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啊搖,搖晃vuvu的大灶──
pinuljacengan
驅車行穿熱鬧的客家聚落內埔鄉,繼續往山的方向前進,不一會兒,我們隨即進入泰武鄉,沐浴在層疊綠意裡的我們,眼底與耳畔都逐漸安靜了下來。今天要拜訪的是masisi(馬仕部落)裡的vuvu—Selep (林桂花),她將為我們製作pinuljacengan──「搖搖飯」,讓我們一齊探究排灣族傳統料理pinuljacengan的奧秘。
.
彼時,Selep的家族從舊馬仕部落遷徙來到現在的masisi,文化的延綿常會借助某些具象的物件或行為來闡述與表達,不因遷徙而中斷。例如部落中四處可見帶有象徵意涵的雕刻圖紋裝飾,除了常見的百步蛇,我們發現頭目腳下還踩了一尾鰻魚,這是據說從前在masisi附近的溪流裡,有許多深潭暗藏著鱸鰻,族人設法捕捉、食用,進而成了代代相傳的飲食文化。對族人來說,群山和溪流就是供給大家食糧之處,依循這樣的脈絡,搖搖飯普遍以雜糧、野菜為主進行製作。
.
許多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中皆有搖搖飯,這並非排灣獨有,只是名稱各異,細節也略有不同。排灣族語稱之為pinuljacengan,唸法上會拆分成三個音節,pinu-ljaceng-an;pinu為動作,有「加入、添入」之意,ljaceng則泛指蔬菜,在小米粥內添入各色季節性蔬菜基本上就是搖搖飯的核心架構,或許用「小米野菜粥」來稱呼pinuljacengan更容易讓外人理解這道料理的內容為何。
.
然而,當我們和Selep vuvu提到「搖搖飯」三個字時,她竟面露疑惑,原來這是她初次聽到這個後輩新創出的詞彙,「山地飯」的別名她倒是聽過,為何會強調「搖」這個動作,將是我們接下來想了解的重點。
「大鍋,熱灶,大拌匙(civan)」
Selep vuvu已經煮了一輩子的pinuljacengan,這道料理總會在家人團聚時特別出現。在masisi,搖搖飯裡頭的澱粉通常使用vaqu(小米) 為主,輔以曬乾處理的vasa(山芋頭)和vurati/vurasi(地瓜),完全不加白米。
.
小米用的是原鄉栽種的糯小米,對比我們一般在北方麵食館或早點店吃到拿來煮粥的小米,米粒體積相對較小且黏性更高;芋頭先烤再曬,目的是要確保芋肉裡的水分被徹底帶走,大概需要花費一到二天時間,芋頭乾和地瓜乾磨粉後加入飯裡,堆疊的香氣讓小米粥簡樸卻帶有深度。
.
傳統上pinuljacengan會在親友團聚時共同享用,因此通常會使用大鍋攪煮,先熬粥,再放菜。熬粥的高湯和水比例各半,使用豬大骨熬製高湯,早年大多使用自家獵捕的山豬。高湯備好、小米入鍋後,先大火、後小火,大灶柴燒出的滋味最美,前提是備用的薪柴要確定乾透,過程中以木柴移進移出的距離來調整火力。
.
烹調的工具是一支長型有不規則曲線的木桿,尾端呈現扁平狀方便在插入鍋內攪拌時能有較大的面積去推動食材,vuvu說,他們用族語稱此木桿為civan,civan多為自家削製,因此成品百家百樣,沒有固定規格,用的順手最重要。
.
Selep vuvu熟稔地拿著civan大範圍攪動,看她手勁柔和,帶著從容,顯然面對食材轉化過程可能出現的狀況都已瞭然於心。烹調過程中,必須憑藉手感經驗和眼力判斷小米糊化的程度,當米心開始熟化,手勁即開始加快加大。中後段的重點是要讓熱力穿透食材,整鍋會從水狀逐漸變得「黏黏的」。
.
實際到現場看,方能理解vuvu為何不解搖搖飯這個詞,因為「搖」是通過外部視角所形塑出的觀點,人要搖動大鍋很難,實際上只有小鍋可能藉由手勢在鍋內的快速搖攪製造出類似漩渦的視覺。「搖」比較像是料理人在烹煮過程身體自然產生的律動,會牽動全身肌肉,沒有固定方向,講究個人化的福至心靈,因此初學者也存在著搖失敗、鍋底燒焦的可能性。
「搖啊搖,搖林,搖山,搖島」
粥好了,後續加進的蔬菜,取自山野,順應季節,在masisi,samaq(山萵苣)、sameci(龍葵)、tjanaq(刺蔥)等野菜經常被應用,有時也會加進djulis(紅藜)。Selep vuvu家後方是整片她的開心農場,和山相連,全靠她自己一手整頓,除了野菜,四季源源不絕供應的菜園,自種的山藥、地瓜葉、龍鬚菜等也都可能出現在她的pinuljacengan中。
.
vuvu說如果再加進puk(樹豆),那粥的口感就會再乾、再紮實一點。另外也分享烹調時的小訣竅──當菜葉丟進粥裡時,手搖的力道要節制,若過猛,菜葉在釋放出鮮味與小米交融前便可能已支離破碎。看著菜園中的作物四季輪流陪伴著Selep vuvu,或許可以說最後搖進我們嘴裡的,都是她滿滿的愛吶!
.
pinuljacengan入口時清淡,僅仰賴食材的原始本味支撐,因此會拿一些口味較重的小菜來點綴搭配,早期多搭配鹽漬生薑,或撈取溪魚與薑一同炒製,芋頭莖炒豬肉也是很好的配菜,部落智慧就是老天給你甚麼就想辦法變出甚麼,Ljavuras(林國豪)說,現在則大多搭配豆腐乳和放黑豆豉的辣椒小魚乾。
.
吃pinuljacengan時強調共享,年輕人拿小湯匙從鍋子的外緣開始吃,只吃自己眼前的部分,內鍋要留給長輩,也要留一份給來不及參與的親友,必須觀察旁人速度不可只顧自己吃,過程充滿了「儀式感」,但那不是流於形式、刻意為之的浮誇,透過分享pinuljacengan,彼此之間敬老護幼、情感緊密相連,為族人家人留下永不斷根的一份惦念。
.
吃著這鍋搖搖飯,我腦海裡還浮現出村上春樹作品《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不無聊的東西人們馬上就會膩,不會膩的東西大體上是無聊的東西。」當我們長期習慣了外食帶來的五感刺激,對食物審美逐漸疲勞,搖搖飯或許就是那個「無聊的東西」,無聊到暗示你反璞才會歸真,飯裡匯聚的全是長久以來山與人真實共存出的智慧,透過舌頭,接引到我們的心底。
_____
▪本文收錄於屏東 #泰武鄉刊 vol.7 夏季號「食在泰武」 專欄,並同步刊登於 微笑台灣319鄉+ 「島嶼晃遊者」 專欄。
▪採訪、文字:郭銘哲 / 攝影:邱家驊
_____
發行機關:屏東縣泰武鄉公所
企劃製作 : 繫。本屋
主 編:彭巧如
採訪編輯:徐孝晴、余庭
特約採訪:古佳峻、郭銘哲、楊甯凱 (下港女子)
攝影:邱家驊、林科呈(眼福映像工作室)
封面創作:蔡昀珊(畸零地工作室)
設計製作 : 3&4 Design Studio
插畫:Chayi
製版印刷:鉅晟廣告印刷社
.
#全台索取紙本刊物地點查詢 👉
https://reurl.cc/52gq47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地瓜 採 收 判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文人之島,環保之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蕃薯陸續成熟了!清楚4點蕃薯成熟標誌,選擇最佳時間採挖 的評價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友善地瓜的經驗分享(感謝葉峻華分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種植蕃薯過程與收成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蕃薯採收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地瓜種植多久可採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地瓜種植多久可採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種地瓜葉肥料. 地瓜種植多久可採收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 ... 的評價
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6/30 2案均為恩主公事件後續,1案為社區不同樓層傳染】
■鳳山一位女性因病就醫時,發現和新北恩主公-仁武群聚感染的案14415、14416是同大樓,原本7樓有2位確診,但這位個案14872是在3樓,另外同住家人兩位有症狀,因此也送到長庚醫院就醫確診。該大樓已有5人確診,盛行率達3%。因擔心整棟大樓有共同感染源,由環境傳播。
■武漢肺炎除了飛沫,也可能 #接觸傳染(病毒附在環境表面),因此市府調出大樓平面圖、大樓與電梯出入監視器,往前上溯到6/21號(首案6/23)調查,昨天中午並由長庚林孟志教授,到大樓內部環境檢查。因此在判斷可能因為公共環境傳染後,很快決定採取「清零計畫」。
■林教授說明:昨天早上10點接到大樓某住戶確診訊息,發現跟仁武確診者同一棟但 #不同層且不認識,不同時間不同空間有案例非同小可,因此市府請林教授到場幫忙,看到這棟大樓屬於七層樓高老舊大樓,一個出入口三棟大樓(三部電梯)。本來也可以讓住戶檢驗後全部返家隔離,但現場勘查後,發現因住戶在同一棟大樓不同層、用同部電梯,電梯空間狹窄(只能搭3~5人的小電梯),通風不良,大樓內部環境也比較狹窄,動線都會經過管理室,有可能在公共場所傳染。
■經過調閱監視器,發現在6/21日,不同時間點案14415與14872先後搭過同一部電梯,6/25日14872發燒,而後再傳給兩位家人。
■經過中午緊急專家會議後,當下決定儘速採檢並清空住戶進行全面清消,因此由長庚採檢大隊出動,由林欽榮副市長動員各局處清消、造冊篩檢,下午3點開始進行,晚上8點完成。
■感控原則還是要了解現場,不同時間、不同層住戶感染,為了全體安全,讓住戶得到可信賴環境,因此決定全棟清空。
■晚上7點多全棟清空後,清潔隊立刻進行清消,晚間7:45分完成。長庚團隊也立刻設置兩線快篩,讓周邊居民篩檢,目前245人全部陰性。目前社區住戶146人、周邊商家35人、感染者職場50人檢驗PCR均是陰性。會針對已經在防疫旅館隔離的全體住民,進行每日觀察訪視,確實監控身體狀況。
■另外一案確診案14906也是仁武群聚個案,但是在居家隔離期間發病,沒有必要公布足跡。
■Alpha株同住家人有很高機會都會中鏢,因此要小心處理,公共區域接觸傳染也有風險,雖然PCR陰性,但還是要觀察14天,否則社區感染小火慢燒難以撲滅。
Q&A:
■附近住戶表示6/24自助洗衣店沒有消毒停業,其實6/23就消毒清消了,且洗衣店不是這次感染源,請民眾、媒體別造謠。
■X森新聞表示1人染疫關全棟,前面已講過這是錯誤訊息,是5個人,分屬不同空間、時間染疫。
■小港大樓只有一個確診沒有擴散到其他戶,狀況不同。
■TVBX、X森表示,韓國瑜御用某律師質疑法源依據,潘技正指出為傳染病防治法43條,與傳染病防治法48條。
#傳染病防治法43
地方主管機關接獲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之報告或通知時,應迅速檢驗診斷,#調查傳染病來源或採行其他必要之措施,並報告中央主管機關。
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及相關人員對於前項之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不得拒絕、規避或妨礙。
#傳染病防治法48
主管機關對於曾與傳染病病人接觸或疑似被傳染者,得予以留驗;必要時,#並得令遷入指定之處所檢查、施行預防接種、投藥、指定特定區域實施管制或隔離等必要之處置。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傳染病之危險群及特定對象實施防疫措施;其實施對象、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媒體質疑隔離費用部分,旅館中央補助1000元,高雄市府加碼補助500元,非常感謝民眾配合。市府也提供部份條件下可以免費的隔離處所(高雄市府有自行籌設的防疫旅館,可以免費入住,有需求可以選擇)。
■寵物得請其他親友照顧,衛生局可以轉介動保處協助暫時到動物旅館、公家收容所等處。
■有醫師建議屏東染疫輕症就應該先送來高雄避免惡化,市長表示本次Delta群聚,集中檢疫所大多為高雄負責,四家醫學中心會支援採檢,高雄會全力提供轉診後送等協助。
■案14872家人是在地瓜攤擺攤(聽說好吃),因為來消費的足跡無法釐清因此公告,如果6/22-6/29 10:00-22:00有來買的市民可前往篩檢。如有症狀請打1922或請洽衛生局,請勿自行前往。短時間接觸都有做好防護染疫可能性低。
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文人之島,環保之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咖希部灣志工小故事 💘有夢最美的代言人–芯芯💘
✨2020 10.08- 2020 11.01✨
芯芯是個身材高挑,有著健康膚色,在山上長大的孩子,
爬樹、採野菜、耕種都難不倒她,
夢想是有一天在海邊撿到龍涎香,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長大後,經歷一段非常辛苦的工作淬鍊後,
開始在各離島間打工換宿,開啟新的人生篇章,
也在因緣際會之下,來到了咖希部灣當志工。
工作時,她可以說是最親切的導覽解說員,
一下子就能和遊客拉近距離,清楚解答他們的好奇與疑問。
下班後,她則常在廚房開發創意料理,
然後餵食其他夥伴,像姊姊般的照顧大家。
有一次,東清附幼的孩童來到咖希部灣參觀,
芯芯教導孩子垃圾分類,並帶領他們親自動手分類,
從做中學,是建立孩子認知觀念的最佳辦法,
除了讓環保理念從小培養,也讓孩子們從此印象深刻。
在蘭嶼的日子,她拍下數千張照片,紀錄島上的生活,
也替其他志工們,留下曾經在島上認真生活過的身影,
這段時光,有她的付出,大家才得以被照顧著。
咖希部灣,謝謝有你。
✨✨✨✨✨✨✨✨✨
巫芯蕙_咖希部灣_志工心得
✨✨✨✨✨✨✨✨✨
因緣際會朋友推薦得知志工的消息,立馬接洽了小黑,心心念念的神秘島嶼-蘭嶼,幸運的來到咖希部灣。
7月在富岡漁港排隊坐船進綠島時有注意到旁邊設置的垃圾分類區以及志工宣導垃圾不要帶進島嶼、離開島嶼自己的垃圾自己帶,當下還很疑惑。
進綠島之後才知道原來蘭嶼和綠島的垃圾都需仰賴船運進本島焚燒。加上探索秘境幸運巡禮綠島的垃圾掩埋場,看到工作人員竟然都是在撿寶特瓶(離島旺季70%的垃圾來自於寶特瓶)大型的廢棄物、海岸線變色的污水攤、散落滿礁岸的垃圾碎屑當下震懾人心。
來到咖希部灣詳細了解林林總總的數據之後再次上了一堂震撼教育⋯⋯
垃圾無國界環保需要從自身做起,很多事情不是眼不見為淨就不存在,美麗的地方我們取之用之卻也毀之。之前看過全球暖化的文章訴說著一句話:「我們都是加害者以後也會變成受害者」令人省思。
真的很感恩能夠一起推廣環保理念,盡自己心力,多分享給一個人就是多一個善種子萌發。
跟著當地的生活體驗蘭嶼智慧,幸運身處在所有部落中保留最多原始之美的野銀部落,四處可見的迷你豬、山羊、小型犬很有趣。還有一起開墾種菜、潮汐抓龍蝦、挖地瓜、自己煮飯都讓志工生存記不亦樂乎,也都是前人的生活智慧,感恩我能體驗。
在咖希部灣,透過聊天、互相學習成長,從阿文身上學到的並不只有環保概念;還有身為人,我們是否有在乎過我們所處的地方?你知道什麼是反服貿嗎?太陽花學運?反核罷?有在意過嗎?其實很多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但是還沒危害到自身權益時,其實我們善於漠然......回過頭來卻已成定局無法挽救。
希望我們自己都能培養判斷的思維能力,也是我很大的收穫。
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滯留台東四天才進蘭嶼,蘭嶼時光雖然不長,但卻讓我成長很多。認識很有才華的小黑、創意無限縝密思維、一直默默付出的阿文、善良有趣的祈惠姐、一靜一動的小女孩、有智慧的阿蓋和偉大的母親阿各斯、細心貼心的維廷、有能量的蕾蕾、溫柔活潑的筑筑、很有內涵山水系的思思、只展現氣質面同張床的昀玲、同系總給我很棒建議的學妹雅芳、像風一樣nice的哥哥、人很幽默帶浮潛的小馬和智軒、住地下屋的阿源哥、木藝自濳強大風趣的阿帆哥等許多當地的朋友們。彼此激盪出許多點子,感恩有緣才能相識相聚,這是多麼大的福分才有的機會,我真很感恩。認定就存在,一輩子的友誼!像侏羅紀般的美景盡收在我眼底、但跟大夥相處的點滴卻永遠烙印在心裡,蘭嶼咖希部灣,未完。待續。
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友善地瓜的經驗分享(感謝葉峻華分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地瓜採收 後要放一下,含水量會下降,比較好吃較鬆。要連皮吃,皮有酵素促進消化。生地瓜冷藏可以放三個月,冷凍半年。蒸熟的地瓜吃不完要用紙袋裝放在冰箱,可以除濕, ... ... <看更多>
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種植蕃薯過程與收成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种植44】春天種下一個紅薯,秋天收獲一堆 地瓜 ,期間夏天還附贈番薯葉,種的也太值了! ... 採收地瓜 ~忙一下午 採收 四百多台斤. ... <看更多>
地瓜 採 收 判斷 在 蕃薯陸續成熟了!清楚4點蕃薯成熟標誌,選擇最佳時間採挖 的推薦與評價
清楚4點蕃薯成熟標誌,選擇最佳時間採挖馬上就要白露了,蕃薯已經陸續開始收穫了。那麼如何判斷蕃薯是否成熟了?什麼時間採收蕃薯才是最佳時間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