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子女最美的祝福(下)◎副院長╱陳志宏
教會歷史上,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的教會有一個普遍的習慣,就是把遺產的三分之一留給教會。而早期西方教會的基督徒也把教會當作另一個子女,例如家中若有五個孩子,遺產就分為六份,其中一份分別為聖,歸給上帝使用。這樣的習慣,至今有些歐美的基督徒還保留著。
幾年前,有位美國福音信義會的同工來到台灣時就提到,他有兩個孩子,在他預立的遺囑中,把遺產分為三份,兩個孩子各得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是奉獻給美國福音信義會的信託基金,作為宣教、社會服務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面對世局動盪變化,世俗價值觀的各種挑戰,神學思想不是學術殿堂的專利,更要與社會文化產生各種對話。華神與基督教論壇報合作開闢系列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邀請華神老師群一起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看見。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陳志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介紹 訪問作者:李盈姿(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秘書長) 內容簡介: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 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 他,曾經是西進中國的台商 他,曾經是野雞車大亨 他,曾經是工廠作業員 他...
基督 教會 社會服務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 林道亮紀念講座】
「處境化」是一個與世界各地許多基督徒產生情感共鳴的術語(或潛在的想法)。它存在於上帝不變的話語和不斷變化的環境的交匯處。在這些環境中,人們以信徒的身份、接地氣的方式,通過「永活的真道」道成肉身,活出基督的信仰。
4月19至21日,林道亮博士紀念講座,將邀請Moreau 來給我們闡釋他眼中的《處境化―整全的福音給整全的教會》希望能成為一個地圖、指標,提供您奔走天路,踐行使命的參考。敬請期待及參與!
▪【講座詳情】
主題:處境化:給整全教會的整全福音
講員:史考特‧莫羅(A. Scott Moreau)
日期:4月19-21日(一至三)
時間:8:30am-12:05pm
地點: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 或 收看線上直播(zoom 視訊網絡研討會平台)
聯絡:03-2737477轉1332孫姊妹 或 1141江姊妹
報名:https://wp.ces.org.tw/2021timothylinmemoriallecture/
▪【講員介紹】
史考特‧莫羅(Scott Moreau)是惠頓神學院的跨文化研究教授、也是學務長,在惠頓任教27年。曾擔任《Evangelical Missions Quarterly》季刊(2001-2017年)編輯和貝克書刊《Encountering Mission》系列(2004年-2017年)的總編輯。他撰寫及編輯超過20本書和300篇文章,並榮獲多項關於寫作、教學、演講和社會服務的獎項及殊榮。
基督 教會 社會服務 在 葉漢浩 Alex I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區食lunch 地點:
(持續update)
港島區
·救恩堂 (高街97號)
· 堅道浸信會
·禮賢會灣仔堂
· 循道衛理愛華股務中心地下
· 西區福音堂(卑路乍街3號)
香港浸信教石塘咀好鄰舍福音堂
· 宣道會康怡堂(鰂魚涌太明樓地下)
⁰
· 宣道會北角堂 (跑台山站上)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中心(灣仔石水渠街85號7樓,需於10:00-11:00致電28354368登記 )
灣仔區議員李永財辦事處(天后清風街6-8號凱豐商業大廈2B)
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香港仔田灣街20號,須預約)
解憂咖啡店(銅鑼灣渣甸街36號3/F)
Press Start Hong Kong(中環擺花街18-20號嘉寶商業大廈506室)
茶咖宅(上環四方街24號地下)
Better Education (筲箕灣天悅廣場1樓)
聖母聖衣堂(灣仔星街一號)
Press Start Hong Kong(中環擺花街18-20號嘉寶商業大廈506室)
港東 x Canton Barber(銅鑼灣開平道1號Cubus 27樓全層)
工福好鄰舍天地(鴨脷洲新市街30號地下,需致電25558938預約)
Kanny's Living Art Studio(上環皇后大道中328號中源中心廣場2樓229室,需致電或WhatsApp 9885 8396預約)
3rd Space(太平山差館上街16號(隔離公園))
Aspire Upper Room(炮台山電氣道168號2樓,需WhatsApp 97244485預約)
九龍
宣道會油塘堂 (油塘中心2期地下32號)
深水埗浸信會(長涉灣廣利道4號)
中華基督教會牛頭角堂(觀塘鴻圖道31號鴻貿中心601室)
香港伯特利教會慈光堂(新蒲崗大有街3號萬迪廣場11樓)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九龍觀塘翠屏道3號地下愛心廣場)
石屋家園(九龍城聯合道133號)
甦靈教會(大角咀櫸樹街7至13號豐年工業大廈)
Hanabi Hair Studio(尖沙咀彌敦道184A-188號 有利大樓2/F C室)
麻雀客棧(土瓜灣北帝街 10-16號北帝大廈一樓)
Kalee Church(觀塘開源道55號開聯工業中心a座10樓,需致電或WhatsApp 96176137預約)
好鄰舍北區教育(觀塘寧晉中心16樓G室)
基督教樂道會深水埗堂(大角咀洋松街44號i-home地下及一樓)
發達鳥找換店(深水埗福華街177號)
香港伯特利教會慈光堂(深水埗北河街165號大利樓1樓B&C)
學林式宇晴教育中心(長沙灣青山道339號恒生青山道大廈307室,需WhatApp 93807480)
童心同行(九龍灣麗晶花園商場一樓)
Haïr La Forme(尖沙咀金巴利道45號金巴利廣場5樓全層)
Working Space(觀塘巧明街116-118號萬年工業大廈6樓C室、尖沙咀加拿分道4-4A號利嘉大廈3樓)
工業福音團契 IEF(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11樓)
新界
基督教耀安教會(沙田都會廣場507-508室)
合一堂馬鞍山堂 (馬鞍山鞍誠街26號)
將軍澳生命頌浸信會(坑口寶琳商場地下)
荃灣宣道會芥菜種服務中心 (荃灣花園商業中心地下上層)
中華宣道會上水堂(龍琛路30號)
第一城浸信會 (都會廣場305-307)
大埔銘恩堂(大元邨多層停車場一樓)
信義會天恩堂(葵盛圍364號)
屯門新生命堂(協邦大廈一樓)
同福屯門
同福東涌
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
宣道會元基堂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社會服務部(新界粉嶺馬會道301號,需致電26698111預約)
荃盛浸信會(荃灣西樓角路100號昌樂大廈一樓)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城門道9號明愛荃灣社區中心3樓,需致電37072012預約)
五旬節會粉嶺堂(粉嶺圍654號地下,需致電55973117預約)
Fanling Hideout 馬會道迴旋處附近粉嶺樓1K號
好鄰舍北區教育 (粉嶺聯和墟聯發街32號地鋪)
浸信宣道會恩霖堂(火炭銀禧商場4樓402室,需致電26918106或WhatsApp 92627327預約)
愛家中心(沙田小瀝源順圍28號都會廣場19樓)
爾雅補習社(新界沙田石門安耀街2號新都廣場3樓09室)
好地方(沙田石門安平街6號新貿中心B座1106室)
Romensa Wireless Bra(沙田石門京瑞廣場二期一樓101 A 3號舖)
基督 教會 社會服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介紹
訪問作者:李盈姿(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秘書長)
內容簡介:
一個人,為什麼會變得無家可歸?
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
他,曾經是西進中國的台商
他,曾經是野雞車大亨
他,曾經是工廠作業員
他,曾經是家暴受害者
每一個街頭的他,都有一段故事
在大城市裡,街友常常是一群不被看見的人
許多人路過他們身邊,卻很少人靠近他們的世界
他們在街頭暗角得不到肯認,很多時候更被當成過街老鼠
但他們絕對不是街頭鼠輩,而跟你我一樣,有著有血有淚的真實人生。
本書記錄了台灣街友的生命故事
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不同背景
他們曾是軍人、商人、工人、保全、更生人、幫派分子、身心障礙者
卻都在時代流轉、社會變遷與個人困境的交織下,成了流浪街頭的人
不試圖控訴、不博取同情、也不採取勵志的角度
作者以平實的口吻描述每個人從「有家」到「無家」的過程
呈現他們在街頭的掙扎、反省、自我懷疑,什至想自我了斷的心情
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將看見台灣街頭社會中
既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有著貧困者相互扶持的集體力量
本書另收錄五名資深街友工作者的故事。每位都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踏入這個領域,也不是社工科班出身,他們曾經是記者、田野工作者、老師、焊接工人、志工,卻在因緣際會下投身街友服務,成為台灣第一批街友工作者。
他們竭盡所能協助街友,除了三餐溫飽之外,也開發各種工作,不僅展現了工作者的創意,更重要的是,他們一直在為開拓「正常」以外的生存方式,試圖證明在主流社會的框架之外,還有另類的生存模式,可以適用於被社會排除的人。
透過這些故事,或許可以思考:
城市的存在與發展,難道只為了善待特定人群?
是否可能包容所有在此生存的住民?
透過他們的生命,也可以讓我們重新思索:
他們或許就是曾經或未來的我們,他們與我們是否真的那麼不同。
作者簡介:李玟萱
作詞人、文字工作者、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
九二一地震後投入災區重建,曾在台灣原住民族部落重建同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921社區重建關懷體系、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機構工作,在中部地區待了八年。2012-2013擔任萬華社區大學與萬華社會福利中心合辦之街友繪畫課為期一年的隨堂助教,是與街友接觸的開端;後又參與台灣夢想城鄉協會弱勢族群導覽員培訓,擔任義工與導覽文本訪談撰寫。2018年以《無家者》一書,榮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著有《失去你的三月四日》(寶瓶文化),中視改編為優質華劇,入圍第五十一屆金鐘獎四項獎項。現為主動音樂專屬詞人,歌詞作品散見多部華劇主題曲、片尾曲。曾獲2014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最廣泛演出金帆獎—國語流行作品」、2015 hito流行音樂獎-年度K歌、2015香港新城國語力歌曲獎。
策劃: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芒草心是由一群服務街友的第一線人員組成,2011年成立,一開始以國際交流為主,和日本、香港、韓國等地的第一線服務人員交流經驗,互相學習。
從2014年開始擴展版圖,以更實務的角度協助無家者及貧困者。除了開始實際規畫執行無家者自立方案,如街友導覽(街遊)、起家工作室、自立支援中心;也著手舉辦流浪生活體驗營、「呷飽未」社區共食餐桌,期望透過更多體驗與交流,進一步幫助外界了解貧困者的生活樣態。期待透過這些方案的推動,培力服務對象,除了足以自立之外,更能進一步為自己發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2jDFI5IQjI/hqdefault.jpg)
基督 教會 社會服務 在 基督教社會關懷研討會2022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浸信會愛羣 社會服務 處踏入40周年,主題為「傳承主愛擁抱時代」。 本處將於2022年10月15日舉辦 基督教 社會關懷研討會2022。 是次研討會邀請了各 教會 、 ... ... <看更多>
基督 教會 社會服務 在 2020-05-02 美崙基督長老教會社會服務館開工感恩禮拜及共好生 的推薦與評價
美崙 基督 長老 教會社會服務 館開工感恩禮拜及共好生活市集音樂取自https://www.bensound.co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