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文化局長討論龜山圖書分館的需求,首先是 #迴龍分館 館舍老舊狹小,多項空間規劃已不符合現代需求,再來是 #大坪頂分館 原先就有規劃,但是地理位置距離大崗分館太近而重新研議,但是我認為大坪頂人口增加迅速,是需要一座完整的圖書館,且以人口結構來看,也可以結合兒童玩具圖書館來規劃。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荔灣博物館位於中國廣州市龍津西路逢源北街,是一座以收藏、陳列、研究和宣傳荔灣歷史變化、風俗為主的博物館,也是廣東省首間區級博物館。博物館以嶺南特色的庭院、西式別墅建築及「石上飛榕」構成了獨特的景致。展館內通過文字資料、圖片、實物展示了荔灣區的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重溫昔日西關的風土民俗、特色藝術、繁...
大崗分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荔灣博物館位於中國廣州市龍津西路逢源北街,是一座以收藏、陳列、研究和宣傳荔灣歷史變化、風俗為主的博物館,也是廣東省首間區級博物館。博物館以嶺南特色的庭院、西式別墅建築及「石上飛榕」構成了獨特的景致。展館內通過文字資料、圖片、實物展示了荔灣區的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重溫昔日西關的風土民俗、特色藝術、繁盛商業。館址原是中華民國初年英商滙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陳廉仲先生的舊居。主樓為西洋別墅式三層樓宇,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庭院占地1300多平方米。其坐北朝南,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園林式建築。院門入口兩側為花崗岩西式門樓,愛奧尼柱頭承托拱卷門頂,院門四周建有圍牆。內進是仿歐式的三層磚木結構樓房,首層入口設在西側,中間有圓拱型門洞,頂層圓拱頂部為三角形山花。樓房為廊式結構,每層樓前有走廊,設歐式立柱。二樓為平梁迴廊,設瓶型欄杆,三樓為拱卷迴廊,設鐵鑄欄杆。首層鋪水磨石米地面,二、三層鋪木地板。樓房西南面是庭院,有水池連通荔灣涌,西南角建有兩層西式小亭。園內原有三座假山:一座名為獅子滾繡球、另一座名為風雲際會、一座已毀,風雲際會臨近水池南邊,長有一株飛來榕。庭院中原來建有停靠船隻的埠頭,現已不存。
廣州的蔣光鼐故居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西路逢源北街87號,為國民革命軍將領蔣光鼐的故居。樓房坐南朝北,寬17米,深12米,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樓高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青磚石牆角,樓房中間開有大門, 有趟櫳、板門,使用石門夾。大門東西兩側原有小門,但現時被封堵,改為窗戶,側門門楣上原有的石刻也被封填。立面四面牆上均開有窗戶,窗戶上有圓弧形的灰塑窗楣。建於清末民初,蔣光鼐曾居住於此。抗日戰爭前,蔣光鼐將房屋捐出辦莞旅中學,此後改為學校用房。1990年代房屋產權歸還蔣光鼐後人,其後人又將房屋捐贈給荔灣區人民政府。1993年8月9日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對其進行整體修繕,打造為荔灣博物館的一個分館,2011年5月14日蔣光鼐故居博物館對外開放。博物館一層擺設有舊家具、留聲機等物品,二、三樓為展廳,陳列蔣光鼐生平事跡,還珍藏有蔣光鼐後人向博物館捐贈的260多件文物。
大崗分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孫中山紀念館Dr. Sun Yat-sen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衛城道7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紀念館於2006年12月12日(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後1個月)正式開幕。甘棠第建於1914年,由香港富商何東之二弟何甘棠興建,何甘棠亦於1950年在此終老。1960年,甘棠第售予鄭氏家族,其後鄭氏又轉售予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作教會的聚會場所。1990年,甘棠第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02年,教會曾計劃拆卸改建,結果引起中西區區議會及居民強烈反對,政府亦認同甘棠第的歷史價值,最終出手以5,300萬元收購,並預算動用9,100萬元進行修葺,作為孫中山博物館。甘棠第在2010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甘棠第樓高4層,屬愛德華時代的古典建築風格。一、二樓設有弧形露臺,以希臘式巨柱承托。外部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陽臺牆身的瓷磚,以及室內的柚木樓梯均保存良好。甘棠第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並裝設供電線路鋪設的私人住宅,亦是香港現存少數的建於20世紀初建築物。房間的天花均飾有以金箔點綴的灰塑鑲板,而主樓梯及其他當眼位置亦裝設了色彩斑斕的玻璃窗,並以當時流行的新藝術風格圖案作為裝飾。甘棠第於一九一四年興建,以第一任屋主何甘棠的名字命名。何甘棠(一八六六至一九五〇年),別名何啟棠,又名何棣生,是何東爵士的胞弟。何甘棠不但是傑出的商人,而且也是著名的社區領袖和慈善家,在二十世紀初的華人及歐亞裔人商界中地位顯赫,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建築物的牆身由紅磚築砌,門窗四周飾有花崗石,露臺建有精巧華麗的鐵製欄杆。建築物內部富麗堂皇,糅合了巴羅克及洛可哥風格的建築特色。地庫至二樓以寬闊華麗的樓梯連接,梯上設有精緻的扶欄。孫中山先生雖然未曾踏足過甘棠第,但他與甘棠第的原主人何甘棠卻有不解之緣。何甘棠生於1866年,與孫中山先生是同年,兩人均曾就讀於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並同於1886年在該校畢業,所以他們兩人原是同學。何甘棠的長兄何東更曾襄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Central-Mid-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是往來香港島中環至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由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府興建,原意是為方便半山區居民往來中環商業區,並紓緩半山區狹窄道路的繁忙情況。系統耗資2億4,000萬港元興建,1993年10月15日啟用,估計每年所使用的電費約500,000港元。計劃原興建6條類似的扶手電梯系統,後來興建中途發現嚴重超支問題,最終只完成了興建一條便沒有繼續該項計劃。扶梯系統全長800米,垂直差距為135米,由20條可轉換上下行方向的單向自動扶手電梯和3條自動行人道組成,連接有蓋行人道和行人天橋。系統由中環街市為起點,沿閣麟街、荷李活道、些利街、摩羅廟交加街、羅便臣道,終點為干德道。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此系統是全球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完成整個旅程需時20分鐘。
大崗分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大元帥府舊址」為依託建立的遺址性紀念館。該處舊為孫中山於1917年興建於此地的大元帥府。於2006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原址為廣東士敏土廠,於1907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產量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大樓由澳洲人Purnell和Paget設計,主體大樓有南北二幢,中間有架空走廊相連,均為三層的義大利式房屋,灰脊瓦面雙坡頂,每層都有券拱式涼廊。1917年7月,段祺瑞在張勛復辟後計劃「再造共和」,廢除在1913年所選出的國會,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徵用此地作大元帥府。1918年5月,因被盤踞於廣州的桂系軍閥破壞及幹擾,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被架空職權,辭去海陸軍大元帥後離開廣州。1920年,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擊敗盤踞在廣州的舊桂系、滇系軍閥後,孫中山重回廣州,取消軍政府,並於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大本營建立後不久,先後平定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並改組中國國民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5年7月,國民政府於廣州正式成立,而大本營也完成其歷史使命。後曾被改建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1983年8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廣州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完成為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而搬遷申請的立項報告,同年廣州市政府給予批復。1996年11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百年帥府」復原陳列展覽,紀念館首次向外開放。2001年12月,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史料陳列展覽,實現第二期開放。2006年5月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0年8月,廣州市當局為迎接亞運會,清拆了元帥府周圍的危樓和大門口前的江灣橋引橋,新建大元帥府廣場,並對紀念館進行了修整和維護。10月20日,大元帥府重新開放,免費入場。紀念館占地8020平方米,由南、北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及大門樓組成。南北大樓以磚、木、石、鋼、混凝土建成。屬三層卷拱式西式風格建築,混入部分如節竹式排水管、百葉門窗、花瓶式護欄及騎樓等嶺南建築風格。現在仍然保存大元帥府建立前廣東士敏土廠的花崗岩門樓,長3.85米、寬0.94米、厚0.13米。門額上刻有「廣東士敏土廠」的字樣,刻有紀年款「光緒丁未冬月」(1907年12月)。
大崗分館 在 桃園市立圖書館- 大崗分館暫停開放公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崗分館 暫停開放公告為辦理消防排煙工程,大崗分館將自105年2月15日(星期一)至3月24日(星期四)休館。 休館期間借還書、館際借閱、預約取書、館內閱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