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漲價效應」浮現?業界傳訂單塞車減緩
#水獺編:塞車減緩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台積電 #漲價效應 #訂單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塞車 效應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倍券亂不夠,五倍券繼續亂!】
行政院敲鑼打鼓宣傳的「振興五倍券」昨日開始開放「數位綁定」,但是一如去年三倍券一般,同樣的官網塞車、大當機、網頁原地空轉跳亂碼,民眾依舊被折騰花費許多時間,怒批「政府以為大家很閒嗎?」花費了9.7億元在五倍券數位系統開發及營運費上,卻仍無法讓民眾輕鬆綁定登記,這難道就是號稱「接地氣又符合民意」,可取代發現金的五倍券?
各部會搭配推出8種「加碼券」刺激內需與民眾消費,不過,可不是人人有獎!例如:「好食券」只限前400萬名綁定數位五倍券的民眾才領得到。「地方創生券」和「i原券」則是必須綁台灣Pay才有。但,這些加碼券的經費明明都是來自人民納稅錢,為何必須限制綁定某種行動支付?再者,對夜市、小吃店、傳統市場店家來說,使用「數位加碼券」也不是很方便。是否有違「分配正義」?行政院長蘇貞昌一再吹捧會「長高、長胖」的五倍券,到底長在誰身上?
五倍券的數位綁定「關卡」還不只如此。相較於去年三倍券卻可有後悔期,今年「個人綁定」沒有後悔期、猶豫期,一旦綁定了就不能換。至於「共同綁定」者,若家裡沒有讀卡機,則要帶家人健保卡到超商做設定,更是件非常麻煩的事。而這些紛亂,如果政府不能一一解決,人民恐怕還沒享受到振興五倍券的效應,政府就得先被批評一番,這難道是「數位治國」的成果?
👀冷眼集/落後部署 空談數位治理→https://pse.is/3p8qpz
🎟️行政院振興五倍券官網→https://5000.gov.tw/
🎫不用綁定就可以先登記的「加碼券」由此登入→https://pse.is/3pprez
塞車 效應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竹市長林智堅突然丟出震撼彈,要推動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 成為第7都。更震撼的是,不僅新竹縣長楊文科立刻跟進,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加碼演出,表示相關修法不難,將直轄市人口門檻配合下修為100萬人即可,趕得上2022年大選,任期屆滿的林智堅也可再選大新竹。
柯總召在立法院如何呼風喚雨及宰制法案,我們非常理解,但縣市合併升格是何等大事,真的適合為了明年選舉佈局而如此倉促修法嗎?
時代力量認為,面對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應該具備 #全國地制、#區域發展 及 #新竹本身 三個層次的審慎思考:
📍第一,全國地方制度
大家目前熟悉的六都,其實只有11年的歷史。2009年以前,我國直轄市僅有北高2都,人口佔全國28.0%,如今卻迅速增加為6都,人口比例也大幅膨脹成69.4%。短時間內有如此巨大改變,對台灣地方制度和財政劃分的影響是什麼呢?以下這段註解非常到位:
「近年來地方制度法因應縣市升格的相關修法,除了讓地方制度更加雜亂無章,更造成直轄市與一般縣市間,在規模、資源與自有財源上的巨幅落差,惡化了城鄉差距。」
-摘自民主進步黨 【十年政綱】十、區域發展與治理,2011
請教如今完全執政邁入第6年的民進黨,當初所指出的地方制度雜亂無章,修正了多少?當初宣示要「以行政區劃導引區域平衡發展」,請問進度到哪裡?如今要趕在選舉前1年,說要將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7都,符合當初規劃的願景嗎?
補充一下,如果一切如柯建銘的規劃完成修法,7都將擁有全國73.7%的人口,雜亂無章和頭重腳輕的程度不增反減,這就是我們要的地方制度嗎?
📍第二,區域發展
7都的台灣會出現兩個奇怪的現象。第一個是政府喊了好幾年的南北平衡,結果有5都在台中以北。第二個是從台北一路到台中5都相連的中間,會出現一個被遺落的角落,叫做苗栗。
無論從歷史上的「新竹州」,到目前桃竹苗的「浪漫台三線」及「北台灣科技廊道」,都在在顯示苗栗是同屬一區的共同生活圈,如今卻要在「五都林立」的區塊中間,成為唯一被遺落的一塊,絕對是毫無道理的。
要不要有第7都,需要回歸全國地方制度和區域發展來思考,如果確定要升格,就不該獨漏苗栗,而是合併納入進行更完整的治理規劃。
📍第三,新竹本身
林智堅說,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是因為稅收高於直轄市,分到的補助卻相對低,所以必須升格,加速大新竹建設。這樣的說法存在兩個盲點:
第一個盲點,全國財政劃分的問題原本就有待檢討,後來更因迅速膨脹為6都而更形惡化,執政黨應該思考的解方應該是通盤檢討修法,而不是增加成7都讓問題雪上加霜。
第二個盲點,縣市合併升格並非無前例可循,應先參考台中、台南、高雄的發展經驗,再來談升格對建設是否有幫助。台南的案例清楚指出,升格後的舊縣區被加速磁吸,原先的溪北重鎮的新營區、鹽水區及柳營區人口逐步消減,反之舊市區和鄰近區域則是人口暴增。
然而,十年政綱當初指出的願景是這樣的:
「區域地理轄區擴大後,應致力將區域內原有的都市升級,提升為更強的行政、商業機能中心;並積極發展區域內其他二線、三線城鎮,均衡區域內部發展。」
請問,台南經驗是跟上述願景相似,還是相反?新竹如果要合併升格,有先想好如何避免重演人口磁吸和集中化效應,進一步打擊原本就嚴重塞車的科學園區通勤交通呢?
總結來說,我們樂見執政黨能想起當初擘劃的美好願景,重新啟動地方制度和區域規劃的討論,但是必須從全國、區域、縣市等層次審慎思考,才能避免重蹈覆徹,更別出現「北部五都,獨漏苗栗」的荒謬劇情。
這個應該從長計議的重大工程確實應該儘速啟動,但千萬別再為了選舉考量,壓縮應有的理性思考和客觀分析。
塞車 效應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校正回歸 #篩檢量能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0「簡訊設計的 YouTube 片頭製作」廣告段落
01:46 為什麼要做校正回歸?
03:17 這樣做合理嗎?
04:59 其他國家都怎麼處理?
06:21 超前部署其實還有漏洞?
07:39 篩檢量能不夠怎麼辦?
08:55 我們的觀點
10:33 提問
10:5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2SwgO6K
→採檢通報塞車害「校正回歸」 陳時中:沒疏漏!將簡化流程:https://bit.ly/3oZhrSu
→疫情週報:台灣疫情數據儀表板,與政府尚未公布的數據資料:https://bit.ly/2SC0m4M
→校正回歸日期算法曝光 陳時中:顯露疫情真實性:https://bit.ly/3usUND5
→疫情監測的原理與判讀(5月24日)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ttps://bit.ly/3yLQvKf
→病例校正回歸非台灣獨有 何美鄉:各國多少都有:https://bit.ly/2RLIVPs
→「校正回歸」是台灣首創嗎?國外如何處理時間差的數據問題:https://bit.ly/3i18yWT
→Coronavirus: Why is there a test results backlog?:https://bbc.in/3vuBv1n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2QYcsEW
→侯友宜談校正回歸:篩檢塞車最多差6天 應組國家隊補漏洞:https://bit.ly/3vv7LkV
【 延伸閱讀 】
→斷鏈的防疫線──確診者家人、醫護接觸者自力救濟下的防疫滑坡效應:https://bit.ly/3id2X07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wIsCkX
→台灣疫情延燒,民眾如何因應?關鍵數據「檢驗陽性率」代表什麼? - 鳴人堂:https://bit.ly/2R0z1ch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塞車 效應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志祺七七團隊誠徵「全職企劃」與「特約作者」🔥
歡迎點擊官網看更多職缺資訊:https://www.simpleinfo.cc/hiri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大排長榮 #長賜輪 #蘇伊士運河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0「志祺七七徵企劃夥伴」廣告段落
02:01 1. 塞住蘇伊士運河的船有多大?
02:58 2.他是全世界最大的貨輪嗎?
03:47 3.為什麼叫「長賜輪」?
04:30 4.長賜輪為什麼會擱淺?
05:19 5.卡住運河造成多大影響?
06:27 6.誰要負責賠錢?
07:27 7.蘇伊士運河不是第一次癱瘓?
08:00 8.蘇伊士運河其實曾經拓寬?
08:46 9.如果長賜輪走巴拿馬運河的話,過得了嗎?
09:19 10.貨櫃如果改道要怎麼走?
10:18 我們的觀點
10:59 提問
11:20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貨輪追蹤網站:https://bit.ly/3uagQik
→Féach News:https://bit.ly/3cCs0X7
→即時:長賜輪被拖離蘇彞士運河,疫後世界貨運「堵船危機」解除:https://bit.ly/3u6vs24
→長賜輪 wiki:https://bit.ly/3sEgLTD
→船的大小和摩天大樓的比較:https://bit.ly/3ryj4X3
→滿載高度:https://bit.ly/3m8KNw4
→長賜號不叫「長榮號」!外國網友傻傻分不清…美媒發長文解惑:https://bit.ly/2QPf8Et
→搶救長賜輪未來24小時是關鍵 數年一見的強風恐是肇因:https://bit.ly/3woQURY
→長榮貨櫃輪擱淺前一路加速?業界人士:有違行駛常態:https://bit.ly/3u5virN
→日本船東要賠錢,有簡述要賠多少:https://bit.ly/3ufqHU5
→長賜輪擱淺每分鐘損失1.8億誰賠? 陽明總座給答案:https://bit.ly/3rCD1Mq
繞道要花的時間長度和費用
→搶救長榮貨輪大作戰?蘇伊士運河堵死癱瘓的「拔塞行動」:https://bit.ly/3u2U37Q
→3,450億元的海上塞車:蘇伊士運河「長榮卡關」難救的步步危機:https://bit.ly/39sVJ2P
→長賜輪效應 中歐班列洽詢倍增:https://bit.ly/3wcTzhm
→長榮貨輪卡蘇伊士運河 全球航運巨頭擬改道南非好望角:https://bit.ly/3uej9AV
→Canal Characteristics:https://bit.ly/39ur9We
→一艘長榮貨輪如何堵死世界經濟?長賜號癱瘓蘇伊士運河事件:https://bit.ly/31xGvoy
→世界最大的貨輪列表:https://bit.ly/2QUv5ta
→巴拿馬運河:https://bit.ly/2PJjIDI
→20英呎標準貨櫃:https://bit.ly/2PNac2g
→巨輪的討論:https://bit.ly/3cB3cyt
【 延伸閱讀 】
→貨輪控制小遊戲:https://cnn.it/3fB9Oie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塞車 效應 在 淑麗的春夏秋冬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轉眼,沒想到「淑麗氣象趴趴GO」已經趴了十年了!一個早安新聞的戶外氣象單元能持續十年,自己也不敢置信這些年是怎麼走過來的。
「淑麗氣象趴趴GO」當初因為一部好萊塢的電影引發了新聞部副總孫嘉蕊的靈感希望我能到戶外播氣象,如果因此也能幫助地方觀光更好,我也認為既然播氣象,那就該以春、夏、秋、冬的變化為主軸介紹台灣四季的美好,因此從2011年2月11日第一集在淡水滬尾櫻花大道至今,我們上山下海、走進台灣各個鄉鎮,介紹四季台灣的賞花、農產、季節活動;內容上也從原本單純的櫻花樹下一人口說、加入受訪者、增加主題周邊產品豐富性、從點擴大到區域觀光或農特產品的介紹推廣,甚至為了提升產品在畫面上的質感,淑麗親自潦下去擺盤,為的就是當初蕊姐跟我的初衷「幫助在地小農及地方觀光」。
而這個單元的效應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從100年第一次到武陵農場氣象趴趴GO對武陵櫻花大為驚豔,播出之後第二月共湧進81,899人遊客數〈在此之前武陵50年二月平均遊客數約24,000-37,000人次之間〉,造成武陵228連續假期首次大塞車到南山;101年淑麗氣象趴趴GO穿上和服在櫻花樹下,櫻花之美震撼國人,當年二月武陵農場創130,373人遊客數的歷史新高數字,超載負荷當然也造成混亂及破壞,隔年102年行政院下令武陵櫻花季進行總量管制,維持賞花品質。
10年來,我們的確幫助不少在地農業,甚至106年史無前例登上玉山北峰氣象站Live播氣象成為第一家在台灣最高氣象站直播氣象的新聞台,更重要的是延伸出公益趴趴GO的觸角,「東森傳愛」登高為「花蓮新城國小棒球隊」募款幫助地方弱勢。
這10年要感謝的人太多除了東森新聞大平台的支持、在地好朋友的鼎力協助、更謝謝10年來一直跟我上山下海的SNG團隊、梳化們,還有電視機前死忠觀眾的支持,很多觀眾這幾年也都跟著淑麗的腳步親身體驗台灣的美好。麗再次踏上武陵農場,穿上10年前的那套和服為大家播報,10年之後秉持著初衷也繼續在台灣的角落趴趴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