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人:沒做壞事就不用怕被抓。#現在好好的管他過去幹什麼系列
#千萬不要忘記二二八尚未過去!【回顧】
ㄧ「拔甲碎骨... 最大白色恐怖案 鹿窟事件65週年」
【國民黨政二代面對歷史責任問題,完全是隨著利益擺盪】
【2018.12.30【台灣演義】鹿窟事件始末 | Taiwan History】
【刑求到斷牙、撞柱自殺拖回去繼續打 白色恐怖最大冤案「鹿窟事件」受難者等了60年終獲平反】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01069206699825&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10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朱立倫臉書發文 蘇貞昌該做的不是上台報告 而是下台負責 國民黨今早杯葛施政報告,是要對抗違法失職、虧欠人民託付,不尊重在野黨的政府。民眾期待一個強力制衡監督執政黨的在野黨,我們不會為反而反、毫無章法,而是有論述,也有戰術。 來自金門的陳玉珍委員一早的奇襲,意外發現民進黨守議場的委員根本都在睡...
國民黨政二代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即將在2020年11月3日展開總統大選。
台灣這次對美國大選的關注也是相當熱衷。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因為過去幾年來,台美關係的大幅進展。
有論者擔心,若台灣過度偏頗現任共和黨政府,會讓台灣對美關係上喪失彈性,若是民主黨上任,對台美中關係的平衡,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我認為,這個擔心,過慮了。
過去這幾年來,台美關係確實是進展神速,從2017年的《台灣旅行法》通過,《2018國防授權法》,到今年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 II)來訪,再迅速升級為次國務卿柯拉克(Keith Krach)來訪。
2018年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法》(Taiwan Defense Assessment Commission Act)及《台灣國際參與法》(Taiwan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Act);去年10月國會無異議通過,今(2020)年3月正式簽署生效,簡稱《台北法案》(TAIPEI Act of 2019)的《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 of 2019);2019年12月《2020國防授權法案》(2020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簽署生效;今年美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再加碼提出「台灣防衛法」(Taiwan Defense Act)草案,要求國防部確保美軍有能力阻止中共犯台。
更不用說,多次讓國人看到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各個場合對台灣的肯定以及美國對台的承諾。
綜觀近期來,台美外交政策的進展,我認為,重點在於:
一、台灣在外交上表現出是個穩定、可靠的經貿戰略夥伴
二、美國國務院體系已經翻轉過去對中国的基本立場
三、共和黨政府有其保守派外交的路線
以台灣角度出發,台灣在國際大國政治之間,要做的是廣結善緣,以小博大、借力使力。
既然美國是台灣在經貿與價值上,最強大的盟友,那就也要做出讓盟友能夠信任的穩定性,以台灣最大利益為出發,穩扎穩打。
今年以來,美國國務卿、聯邦調查局、司法部長、國家安全顧問,連續發表四篇(並且不時彼此引用)美國對中政策的反省、檢討,以及未來的大方向扭轉。
可以看出,不分黨派,美國已經改變了過去對中国「和平演變」(透過經貿整合,促進中国向民主化和平演變)的立場,而採取「堅守自由民主陣營」的立場。不論要說這是新冷戰的濫觴,或是這是逼迫中国再上談判桌的方法,這都不像是短期的黨派性(partisan)的立場扭轉而已。
同時,外交即是內政的延續,我們自然無法否認共和黨政府在對中、對台、對整體國際關係的基本立場,是有別於民主黨政府的。
那台灣是採取什麼立場的呢?
台灣不是偏頗靠向誰,而是,以台灣利益為出發,只要對台灣好的,我們絕對樂意接受。
但在這些大國外交之間,我們也看到另外一股暗流,在國際經貿之間,在這些政治上的角力的檯面下,蠢蠢欲動。
這就是在說那些檯面下,利用大國角力下,黑龍轉桌的「掮客們」。
《經濟學人》從2014年起,發表了「裙帶資本主義指數」(Crony Captialism Index),意味著這是全球經濟中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什麼是裙帶資本主義?就是當資本主義國家,在市場與法治的縫隙中,透過政客、資本家的貪腐、尋租的行為,來為自己謀取利益,來靠做政治掮客生意來中飽私囊。
國際上,就是有這樣的人士,不斷遊走在各國之間,搞能源、搞戰後重建、搞資訊、搞金融。
近日來被媒體揭露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兒子,杭特拜登,就是標準的案例。
杭特在美國,本身就與眾多美國的政二代們,一起四處做跨國投資,包括前總統候選人凱利的繼子、女兒、前麻州州議長的兒子,時常一起全球遊走套利。
雖然選前兩週的媒體揭露的時間點,與真實性,都有待驗證。但過去幾年來,光是美國自由派媒體(NY Times、CNN)已經報導出來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杭特拜登確實利用了自己父親是美國副總統的身份,在烏克蘭、中国,都在透過這些後門關係,在圖利自己。
杭特在2019年10月15日,接受美國ABC新聞採訪時,親口承認,他在烏克蘭的能源公司 Burisma 中擔任董事,是個錯誤的判斷,而且,如果他爸爸不是副總統,他大概是不能出任董事。(記者問,你覺得如果你爸不是拜登,你有什麼能源科技的背景可以擔任這家公司的董事嗎?)
後來的媒體則揭露,杭特也與涉及貪腐的哈薩克總統有關係。
杭特也與中国在捷克的紅頂商人(捷克總統顧問,現在失蹤中)的叶简明(葉簡明)有關係。叶简明就是惡搞捷克的最重要人物,也因為他,造成捷克欠下大筆債務,種下了日後捷克議會對中国的高度敵意,報復性反共,並且特別親台的遠因。
再來,又有媒體揭露,杭特不只是在東歐與中国當掮客,他也來過台灣。
說到跨海政商的關係,說到政二代、富二代遊走在金、權、關係裡,賺取大筆紅利,沒有人比國民黨更懂玩了。
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杭特拜登於2011年4月,秘密訪台。
美國太子黨的投資夥伴們,當然也是搭上中国太子黨、國民黨太子黨,政二代的投資夥伴。
當天到場的國民黨政二代,就是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的女兒吳子安。
當天為在場人士牽線的人,叫做林俊良,就是穿梭於各國政要高層多年的台商。
很巧地,林俊良也正是基隆二信公子謝國樑學成歸國時,接任家族事業「公誠證券」副董事長時(1999年),聘請來的總經理。(幾年後,基隆謝家入主大魯閣事業,在中国山东投資了三千萬美金)
幾個月前,謝國樑前立委,在自己臉書上,也大方秀出他與杭特拜登的合照,表示兩人是舊識。
並藉此闡述,台灣的蔡英文政府切莫「只押寶一邊」,像是謝國樑,就認識美國民主黨的友人。
但這個友人不是他人,正是現在醜聞纏身的杭特拜登。
民主黨陣營是怎麼面對這起醜聞呢?
切割切割再切割。
拜登陣營直接表示,杭特與父親從不曾一起聊這些國際事務,拜登副總統、拜登總統候選人,從未與兒子共謀這些他在外面四處牽線的這些掮客事業。
簡言之,這種「太子黨」的掮客行為,在美國的政壇,也是絕對的禁忌。
不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都對這種政二代、太子黨的國際掮客行徑,絕對譴責。
而在台灣、中国、美國的太子們眼中,高來高去,牽來牽去,再稀鬆平常不過,他們以為這沒什麼,所以,大方秀出這些照片,表示自己「外交關係」很好,也很正常。
只是,一個國家應該要有的外交關係,是政府之間的,是國家高度的經貿夥伴、戰略夥伴,而不是家族事業與靠爸事業的私事。
台灣確實有押寶,蔡英文政府確實有押寶,我們押的寶,是台灣國家利益,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任何對台灣有利的國際關係與國際參與。
正式外交有正式外交的做法,秘密外交有秘密外交的做法,國民外交也有國民外交的做法。
但是,所有民主國家都唾棄的太子外交,就免了吧。
PS。
1.圖為9/23我到立法院參加蔡適應委員舉辦的基隆高地供水說明會
2.謝國樑前委員的文章附在留言裡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國民黨政二代 在 無限期支持黃國昌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經質詢不知道,原來財政部下所屬公民營人事是行政院長決定的啊!
【財政部上億打造網路系統,報稅變抱怨】@財委會 2017-05-10
五月報稅季,但許多民眾對網路報稅系統評價相當低,尤其MAC作業系統的使用者,更是抱怨連連,財政部的回應竟是:「去跟朋友借電腦」!這個報稅系統從1998年就開始設置,已經開發了近20年,如今面對民眾的抱怨意見,財政部長到今天竟是以「再檢討」、「請唐鳳政委協助」敷衍,十分離譜。
為什麼財政部前前後後已耗費上億所打造的網路報稅系統,仍然對使用者非常不友善,在驗收通關後,卻常常出現問題,導致抱怨聲不斷。難道是當初財政部標案設定的標準太低嗎?這個系統未來還要花多少錢改善呢?未來審查預算時,這個部分絕對要嚴格把關。
當初,這個系統標案所開的是「資格標」,也僅有「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公司進行投標,難道其他廠商都沒有相關技術可承做嗎?還是「關貿公司」的技術最好?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標案的底價居然與關貿公司的得標金額所差無幾!這些巧合究竟為何同時發生?
其實,關貿公司最大股東不是別人,正是財政部,也「剛好」獨占了政府的報稅軟體業務。關貿公司的董事長從過去馬政府時期,不是馬家軍就是國民黨政二代黨工,財政部在派任公民營事業負責人時,真的是以專業作為首要考量嗎?
儘管財政部訂定「財政部派任公民營事業機構負責人經理人董監事管理要點」,然而其中卻缺乏實質的選任程序。也因如此,目前我國八大公股行庫其中有六家銀行的負責人,都曾在財政部抑或是金管會任職、退休後才轉任,這些人是否有足夠的專業,符合現在對於金融科技創新等挑戰或需求呢?
相同的問題,也出現在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董座上。目前出缺迄今已逾大半年,政府遲未填補,難道又是在替誰保留位置嗎?台金聯是否已經淪為財政幫的據點?查找過去幾年台金聯的董事長,多曾服務於財政部,其中更不乏備受爭議的政治酬庸,令人不敢恭維。
面對台灣這些被金融幫、財政幫壟斷酬庸的亂象,現任考試院副院長李逸洋曾在2002年任人事行政局局長時主張,國營事業負責人之選派應秉持「制度化」、「專業化」以及「透明化」等三原則,公開徵才、專業經營、權責明確。國昌最後提醒部長,財政部必須「通盤檢討」,也籲請部長勿迴避此重要改革。別再讓國營事業淪為退休高官的收容所,或用來當作政治酬庸的工具。
國民黨政二代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朱立倫臉書發文
蘇貞昌該做的不是上台報告 而是下台負責
國民黨今早杯葛施政報告,是要對抗違法失職、虧欠人民託付,不尊重在野黨的政府。民眾期待一個強力制衡監督執政黨的在野黨,我們不會為反而反、毫無章法,而是有論述,也有戰術。
來自金門的陳玉珍委員一早的奇襲,意外發現民進黨守議場的委員根本都在睡覺,跟他們防疫期間的「落後部署」簡直風格一致。
民進黨用多數暴力霸凌人民,當時國民黨在今年六月善盡在野黨理性監督義務與責任,提出八項台灣社會高度關切的議題提案,包括:
擴大採購國外疫苗
公開3+11紀錄
國產疫苗EUA審查須公開
國產疫苗須經三期試驗才能讓國人施打
採國際標準作為EUA標準
公開第二類官員接種名單
綠營黨中央社群中心散播假消息調查
檢討國產疫苗合約採購等等⋯⋯
民進黨卻全部反對、全部多數表決封殺!
還敢說「同島一命」,根本「同擋一命」!
蘇貞昌說「人民有知的權利」,應該讓他上台報告施政,但其實他只講了四十五個字,這算什麼施政報告?國民黨會佔領發言台,就是為了維護人民知的權利,不讓民進黨輕輕帶過、隱藏3+11破口的真相!
民進黨政府種種倒行逆施的作為,人民都看在眼裡。當蘇院長的民調大幅下滑,被指出是「兩年來最低」,代表民眾對政府的憤怒越來越高漲,蘇院長如果要讓「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心」,就該早日下台!
#國民黨全體立委辛苦了
#做不好就下台
#蘇貞昌民調支持度創新低
#對抗不理性的執政黨只能採取非常手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yxilz56EWA/hqdefault.jpg)
國民黨政二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Y2v2ArhLU/hqdefault.jpg)
國民黨政二代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憶母親生平事略
先母陳包玉蘭,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六日出生於浙江省象山縣石浦鎮的純樸漁村,自幼乖巧賢慧,家中排行老四,前有兩位兄長一位姊姊後有一位弟弟,小時家境非常的窮困,母親沒有機會上學讀書而目不識丁,從小除了幫忙家事謀生之外,還辛辛苦苦的「姊兼母職」一手帶大弟弟,日子雖然過的貧寒,兄弟姐妹感情卻是彌足珍貴。
民國三十八年擔任醫護女兵和父親相識結褵,民國四十四年隨著父親帶著一歲女娃(大姊)跟著部隊,自浙江大陳島撤退來台,到了台灣先落腳於高雄美濃,寄住在簡陋的活動中心角落,生活非常的克難,慶幸的是再獲一女(二姊),因為一份軍餉無法養活全家,母親忍痛將大姊二姊分別寄養在兩位叔叔伯伯家,母親隻身到台北,為台灣有錢人家幫傭,數年後全家又再隨部隊遷移,落腳在澎湖縣西嶼鄉,再得三姊四姊五姊和么兒明義。
父親在澎湖服役於反共救國軍海上大隊,當時軍人眷屬生活極為困苦,為了填飽一家六個小孩的肚子,母親領著大姐四處撿拾地瓜、落花生帶回家補充糧食,為了改善生活在家圈養小豬二隻,大姊每天去軍中收集廚餘,挑回家中飼養小豬,把豬養大後賣掉變現貼補家用,後來父親又調回台灣到三重衛生大隊服務( 清潔隊 ),母親帶著我們一家大小住在三重正義南路垃圾回收場旁的「違章建築」,每天去垃圾場做回收分類賺一點微薄的收入貼補家用,有一年垃圾場發生大火,燒掉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房子」,那年爸爸決定退伍並簽約遠洋商船出海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媽媽決定搬家到五股鄉貿商眷村租屋,為了讓孩子可以上學讀書。
母親一人養活五個小孩吃穿讀書,省吃儉用在家中做聖誕燈手工,所幸父親軍中老友幫忙,介紹到某校長家幫傭又到泰山高中當工友,母親看不懂字但能分辨公文,還會分類印刷考卷,學校任何雜務工作她都使命必達,62歲屆齡時必須辦理退休,校長、主任、老師、職員都捨不得最和藹可親的「陳媽」退休,時至今日母親在學校的待人處事、工作態度都還在老同事口中傳頌。
為了陳家,奉獻一生青春歲月,吃盡千苦萬難,韌命的無怨無悔,教養五女一子,雖未要孩子追求「求功成名就」,但母親以言行身教,引導子女們崇禮尚義、教忠教孝;有段時光母親嘴巴不說但對於分離近四十年未見的大陸親人,思念溢於言表,在政府開放兩岸探親之際,民國七十九年由明義陪伴父母兩老返鄉探親,從浙江寧波機場回家途中,翻山越嶺舟車勞頓,折騰近20個小時才找到兒時老家,父親見其家鄉親人,矜持依舊但仍是濕透眼眶,母親回到石浦老家見到兄弟姊姊,緊緊相擁泣不成聲,好似幾十年來所受的苦難,回到「娘家」,情緒徹底的崩潰渲洩,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命運的無奈。
來到寶島台灣,不論何人何時何地,她總是笑臉迎人,真誠親切,從一個道地外省婆變成安身立命,說著流利台語的台灣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到後山走路運動,天光微亮就到土地公廟,誠心上香、奉茶、擦桌、掃地,三十年如一日,媽媽燒香拜佛從不求榮華富貴,只跪祈子孫平安。
媽媽的好人緣是鄉里鄰居公認,也是明義每次選舉的最佳助選員,幾次選舉她瞞著大家,自己默默背著文宣走到泰山市場沿路發送,見人就說這是我兒子「陳明義」他在選舉,請你幫幫忙投他一票,偶有反對者直言不支持,她臉上流著汗、心裡淌著血,仍然彎腰鞠躬禮貌謝謝,這是娘親疼子,母儀天下!
103年明義参選議員連任失敗,一段剪輯不實的影片形塑她的兒子是惡行惡狀欺負清潔隊的政客,透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刻意傳播,明義以五票之差落選。這對媽媽的精神及健康無疑是一個嚴重打擊,雖然她知道兒子是因為擋下五股「設置火葬場、殯儀館」,被反撲攻擊而落選,但她無能為力,許多左鄰右舍、爬山拜拜的老朋友,都給予最大的安慰和鼓勵,媽媽卻還是因此淡出人群、沉默寡言。
104年明義依舊如常每日到服務處上班,但母子間相處卻有變化,常常相對無語, 她怕我難過,我怕她傷心,這一年,我第一次有時間為自己媽媽過母親節,親自為她別上胸花,但我知道這是媽媽一輩子最心痛的母親節。
105年5月,我遞補回議會再任議員,107年5月媽媽當選新北市模範母親,在公所的表揚會上我跪著奉茶,在市府的表揚會上朱市長頒證,全家人一同獻花,媽媽露出了好久不見的溫馨笑容,這份榮耀她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往後幾年媽媽少有出門,我每天都是早上告知「出門上班了」,晚上回到家她幾乎都已就寢入睡,這段時間媽媽眼睛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精神偶有失憶,除了牙齒不好還算健康,但我已深刻體會到「 父母在不遠遊」的意義。
110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我摯愛的母親無病無痛在家人子孫陪伴身邊下辭世,走完了辛苦坎坷的一生,看著安祥的遺容雖然不捨,但也慶幸媽媽修得善終,願媽媽一路好走,隨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的媽媽,全世界最偉大的母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5-mRo5yF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