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好去處⁉️去中環港鐵站J出口打卡🙊
由香港菁英會及願景基金會(VQF)
主辦,藍哨子聯盟全力支持的國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動繼早前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辦揭幕禮、在油尖旺畫展和各大媒體平台宣傳後,於今日(1/5)起至30/5/2021,在中環港鐵站J出口的社區畫廊位置展出由三十多幅由小孩繪畫的國家安全為題的作品,希望讓大眾市民推廣認識國家安全,培養青年人的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讓學生成為具國家觀念、尊重法治及守法的良好公民,稍後更會向全港小學校及地派發由周逸老師的填色手稿,讓小孩加深國家安全概念以及兒童國家安全繪畫活動。
活動一大清早,由香港菁英會副秘書長暨社會民生研究會主任高松傑(高Sir)、「十四億人茶餐廳」銀龍老闆娘李凱瑚Kate及藍哨子聯盟創辦人鄧在浠用心進行佈置工作,他們表示歡迎各位市民到場拍照分享至社交平台,於5月份成為一個推廣國家安全的打卡熱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
國民身份認同小學 在 小小人物做小事 - 高松傑Jack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廣國家安全系列活動
由香港菁英會及願景基金會(VQF)
主辦,藍哨子聯盟全力支持的認識港區國安法繪畫展於4月15日上午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辦揭幕禮,並展出由三十多幅由小孩繪畫的國家安全為題的作品,由主禮嘉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博士 ,太平紳士、香港菁英會主席曾鳳珠、願景基金會主席甄韋喬,MH,太平紳士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研究會主任高松傑 (KOL)
、藍哨子聯盟創辦人鄧在浠及周逸老師進行簡單的揭幕,並公布一連串的推廣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包括四月份將會舉行油尖旺畫展和各大媒體平台宣傳、5月份在中環港鐵站社區畫廊活動、向全港小學校及地派發由周逸老師的填色手稿,讓小孩加深國家安全概念以及兒童國家安全繪畫活動。
曾鳳珠表示: 今日是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港市民應高度重視及認識,我們更應該讓青年和學生明白,香港人作為國民,應肩負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並在「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實踐「一國兩制」,一起為國家和香港社會的繁榮安定及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甄韋喬表示: 世界各國均重視國家安全,培育尊重國家與守法的公民向來是各國教育的重要目標。國家安全教育更是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更要着力培養青年人的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責任感,讓學生成為具國家觀念、尊重法治及守法的良好公民。
高松傑表示:有國才有家,國興則家榮,國家安全是關乎每位市民以至中華民族的整體前途與命運。國家安全的範疇非常廣泛,不僅限於戰爭與衝突、主權與領土完整,而是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安全等,也是國家安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學習和認識。
直播片段:https://youtu.be/yzXPahwCork
國民身份認同小學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遲啲所有中小學生就可以睇到呢套書了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25191
《港區國安法》列明,特區應該透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接受官媒中新社訪問時表示,當局將向全港中小學派發讀本《我的家在中國》,涵蓋6大範疇,包括山河、湖海、節日、民族、道路、城市。每個範疇都有8本書,合共48本。
楊潤雄指,《我的家在中國》在內地都有發行,香港向學校派發的書只是繁體版,希望無論是學生自行閱讀,還是老師準備教材時,都有更多資料可以參考。
他續稱,未來會鼓勵學校舉辦國家安全校園壁報設計比賽、國家安全教育日網上問答比賽等課外活動,幫助同學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國家安全的重要理念。
《我的家在中國》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據《人民日報》報道,該叢書是「專門為港澳台青少年量身定制、精心打造的優質國情畫本」,展現一個歷史悠久、朝氣蓬勃的美麗中國,「讓港澳台的青少年全面、准確地了解祖國的深厚歷史與燦爛文化」。
#852郵報 #楊潤雄 #我的家在中國 #國民教育
國民身份認同小學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國民身份認同小學 在 #國民身份認同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Gccitkd Cheong Wong Wai Primary School limited who can comment on this pos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