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以外的宣教
蔡頌輝 (華傳前宣教士和特約作者)
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
主持人問到關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宣教帶來什麼反思,
我的回答是:「教會平時只是在做宣教事工,還是在栽培宣教人?
——這是我從會友身上學到的,而且是信主不久的信徒。
疫情的爆發讓許多人亂了手腳,教會亦然,很多原本策劃好的事工被迫停擺。在眾多事工中,首當其衝的是宣教:短宣隊和佈道會取消、最嚴竣時期被禁止外出探訪,甚至連教會例常聚會都不能進行。此外,因很多信徒的經濟出現困難,奉獻隨之減少,還聽說一些福音機構過去幾個月收到的奉獻是零。作主工的我們一方面心急,另一方面也挺無奈的,只好對自己說:「或許神要我們這個時候休息,並學習仰望和等候吧!」這無疑是一種可能和需要,然而,它是唯一的答案嗎?
疫情中,教會會友腦子在想什麼?
政府發布禁足令沒多久,我從會友的社交平台看到一些創意的動作。既然大家只能待在家,他們發起網路聊天室,定下每天一段時間,有興趣的人就可以登入(不論認不認識)、聚在一起聊天。過沒幾天,他們覺得這樣漫無目的地聊沒意思,就發信向我提出可以藉此傳福音,並邀請我加入。後來我們就乾脆開了「啟發課程」,邀請未信主的朋友一同來思考和談論信仰。目前課程結束了,反應不算好,但也算和其中幾個人深入聊了信仰。
以上不見得是什麼很創意的佈道法,刺激我反思的是信徒傳福音的心:在疫情下,我們的信徒腦子在想什麼?很多人擔心健康、自由和經濟,但有多少基督徒仍然關心宣教?有多少人想到他們未信主的朋友在恐懼和不安中需要福音?有多少人會想辦法讓這個使命得以不受阻攔地持續下去?
我曾在先前的文章中寫過:基督徒對宣教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僅僅把宣教當成一個事工來參與。即便可能他們會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必須參與的事工,可是一旦我們以事工來理解它,就自然把它視為不過是人生的項目「之一」。可是,從聖經的世界觀來看,宣教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人生的目標和任務,其他所有的事物(才華、事業、社交等)都是我們完成這目標可用的資源或宣教的工場。
在教會中,我們也總是單單從事工的角度去推展事工。每一年的差傳年會,目標就是為了籌募宣教金去支持宣教工作,或推展新一年的宣教事工,包括本地的佈道和國外的短宣等等。如果有一個教會能自己培育出全職宣教士,已算是很了不起了。問題是,在這些事工之外,有多少人仍然在宣教?有多少人真正把職場視為禾場?有多少人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為一次神聖的差遣?這一方面是信徒的責任,但教會怎麼教導和培育就會產生什麼樣的門徒,故更是責無旁貸。事工是重要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更有策略去推動宣教,並且某程度上比較可以衡量果效。然而,教會千萬不能滿足於此,我們更深、更遠的目標是培育宣教的人!這個目標應該主導著教會內的宣教「事工」。
疫情後,教會該做什麼?
目前疫情未過,故下文不可能出於太多的經驗累積,而僅是我個人的構想,希望至少提供一些建議和方向,來補充和修正過去教會在宣教使命上的疏忽。
要享受事奉,心態上的調整和預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認為,除非我和我喜歡的人同工、在我所設想的環境中做我最有負擔做的事,那樣才能享受其中……這樣恐怕永遠無法享受。其實,人很多的不滿足感皆始於我們與別人比較的結果。神的僕人必須認定,神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設計和計劃,祂按照這個計劃帶領我們,讓我們遭遇各種環境,我們該做的就是樂在其中。學習當學習的功課、面對各種處境、領取足夠的恩典、發現其中的奧妙。人真正的享樂,是回歸到神那裡,在祂為我們所定的計劃中暢遊。
• 建立信徒的世界觀
世界觀決定人的生活方式,教會要培育以宣教使命為自身使命的人,務必從世界觀的建立開始。這是艱鉅的工程,卻是最基本、完全不可或缺的部分。唯有出於根深蒂固的世界觀,才能促使一個人衝破時間和境遇的重重考驗而堅持,因為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並知道這一切與存在的意義、永恆的目標和神永世的計畫有何關聯。教會的講台、主日學課程、查經,除了給予信徒生活上細微的教導,應同時建立他們宏觀的視野。
• 強調生活化的宣教
不難聽到有教會強調,宗教改革視每個工作都是神聖呼召這個觀念,可惜在現實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將它落實。這不僅僅是把原來的工作冠上「呼召」這個名堂而已,更是意味著信徒當致力在職場履行宣教使命,而教會也視他們為宣教士。只把宣教當作事工來推動的教會會說:「我們的教會一年籌五十萬支持宣教,差派三個短宣隊出去,還差派了一位宣教士……」一個著重培育宣教人的教會,即便可能只是數十人的小教會,卻會這麼說:「我們教會每週都差遣數十位宣教士出去!」
• 鼓勵更多元的發揮
疫情爆發之後,許多人窩在家裡無聊,結果激發出各種創意。有人創作或改編歌曲、有人拍搞笑短劇、有人畫畫、有人製作圖文……教會是否看見,每一樣都可以被用來作為福音載體?疫情讓我們實際感受到媒體宣教的重要性,尤其是網路。儘管疫情有一天會過去,教會可以恢復實體性的宣教事工,媒體宣教仍不容忽視。網路媒體不是疫情創造出來的新東西,疫情只是逼得教會去重視一個早已存在卻一直被教會忽視的工具。目前教會內媒體人才並不難找,教會應當把他們組織起來,用他們的才智給他們發揮的平台。
• 給予更落力的支持
教會應該給予「傳統」以外的宣教方式更多更實際的支持,而不能只是在「做夢」。理論上,大部分教會都會認為創意宣教是必要的,卻甚少給予實際的支持。我們夢想著基督教的藝術和媒體能在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感嘆過去是教會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社會,現今卻是世界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教會,我們有沒有認真檢討其中原因?創作人的裝備無疑是其中一,但教會的支持也起了關鍵作用。
傳統教會普遍認為信徒「免費」提供服事是理所當然的,這表面看來沒大問題,卻直接影響基督教作品在社會的影響力。基督教作品想要在社會產生影響力,就必須有足夠的產量和高質量(坦白說,目前基督教作品的產量和質量遠比不上世俗作品)。若要達到高產量和高質量,就必須有更多人才、時間和資源的投入,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全時間來做這事。用常話說,就是「靠這個吃飯」。可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基督徒創作人,他們要靠自己其他的職業來謀生,再另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創作……可是往往已經工作到身心疲累、腦子也不靈活了。若持續以這種模式進行下去,基督教藝術要產生更大影響力,永遠只是「做夢」。期待更多教會願意起來「養」這些人,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福音創作。
• 提供更全面的跟進
差遣全時間宣教士需要關顧,如果我們把每個會友都視為奉差遣的宣教士,也當然需要關顧。容我引用萊特(Christopher Wright)在《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的一段話,即便已經是好多年前讀過的,依然印象深刻:
「人們並不是為了支持他們牧者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乃是牧者為了支持百姓從事他們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而他們的事工,可實實在在地視之為宣教使命,乃在教會的圍牆之外,在這世界之中,在職場上作鹽作光。
每一間教會都應該特別注意到,信徒在教會大門內所領受到的,是他們在離開教會後會派上用場的,『你們現在要進到宣教的禾場』。
我們中間身為牧者的人(以及那些訓練牧者的人)所面臨的挑戰因此而在於:
我們是否有在動員、訓練、支持我們百姓從事宣教使命——不只是差派某些人作為「宣教士」飄洋過海,而是看見整體教會都投身於在日常工作的世界裡宣教?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日常工作的基督徒去明白,他們所在其中生活與工作的世界,還是只是在他們眼前虛晃一個當他們死時才會進去的更好世界?
我們是否有在教導我們的信徒知道聖經如何教導一種負責任的公民身分?
我們是否有在鼓勵信徒在上帝所安排的地方『尋求那城的好處』?
我們是否在建立一種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來支持基督教的倫理見證?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工作的基督徒,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與所面臨的道德議題奮戰,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持守正直、鼓起勇氣、恆常忍耐?
如果有些人因為在工作上須與這充滿敵意的世界抗爭,以致受傷倒下,我們是否能夠懷著同理心去關懷這樣的人?」(頁473-474)
新冠疫情給全世界都上了許多寶貴的功課,教會亦然。
我相信除了上述,仍有許多。無論多少,真心期待我們能學以致用。
本文刊載於華傳雙月刊65期
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5.php
基督徒做夢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事工以外的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在近期的一次訪談中,
主持人問到關於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宣教帶來什麼反思,
我的回答是:「教會平時只是在做宣教事工,還是在栽培宣教人?
——這是我從會友身上學到的,而且是信主不久的信徒。
疫情的爆發讓許多人亂了手腳,教會亦然,很多原本策劃好的事工被迫停擺。在眾多事工中,首當其衝的是宣教:短宣隊和佈道會取消、最嚴竣時期被禁止外出探訪,甚至連教會例常聚會都不能進行。此外,因很多信徒的經濟出現困難,奉獻隨之減少,還聽說一些福音機構過去幾個月收到的奉獻是零。作主工的我們一方面心急,另一方面也挺無奈的,只好對自己說:「或許神要我們這個時候休息,並學習仰望和等候吧!」這無疑是一種可能和需要,然而,它是唯一的答案嗎?
一、疫情中,教會會友腦子在想什麼?
政府發布禁足令沒多久,我從會友的社交平台看到一些創意的動作。既然大家只能待在家,他們發起網路聊天室,定下每天一段時間,有興趣的人就可以登入(不論認不認識)、聚在一起聊天。過沒幾天,他們覺得這樣漫無目的地聊沒意思,就發信向我提出可以藉此傳福音,並邀請我加入。後來我們就乾脆開了「啟發課程」,邀請未信主的朋友一同來思考和談論信仰。目前課程結束了,反應不算好,但也算和其中幾個人深入聊了信仰。
以上不見得是什麼很創意的佈道法,刺激我反思的是信徒傳福音的心:在疫情下,我們的信徒腦子在想什麼?很多人擔心健康、自由和經濟,但有多少基督徒仍然關心宣教?有多少人想到他們未信主的朋友在恐懼和不安中需要福音?有多少人會想辦法讓這個使命得以不受阻攔地持續下去?
我曾在先前的文章中寫過:基督徒對宣教最常見的誤解,就是僅僅把宣教當成一個事工來參與。即便可能他們會認為這是很重要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必須參與的事工,可是一旦我們以事工來理解它,就自然把它視為不過是人生的項目「之一」。可是,從聖經的世界觀來看,宣教應該是每一個基督徒人生的目標和任務,其他所有的事物(才華、事業、社交等)都是我們完成這目標可用的資源或宣教的工場。
在教會中,我們也總是單單從事工的角度去推展事工。每一年的差傳年會,目標就是為了籌募宣教金去支持宣教工作,或推展新一年的宣教事工,包括本地的佈道和國外的短宣等等。如果有一個教會能自己培育出全職宣教士,已算是很了不起了。問題是,在這些事工之外,有多少人仍然在宣教?有多少人真正把職場視為禾場?有多少人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為一次神聖的差遣?這一方面是信徒的責任,但教會怎麼教導和培育就會產生什麼樣的門徒,故更是責無旁貸。事工是重要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更有策略去推動宣教,並且某程度上比較可以衡量果效。然而,教會千萬不能滿足於此,我們更深、更遠的目標是培育宣教的人!這個目標應該主導著教會內的宣教「事工」。
二、疫情後,教會該做什麼?
目前疫情未過,故下文不可能出於太多的經驗累積,而僅是我個人的構想,希望至少提供一些建議和方向,來補充和修正過去教會在宣教使命上的疏忽。
要享受事奉,心態上的調整和預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認為,除非我和我喜歡的人同工、在我所設想的環境中做我最有負擔做的事,那樣才能享受其中……這樣恐怕永遠無法享受。其實,人很多的不滿足感皆始於我們與別人比較的結果。神的僕人必須認定,神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設計和計劃,祂按照這個計劃帶領我們,讓我們遭遇各種環境,我們該做的就是樂在其中。學習當學習的功課、面對各種處境、領取足夠的恩典、發現其中的奧妙。人真正的享樂,是回歸到神那裡,在祂為我們所定的計劃中暢遊。
• 建立信徒的世界觀
世界觀決定人的生活方式,教會要培育以宣教使命為自身使命的人,務必從世界觀的建立開始。這是艱鉅的工程,卻是最基本、完全不可或缺的部分。唯有出於根深蒂固的世界觀,才能促使一個人衝破時間和境遇的重重考驗而堅持,因為他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並知道這一切與存在的意義、永恆的目標和神永世的計畫有何關聯。教會的講台、主日學課程、查經,除了給予信徒生活上細微的教導,應同時建立他們宏觀的視野。
• 強調生活化的宣教
不難聽到有教會強調,宗教改革視每個工作都是神聖呼召這個觀念,可惜在現實中,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將它落實。這不僅僅是把原來的工作冠上「呼召」這個名堂而已,更是意味著信徒當致力在職場履行宣教使命,而教會也視他們為宣教士。只把宣教當作事工來推動的教會會說:「我們的教會一年籌五十萬支持宣教,差派三個短宣隊出去,還差派了一位宣教士……」一個著重培育宣教人的教會,即便可能只是數十人的小教會,卻會這麼說:「我們教會每週都差遣數十位宣教士出去!」
• 鼓勵更多元的發揮
疫情爆發之後,許多人窩在家裡無聊,結果激發出各種創意。有人創作或改編歌曲、有人拍搞笑短劇、有人畫畫、有人製作圖文……教會是否看見,每一樣都可以被用來作為福音載體?疫情讓我們實際感受到媒體宣教的重要性,尤其是網路。儘管疫情有一天會過去,教會可以恢復實體性的宣教事工,媒體宣教仍不容忽視。網路媒體不是疫情創造出來的新東西,疫情只是逼得教會去重視一個早已存在卻一直被教會忽視的工具。目前教會內媒體人才並不難找,教會應當把他們組織起來,用他們的才智給他們發揮的平台。
• 給予更落力的支持
教會應該給予「傳統」以外的宣教方式更多更實際的支持,而不能只是在「做夢」。理論上,大部分教會都會認為創意宣教是必要的,卻甚少給予實際的支持。我們夢想著基督教的藝術和媒體能在社會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們感嘆過去是教會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社會,現今卻是世界的音樂和藝術影響著教會,我們有沒有認真檢討其中原因?創作人的裝備無疑是其中一,但教會的支持也起了關鍵作用。
傳統教會普遍認為信徒「免費」提供服事是理所當然的,這表面看來沒大問題,卻直接影響基督教作品在社會的影響力。基督教作品想要在社會產生影響力,就必須有足夠的產量和高質量(坦白說,目前基督教作品的產量和質量遠比不上世俗作品)。若要達到高產量和高質量,就必須有更多人才、時間和資源的投入,而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全時間來做這事。用常話說,就是「靠這個吃飯」。可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基督徒創作人,他們要靠自己其他的職業來謀生,再另抽出時間和精力來創作……可是往往已經工作到身心疲累、腦子也不靈活了。若持續以這種模式進行下去,基督教藝術要產生更大影響力,永遠只是「做夢」。期待更多教會願意起來「養」這些人,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福音創作。
• 提供更全面的跟進
差遣全時間宣教士需要關顧,如果我們把每個會友都視為奉差遣的宣教士,也當然需要關顧。容我引用萊特(Christopher Wright)在《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的一段話,即便已經是好多年前讀過的,依然印象深刻:
「人們並不是為了支持他們牧者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乃是牧者為了支持百姓從事他們的事工才在禮拜天上教會。而他們的事工,可實實在在地視之為宣教使命,乃在教會的圍牆之外,在這世界之中,在職場上作鹽作光。
每一間教會都應該特別注意到,信徒在教會大門內所領受到的,是他們在離開教會後會派上用場的,『你們現在要進到宣教的禾場』。
我們中間身為牧者的人(以及那些訓練牧者的人)所面臨的挑戰因此而在於:
我們是否有在動員、訓練、支持我們百姓從事宣教使命——不只是差派某些人作為「宣教士」飄洋過海,而是看見整體教會都投身於在日常工作的世界裡宣教?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日常工作的基督徒去明白,他們所在其中生活與工作的世界,還是只是在他們眼前虛晃一個當他們死時才會進去的更好世界?
我們是否有在教導我們的信徒知道聖經如何教導一種負責任的公民身分?
我們是否有在鼓勵信徒在上帝所安排的地方『尋求那城的好處』?
我們是否在建立一種符合聖經的世界觀,來支持基督教的倫理見證?
我們是否有在幫助投身工作的基督徒,使他們在工作崗位上與所面臨的道德議題奮戰,鼓勵他們滿懷信心、持守正直、鼓起勇氣、恆常忍耐?
如果有些人因為在工作上須與這充滿敵意的世界抗爭,以致受傷倒下,我們是否能夠懷著同理心去關懷這樣的人?」(頁473-474)
新冠疫情給全世界都上了許多寶貴的功課,教會亦然。
我相信除了上述,仍有許多。無論多少,真心期待我們能學以致用。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5期(2020年9-10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5.php#imission
基督徒做夢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裝神弄鬼為了解放情慾
侯俊明《背令旗的人》《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非官方導覽
攝影/林韋言
九天玄女拂塵上的絲線做放射狀,朝四面八方迸射,白茫茫一片,如一朵花綻放。武英大帝龍頭人身,乃白龍化身。廣澤尊王翹右腳,左腳下垂,童顏,因押煞伏妖,卻睜眼怒目。畫廊高懸十來幅神明畫像與開示文,真人等身比例,在暗地裡放著光芒,穿梭其中,如同置身迷魂陣一樣,突然間,眼前數十張竹椅高高疊成四米高的大神轎,搖晃起來,喀啦喀啦,喀啦喀啦,如同天神降臨。
此為藝術家侯俊明在水色藝術工坊展覽《背令旗的人》。背令旗、帶天命,所謂背令旗者,即為乩身(乩童)。
侯俊明於2019年駐村臺南321巷聚落,陸續與六位當地乩身進行訪談、身體圖創作之計畫發表。與此同時,他亦在台南市立美術館《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展出《禁山神符》,背令旗、畫符咒,不可不謂神威顯赫。
「戀愛不准變心」、「小人是非速速離」、「桃花斬斬斬」,他於2013年仿民間宮廟的符籙,別出新裁製造兩米高的另類符咒。
圖文並茂是他的創作風格,《禁山神符》更變本加厲,借助符籙的形象,說慾望的話語,「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發明讓許多事物無所遁形,符咒是沒有被馴化的文字,讓創作極大化。我無需和神明借助力量,我可因為畫符而得到無上的力量。」
侯俊明酷愛裝神弄鬼,且從以前就是,其奠定聲名的版畫《搜神記》,多摺陰穴天尊、大奶夫人、馬頭陰莖郎君……他將內心洶湧翻騰的慾望刻畫成一尊尊怪力亂神,「我是起乩的少年。在2009年國美館的版畫回顧展中我以此來為自己三十歲的反叛、生猛的創作狀態下了這樣的註腳。」
他說藝術家追求靈感,與乩身起乩有異曲同工之妙,乩身是神明代言人,藝術家創作也是某種程度的代言,將別人說不出口的痛苦,透過他們的的作品被看見,「年輕時追求神秘經驗,終極的神秘經驗無非兩件事:性和死亡,所以我會刻意去墳墓寫生,或者拉女朋友去墳墓做愛,但做完就趕快跑。」
藝術家張狂的並不意味他無所畏懼,他說自己至今仍不敢走夜路,開車不敢往後看,因為始終覺得後座有人。一回找乩童問事,乩童說他身後站著兩個鬼魂,他問兩個鬼魂是男是女,難道是當年在墳墓做愛,被纏上了?乩童說,他做了一堆狗屁倒灶的壞事,鬼魂是幫他喬事情的。他問那自己需要祭拜以資答謝嗎?乩童說,兩人是來助他完成這輩子的使命,只要他好好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完,就是答謝了。什麼樣的使命啊?藝術家說他沒問,但多年之後,家族排練的課程之中,鬼魂再度現身,說自己上輩子是枉死的妓女,故而替她們出聲即是他這輩子的天命。
他與乩身皆是帶天命之人,只是他畫符施咒是為了解放情慾,一切還是要回到身體感官來。他說前幾年做《身體圖》,探索身體作為情慾的載體,但《背令旗的人》身體卻變成了神諭的載體。
身體,身體,始終是身體,藝術家對身體的執迷貫穿創作生涯,「乩童起乩過程,大都會有嘔吐、顫抖。透過打嗝、嘔吐淨化己身之後,能量竄上來,然後神明就降駕了。我可不想嘔吐呢。那太不舒服了。但我會試著讓自己顫抖。在山谷裡。在海浪裡。期待著自己能在顫抖之中開啓神通能力。」
對乩身,他有極其細膩的觀察:「平日我在做瑜伽前的暖身時,有一個動作就是抖身體。放鬆下巴,放鬆肩膀。一邊抖一邊發出聲音。把肩膀的負擔抖掉、把壞心情抖掉、把一身疲憊抖掉。同時,利用反作用力,把腳底大地能量從腳板一路抖上來,抖到小腿,抖到大腿,抖到骨盆,抖到脊椎,抖到整個人歡喜的跳起舞來了。創傷療癒的專家們從野生動物的觀察發現受驚嚇而能量凍結、癱瘓、假死的羚羊,如果牠可以逃過一劫,甦醒站立之後能夠再次立即奔逃遠離危險的關鍵動作就是:顫抖。」
他做《背令旗的人》還是迷戀具體的肉身,忍不住還是發了牢騷:「可老子講大象希形,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你背令旗畫符咒,執迷一切形象,這不合理啊!」「我需要形象,有了形象,慾望才有投射的對象,才會被深刻化。所謂心想事成,乃是我們的慾望需要具象化,得到投射,才能繼續往下走。例如「杯子」如果沒有「杯子」的形象,的我們會對它視而不見,我追求是形式的表象,我需要虛有其表的形式,然後填入我要的東西。」
藝術家以身體作為人倫的底線,承受最傷風敗俗,最不堪的慾望,反問五十七歲的藝術家會覺得肉身成住壞空,「會啊,我覺得自己太老了,受器已經鈍掉了,現在練什麼功都沒用了,」藝術家哀傷地說:「肉體衰敗是必然,但希望它可以更緩慢一點,我至今對死亡沒有好奇,但我此刻更渴望是一種合一的感受,譬如乩童跟神明是合一的,我也希望自己跟內在所有的念頭、內在神明、內在的小孩合一,和自己合一,等於是放過自己,不在為難自己,和諧的內在就是一整個宇宙,如此,便不再恐懼。」
桀驁不馴的藝術家說此次乩童訪談還是有所斬獲,那斬獲並非在知識的累積,還是在於這件事:
「乩童告訴我,他們成為乩童之前要訓乩坐禁,睡神桌下,睡夢中神明會下來教他們練功,驅邪押煞、操作法器,畫符念咒。我想光是做夢,就可以學會這麼多事情那有多好啊,所以我睡覺之前都會禱告神明可以進入我的夢裡,教導我所有的事。醒來不管記不記得夢,我都會說『感謝神明在我的夢中對我的教導。』如此,所有的惡夢皆不是惡夢,一切都是神的安排。」
他說他把一切交給了神,神所安排的,都不會錯 。我大聲囔了起來:「你這根本是基督徒的信念,而且是好的基督徒!」
基督徒做夢 在 夢到數字顏色情境動物|解夢|香香牧師|恩寵教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信息由恩寵教會-林香君牧師主講,深入探討「恩典真理」相關經文與內容。 #解夢#異象異夢#白巫術異象異夢系列二解夢步驟拆 ... ... <看更多>
基督徒做夢 在 也有從神來的異夢。這些夢應當根據《聖經》教訓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基督徒 怎樣看待「夢」? 【Jesus Power,你今天充滿力量了嗎?】 ... 通常情況下,人在睡覺的時候,因空氣不流通,大腦缺氧,難免會做夢;飲食過量,消化不良,就容易做夢; ... ... <看更多>
基督徒做夢 在 [問題]基督徒相不相信上帝會透過夢傳達祂的旨意- 看板Christi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shong0520 (bshong0520)》之銘言:
: ●請問基督徒相不相信上帝會透過夢來傳達祂的旨意或信息?
: 基督徒是如何看待「做夢」(註:夜有所夢的做夢)?
: 基督徒會如何詮釋夢境?(有沒有大原則或大方向?)
神也會透過夢來傳達旨意,
不一定是先知或屬靈人(如但以理、約瑟)才會作異夢的,
法老、酒政、膳長、尼布甲尼撒...etc
在聖經記載中他們都有作過從神而來的異夢,但也都無法解這夢的意思。
夢有神直接的指示,也有無法理解的異象。
(創20:3)(創31:11)(創31:24)就是神直接指示。
如果異象要解夢的話,多禱告尋求吧,憑人的理智我想是無法理解的。
只有回到神那裡才有解答,聖經也說解夢是出於神的(創40:8)。
: ●基督教或天主教也是相信有「天使」的,
: 那麼其他「多神教」的眾神是否也可視為「天使」?
天使是執行神旨意的,是絕對順服神的。
這樣的天使,是不會奪神的榮耀,自己高舉為神的。
願意奪神榮耀的,一個是人,一個是魔鬼。
多神教的眾神,如果真的是天使,他是不會受這榮耀的,他反而跟你說:你要敬拜神。
啟:19:9 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
實的話。
啟:19:10 我就俯伏在他腳前要拜他。他說:千萬不可!我和你,並你那些為耶穌作見證
的弟兄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因為預言中的靈意乃是為耶穌作見證。
啟:22:8 這些事是我約翰所聽見、所看見的;我既聽見、看見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腳前
俯伏要拜他。
啟:22:9 他對我說:千萬不可!我與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上言語的人,同
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46.188.1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