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的夢想驛站》
【間諜戰隱而不顯 冷戰時期形同戰爭】
美國中情局最偉大的間諜之一,波里耶科夫被蘇聯情治單位KGB逮捕,進行裸身搜查,他的頭被緊緊固定,防止服毒自殺。
東德情報局主管伍爾夫說,那是隱蔽的戰線,在冷戰時期就是如此,對我們來說 那就是戰爭。士兵們頂多是在警戒,但對我們和其他投入冷戰的人來說,那是實際的戰爭。
1945年六月十六日破曉時分,「洛斯拉勒莫斯」中心的同盟國科學家們,出發前往新墨西哥州,觀看世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他們在完全保密的狀況下,已經工作了許多年。當時19歲的泰德霍爾,是計畫中最年輕的科學家。
對霍爾來說,冷戰早在前一年就已經開始。
霍爾說,我決定把原子彈的秘密告訴蘇聯人,因為不該有核子壟斷,是很重要的。核子壟斷會讓一個國家無法無天,像納粹德國一樣,所以似乎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做正確的事,就是打破美國的核子壟斷。
而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想法,蘇聯KGB安排了好幾個線人在「洛斯拉勒莫斯」中心,彼此互不認識,霍爾和另一名科學家福克斯,都把美國引爆原子彈的方法,傳遞給蘇聯。
1949年,蘇聯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採用的是長崎原子彈的關鍵技術,「原子間諜」替蘇聯節省了大約2年的研究時間。1951年,霍爾被聯邦調查局訊問,但因查無實證,未被起訴。但一個月後,2名蘇聯KGB間諜被抓,隨後被判處死刑。
早期西方對蘇聯的滲透行動,多半在一開始就注定失敗,因為西方的特務都被KGB的間諜出賣。例如英國情報員金菲爾比,就是一名雙面間諜。
KGB接應者摩丁說,菲爾比告訴我們許多任務內容,告訴我們人數,還有統籌的人是誰、行動進行的地點與方式、是空降還是從海上登陸。那些地區當然會被蘇聯的反間諜網所包圍,所以他們都被抓了,特務依慣例會被審訊,有些人敵意很重,保持緘默,這樣做等於是替自己簽下死刑的執行令。
1950年代,冷戰緊張情勢升高,中情局面臨更大的壓力。眼看莫斯科航空展以及五一月閱兵的陣容強大,西方急於知道蘇聯的兵力詳情,而中情局最擔心的蘇聯導彈,卻也是所知最有限的。
幸好1960年,美國成功發射具有照相功能的人造衛星,傳回的照片證實蘇聯只有一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基地,而完成其餘情報拼圖的人,就是堪稱冷戰時期最偉大的間諜,彭科夫斯基。
1961年,彭科夫斯基與中情局接觸,隨後提供了證實蘇聯核子實力有限的證據。根據他所提供的資料顯示,蘇聯缺乏核子彈頭,而且導彈系統出現問題。彭科夫斯基的行為是出於憤恨他在蘇聯軍情單位的升遷受阻,同時也擔心赫魯雪夫的冒險主義,會替世界帶來災難。
彭科夫斯基提供的情報對於美國處理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U-2偵察機拍攝到古巴擁有蘇製導彈發射系統,而彭科夫斯基早就把相關的操作手冊提供給美方。這是冷戰時期世界最接近核戰的時刻,最終甘迺迪和白宮顧問群,都是靠彭科夫斯基的情報做出相關的決策。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彭科夫斯基被蘇聯盯上,不久在巴黎遭到逮捕。負責審訊的KGB人員回憶當時的情形。
KGB調查員說,我們審訊他不只1次,也不是10或20次,或許是100次。他明白他的行為可以判處死刑。他問我 "我會被處決嗎?",我從沒說他不會,我從沒說過他不會被處決。我只告訴他,除非你交代所有詳情,並徹底悔悟,或許會法外施恩。彭科夫斯基的命,並沒有得到赦免,因為他沒有供出所有的詳情。
1980年代中期之後,中情局在蘇聯情報部門以及國防領域部署的間諜,突然遭到KGB逮捕,而且一個個相繼失蹤。中情局感到不太對勁,但直到蘇聯軍情局的內應,波里耶科夫將軍也落網,中情局才開始懷疑有內奸。
經過3年調查,過濾198名嫌疑人之後,鎖定了反間諜部門的官員安姆斯。聯邦調查局展開監視行動,後來在安姆斯的銀行帳戶中,發現不正常的高額轉帳,案情於是急轉直下。
1985年四月,安姆斯走進美國華府的蘇聯大使館,開始出售情報給KGB。蘇聯總共付給他270萬美元,安姆斯向蘇聯反間諜部門供出的名單,包括波利耶科夫。他向西方提供了有關導彈、核子戰略及生化武器的寶貴資料。波利耶科夫遭到KGB秘密審問,但至終不忘批判蘇聯領導人,最後他被判處死刑,埋葬在無名墓地中。
而檢舉波利耶科夫的安姆斯被美國判處終生監禁,不得赦免。間諜們付出自由和生命的代價,卻換得在毀滅性的循環中,冤冤相報。
長達半個世紀之久,間諜們在無知和欺騙的迷霧中,相互凝望窺視。他們針對敵手的實力,提出許多實際的評估,但他們很少有人能夠回答最困難的問題:敵人真的想攻打我們嗎?儘管美國中情局與蘇聯KGB擁有龐大的資源,但真正的答案不在衛星照片裡,也沒有寫在情報人員的報告中,而是存在對手的內心。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