生命中完全淡出
更別提每次出門都跟打仗一樣草木皆兵,馬路上、電梯裡擦身而過的人都必須假想為帶原者,我當時經常搭電梯有人闖進來,就本能地立刻跳出電梯讓他先上/下樓、拒絕待在同一個密閉空間。真的有種全世界都可能是敵人的時空錯置感。
但意外的是家庭成員的關係從一開始劍拔駑張
最後也能夠找到新的平衡,彼此更緊密
過往兩個孩子各自上學、放學之後還分別有才藝課
回到家經常是傍晚,吃個晚飯就準備上床睡覺了
而現在兩兄妹每天的玩伴只剩下彼此,雖然經常也是大吵小吵不斷
但也是他們出生以來互動最密集的一段時間
#圖片就是正在幫哥哥搥背的妹妹
#我看到也是醉了
✅健康顧慮
這一年來說對我們家最大的收穫是
全。家。都。沒。有。感。冒!
小孩生病總是讓父母辛苦又焦慮
因為沒有在外面接觸別人,所以沒什麼機會把病毒給帶回家
小朋友就一整年都沒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拉肚子
算是諸多不幸中少數值得感恩的事
不過也因為學校、中文、鋼琴、、全部都使用網路教學
難免擔心孩子的眼睛使用過度造成近視
✅疫苗的普及
也正因為美國是全世界的大疫區
雖然在防疫上面比較落後與鬆散、造成嚴重的擴散
但也因為感染的人數眾多,所以疫苗的普及也相對快速
接種疫苗的流程上也方便、清楚、快速
所以目前全美國已經超過3成的人口兩劑施打完畢(將近一半的人也施打完第一劑)
而4天前 FDA也正式開放疫苗給12-15歲的孩子施打
預期秋天之後11歲以下的孩子們也能順利接種疫苗
✅ 媽媽們的潛力大爆發
這段時間很有趣的現象
好多媽媽們的廚藝精進不少
每天山珍海味、變化多端
甚至開發了烘焙、縫紉、理髮、園藝、美甲等多項技能
大家都變得十項全能,會不會哪天我開始會木工了呢?😂
/
落落長寫了那麼多,記錄了這段時間我們家封城居家的心路歷程
希望台灣的朋友還是要相信衛福部的指揮
嚴謹以對、樂觀面對,雖然疫情緊張但我們都挺過第一次了還怕第二次嗎?
我其實還是樂觀地盼望台灣並不會到封城的時候
不過真的是應該盡可能地自行啟動居家自主管理
勤洗手、正確配戴口罩遮住口鼻
禁止大型聚會、減少外出趴趴走
當然,如果可以就趕緊和我一樣把疫苗打起來吧!
也歡迎四散各地的海外遊子分享或是美國朋友的補充喔!
#我家孩子睡衣穿一年了
#某天要出門才驚覺衣櫃的衣服都小半號
#我的化妝品也都快過期了吧
國史 館 新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華航機師確診事件:新增4例本土案例,累積24例已超越部桃事件;疫苗公費施打擴及已開放的同住家人】
華航貨機機師確診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事件,今(5月2日)新增4例本土個案,這起事件累積已經達到24例,正式超越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的21例。
對於媒體詢問社區感染是否失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不敢斷言沒有在社區引爆,但可以判斷的是這起事件中,機師染疫10位、其家屬7位,加上諾富特員工4位、其家屬3位,顯示家庭內的親密接觸風險很高,因此指揮中心也決定,下週一起公費施打疫苗的一至三類同住家人都可以打公費疫苗。(第一類是醫事人員、第二類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第三類是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新增4例本土個案,3例為諾富特旅館房務員工家人、1例為貨機機師家人
今日新增的4例本土個案中,其中較為特殊的是其中3例(案1134、1135、1136)皆為諾富特旅館房務染疫員工(案1129)的家人,一家四口皆確診。
其中案1134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是案1129的兒子,近期無出國史,於4月29日出現肌肉痠痛、咳嗽等症狀,衛生單位安排30日安排採檢,今日確診CT值29(CT值愈低、病毒量愈高),目前掌握個案接觸者27人,其中16人列居家隔離,11人自我健康監測。
案1135則是案1129的60多歲的配偶,近期無出國史,29日出現咳嗽、發燒及腹瀉等症狀,自行至診所就醫,30日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8,相關接觸者已匡列於案1129,所以不重複匡列。
案1136是案1129的女兒,近期無出國史,28日至29日陸續有喉嚨痛及發燒症狀,自行至診所就醫,30日衛生單位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9,已經掌握接觸者111人,均列居家隔離。
另外新增的第4例本土個案,是本國籍未滿5歲女童(案1137),為確診貨機機師案1102的家人,近期無出國史也無症狀,30日在衛生單位安排採檢後於今日確診,CT值26,相關接觸者已經於案1102與案1133時匡列所以不重複。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今日4例確診本土個案的接觸對象有新增11人自我健康監測,這是與自我健康管理不同,自我健康監測是每天固定量體溫,如有異常必須通報衛生單位,屬於比較寬的管制,自我健康管理則是比較嚴格一點,如有就醫需求必須通報衛生單位並不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新增本土個案足跡遍布台北與新北地區
指揮中心表示,可傳染期內無法掌握特定接觸對象時,會公告足跡,提供民眾參考:其中今日新增的兩名本土個案足跡遍布台北與新北,呼籲民眾有到同時到相關場所,需自我健康監測,就醫時需告知接觸史。
【案1134(諾富特員工案1129的兒子)公共場所活動史】
*4月27日
11:30-12:10 搭乘254公車
12:20(領錢)7-11京復門市(台北市光復北路11巷44號)
12:30-14:30 巴雷巴雷印度餐廳(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12號1樓)
14:50-15:30 搭乘672公車
*4月28至29日
12:50-13:25、22:50-23:20 搭乘262公車往返住家及公司
【案1136(諾富特員工案1129的女兒)公共場所活動史】
*4月26至28日,詳細時間仍在調查中
往返住家及公司,去程捷運(頂溪-古亭-西門)-->轉公車(成都路-先嗇宮),回程調查中
*4月26日
19:25-20:30(用餐) 72度C舒肥健康餐(新北市永和區保平路9號)
■防疫旅館大體檢,諾富特環境採檢後今日化學兵消毒
這起機師染疫事件,陳時中認為必須針對染疫與接觸者的管理做好,其中醫院收的是確診者,這是100%的感染者,居家隔離的感疫風險是百分之一,居家檢疫則是千分之一,風險程度不同,管理的強度也略有不同;這次的檢疫旅館中,案1120看病很多次,還有3個員工是正在發燒,這應該是在上班時就要被驗到體溫異常;不是哪一家不好,而是目前看到有這樣的狀況,因此會在下週的防疫旅館體檢中,確實輔導業者做好,或是由護理師幫忙檢視防疫動作有沒有確實執行。
至於有民代擔心諾富特的餐廳與防疫都在同一棟樓,清運垃圾會不會有汙染食物的風險?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通常飯店的清運垃圾與餐廳不會有交錯,也沒有看到研究報告中有顯示會因此汙染食物。
昨天指揮中心也特別做出說明,由於諾富特旅館分為一館與二館,其中二館整棟做為居家檢疫使用,而一館則是分層使用,其中兩層樓作居家檢疫,一層樓有收一般客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為了確保諾富特旅館的環境,前天與昨天陸續完成432件環境採檢,地毯式的針對可能的汙染處採檢,其中一館也採檢122件,有報告後會再對外說明;採檢完成後,今由國軍化學兵進駐全面消毒。
今天也傳出新店某科大在27日的時候參訪諾富特旅館,莊人祥表示,已經針對參加的91位師生列冊,由校方進行健康追蹤,其中有一位是在飯店實習,已經列入居家隔離並入住集中檢疫所。
■疫苗施打近6萬劑,確保自費施打不斷貨
由於假日未回報疫苗施打數字,目前施打數字逼近6萬劑,陳時中表示,自費施打已經有1萬4千多,2萬劑很快就會用完,下週將會繼續提供疫苗讓民眾自費施打,確保自費施打不斷貨;此外,也將開放第一到第三類的同住家人可施打疫苗,希望防疫旅館、機組人員與機場人員都可以施打。
陳時中強調,這波疫情可能會提高民眾接種疫苗意願,5月底有近20萬劑疫苗會到期,如何在過期前能提供給國人施打,又要確保自費不斷貨,在這之間不容易拿捏數量,基本上會先維持自費不斷貨的原則。
■新增一名機師驗出血清抗體陽性
針對擴大採檢1,279名華航機師採檢專案,今日公布新增一名血清抗體陽性,是俄羅斯籍30多歲男性機師,主要往返澳洲執勤,最近於4月27日返國後進行居家檢疫,期間沒有不適症狀,29日配合諾富特旅館清空計畫安排至集中檢疫所,30日採檢,其中核酸檢測陰性,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代表曾經有感染過),因在台無同住對象,故無匡列接觸者。目前專案血清抗體已採檢1,225人,其中1,212人陰性、12人陽性、1人檢驗中。
■印度疫情持續創高,傳有台商在印度染疫死亡
印度過去24小時增加超過39萬例確診,今日陳時中宣布,因應印度目前正處於疫情高峰期,雖然台灣還沒有驗出印度變種株,但從5月4日凌晨零時起,14天內有印度旅遊史含轉機,一律入住集中檢疫所,檢疫期滿還要採檢一次,由於這是強制性,因此會由公費支付檢疫費用。
陳時中表示,有傳出台商在印度染疫、其中一人死亡,經過了解,這名病逝的台籍幹部有打過一劑的的中國科興疫苗。目前經濟部掌握還有上百位台人滯留印度,會不會派遣包機接回在印度的台人?陳時中說明,包機不會由指揮中心規劃,而是外交單位,但指揮中心將提供外交部印度疫情判斷,以及協助若台商有包機返台後的檢疫與防疫措施。
(文/嚴文廷;攝影/楊子磊;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COVID19 #報導者 #華航 #防疫旅館 #機師 #群聚 #感染 #疫調 #足跡 #印度 #台商
國史 館 新店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 #台灣基進嘉義黨部 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複習台灣史,今天要講的古是「街道名稱改正」。
話說戰後 #台灣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其實是發生在光復之後的第一時間。那我就會問啦,明明發生在1946年的事,為什麼基進黨偏偏跳過不提,卻只提晚得多的興嘉重劃(1978年)?
不提,當然是因為尷尬啦,因為根據當年的《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會被改正的街道名稱,僅限於三類:
1.紀念日本人物
2.宣揚日本國威
3.明顯為日本名稱者(如旭、若松、梅千枝)
新名稱的命名原則,則以
1.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2.宣傳三民主義
3.紀念國家偉大人物
4.適合當地地理或習慣者
四者為限。
(資料來源:「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電送案」(1945-10-29),〈各縣市街道名稱改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344100001001。)
換句話說,這些在戰後改為新名稱的街道,其實是早在日本時代就被改過的。本來的名字,早就不在了。
咦?外省人來台灣,不是應該大肆破壞台灣的文化與記憶嗎?怎麼是這一副高度自我克制的樣子?
我又要繼續問了啊,日本時代改名的時候,真的如他們基進黨所說的,採取一種「尊重本土並保有在地歷史」的立場?
除非基進黨所在的台灣是某種平行宇宙(從他們如此篤定的態度我們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否則日本時代所謂的 #町名改正,是指大日本帝國政府在台灣各大都市實施的行政區劃改革,本質就是將整套日本架構移植到殖民地台灣來,將台灣自明清時期以來的線性街道命名方式,改為日本特有的町。
從架構看,「町名改正」是連根拔起的改革,從內容看也是一樣,兒玉町、旭町、宮前町、大和町、明治町、大正町、乃木町、朝日町、川端町、新高町,咦?我好像漏了昭和町,我是真的看不出來,這些名稱到底有哪怕是一町點「尊重本土並保有在地歷史」的意味了。
其實,若非該主要幹道在日本時代就已經被改成日本式的名字,現在中正路、中山路作為主要幹道的名稱的狀況,恐也不會出現。我的家鄉 #桃園平鎮 的中正路、中山路,就都是位於邊陲的小路,這當然就是源於客家人沒佔到好地方......(若彤!注意你的禮貌!),而且這兩條路位於老眷村周圍,非常點題,保有在地歷史。
大日本帝國當然毫不「尊重本土並保有在地歷史」,你基進黨可以說「日本人對台灣人不是很好但我還是決定要愛他們」,這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創意,我就是這樣,畢竟愛是沒有條件的,但你要說日本人比中華民國更尊重本土並保有在地歷史,那你恐怕就有轉不完的邏輯髮夾彎了。
因為尊重本土並保有在地歷史的,恰恰是中華民國這一邊。
就拿貴寶地嘉義來說,現在最基層的「里」,這些名字,就都是1946年改名時納入正式行政區劃的。
看看這些美麗的名字:
翠岱、雲樂、雲霄、涵洋
祐民、內安、育英、培元
順天、鎮南、雙忠、成仁、崇文、文昌、初陽、中庸
爽文
康莊、書院、驛站
花塢、芳草、蒼松
劉厝、盧厝、新厝、頂庄、中庄、下庄、新店、後店、車店
(「嘉義市區里新舊名稱對照表呈送案」(1946年03月28日),〈各縣市街道名稱改訂〉,《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344100001018。)
平心而論,真要說對不起,就只是對不起原住民朋友而已,搞了個 #吳鳳鄉。但即使是這樣,至少也做到了番仔田改名豐田。現在的台南市東山區,也是此時由「番社街」改為「東山鄉」。反正1945年8月15日之後中華民國就是威權政府,轉型正義也不包含日本時代幹的事情,看你們要不要把它改回番社區和番仔田里,這種有本土特色、有在地歷史的名稱。
既然談了1946年的「街道名稱改正」,就一定要提一下彰化市的「#陳稜路」。這條路同樣也是1946年全台轉型大改名時,由日本時代宮前町的一部分改名而來的。
這部分不多說了,簡單查詢一下「#陳稜」,大概就能理解,以對岸的地名來命名重劃所出現的新路,他的邏輯在哪。
就連「嘉義」這個地名,也是林爽文事件中,乾隆以「嘉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意,下詔將「諸羅」改名為「嘉義」。
今天台灣有嘉義、嘉義還有爽文里,這種在地的歷史感夠爽了吧?
基進黨啊,這份鄉愁,可不都是國民黨帶來的喔。
不尊重本土並保有在地歷史的,究竟是誰呢?
雖然基進黨的原文還是沾了一下 #二二八,這裡就先不提了,改天再貼台灣省專賣局嘉義分局員工的二二八日記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