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收盤 #重點
📍「凱哥財經生活大小事」:https://www.provoice.tw/show?id=48c0295c-256c-40ee-a8ac-70b8347f8d52
#業績 #航海王
貨櫃三雄公布5月自結獲利皆表現亮眼,陽明單月賺進百億元,EPS 3.15元;長榮單月獲利171.66億元,EPS 2.91元;萬海單月自結獲利54.32億元,年增17倍,EPS 2.45元。不過陽明雖早盤開高一度漲近8%,午盤過後,航運股卻引爆多殺多賣壓,長榮亮燈跌停,萬海、陽明終場分別下挫 6%、3%。
#長榮 #萬海
貨櫃航商長榮在自由3天後,因最近10個營業日已有6次被列為注意股票,今(7)日起列為「二次處置股」,改為每20分鐘撮合一次,且不得融資操作,午盤後亮燈跌停,下探 202 元,萬海、陽明同步湧現賣壓,終場分別下挫 6%、3%,航運族群午盤過後引爆多殺多賣壓,一片綠油油;連帶中航、中櫃、慧洋 - KY、榮運、台船等,跌勢都相當重,不過四維航漲停打開後,漲幅收斂至 2%。整體運輸類股指數終場下跌近 6%,成交比重占大盤約 42%。
#業績電子 #二極體
二極體產業市況熱絡,德微、虹揚 - KY 目前訂單已經排到明年第一季,兩檔今天盤中連袂攻上漲停,虹揚 - KY 以 28.1 元作收,德微終場漲停打開收 120 元,強茂早盤同步上漲 8%,但尾盤遇壓,漲幅收斂至 1% 左右。
#台股 #5日線
台股今(7)日早盤高檔震盪,但在午盤過後,航運族群翻黑,鋼鐵族群也成空方狙擊目標幾乎全面倒地,不過權值股台積電、聯電尾盤吸引買盤湧入,強勢收紅,帶動指數跌幅快速收斂,終場下跌 62.38 點,收在 17850.69 點,跌幅0.35%,成交金額新台幣5841.83億元,5 日線失而復得。
#國巨 #股東會 #陳泰銘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2327-TW) 董事長陳泰銘今 (7) 日表示,目前訂單需求維持不錯動能,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維持高檔,至於有同業示警庫存水位偏高,下半年恐出現調節,對此,陳泰銘強調,國巨沒有這個問題,客戶庫存水位相當健康,整體稼動率也維持 9 成以上的高檔,第三季仍將有不錯的動能。
#聯電 #半導體 #供不應求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共同總經理簡山傑今在股東會中指出,去年對聯電是豐收1年,也反映出聯電在多個領域的成果,展望後續營運,因疫情帶動數位轉型加速,半導體產業反而大幅成長,供不應求的吃緊更為嚴重,結構性產能缺的問題,恐怕會延續到2023年。
#合晶 #矽晶圓
繼摩根士丹利喊漲晶圓,瑞士信貸最新報告表示,受到晶圓產能產出有限但需求大幅增加,2021-2023年8吋及12吋晶圓都將變得更加供不應求,相關供應鏈產能利用率預期逐步達到100%,下半年起6吋晶圓的利用率也預估提高到九成,有利環球晶(6488)、台勝科(3532)、合晶(6182)三大指標股的獲利躍增,目標價分別上修到1,050元、215元及75元。
#東森 #減資 #退還股東
東森(2614)業經110年7月7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為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每股盈餘,辦理現金減資每股0.5元退還股東股款。本次現金減資2億7839萬4940元,消除股數2783萬9494股,減資比例約為5%,惟減資後實收資本額、實際減資比率,以減資換發股票基準日之已發行總股數計算之,經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後,授權董事會另訂減資基準日與減資換發股票基準日等相關事宜。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國巨 營業 額 在 經濟日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日前宣布併購奇力新,為何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說「終於嚐到蛋糕上的奶油」?發揮併購綜效的三大布局是什麼?
#國巨 #陳泰銘
國巨 營業 額 在 股票財經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327 國巨合併奇力新事件短評-夏馨老師
事件發展:
2327國巨與2456奇力新於6/30分別召開董事會,會後共同宣布通過股份為對價之股份轉換一案,國巨未來將取得奇力新百分之百持有股份之子公司。該對價之股份轉換案之股份轉換案換股比例為每 1 股奇力新普通股換發 0.2002 股國巨普通股,如以前一個交易日6/29 的收盤股價換算、轉換溢價幅度約為10%。兩家公司規劃9/7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此一議案以及暫定12/30為股份轉換基準日,俟股份轉換完成後,奇力新亦將終止上市及撤銷公開發行。
事件短評:
2327國巨,資本額為49.89億元。公司為全球晶片電阻、鉭質電容、陶瓷電容供應領導廠商,多年來已陸續透過國際性併購與內部產品組合優化調整策略之後,快速整合被動元件產品技術與通路、同時不斷持續朝向高階規格產品佈局,彈性符合客戶多元化訂單需求。國巨2020年獲利129.80億元,稅後EPS為27.58元。2021年第一季獲利50.24億元,稅後EPS為10.17元。累積2021年前五個月營收為419.63億元,累積營收成長為121.48%YOY。
2456奇力新,資本額為26.35億元。公司為全球電感元件專業製造領導廠商,目前主要市場是以大中華區消費性電子、行動裝置與通訊應用為主流,同時亦為國巨集團現有子公司之一。根據2021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目前國巨持有奇力新 11.69%股權,推算國巨將發行新股份約 4.76萬股(約當新國巨股份 8.8%),未來在12/30完成轉換之後,奇力新將成為國巨 100%持有之子公司且終止上市之公開發行。奇力新2020年獲利15.25億元,稅後EPS為5.91元。2021年第一季獲利4.92億元,稅後EPS為1.87元。累積2021年前五個月營收為75.50億元,累積營收成長為13.25%YOY。
國巨表示,考量未來被動元件趨勢將為聚焦於車用電子、工業互聯網、醫療科技、航太通訊、5G與IoT等高階利基市場為主,為兩家公司現有之客戶、股東與員工創造更高價值為合併宗旨。
目前國巨集團之子公司中,雖然業已包含了Pulse與Tokin,兩家擁有電感相關產品線之產能與客戶,下游產品主要應用於車用、網通和無線傳輸等高階電感等相關應用領域,不過順利併入奇力新之後,國巨集團將可整合其客製化電感元件與LTCC 產品,彈性應用於手機、消費性電子及車用電子中,快速優化集團之產品組合,預期可在生產及銷售產品資源分配上提高經營效率。
回顧國巨近年購併成效良好,2019-2020年以18億美元(約台幣540億元)天價,收購了美國被動元件大廠基美(Kemet)之後,經營成果部分,毛利率已由過去30~34%上揚至35%、營業費用率由過去 20%以上,下降至15%。
國巨先前MLCC產能為600億顆/月,加計KEMET產能200億顆/月,合計產能為800億顆/月,另外高雄大發三廠高階MLCC擴產計畫預計2022下半年完工之後,產能將會再提高25%至1000億顆/月。另外,在產品規格優化部分,先前標準品和特規品的比例為七比三,併購以後高階產品比重相對提高,新國巨標準品和特規品比重轉為三比七,明年底在高雄大發三廠投產高階產品之後,預期2023年標準品和特規品比重將更提高至二比八,看好國巨集團產品組合連年陸續改善之後,高階產品將會持續帶動毛利率、營利率快速向上提升。
國巨此次合併綜效,預期將會是次成功整合了「一次性提供電容、電阻與電感」的一次性購族解決方案,未來國巨集團將有助於提高毛利率與降低成本費用,對於奇力新現有之客戶來說,則亦可藉由國巨集團遍佈全球通路的優勢,直接打入歐、美、日等高階電子產品市場的契機,突破目前侷限於中國市場客戶的無形框架。整體來說,我們認為國巨合併奇力新此一事件,無疑將有助於國巨集團2021~2024年營運面呈現連續三年以上之穩健獲利成長無虞。
圖文授權:豹投資 夏馨老師
連結於底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