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移工跨轉為哪樁—移工轉換準則修正草案」公聽會
前天上午,我針對勞動部預告修正 #緊縮移工跨行業轉換雇主 的修正草案,召開公聽會,邀集了 台灣移工聯盟、印尼勞工團結組織、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 Domestic Caretaker UNION、 全國家戶勞動產業工會/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Union、看護工、漁工朋友、 台灣人權促進會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 婦女新知基金會、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Hope Workers' Center (希望職工中心)、 移民移工服務中心,以及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等,希望與現場第一線、團體代表及機關進行討論與對談。
❓什麼是移工跨行業轉換?
對於一般的勞工來說,換工作是憲法保障的自由,在職場上,我們遇到不公平的對待、惡質的老闆,還可以用離職作為最後手段。然而,對於身在台灣的藍領移工,在母法框架下,是無法自由轉換雇主的,他們背負著龐大的仲介費來到台灣,也沒有 #不爽不要做 的空間。
本次勞動部於7月15日預告修正的「 #轉換雇主或工作程序準則」,則是要針對少數移工,在需要轉出的例外狀況時,於跨行業轉換空間再次進行緊縮的修法。
在法規歷程上,#1992年《就業服務法》立法,禁止移工轉換雇主;#2003年,勞動部制定了轉換準則,開啟了在例外狀況下的移工轉換程序,但同時仍禁止跨行業轉換;#2008年,終於勞動部修訂轉換準則,加入「跨行業轉換」的但書及相關條款,但是相關轉換條件依舊嚴格,只有在持有招募函或遞補函的僱主願意於國內跨行業承接移工時,移工才有可能進行所謂的跨行業轉換。
從這樣的法規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從一開始全面禁止轉換的強制規定,緩慢走向一滴滴開放的方向。然而,勞動部此次預告修正的草案,卻回頭限縮移工跨行業轉換的空間。究竟,本次修法的原因是什麼、想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正不正當、採取的手段能多大程度達到目的,以及會造成的代價有多大,有沒有更好的做法,都是需要討論的。
前幾天,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才召開了周年記者會。當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時,我們是要加深歧視而違反人權,還是要往一個更好的方向走,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
在前天的公聽會中,大致可以整理出幾項重點及建議:
🟡根本原因在於家庭看護工至今沒有任何勞動法令保障。
🟡修法將與國家報告以及兩公約審查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
🟡面對國際搶工浪潮,持續低落的勞動條件,才是導致外籍看護工缺工的主因。
🟡以圍堵強迫家庭看護工留在沒有勞動法令保障的勞動環境中,不只侵害移工權利,也將導致政府無法真正面對長照服務不足的事實。
🟡政府應該要扛起照顧責任,通盤檢討長照人力政策,規劃將家務移工納入長照政策中。
但很遺憾的是,現場的官員似乎雞同鴨講,仍堅持著移工為 #補充性人力 這樣脫離現實的論調,也無法理解外籍家庭看護工惡劣的勞動條件,並以沒有證據及數字為基礎根據的 #怠工 說法,汙名外籍看護工,操弄弱弱對立。
我們很擔心,這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將造成台灣家庭照護需求持續擴大,在公聽會後,我們已將公聽會所有意見及紀錄發文勞動部,請勞動部妥適評估及回應,勞動部在公聽會有提到現場並沒有雇主團體,那就請勞動部於法案預告期間結束後召開雇主團體和移工團體的會議,系統性凝聚討論。
👉公聽會詳細記錄,點開圖片看更多👉
🎥公聽會全場影片:https://reurl.cc/bXr9Nd
國家報告 審查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於去年8月1日揭牌成立,迄今屆滿一年。時代力量立院黨團邱顯智 、立法委員 陳椒華、王婉諭委員於昨(2)日舉行「時力回應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一周年」記者會,肯定設置國家人權委員會對於保障及促進人權的必要,並針對國家人權委員會職權、預算執行狀況提出質疑。
立法院於2019年通過《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其中明定其職權包含調查侵害人權或歧視事件、研究檢討國家人權政策政策、重要人權議題提出專案報告、提出年度國家人權狀況報告、提出人權相關修憲、立法及修法建議、推廣人權教育、評估政府機關所提的人權公約相關國家報告等職責內容。
然而,根據國家人權委員會自行提供的預算執行,以及相關業務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國家人權委員會業務執行有以下問題:
1️⃣預算執行率僅46%
國家人權委員會法定預算為1億1,842萬元,截至目前簽准執行數為4,907萬元,已核銷經費為589萬元。這些費用主要用於度外文翻譯開口契約、NPM及漁工專業論壇、人權國際研討會、紀錄片錄製剪輯開口契約、教材開發及合作案、文宣印製周年成果等教育推廣品等。
此外,預算亦使用於受害人協助(675萬)、防制酷刑訪視費用(205萬)、人權教育專書100行動聯盟(98萬)、桌遊設計開發案(81萬),以及簽核中的防疫與人權委託研究案、青年居住正義委託研究案經費(625萬元)。
扣除上述預算後,目前國家人權委員會預算賸餘數高達5,170萬元,預算執行率僅46%,有待改進。
2️⃣業務執行多為人權教育、研討及交流
根據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統計資料,截至今年六月底為止,人權保障及促進業務的執行情形,辦理最多的是人權教育、研討與交流,共計32場,其餘的研處專案案、系統性訪查的研究、以及防制酷刑的訪查都還在進行中。
時代力量認為,國家人權委員會推動及深化人權教育固然重要,但我國成立獨立國家級的人權委員會,最重要的職務仍是要解決傳統權力分立制度所無法回應的複雜人權問題,例如調查全國普遍性的人權狀況,或是制度性、系統性的人權侵害。
除此之外,其他的法定職責也同樣重要,包含提出相關人權專案報告、系統性訪查的研究報告、國家人權年度報告,甚至是修憲、修法等相關建議,應透過這些業務進而推動政府改變,讓台灣成為一個落實人權保障,更具公平正義的國家。
去年,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時,時代力量曾針對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提出時力版本的《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法》草案。然而,監察院版本的草案卻於提案後自行撤回,迄今未再提案。
國家人權委員會經過民間團體及關心人權的有志人士奔走20餘年,總算在監察院內設立。然而,委員會掛牌一年,預算編列一億多,卻沒有一部職權行使法確保其職權運作。而目前呈現出來的執行業務也是以推動人權教育為主,忽視台灣社會既有的人權迫害或系統性、結構性的壓迫,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時代力量呼籲監察院,儘速提出《國家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法》,而立法院也應該盡速排案審查,以確保國家人權委員會職權有效運作。
保障人權、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具公平正義的國家,是全體國人的期待,也是時代力量長年來的主張。時代力量為了呼應2012年聯合國提出的「貝爾格勒原則」,先前也在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後,提案建請立法院成立 #人權委員會 之特別委員會,做為國會在討論人權議題的窗口,藉此和國家人權機構強化合作。
我們呼籲監察院和立法院,應儘速針對當前國家人權委員會缺乏職權行使法的問題提出解方,並請朝野各黨共同支持在立法院成立人權委員會,讓台灣能在保障人權的道路上持續向前。
※註:
2012年聯合國在賽爾維亞通過的「貝爾格勒原則」,提出兩項明確建議:
1️⃣ 國家人權機構與國會應就合作基礎有所共識,包括藉由建立正式架構以討論具普遍重要性之人權議題。
2️⃣ 國會應確認或成立一適當的國會委員會,作為國會內與國家人權機構連繫之主要窗口。
國家報告 審查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家人權委員會自去年8月1日成立以來,屆滿一週年。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成立,歷經民間與政府長達20年以上的溝通與努力,終於邁向臺灣人權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年前,蔡總統親臨為國家人權委員會揭牌,提出三項期許:「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以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一年來,我們肩負推動國家人權的重任,如履薄冰,全力以赴,儘管人力、資源與經驗非常有限,且逢疫情肆虐,致使相關業務推展有些窒礙,但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仍上下齊心,認真、努力投入各項業務。
我想在這裡利用簡短的時間,跟各位關心台灣人權的朋友們報告,成立第一年,我們針對「促進」及「保障」人權兩大面向的具體成果:
聯合國倡議國家人權機構的設置,目的是希望各締約國履行國家所簽署或加入的國際人權公約,以落實普世人權的理念。因此,國家人權委員會也擔負起這項重責。去年十二月我們公布「兩公約(公政公約及經社文公約)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今年也邀請身障者及身障團體辦理多場座談及焦點訪談蒐集意見,預計公布「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送交國際審查委員會審查。
除了上述身障團體,我們也針對婦女及性別、兒少、勞工、原住民、新住民、青年居住正義等議題舉辦座談,廣泛搜集意見、與社會對話,並與民間團體及學術單位合作關注新興人權議題,例如數位監控與數據搜集、精神疾病觸法者、銀髮族醫療人權等,作為未來政策研究或立案調查的參考。
我們更與考試院國家文官學院及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開發人權教育教材,讓公、教人員成為帶動台灣人權向前的力量;並以「法庭之友」的身份,參與三場司法院大法官所組成的憲法法庭,提供人權觀點,促進司法人權。
過去一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我們仍積極透過視訊會議方式與國際交流,和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英國平等及人權委員會、紐西蘭國家人權委員會等…進行人權經驗的交流及分享。也與行政院密切合作推動《禁止酷刑公約》國內法化,也就是「國家防制酷刑機制(NPM)」,包括酷刑及殘忍、不人道、有辱人格待遇或處罰的預防機制,未來將由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責。
國家人權委員會與行政院多次討論後,提出具體執行規劃,針對《兒童權利公約》落實情況成立專案小組,將擬定8個兒少安置機構,訂立訪視計劃。此外,對於國際間關切的外籍漁工人權議題,影響台灣人權形象甚鉅,我們已在今年二月立案專案調查,並與行政部門共同合作尋求改善。
另在上個月,國家人權委員會公布「林水泉遭受國家行政不法侵害人身自由案」調查報告,這是人權會首份人權侵害案件的調查報告,清楚揭露在威權統治時期,政府系統性的濫用行政權來打壓異議人士,侵害人身自由;這份報告也會對目前轉型正義相關法制提出具體修法建議。
以上是對國家人權委員周年成果簡短的報告。人權的落實,不是一蹴可幾,我們期待未來與公私部門有更多的合作與對話,用溫暖的力量,一起讓台灣的人權更加向前!
國家人權委員會的使命,是成為國家的守護與監督者、弱勢人民的依靠。一週年只是起點,在這條路上,國家人權委員會將透過更多的努力及實踐,不斷向前,也讓台灣人權,一起不斷向前、茁壯、萌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