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 朋友阿媽係藍,有日返到屋企無緣無故咬牙切齒踢佢老公,先生一頭霧水,逃命到阿女家中。阿女 (即係我朋友) 致電阿媽了解,阿媽劈頭一句:「你唔係我個女!(雖然個個月準時收家用) 我得一個女!就係你家姐!點解你班衰人要連我唯一個女都變埋黃絲!嗚 ~ 嗚嗚 ~」但家姐明明藍到喺街見人著黑衫就衝埋去鬧「死曱甴」,點可能變黃呀? 朋友話:「佢唔係黃,只係講咗句『林鄭做得好差』,阿媽就激動到家暴老竇洩憤。我阿媽好鍾意林鄭,接受唔到任何人講林鄭壞話。」
我真心覺得考第一嘅林鄭好叻,只有佢本尊可以促成黃藍立場唯一一致嘅呢件盛事-----就係一致鬧爆佢。葉劉、向太、仲有直接問候林鄭老母嘅麥美娟,亦不妨問吓林鄭老公同兩個仔有個咁嘅老母係咪好歡欣。而今日,我聽到呢位大媽係咁死心塌地支持林鄭,我再一次深受啟發-----無論你做得幾錯,都依然會有人認為你啱。無論你做得幾啱,都依然會有人認為你錯。既然係咁,仲介意三姑六婆點睇?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啦各位。
#王迪詩 #Patreon逢星期四晚獨家直播 會員可隨時重看昔日約20場直播
** 收看方法 ---> 加入 https://www.patreon.com/daisywong 成為會員,6月26日Patreon post說明了如何睇live。
** 8月13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周庭被冠以 The Real Mulan 的稱號登上了BBC。睇住周庭、之鋒由十五六歲嘅𡃁仔𡃁妹一路成長,愈大愈堅強,雖然仍是愛玩Gundam嘅𡃁仔同BB咁樣嘅𡃁妹,卻比那些一把年紀的人更成熟勇敢。有人說不知香港人前世做錯什麼,今世會得來一個林鄭,但確實也不知香港人前世積了什麼福,今世會得到這麼優秀的年輕人。周庭被捕,我問自己23歲的時候,我在做什麼。明明可以像一般少女那樣拍拖扮靚追韓星去日本旅行,她卻偏偏選擇擔起了時代的使命。如果我有命活到73歲,我將會做什麼。看看黎智英先生, 一個富豪本來可以去外國安享晚年,他卻明知會被捕仍選擇留低。人生就是由一連串「選擇」而組成。選擇留下來的人,都是用自己的命來做抵押品,去換取更高的價值。今次直播就講吓人生的選擇、各種選擇引致的得失、代價與收穫、錯過與遺憾,還有我從周庭身上看見的青春與無悔。願每一位香港人都用自己的「選擇」去守護我們所真心相信的。
** 8月20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木村拓哉24歲演《悠長假期》,靚仔到唔係人類,但我反而到現在才迷上成面皺紋的47歲木村大叔。有人話佢老得一塌糊塗,甚至有網民話佢有張相似「湯渣」(吹到厚厚的微曲短髮真心係中年男人大忌,秒變老坑 + 娘味升級) 我是到最近看《BG貼身保鑣》,真是服了!原來木村拓哉這麼出色!他和太太工藤靜香因為熱愛滑浪,未到四張已經容顏盡失,但日本很多明星都對年齡和衰老很坦然,不會像韓國、大陸和香港一些藝人整成膠面,那個角色就算卑微衰老也要像那個角色,不會像劉華那樣chok到六十歲。為什麼日本演員可以這樣?我認為跟日本文化有很多關係。看著木村的轉變,由盛世美男變成蒼老大叔,好像很唏噓,我卻由蒼老大叔才開始能夠欣賞他,我也曾經覺得世上所有美好的東西終究都會失去,包括青春、愛情、生命,每個人最終都會死,然而木村卻令我看見了如何不用唏噓地做人。 #Patreon獨家直播 同你講木村拓哉、他30年來哪部戲最好看、講我認為超級好睇的《BG貼身保鑣》、也講一些日本文化文學。
** 8月6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溫):
香港人不能不認識這個人,事實卻幾乎無人聽過他的名字──楊衢雲。1861年生,在香港讀St Paul,創立香港史上第一個革命組織輔仁文社,主張推翻滿清,後來孫中山由美國來港,把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與輔仁文社合併,楊孫二人都是英語流利、有國際視野,都是大佬,最後楊衢雲成了興中會第一位會長,指揮起義,事敗流亡,再回到香港繼續努力,卻於1901年在中環結志街52號2樓寓所被清政府派人暗殺,終年39歲。這麼一位重要人物,家人害怕被滋擾,跑馬地墓場的墓碑連名字也沒有,只刻有編號6348。後世人只知孫中山是「國父」,楊衢雲的名字卻連聽都沒聽過,因為蔣介石下令要抹掉楊衢雲,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從小在教科書讀到孫中山是偉人、國父、無私讓位予袁世凱……吓?真的嗎?還是我們都被騙了?今日中國之所以有共產黨就是因為孫中山。辛亥革命其實只是符碌?碰上明明有兵在手都驚到震的廢官,捐狗窿逃走棄城才令革命成功?Patreon獨家直播 ,王迪詩同你詳細講這段香港人必須知道的歷史。
** 第 1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有一個國家,在香港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歷史,但我敢說凡有良知的香港人,聽到這國家的歷史都會深受震撼,我最近重看它的歷史,哭了一整盒紙巾。你一定要認識這個國家,我會在直播中為你介紹。
** 第 11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古典音樂與西方政局歷史】貝多芬、蕭邦都係手足?有人以為古典音樂好悶,同今日生活無關,那是誤解,其實作曲家的人生同西方動盪的歷史時代不可分割,同政治有好大關係。那個年代一樣大把人爭住舐當權者鞋底,有良知的音樂家一樣面對清算打壓,冇咗份工……同今日一模一樣。知道這些歷史之後再聽蕭邦,就會一下子明白,驚嘆:「啊!原來係咁!」同純粹「幾好聽」完全兩回事,今日的香港人再聽蕭邦,入心入肺。
** 7月30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林鄭咁威,堂食點解推一日就要縮?折磨香港人真係冇後果?地盤工人真如藍絲所講「廿年都係踎街邊食飯盒」,所以唔忍心睇見地盤工人冇啖好食就係「虛偽」?無論「真膠」定「假膠」,膠都係污染地球。什麼是「辱華」?迪士尼《木蘭》想討好大陸人誰知被指「辱華」,兩面不是人,全軍覆沒。中國model臉上有雀斑,又係「辱華」?有能力侮辱你的人,只有你一個。
** 7月23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蠢人,地球上無處不在 (外太空大概都有)。美國社交媒體瘋傳一則謠言,指口罩鼻樑上的鐵線是5G天線,政府用這條天線來監控人民,更可導致腦癌。你以為好白癡,但好多人信。歷史上有好多抓破了頭皮都無法理解的敵意,例如點解有人咁憎猶太人?不是一般地憎,而是要將他們殺光,要滅族那種程度的恨。追溯起因,其中一條導火線竟然係有個乜水抄咗本類似TVB師奶劇的廉價小說,用來炮製謠言、fake news瘋傳,結果影響了很多人,包括希特拉,造成災難性後果。相信fake news的不只無知大媽,還有不少高學歷、見過世面的人。點解呢?那部抄回來老屈猶太人的廉價小說又荒謬到什麼地步呢?這些歷史事件我今天看在眼裡,深有共鳴。直播同你詳細講。
** 7月16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我逢星期四做Patreon獨家直播推介了多本 #香港人必讀 #好書 ,曾深入導讀的《動盪》(《Upheaval》作者:賈德.戴蒙) 讀者閱後大讚獲益良多,我認為這本書是十歲到九十歲香港人必讀,否則無法理解今天身處的世界。今次直播更有趣,調轉來,我會講解為何「不要」買《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作者: Pankaj Mishra) 這本書,它代表著現今世界相當流行的一種思想,盲點、偏頗之處在哪?並會補充它的盲點而談談大家最喜歡聽的歷史,由推翻世界權力棋盤的「對馬海戰」、當年小國日本將大國俄兵打到全軍覆沒,講到火燒圓明園的真正起因,原來跟香港有很大關係。
** 第 3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 為什麼這個我認識多年、有學識、對我不錯的人,甚至是結婚二十年的伴侶或曾共患難的知心友,竟然會是藍絲?!背後成因是什麼?
- 談歷史、踢爆「偉人」孫中山、談馬克思、尼采....
** 7月9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疫情反彈,有人陷入恐慌不安,但真的無需慌亂,香港人有足夠能力應對自救,今晚 9pm一齊在live傾吓偈,舒解吓緊張情緒,我還會講一些香港歷史,從前這片土地上發生過什麼災難,香港人又是怎樣由黑暗走出來,有淚也有笑,有失望也有驚喜,路是人行出來的,別怕。
** 7月2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喂喂,一片愁雲慘霧嘅?比賽都未完,大家就咁沮喪咁驚?需知道,而家唔只打緊一場實體戰,更關鍵嘅係一場心理戰,呢鋪係贏係輸,食粥食飯,關鍵係香港人嘅心理質素。
** 第 10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深入導讀一本書和一部電影,一個由年輕時去闖世界、到決定做警察、到自殺的人,他生命裡有沉甸甸的兩個字──理想。對不公義和醜惡的現實看不過眼,想改變卻只落得孤單。家人政見不同,尖銳地對立,他在大時代裡轟轟烈烈地活了一場,一生緊扣著二戰後的歷史,對今天的香港人卻深有共鳴。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個世界?
** 第8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上海資本家的最後十年,舐完鞋底變condom。民國時期兩位風靡上海的金枝玉葉──從小學習中西藝術,操流利英語,衣著前衛,相貌絶美,活像公主。誰也無法料到,她們竟因為在歷史關口上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結果一個下了地獄,另一個徘徊於人間與天堂。
** 第6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Life Planning - 下半生,難道就這樣過嗎? [亂世版]。我早兩年曾就這個題目在灣仔做過現場演講,相信有些讀者當時也有來,今次live這個是「升級亂世版」,即使以前聽過現場演講,今次聽這個live也不會覺得重複,會由個人講到社會、世界。當然,每次都會推介好書。
** 第4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 健康飲食 ---- 我吃什麼令皮膚靚、頭髮有光澤、有益健康? 在哪裡買到?
- Netflix 及好書推介 ---- 介紹好劇好戲,包括非常好看的職場劇集和令人久久不能釋懷的愛情好書 、中英文好書、哪裡網購中英文書最平最多選擇。
土地合併抵押權 在 香港作家王迪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木村拓哉24歲演《悠長假期》,靚仔到唔係人類,但我反而到現在才迷上成面皺紋的47歲木村大叔。有人話佢老得一塌糊塗,甚至有網民話佢有張相似「湯渣」(吹到厚厚的微曲短髮真心係中年男人大忌,秒變老坑 + 娘味升級) 我是到最近看《BG貼身保鑣》,真是服了,木村拓哉實在太出色!他和太太工藤靜香因為熱愛滑浪,未到四張已經容顏盡失,但日本很多明星都對年齡和衰老相當坦然,不會像韓國、大陸和香港一些藝人整成膠面,那個角色就算卑微衰老也就要活像那個角色,不會像劉華那樣chok到六十歲。為什麼日本演員可以這樣?我認為跟日本文化有很大關係。看著木村的轉變,由盛世美男變成蒼老大叔,似乎很唏噓,我卻由蒼老大叔才開始能夠欣賞他。我也曾經覺得世上所有美好的東西終究都會失去,包括青春、愛情、生命,每個人最終都會死,然而木村卻令我看見了如何不用唏噓地做人。今晚9pm, #Patreon獨家直播 同你講木村拓哉、他30年來哪部戲最好看、講我認為超級好睇的《BG貼身保鑣》、也講一些日本文化文學。
👉🏻收看方法 ---> 加入 https://www.patreon.com/daisywong 成為會員,6月26日Patreon post說明了如何睇live。Patreon會員可逢星期四9pm睇live及隨時重看昔日約20場直播,更享有多項會員福利和購物折扣,包括參加「與王迪詩一對一視像深度傾談諮詢」、Latte會員私人聚會、期間限定新書折扣、不定期獲贈禮物等等。
** 8月13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周庭被冠以 The Real Mulan 的稱號登上了BBC。睇住周庭、之鋒由十五六歲嘅𡃁仔𡃁妹一路成長,愈大愈堅強,雖然仍是愛玩Gundam嘅𡃁仔同BB咁樣嘅𡃁妹,卻比那些一把年紀的人更成熟勇敢。有人說不知香港人前世做錯什麼,今世會得來一個林鄭,但確實也不知香港人前世積了什麼福,今世會得到這麼優秀的年輕人。周庭被捕,我問自己23歲的時候,我在做什麼。明明可以像一般少女那樣拍拖扮靚追韓星去日本旅行,她卻偏偏選擇擔起了時代的使命。如果我有命活到73歲,我將會做什麼。看看黎智英先生, 一個富豪本來可以去外國安享晚年,他卻明知會被捕仍選擇留低。人生就是由一連串「選擇」而組成。選擇留下來的人,都是用自己的命來做抵押品,去換取更高的價值。今次直播就講吓人生的選擇、各種選擇引致的得失、代價與收穫、錯過與遺憾,還有我從周庭身上看見的青春與無悔。願每一位香港人都用自己的「選擇」去守護我們所真心相信的。
** 8月6日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溫):
香港人不能不認識這個人,事實卻幾乎無人聽過他的名字──楊衢雲。1861年生,在香港讀St Paul,創立香港史上第一個革命組織輔仁文社,主張推翻滿清,後來孫中山由美國來港,把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與輔仁文社合併,楊孫二人都是英語流利、有國際視野,都是大佬,最後楊衢雲成了興中會第一位會長,指揮起義,事敗流亡,再回到香港繼續努力,卻於1901年在中環結志街52號2樓寓所被清政府派人暗殺,終年39歲。這麼一位重要人物,家人害怕被滋擾,跑馬地墓場的墓碑連名字也沒有,只刻有編號6348。後世人只知孫中山是「國父」,楊衢雲的名字卻連聽都沒聽過,因為蔣介石下令要抹掉楊衢雲,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從小在教科書讀到孫中山是偉人、國父、無私讓位予袁世凱……吓?真的嗎?還是我們都被騙了?今日中國之所以有共產黨就是因為孫中山。辛亥革命其實只是符碌?碰上明明有兵在手都驚到震的廢官,捐狗窿逃走棄城才令革命成功?Patreon獨家直播 ,王迪詩同你詳細講這段香港人必須知道的歷史。
** 第 1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有一個國家,在香港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歷史,但我敢說凡有良知的香港人,聽到這國家的歷史都會深受震撼,我最近重看它的歷史,哭了一整盒紙巾。你一定要認識這個國家,我會在直播中為你介紹。
** 第 11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古典音樂與西方政局歷史】貝多芬、蕭邦都係手足?有人以為古典音樂好悶,同今日生活無關,那是誤解,其實作曲家的人生同西方動盪的歷史時代不可分割,同政治有好大關係。那個年代一樣大把人爭住舐當權者鞋底,有良知的音樂家一樣面對清算打壓,冇咗份工……同今日一模一樣。知道這些歷史之後再聽蕭邦,就會一下子明白,驚嘆:「啊!原來係咁!」同純粹「幾好聽」完全兩回事,今日的香港人再聽蕭邦,入心入肺。
** 7月30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林鄭咁威,堂食點解推一日就要縮?折磨香港人真係冇後果?地盤工人真如藍絲所講「廿年都係踎街邊食飯盒」,所以唔忍心睇見地盤工人冇啖好食就係「虛偽」?無論「真膠」定「假膠」,膠都係污染地球。什麼是「辱華」?迪士尼《木蘭》想討好大陸人誰知被指「辱華」,兩面不是人,全軍覆沒。中國model臉上有雀斑,又係「辱華」?有能力侮辱你的人,只有你一個。
** 7月23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蠢人,地球上無處不在 (外太空大概都有)。美國社交媒體瘋傳一則謠言,指口罩鼻樑上的鐵線是5G天線,政府用這條天線來監控人民,更可導致腦癌。你以為好白癡,但好多人信。歷史上有好多抓破了頭皮都無法理解的敵意,例如點解有人咁憎猶太人?不是一般地憎,而是要將他們殺光,要滅族那種程度的恨。追溯起因,其中一條導火線竟然係有個乜水抄咗本類似TVB師奶劇的廉價小說,用來炮製謠言、fake news瘋傳,結果影響了很多人,包括希特拉,造成災難性後果。相信fake news的不只無知大媽,還有不少高學歷、見過世面的人。點解呢?那部抄回來老屈猶太人的廉價小說又荒謬到什麼地步呢?這些歷史事件我今天看在眼裡,深有共鳴。直播同你詳細講。
** 7月16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我逢星期四做Patreon獨家直播推介了多本 #香港人必讀 #好書 ,曾深入導讀的《動盪》(《Upheaval》作者:賈德.戴蒙) 讀者閱後大讚獲益良多,我認為這本書是十歲到九十歲香港人必讀,否則無法理解今天身處的世界。今次直播更有趣,調轉來,我會講解為何「不要」買《從帝國廢墟中崛起》(作者: Pankaj Mishra) 這本書,它代表著現今世界相當流行的一種思想,盲點、偏頗之處在哪?並會補充它的盲點而談談大家最喜歡聽的歷史,由推翻世界權力棋盤的「對馬海戰」、當年小國日本將大國俄兵打到全軍覆沒,講到火燒圓明園的真正起因,原來跟香港有很大關係。
** 第 3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 為什麼這個我認識多年、有學識、對我不錯的人,甚至是結婚二十年的伴侶或曾共患難的知心友,竟然會是藍絲?!背後成因是什麼?
- 談歷史、踢爆「偉人」孫中山、談馬克思、尼采....
** 7月9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疫情反彈,有人陷入恐慌不安,但真的無需慌亂,香港人有足夠能力應對自救,今晚 9pm一齊在live傾吓偈,舒解吓緊張情緒,我還會講一些香港歷史,從前這片土地上發生過什麼災難,香港人又是怎樣由黑暗走出來,有淚也有笑,有失望也有驚喜,路是人行出來的,別怕。
** 7月2日直播內容(會員可隨時重溫):
喂喂,一片愁雲慘霧嘅?比賽都未完,大家就咁沮喪咁驚?需知道,而家唔只打緊一場實體戰,更關鍵嘅係一場心理戰,呢鋪係贏係輸,食粥食飯,關鍵係香港人嘅心理質素。
** 第 10 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深入導讀一本書和一部電影,一個由年輕時去闖世界、到決定做警察、到自殺的人,他生命裡有沉甸甸的兩個字──理想。對不公義和醜惡的現實看不過眼,想改變卻只落得孤單。家人政見不同,尖銳地對立,他在大時代裡轟轟烈烈地活了一場,一生緊扣著二戰後的歷史,對今天的香港人卻深有共鳴。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個世界?
** 第8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上海資本家的最後十年,舐完鞋底變condom。民國時期兩位風靡上海的金枝玉葉──從小學習中西藝術,操流利英語,衣著前衛,相貌絶美,活像公主。誰也無法料到,她們竟因為在歷史關口上做了一個不同的決定,結果一個下了地獄,另一個徘徊於人間與天堂。
** 第6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Life Planning - 下半生,難道就這樣過嗎? [亂世版]。我早兩年曾就這個題目在灣仔做過現場演講,相信有些讀者當時也有來,今次live這個是「升級亂世版」,即使以前聽過現場演講,今次聽這個live也不會覺得重複,會由個人講到社會、世界。當然,每次都會推介好書。
** 第4集直播內容 (會員可隨時重看) :
- 健康飲食 ---- 我吃什麼令皮膚靚、頭髮有光澤、有益健康? 在哪裡買到?
- Netflix 及好書推介 ---- 介紹好劇好戲,包括非常好看的職場劇集和令人久久不能釋懷的愛情好書 、中英文好書、哪裡網購中英文書最平最多選擇。
土地合併抵押權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0702蘋果【靠房不靠兒】以房養老 滿足基本需求 獨寡老人最適宜
影片1→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701/1588560/
影片2→http://home.appledaily.com.tw/article/index/20190702/38380359/search/滿足基本需求%20獨寡老人最適宜
把房子抵押給銀行,每月領取固定生活費,養老靠房不靠兒的「以房養老貸款」,上路迄今逾3年,目前累計申辦3362件、核貸金額184億元;《蘋果新聞網》調查,有銀髮族以位在北市精華地段、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申貸,最高月領10萬元,且屋主並非孤苦無依老人,而是在基本生活需求無虞、無須擔心子女經濟狀況下,為提升生活品質而辦。
黃政嘉/台北報導......↓
目前全國有13家銀行承作以房養老貸款業務,核貸件數逾千件的,分別是合庫的1331件、土銀的1082件。土銀指出,迄今承辦額度最高的物件,總值8千萬元,是台北市31年的公寓,月付金達10萬元。
合庫承辦最高筆價的物件,市值為5300萬元,位在北市大安區忠孝敦化捷運站附近,屋齡30年的華廈,屋主貸款6成、共3200萬元,申貸26年,月付金4萬元。
《以房養老是什麼》
「以房養老」又稱「逆向抵押貸款」,由擁有房子的老人,將居住的房子拿去向銀行抵押貸款,而銀行每月支付生活費用,讓銀髮族在晚年能有一筆資金照顧生活。
最早由內政部於2013年試辦的「以房養老」方案,限定超過65歲,無法定遺產繼承人的近貧老人,可將房產抵押給政府,按月領取生活費到往生,身故後後,不動產所有權歸國家所有,但因資格甚嚴,試辦未久喊停。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當時的「以房養老」方案是作公益,申辦限制多,2015年金管會鼓勵各銀行承做,現今商業型的「以房養老」貸款,只要有房,年齡約在60至65歲以上,都可向銀行申請。
莊琇媛說,因《民法》抵押權有最長30年限制,所以銀行會希望申辦者別太早申請,假設40歲申請,可能70歲又會面臨重新換約等問題,各銀行規定略有不同。
商業型以房養老,是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所有權和使用權還是借款人的,貸款屆期時,只要所有人或繼承人清償貸款,房子還是屬所有人或繼承人擁有。
《最高貸市價7成》
金管會統計,目前核貸件數含金額最多的前3名銀行,依序為合庫的1331件、79.26億元,土銀的1082件、52.63億,與華南銀的620件、28.39億。3家核貸金額達160.28億,在全部13家申辦銀行中,占比達8成7。
土銀表示,2016年1月開辦「以房養老」業務,每戶平均核貸額金額約600萬元,其中一半客戶貸款5成、「利息採全數掛帳」,即貸款到期時,本息才一併清償。該行放款員表示,「全數掛帳」的計息方式是目前土銀獨有;另一種則為貸款7成,利息按月扣繳。
土銀指出,截至今年5月,土銀承辦額度最高的物件,擔保品總值8千萬元,是台北市31年的公寓,月付金達10萬元,其餘不透露;據了解,該物件應在蛋黃區,坪數逾百坪,也可能是多戶合併一筆承做。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表示,銀行可估價到8千萬元的公寓物件,可能原因是地段很好,一樓店面,坪數大,另外也把土地價值算進去。
土銀估算貸款額度的方式,物件在雙北市距捷運站1千公尺內,貸款成數最高達市價七成,其他區域者為六成。土銀指出,貸款額度取決於借款人的不動產價值,視擔保品坐落區位、屋齡狀況等;屋齡逾30年老舊建物查估時,土地部份需扣除土地增值稅,建物部分需考量折舊。
《為生活品質而辦》
合庫銀行從2015年11月開辦,統計到今年5月,承辦最高筆價的物件市值為5300萬元,位在北市大安區忠孝敦化捷運站附近,12層住宅大樓的8樓戶,屋齡30年,貸款額度約6成,共3200萬元,申辦人年紀約70歲,申貸26年,月付金4萬元。合庫銀行個人金融部協理林文理表示,該屋主是在基本生活需求無虞,但無須擔心小孩經濟狀況下,為提升生活品質而辦。
林文理解釋,該筆擔保品總值5300萬元的物件,土地價值4936萬,扣掉土地增值稅1717萬,放款率以9成計,約2897萬,另加上折舊後的建物估值約419萬,放款率以8成計約335萬,兩者合計,即約貸款額度的3200萬元。
林文理表示,合庫開辦以房養老貸款業務至今,全國累計有1369件申請,平均每戶貸款額度為595萬,平均每月月付金達2.7萬元。其中,雙北市各約有300多件,佔全國47%,其中不乏北市精華區,如大安、信義、中正區的大樓物件。
《子女反對貸不成》
林文理說,申辦人多分2種,1種為滿足晚年生活基本需求,需有每月固定金生活養老,過有尊嚴生活,另1種為基本生活無虞下,想提升生活品質,包括有旅遊娛樂、朋友聚會、打高爾夫運動,發紅包給孫子等需求。「這2種需求皆不少,但滿足生活基本的需求比例還是較多些」,而僅有少數作投資用。
林文理表示,申請以房養老失敗的原因,一個是申辦人未跟子女溝通好,在申辦需有直系親屬或配偶做緊急聯絡人的條件下,導致無法順利申請。另外是申請人因覺得每月支付金額,不如想像般高,故不想承辦。
《尊嚴活著的選項》
據金管會最新公布的「商業型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統計資料」顯示,以房養老最早由合庫於2015年11月開辦,到2016年3月的核貸案件僅125件,不過至2016年12月底,快速成長至1241件,近幾年也穩定成長,截至今年3月已累計3362件,13家銀行核貸金額共184億元。
推動房養老政策的行政院前政務委員、台大社會學系教授的薛承泰表示,以房養老需求還在慢慢成長,估計明年後,接受度就會較高,因1951年至1966年出生的嬰兒潮,現陸續已為約55至65歲的老人,和過去老輩人的不變賣祖產觀念不同,嬰兒潮的老人因為財產多是自己賺來,且孩子少,加上年金改革因素,這些人對以房養老貸款的接受度會比較高。
薛承泰說,以房養老適合僅有一個房子,存款不多,又不想將房子留給子女的老人申辦,「當子女靠不住,政府又不可信任時,這是活著有尊嚴的選項。」
《無力償還不考慮》
儘管政府利益良善,但民眾接受度不高,《蘋果》隨機詢問路人,王先生認為貸款繳那麼久,之後還要把房收回去,「我覺得有點不太ok」至於以後會不會以房養老,「退休後才能決定」。曾從事過銀行業的邱小姐覺得有風險,因為銀行會額外收利息或費用,而且若是繳不到30年就離世了,「房子歸誰?」
今年58歲的竺先生,任職保全業,住新北市樹林區,目前居住在市值約600萬元的老公寓,對以房養老看法,他表示「絕不考慮」,因顧及老婆與2個大學畢業剛出社會的孩子,房子留著對家人較有保障。如果是單身退休族,每月勞退1萬多,加上以房養老每月如拿1.6萬,他覺得這是「可過得很舒服的金額」,只是貸款到期,若無力償還貸款,該何去何從是一大問題。
房產專家Sway直言,「以房養老並不划算」,因房子會折舊,銀行估的價格,也會比起當初買房還要縮水,「有能力買房、又有退休金的人,通常都不需再把房子抵押貸款」,真正需要的,可能是真的很窮的人,所以申辦人數向來不多。
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說,申貸以房養老,須評估每月金額夠不夠生活開銷,以貸30年、600萬計算,每月可領1.6萬元,「其實只夠溫飽,不夠出國旅遊。」但即便無力償還貸款,銀行拍賣金額如高過原先的承貸本金與利息,仍會將超逾價值返還給屋主或繼承人,就這點來看是划算的。陳泰源表示,以房養老是一個好的政策,個性如果守不住財、子女不孝順,或是孤獨老人,建議以房養老。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07/190702-1https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