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餐桌角落放著兩把木劍,是林生祥夫妻幫著女兒一起手作的,其中一把劍刃是一道長長的凹槽,那正是《鬼滅之刃》裡胡蝶忍的配劍。女兒阿 kiki 最愛胡蝶忍,因為她現在的身高和胡蝶忍一樣高。談笑間林生祥的妻子從窗邊拿來兩小罐玻璃瓶,裡頭裝著不明液體,瓶身標籤寫著日期,說是阿 kiki 自己在煉毒,要學胡蝶忍那樣塗在劍上的。
⠀
⠀
那毒藥水當然沒有真的毒,成份是林家住宅周邊的植物榨汁摻水。去年疫情之後,林生祥工作接得少,在宅邊種了一排鐵砲百合,自嘲休息時只做不動腦的事,老在拔草。後院有金桔、龍葵,不遠有剛翻過的一小塊田 —— 林生祥的母親去年摔傷腳,擱下農事,最近才剛又整土,準備重歸耕栽人生,恰如生祥樂隊 2020 年因疫情而停步,年底重新從《野蓮出庄》發片場、接著 TIFA 與衛武營兩場演唱會、再來還有遲到的《臨暗》十五週年場,一年蓄勢,轉眼待發。
⠀
⠀
沙發旁躺著全套《鬼滅之刃》漫畫,不是林生祥夫妻買給女兒的。阿 kiki 就讀的原住民學校日前率學生登嘉明湖,林生祥的友人聽說後,對阿 kiki 開支票,約定成功登頂就有禮物,任選。林生祥則樂見女兒在一次次攻克山峰的過程裡學會忍耐,「之前老師要她們自己做上山要用的刀鞘,她天天抱怨;有天忽然不抱怨,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抱怨的話就得不到祖靈的祝福了。」林生祥很得意,「我就在心裡默默想,嗯,真不錯。」
⠀
⠀
他自己也是衝過的。跑運動、上街頭,職涯目標每兩年出一張專輯,做專輯時規定自己一週寫一首歌,「我後來才知道我算是有紀律的。」2013 年,《我庄》發行,被公司視為年度大片、上下一心齊推,他北中南來回跑,最多一天上五個廣播訪問,有些主持人他連聽都沒聽過。離開錄音間,上計程車,一句話都不想講,只是看著車窗外的風景如河面的雲,一一流過疲憊眼睛。
⠀
⠀
那年,他的身體就這樣壞了。
⠀
⠀
「有次表演在台上,我嚇到,怎麼手不聽使喚。」也是那刻起他心境一轉,真正成了中年林生祥,「以前會誇下海口說,下一張專輯要比這一張專輯更好!但現在的心情,真的是做一張算一張,不知道有沒有下一張。」
⠀
⠀
然而不是得過且過,「我們現在不會說下一張要更好,但是會知道,我們這一次挑戰了什麼之前沒有挑戰過的東西。」
⠀
⠀
2021 年,他在 Facebook 上戲稱是生祥樂隊的「古典元年」。和作曲家張玹合作,是林生祥這一次要挑的山頭。
⠀
⠀
⠀
#
⠀
早在去年,生祥樂隊便已默默醞釀與古典樂的合作計劃,除了張玹之外,還邀請了另一位作曲家。林生祥說起這事眉開眼笑,但口風緊鎖,終究沒有告訴我們另一人是誰、要做什麼,只說接下來,或許會有一張和古典樂相關的錄音室專輯。
⠀
⠀
林生祥和古典聲響淵源的開端,是兩年前做《陽光普照》配樂。導演鍾孟宏要求納入弦樂,林生祥自稱一竅不通,詢問一起合作的盧律銘如何尋找樂手、打點溝通。那是第一次他與 NSO 的演奏者們有了聯繫。
⠀
⠀
「我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我連譜都不會看,都是靠記憶的,當然沒辦法弄管弦樂的譜。我就對盧律銘說,那這塊都交給你。」
⠀
⠀
相較之下,生祥樂隊的另一具靈魂鍾永豐,反倒比林生祥更加浸淫這一切。2016 到 2018 年間,鍾永豐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經手世大運的音樂事務,認識了不少年輕作曲家。「永豐非常欣賞張玹的作品,正好 TIFA 邀請生祥樂隊,就趁勢找來一起合作。」
⠀
⠀
訪談間,林生祥重複表達自己真的不懂古典。然而,林家客廳有一大櫃黑膠唱盤,不乏名盤。他笑說鍾永豐的收藏才叫多,自己只不過吃飯抽菸時,放一張《海上鋼琴師》便已心滿意足。黑膠櫃旁,放滿了書,啟發《圍庄》中被空氣污染包圍的村鎮與人事、也被林生祥寫成同名曲的攝影集《南風》也在櫃上。和張玹開會時,林生祥常對張玹說的一句話是「盡量發揮」,演出曲目也全由張玹定奪,唯一一次介入是對張玹選接的一套組曲,用上了《圍庄》裡的幾首歌;林生祥說,這幾首歌詞的意思這樣接,沒有意義。
⠀
⠀
「我們和這些歌相處比較久,比較清楚這些曲子想表達的意涵。只有這個部份我們需要把作曲家拉回來一點。」
⠀
⠀
看似樂見其成,其實柔中有剛。確認合作以《我庄》三部曲來發展之後,張玹偏向以聲響作為曲序安排的判準,林生祥與鍾永豐則負責從原曲歌詞與故事性來控制拆解的幅度。為了與張玹描述《野蓮出庄》中「B 級音樂」的概念,林生祥不能只像發片那陣子受訪時一樣說「就是我爸爸媽媽會聽的音樂」、「蠟筆小新《B 級美食大作戰》裡頭的概念」,必須借用鍾永豐腦中的古典樂辭典來翻譯。
⠀
⠀
「我說完 B 級音樂,永豐就轉過頭對張玹說,就像布萊希特的《三便士歌劇》那樣,是與庶民文化相關的音樂⋯⋯張玹一聽,就懂了。」
⠀
⠀
「其實我的歌就是兩個字,簡單。」林生祥說,「結構就是那樣,頂多是多跑幾次,樂團的樂手一定都知道自己要彈什麼,不複雜。但這樣是很困難的,因為簡單的東西人人都會,誰能夠從一樣的東西做出自己的味道,是考驗。」
⠀
⠀
球是圓的,只看怎麼揮拍。這考驗,打向張玹手上。
⠀
⠀
⠀
#
⠀
若張玹親訪林家,來到這座客廳,應該會倍感親切。張玹的父親從商前練二胡,嗜聽古典樂。林生祥偶爾配《海上鋼琴師》抽菸,張家人天天配貝多芬吃飯。如此長大,張玹從未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做古典樂」,從小立志當作曲家,「雖然現在不知道在寫什麼東西。」
⠀
⠀
聽慣古典樂的他,少年時期嫌二胡難聽,困惑怎麼滑音這樣滑、聲音這麼粗。2014 年,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主修作曲的他與友人合創《海島計劃》,當時的訪問裡,他說:「身為台灣人,我想要演出真正跟我們心靈,文化有共鳴的音樂。」
⠀
⠀
「現在回頭看這句話,我只有對自己滿滿的批判。」張玹說,「如果我不知道我是誰,我要怎麼知道我們是誰?如果我沒有累積足夠的作品和群眾對話,我又怎麼知道共鳴是什麼?」
⠀
⠀
十二年前的秋天,他在密爾瓦基拜訪朋友,在湖邊坐一整天,看浪。雖然不知道湖為什麼會有浪,但張玹算著潮來潮去的速度,忽然覺得自己感受得到地球的呼吸。點開張玹作品集,第一首作品《武僧》以鋼琴單音點破,伴隨弦樂如動物吼聲低鳴,沒有色彩明確的旋律推移,仿似自然環境的聲響流動卻讓人專心。林生祥口中「帶點實驗的」音樂,對張玹而言卻是尋找自我的斷代史。
⠀
⠀
「網路上的作品集裡面沒有放我全部的作品,因為有些歌我現在不會承認是我寫的⋯⋯」曾經,他從中國傳統音樂中找尋所謂「東方人」熟悉的樂句,套進古典樂處理聲響的方式中作曲,「聽眾聽起來一定非常熟悉,但對我來說,那時候就好像把滷肉飯和義大利麵放在一起。」
⠀
⠀
「一種附庸風雅的譁眾取寵吧,」他說,「那是我剛開始尋找自己的時候。」
⠀
⠀
自己是誰,這問題何其大哉,他一問就是七年。「是該去找自己的前世嗎?但就基督教的觀點來看,我這一生死後就要上天堂了。」他開玩笑,自己卻沒怎麼笑出聲來。祖父過世之後收歸佛光山,母親要他抄經,張玹心想,要抄也要知道意思,鑽研起佛學,經文也一抄至今。
⠀
⠀
或許因為如此,他的音樂常被形容有禪意。去年與雲門舞集合作《定光》,讓舞者在動作間發出非吟非唱也非旋律、林中鳥獸蟲鳴般的聲響,那是他已經想通第一關之後的創作了:
⠀
⠀
「2016 年做完《扁舟》之後,我有一種感動,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我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但在那之前,我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我是一個讓音樂盡可能通過他人的導體。如果音樂是一扇門,我要穩固這扇門的門框。」
⠀
⠀
如果生祥樂隊的音樂是一扇門,張玹無意以流行音樂概念中的「編曲」來求取新意,而更偏向用作曲手法來輔佐生祥樂隊最初的表達。他引用劇場藝術領域中 Site-Specific Performance(特定場域表演)的概念來解釋:「藉由作曲手法,來與演出發生的場域、環境完成各種構成性的『互動』。我不讓管弦樂團的聲響去打擾生祥樂隊的音樂。」
⠀
⠀
生祥樂隊的音樂在這樣的關係裡,成了密爾瓦基那座湖,張玹不碰浪花,只是回應。「生祥樂隊的作品最讓我佩服的,一是永豐的詞,二是生祥永遠可以找到一個聲腔來讓聽眾直接有所感受,就算他們不知道歌詞的意思是什麼。」
⠀
⠀
「對我來說,循環看似重複,但事物是不可能完全重複的,就算人待在同一個地方,地球也轉到不同地方了。每一個新的重複就是一個開始。」林生祥口中「很難的簡單」,恰似張玹口中的「循環即是開始」。深耕我庄、以音樂表述自我的歌者,和尚未找到自我、把音樂當作理解介質的作曲家,兩方在這裡有了交集。
⠀
⠀
⠀
#
⠀
接下 TIFA,前往國家音樂廳場勘時,生祥樂隊的貝斯手早川徹試彈廳內的鋼琴,一聲酥麻,對林生祥說:「This is national piano!」(這是國家的鋼琴啊!)
⠀
⠀
「我就想說對欸,國家的鋼琴,有專人保養的鋼琴。我們說古典樂是嚴肅音樂,都要照譜來的,要很精確,這也是不簡單啊。」林生祥說。
⠀
⠀
服了中年後的某場演出,生祥樂隊按習慣,讓樂手在樂曲行進中有極大的即興空間。樂句間,林生祥聽出身後的早川徹試著在 solo 時嘗試全新的演奏,但失敗了。下台後,早川徹向他道歉,林生祥擺擺手,「我對他說,不用道歉,我永遠都希望你們在舞台上不斷挑戰,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啊!失敗了我們下次再來。」
⠀
⠀
然而這份寬以待人,並不適用林生祥自己身上的壓力。對於表演,林生祥是出了名的焦慮。這次合作,張玹往三種方向進行作曲:整體偏向管弦樂團、整體偏向生祥樂隊,以及樂隊與樂團涇渭分明;這三條取逕分別套用在不同樂曲。最後一種方向要求大小聲的細微控制、和聲結構的精確變化。訪談間,林生祥顯然還是在意:
⠀
⠀
「我已經開始叫我們鼓手練習打小力一點,而且不是只打小力,是打小力還要有 power。」
⠀
⠀
「我們的樂器是接音箱的,但是和管弦樂團一起,這次決定要配合他們的聲響,偏 accoustic,收音主要收現場反射,這也是個大挑戰。」
⠀
⠀
「不知道 Toru 這次是要帶 Double Bass 還是電貝斯⋯⋯人家管弦樂團的樂器都是無琴格的、pitch 要很準的⋯⋯他以前是彈電貝斯,這兩年才開始練 Double Bass⋯⋯」
⠀
⠀
2018 年,生祥樂隊與歌手舒米恩同台,請來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共演,「練團的時候,我發現樂團的樂器離我很遠,他們聽不到我的聲音,整個節奏就會鬆掉。」所幸當年正式舞台,交響樂團前多放了幾台監聽,林生祥一到現場就叫 PA 把自己的聲音往交響樂團送。這回國家音樂廳空間不能擺設提詞機,他得更用力背歌詞,「以前叫記憶力,現在叫忘記力,我的忘記力現在真的太高了。」
⠀
⠀
三月初,張玹寄來完成的 DEMO 檔,林生祥一聽,糟了。「樂手也馬上傳訊息來群組,〈仙人遊庄〉當初錄音時是 F 小調,但是我後來唱不上去,都改成 E 小調;張玹照著專輯作曲,我忘記提醒他,現在不知道要不要改⋯⋯」
⠀
⠀
張玹收到可能要改調的消息,沒有多說,找來協助打譜的朋友開線上會議,一個音一個音對。「雖然只是改音,但是要顧慮的事情很多。比方說有些樂器就彈不到更低的音了;或者某個音原先在大提琴的空弦上,空弦發出的力度共鳴比較大,移調之後就沒有一樣的聲響效果。」張玹改好樂譜,沒讓林生祥知道花了五個小時,「因為再晚一點樂隊的老師就來不及練習了,我就先改好再說。」
⠀
⠀
收到改好的譜,林生祥在 Facebook 上發文:「樂譜 180 頁 90 分鐘,我犯了一個錯誤,想要更改 key,才知道工程浩大。」文停在這裡,讀來卻體會得到那恩不言謝的感念。
⠀
⠀
「發最早幾張專輯的時候,鍾理和老師的小兒子很喜歡我們的音樂,可是又跟我說『生祥,可惜你們歌詞裡面有一些粗話,這上不了國家音樂廳啊。』」想不到二十年後,生祥樂隊真要上國家音樂廳了。林生祥已不復當年憤怒、激情,待在邁入五十歲的身體裡,努力將自己校準如一架國家的琴,伴著他的是專注力下降、扳機手。「我在國家音樂廳舞台上,可以 talking 嗎?講多少話,才比較不失禮?」再幾週就要練團,此刻在美濃的家裡泡茶除草,挑一座新山頭的壯志裡,並不只有從容。
⠀
⠀
⠀
#
⠀
那年身體傷了,他才開始檢討自己在舞台上到底多操:自彈自唱手指要控制,歌聲要控制,腦子裡想著歌詞,每首歌結尾時已經在想下一首是什麼,「真的是在燃燒。」
⠀
⠀
人人皆知他愛打桌球,最近他卻開始練防守。「攻擊的時候這裡痛那裡痛的,想說好啦算了算了,給你們攻擊,除非真的反手過來我再意思意思殺一顆。留一點攻擊能力可以牽制對方就好啦。」
⠀
⠀
採訪前一日,我們在《男人與他的海》試映會上望見他上台發言,一貫的布衣布褲,拿起麥克風只簡單說,「我不知道我要說什麼,我們就看電影吧!」省話如斯。幸好採訪時他沒有這麼沉默,對我們說完《我庄》時狂跑宣傳的往事,繼續娓娓道來:
⠀
⠀
「我覺得,我不適合當藝人。」他為我們倒茶,「我有時候覺得我比較適合當幕後。」
⠀
⠀
自覺適合幕後,又為何積極演出?他說:「我喜歡和我的樂手做聲音。喜歡和他們工作。我們約時間碰面,大家都準時,去練團去錄音,把音樂做好,很單純的一件事。」他又提起往事,「大家很喜歡《菊花夜行軍》的音樂,但那反而是我自認不成熟的作品;我認為成熟的《野生》,反而是賣得最差的。」
⠀
⠀
說不介意,還是提了,只是帶著了悟。他說自己從不去想聽眾是誰,只聽說滿多建築師都喜歡生祥樂隊,「大概是因為結構吧?結構簡單、搭建起來的感覺。雖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改天你們去訪建築師,再幫我問問看。」
⠀
⠀
現在住的房子,也是某位身為結構技師的歌迷幫忙建的。擺滿黑膠的客廳,天花板呈漏斗狀傾斜,是林生祥為了聽音樂,特地請技師調整。簡單的前後院落,開門即是園圃,真如他的曲子單純。
⠀
⠀
這天,他不時滑著 TIFA 這場演出的購票頁,笑著說剩不到十張了,真好,一定賣得掉了。接下來開始,要推衛武營那場啦。
⠀
⠀
幾天後我們問了張玹同一個問題,「我也不會想像聽眾是誰,」他回答,「對我來說,音樂不是商品;它可以是商品,但成為商品的方式是製作人或經紀人要去想的。作為音樂的創作者,我認為我的責任是把音樂的世界開拓好,期待聽眾能一起經驗。」
⠀
⠀
原來他們也是等待有人登上的一座山。幸好,不少人已經跨上第一步。
⠀
⠀
⠀
⠀
⠀
⠀
防守的意志,專訪林生祥 ╳ 張玹 —— 真有必要,我再意思意思殺一顆球
https://bit.ly/2P7sEmt
⠀
專題統籌_ 游育寧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2021 TIFA 生祥樂隊《我庄三部曲》演唱會
時間_ 2021.04.16(Fri.)
地點_ 國家音樂廳
https://bit.ly/3ckwIsh
⠀
生祥樂隊《我庄三部曲》演唱會
時間_ 2021.06.19(Sat.)
地點_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https://bit.ly/3tWNofC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笑哈哈LO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尋找下一位邁可森] -有興趣報名的朋友請預先填寫報名系統,參賽影片可在活動時間內寄出即可 ⬇️⬇️⬇️ https://forms.gle/mwP6obkMP8B4RA9y5 -琴譜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GA7wU1W7t8vNU2j...
國家音樂廳 寄 票 在 盧易之 Yi-Chih L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雄”——向防疫英雄致敬】
宣傳音樂會前,先幫各位掌聲鼓勵👏👏👏
謝謝大家的配合以及努力,才能這麼快疫情解禁🎉
重點來了‼️
要如何在解禁後安排完美的假期呢?
🙋🏻小編在這裡告訴你
端午節連假你可以安排滿滿滿的戶外活動,另外加上一點文青style,那絕對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2020年06月24日(三)19:30來國家音樂廳聽盧老師彈莫札特吧!
莫札特音樂的「醇靚」,純淨美麗,絕對讓你在這動靜皆宜的假期中,揮別疫情期間身心靈的疲憊與焦慮~
溫馨提醒⚠️
生活解封後,大家仍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喔!
另外,由於實名制的關係,音樂會只能網路購票,請先到以下網址購票⬇️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C30CB9
再去超商或郵寄取票,詳細取票方式看這裡⬇️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1/UTK0108_01.aspx?TYPE=5
by粉專小編編😊
國家音樂廳 寄 票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聽眾朋友❤️
為完善新冠肺炎(COVID-19)防疫工作,臺灣國樂團3、4月份音樂會退票方式,請至兩廳院售票系統查詢:https://lihi1.com/VHeR5
造成不便請見諒!🙏🙏🙏
🌾原訂於109年3月17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臺灣國樂團《2020臺日文化交流─璀璨臺灣I─臺灣音樂世紀豐華》音樂會」演出延期,將另覓合適檔期辦理。
退票方式如下:
一、於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者,刷卡購票者全額刷退,現金購票者全額退現。
1、現金購票者:請於109年3月31日前持票前往兩聽院臺北、臺中、臺南、高雄服務處辦理全額退票;如不方便親自辦理退票,請於109年3月31日前(以郵戳為憑)郵寄票券至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電子商務組 蕭小姐收)請務必附上存摺影本,以便退款至您的帳戶。
2、刷卡購票者:不需親自至兩廳院辦理,系統將自動退刷。
二、向主辦單位購買之有價票券請洽臺灣國樂團辦理,聯絡電話:02-8866-9791。
🌺原訂於109年3月27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2020臺灣戲曲藝術節:臺灣國樂團《蓬瀛詠弄人間戲~戲曲國樂劇場》」演出延期,將另覓合適檔期辦理。
退票方式如下:
一、於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者,刷卡購票者全額刷退,現金購票者全額退現。
1、現金購票者:請於109年4月10日前持票前往兩聽院臺北、臺中、臺南、高雄服務處辦理全額退票;如不方便親自辦理退票,請於109年4月10日前(以郵戳為憑)郵寄票券至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電子商務組 蕭小姐收)請務必附上存摺影本,以便退款至您的帳戶。
2、刷卡購票者:不需親自至兩廳院辦理,系統將自動退刷。
二、向主辦單位購買之有價票券請洽臺灣國樂團辦理,聯絡電話:02-8866-9791。
🌳原訂於109年4月3日於國家音樂廳「臺灣國樂團《天工開樂》音樂會」演出延期,將另覓合適檔期辦理。
退票方式如下:
一、於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者,刷卡購票者全額刷退,現金購票者全額退現。
1、現金購票者:請於109年4月17日前持票前往兩聽院臺北、臺中、臺南、高雄服務處辦理全額退票;如不方便親自辦理退票,請於109年4月17日前(以郵戳為憑)郵寄票券至 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電子商務組 蕭小姐收)請務必附上存摺影本,以便退款至您的帳戶。
2、刷卡購票者:不需親自至兩廳院辦理,系統將自動退刷。
二、向主辦單位購買之有價票券請洽臺灣國樂團辦理,聯絡電話:02-8866-9791。
國家音樂廳 寄 票 在 笑哈哈LO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尋找下一位邁可森]
-有興趣報名的朋友請預先填寫報名系統,參賽影片可在活動時間內寄出即可 ⬇️⬇️⬇️
https://forms.gle/mwP6obkMP8B4RA9y5
-琴譜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GA7wU1W7t8vNU2jdEC8J7oqlrbnwlB74
-參賽影片寄送至 ⬇️⬇️⬇️
inquiry@harmonie.com.au
(收到後會寄送收件回條)
email內文需要留下姓名、電話、email參賽曲目
-請注意參賽影片寄出時,必須在您的email標題寫上
"尋找下一位邁可森"並在內文填寫您的姓名, email,電話以及參賽曲目,影片檔名為 "姓名-彈奏曲目名稱"
例如:王某某-大黃蜂的飛行
-歡迎至FB按讚或如需詢問請至
2020邁可森克羅埃西亞狂想音樂會
或者可到
Line詢問 ID➡️➡️➡️harmonietw
-獎品:DOUBLE PASS門票,可選場次; 獎狀; 邁可森記者會頒獎
-獎項:最佳技巧、最佳創意、最像邁可森
-記者會時間待定
注意事項:
1. 拍攝影片將線上公開使用
2. 比賽影片確保同時看到臉和手,畫質 音質都需清晰
3. 樂器僅限鋼琴or 電子鋼琴
4. 僅限獨奏
評分標準:
1. 流暢度、節拍節奏準確
2. 演奏曲目完整無停頓
3. 對作品理解,風格表現到位
4. 表演性強,情感豐富
加分:
造型或是模仿邁可森到位
感謝 Harmonie International/ Maksim Mrvica 的邀請
別忘了2020邁可森克羅埃西亞狂想音樂會我們一起去聽喔!
2020/03/09(一)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2020/03/11(三)19:30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購票連結在這裡 ⬇️⬇️⬇️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TfRxBYgbwmL
國家音樂廳 寄 票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usic: Sandra Tavali 2017 - "In A Soundscape", Composer's DEMO)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
國家音樂廳 寄 票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新逸藝術華人樂壇的亮點
徐嘉琪、廖培鈞 雙鋼琴音樂會
購票:http://www.ticket.com.tw/dm.asp?P1=0000018490
雙鋼琴的演奏,就如同小型室內樂一般,需要演奏者絕佳的默契。此次音樂會,鋼琴家徐嘉琪與廖培鈞將演出三位時代相近,卻各自擁有其獨特性的作曲家:拉威爾、普朗克以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拉威爾《圓舞曲》原為管絃樂作品,樂曲中呈現十九世紀宮廷宮廷中的熱鬧氛圍,人們聚集大廳跳著華爾滋的景象彷彿在眼前;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同樣改編自管絃樂作品,描繪祭典遠古俄羅斯時期祭典的進行,並在祭典中要求少女需跳舞跳至死亡作為獻祭品;而普朗克的奏鳴曲,則專為雙鋼琴所做,目的在於區分其早期四手聯彈作品,雙鋼琴的標準曲目之一。而這次與作曲家李婉菁再次合作所呈現的作品《在聲音的風景中》,更在雙鋼琴與電腦異響呼應的音場共鳴上,展現了更多雙鋼琴作品實驗性的嘗試與突破。
徐嘉琪,國內少數經常與國際級演奏者合作的鋼琴家;廖培鈞,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兩人將結合多年的演奏以及教學經驗,再次攜手以雙鋼琴來譜出音樂篇章。
演出者介紹
鋼琴/徐嘉琪
為國內少數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維持長年合作之誼的鋼琴家。美國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鋼琴師事Vera Danchenko, Ellen Mack, 法文聲樂作品詮釋師從Thomas Grubb. 並擔任其助教長達九年。曾獲頒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Full Assistantship in Opera Accompanying)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Clara Asherfeld Award in Accompanying);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而從2000年至2017年,她已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 Trevor Wye, Robert Aitken, Shigenori Kudo, Amy Porter, Sharon Bezaly, Judith Mendenhall, Karl Kraber, Philippe Bernold, Loic Schneider, Vincent Lukas, Sarah Louvion, 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吉他大師福田進一、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 義大利女高音 Susanna Rigacci, 以及多位管樂名家Dominique Vidal、 范磊、松本健司、 Marten Larsson, , Diethelm Jonas合作演出,記錄著台灣鋼琴家在音樂舞台上與國際級演奏名家的美好時刻與感動。並於2008年擔任國家兩廳院旗艦歌劇「黑鬚馬偕」鋼琴排練、2007~2017年國家兩廳院歌劇工作坊鋼琴排練暨鋼琴演出、2017高雄春天藝術節旗艦歌劇「卡門」聲樂指導。以及受邀擔任2016, 2017新加坡國際小提琴音樂節專屬鋼琴家。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除了教授鋼琴,豐富的演奏經驗與清晰的理念傳承,使得她所開設的鋼琴伴奏法、總譜彈奏等課程深受學生的喜愛。
鋼琴/廖培鈞
"她對莫札特有一種極特別的能力,我非常樂於與她一起工作!" ... 鋼琴家 Peter Donohoe
"她的演奏擁有著相當的敏銳度與變化色彩的能力,特別在寧靜的段落,她傳達了一種非常具有說服力的溝通力量。" ... 鋼琴家 Ronan O'Hora 被鋼琴家Paul Badura-Skoda讚譽為一「傑出成熟」的青年鋼琴家─ 廖培鈞, 自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獎學金赴英國伯明罕音樂院攻獨奏家文憑(Artist Performance Diploma)與音樂藝術碩士 ( Master of Arts),並皆以"最高榮譽"(Distinction)之殊榮畢業。結束英國的學業,廖培鈞以滿分之成績考取德國弗萊堡音樂院攻讀最高獨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經全體教授通過,以最優等(Auszeichnung)之滿分成績畢業。
廖培鈞先後師事許麗珍、彭聖錦、陳泰成、Michael Dellinger、Malcolm Wilson、 Philip Martin 和 Vitali Berzon 教授。並接受許多鋼琴家之指導:傅聰、鄧泰山、陳必先、陳宏寬、李堅、Leon Fleisher、Boris Lvov、Alexander Nasedkin、Bernard Roberts、 Peter Donohoe、 Robert Levin、Paul Badura-Skoda、Hans Leygraf、Jacques Rouvier、Philippe Entremon、Oxana Yablonskaya、Patsy Toh、Stephen Kovacevich、Peter Serkin和 Cyprien Katsaris等鋼琴家。
廖培鈞曾獲得許多鋼琴比賽的肯定,包括: 台灣蕭邦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第一屆台北愛樂樂壇新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鋼琴獎、 Beryl Chempin 貝多芬獎、 Renna Kellaway Piano Prize和 Ludlow Philharmonic 協奏曲比賽第一名。2003年獲伯明罕交響音樂廳鋼琴獨奏會獎,於該年五月在伯明罕 Birmingham Symphony Hall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接受英國知名古典愛樂電台 Classic FM個人專訪,並在節目中撥放該音樂會之實況錄音。2004年獲選為台灣文建會的音樂儲備人才之一,並代表台灣赴義大利參加第七屆馬諾保羅‧摩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The 7th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Mauro Paolo Monopoli ),榮膺第二名、最佳協奏曲演奏與最有潛力年輕音樂家之特別獎。2009年,獲選為「兩廳院樂壇新秀」與台灣謬斯客雜誌所舉辦錄音甄選計劃之得獎主。
她的演奏足跡遍及於世界各地,曾合作的音樂家,包括現以色列愛樂中提琴副首席 Amir Van der Hal、葡萄牙國家愛樂法國號首席Abel Pereira、西班牙Sevilla交響樂團低音管首席 Alvaro Prieto和英國曼徹斯特哈雷樂團豎笛家 Rosa Campos等。亦多次受邀與樂團演出鋼琴協奏曲,包括台北愛樂青年管絃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桃園春之聲管絃樂團、伯明罕音樂院交響樂團與Bacau Philharmonic Orchestra等。合作的指揮有鄭立彬、陳永清、Lionel Friend、Peter Donohoe、 Tamas Gal和 Ovidiu Balan。
這些年,多方受邀室內樂演出至英國伯明罕Barber Hall、曼徹斯特Chetham's School、Park House音樂協會…等地舉行音樂會,也曾受「德國世界音樂協會」之邀至柏林Brohan Museum、Mendelssohn-Remise Museum、Epiphaninen-Kirche等地舉行鋼琴獨奏會。2017年四月,受邀至美國Illinois State Universtity 和 Washbur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hamber Music Festival 擔任客席藝術家( Guest Artist),舉行大師班、獨奏會與室內樂音樂會等,六月將再赴美國 Le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and Competition 擔任音樂節之客席藝術家,並參與比賽評審,舉行獨奏會與大師班。12月17日,將以台北國家演奏廳為起站,展開 「24fps - 瞬影」鋼琴獨奏會之巡迴演出。
廖培鈞除了活耀於演出之外,並致力於教學,現為台北市立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於中國文化大學與私立光仁高級中學任教。
客席作曲簡介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作曲家,畢業於美國的琵琶蒂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The Computer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師事 Dr. Geoffrey Wright.
創作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 Discovery 探索頻道《謎樣台灣》配樂,前閃靈樂團鍵盤手,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同時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系、國立清華大學音樂系,主授音樂創作與和聲學。作品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ICMC)、The 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NYCEMF)、 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WOCMAT-IRCAM、klingt gut! (Germany) 等國際展演研討會。
網站: sandrawcl.wixsite.com/demo
演出曲目
1.M. Ravel:La Valse (version for two pianos)
2.F. Poulenc:Sonata for two pianos
3.I. Stravinsky:Rite of Spring arranged for two pianos
4.李婉菁:《在聲音的風景中》為雙鋼琴與電腦音樂 (委託創作)
演出資訊
時間:2017/09/24(日)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交通資訊
票價:1500/1200/800/500
注意事項
◆早鳥票:9/5前購票享八折優惠。
◆團體10張以上九折;身心障礙優惠票及其必要陪同者(限一人)優惠票五折
團體票及優惠票(需出示證件)請至 全省年代端點購買。
◆本節目退換票請洽新逸藝術 02-2886 3000。
◆本節目年代售票網站(郵寄.便利商店取票)、全台年代售票端點、
四大超商全家FamiPort、7-11門市內的ibon機台、萊爾富Life-ET及OK超商OK‧go皆可購票皆可購票。
購票注意事項
* 9/5前購票享早鳥八折優惠* 10張以上可享9折/身心障礙及陪同者一人優惠5折(需憑證件購買,一證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