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心聲|地方創生在何方?】
雞湯文裡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一開始就走錯路該怎麼辦呢?台灣自從喊出地方創生元年口號以來,已過2年的時間,初期地方創生以產業為導向,形成各類業者亟欲搶食的大餅,連續兩年舉辦的台灣地方創生展,像是產品與產業聯展,但在這些看似美好的策展背後,也讓人不禁生起疑問:地方創生造成多少人移居?都市壓力是否趨緩?農村失能問題是否得到解決?下一代願意生孩子了嗎?高齡者被妥善照顧了嗎?
在種種問題背後最終指向更根本性的問題:地方創生到底該走向何方?
📌延伸閱讀:
我們在做地方創生?還是地方創傷?
https://tinyurl.com/yz9ycjx7
美麗烏托邦下的真相 談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要面對的現實
https://pse.is/3lbw54
👉藉傳播之力,建構互助共好社區,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mustard.org.tw/tab/547/id/181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地方創生 #社區營造 #人口問題 #台灣產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的網紅張嘉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又到了歲末的時刻,回首今年春天,我在臺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了「#雲林時刻地方創生特展」,這是我第一次的嘗試,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借鏡外國經驗解決雲林問題 雲林長期面臨資源不足、人才外流、人口老化等問題,我們的農業發展停滯、產業發展失衡,在離開立委職位的這段時間,我走...
地方創生展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提到馬祖,我常常說她是「需要被關愛的馬祖」,
她就像一塊璞玉,擦亮她,她的精采是不落人後的。
2019年底國發會在松菸的地方創生展,
我看到攤位上極富創意的軍事標語及武器造型的巧克力!有「枕戈待旦」、「軍民一家」、「同島一命」等。
讓我聯想到比利時同樣不生產可可,但比利時的巧克力全世界有名,這就是個機會。
#華人精英 #陳美伶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
地方創生展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政府「2020設計新北」活動來到了第二階段,自今(23)日至11月30日止,將以「中和華新街」及新北各地地理與人文特性為主題,在板橋府中15接力展出「百華齊新-原生文化,在地融合」及「新北風」兩項展覽,展出大專院校學生與地方創生團隊設計作品,歡迎大家一同來參觀學生創意。
吳明機副市長表示,台灣擁有超過12萬名緬甸歸僑,其中約有4萬名集中於華新街一帶,因此走一趟華新街就能感受到緬甸特有宗教、語言及美食文化氛圍,當地著名的節慶活動如「點燈節」與「潑水節」即為緬甸最重要2大節慶,為讓更多年青人了解緬甸文化之美,藉由本次活動也希望年青人實地瞭解在地文化,運用參與式設計方式,再造街區新活力;而另一新北風地方創生展覽,同樣藉由新北各地區與人文特性,展現農業精緻之特性,並展示不同飲食特色與物產,運用互動與設計詮釋給來到展場的旅客。今日記者會邀請到華新街商圈協會張標材理事長、緬甸歸僑協會李沛理事長、雲南省同鄉會黎順發理事長、生命優化學會承澐老師創始人等到場給予展覽支持與響應;另現場展示兩款「好丘貝果」即與在地團隊合作的產品,包含與「坪感覺農創團隊」合作製作坪林包種茶口味,另與三峽「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甘樂文創」合作製作之「味噌核桃貝果」;預計透過兩場展覽,將讓民眾感受新北市的特殊魅力。
經濟發展局補充,中和華新街因歷史淵源關係,而逐漸形成今日的緬甸街,本次競賽收到許多亮眼設計,今天的成果展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夢想的啟航,未來學生作品若具實用性及可落實性,並取得商圈業者青睞,將透過媒合廠商或運用政府資源方式,提高優秀得獎作品實際落地應用之可能性,並進一步希望透過學生的創意,提供商圈不同經營模式的思考方向,進而帶動新北商圈的活絡。
「百華齊新-原生文化,在地融合」及「新北風」展出時間分別自10月23日起至11月29日止,及10月29日至11月30日止於板橋府中15動畫故事館3、4樓進行,現場展出多件學生作品及緬甸文化歷史文物,地方創生團隊亦將透過設計與大眾訴說在地故事與物產,今日現場所展示之好丘貝果「味噌核桃」與「奶韻烏龍」口味,也讓更多人認識新北好物。
地方創生展 在 張嘉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又到了歲末的時刻,回首今年春天,我在臺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辦了「#雲林時刻地方創生特展」,這是我第一次的嘗試,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借鏡外國經驗解決雲林問題
雲林長期面臨資源不足、人才外流、人口老化等問題,我們的農業發展停滯、產業發展失衡,在離開立委職位的這段時間,我走訪了日本、東南亞、歐洲的許多城市,以及我多年求學的英國,我不斷思索如何以個人的力量改善雲林的現況,也讓更多人認識我的家鄉,體認到這片土地乃是臺灣整這座島嶼所不能割捨、最純樸而美好的一塊。
#連外國人也說讚
因為生活在雲林、對雲林有特殊的情感,嘉郡希望透過這場地方創生展,讓更多人看到雲林的美、雲林的溫度、雲林的文化、雲林的往日時光。在這場展覽中,意外的遇見了許多旅外的同鄉,還有在外讀書的雲林學子,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有從歐洲遠道而來的媒體工作者也一同觀展,他們因為這場展覽,對雲林這個從未到訪的鄉村,有了非常美好的憧憬與想像。
#一起打造雲林的未來
藉由這段影片,跟每一位鄉親分享這段今年春季的展覽,嘉郡用最溫柔的方式,把雲林的故事呈現在臺北市這個文化政治與經濟的中心。希望有朝一日,雲林可以成為亞洲地方創生的典範,更能夠成為臺灣下一個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都市。 顯示較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