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大樓發電機電池」的推薦目錄:
大樓發電機電池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ravitricity 重力儲能先導計畫動工,2021 年開始測試(09/07/2020 TechNews科技新報)
作者 Daisy Chuang
儲能方式千百種不單單只有電池儲能,最近蘇格蘭新創 Gravitricity 的「重力儲能」先導計畫已經開始動工,容量 250KW 預計在 2021 年開始測試,利用重物位能帶動發電機來發電,為再生能源儲能開闢新的道路。
Gravitricity 的設置地點主要瞄準廢棄鑽井平台與礦坑,該技術和抽蓄水力有點類似,只是蓄水電站的重力媒介是「水」,Gravitricity 的重力媒介是 500-5,000 公噸的「重物」,可善用廢棄鑽井平台與礦井既有設備,在 150-1500 公尺長的鑽井中重複吊起與放下 16 公尺長的鑽機(Rig),透過電動絞盤,先將鑽機拉到廢棄礦井上方,需要用電時再讓鑽機直直落下,進而「釋放」儲存起來的電力,概念與抽水蓄電廠雷同,也一樣具有穩定與調度電網的功能。
目前會先在英國利斯港建造 16 公尺長的鑽機,有望在年底完工,明年開始測試,Gravitricity 聲稱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快速反應並提供電力,速度和鋰離子電池一樣,可將電網頻率維持穩定。Gravitricity 表示,每座容量約在 1 至 20 MW 之間,並且壽命長達 50 年,期間容量和效能也不會下降,能在短短 15 分鐘內快速釋放有效負載,或是在 8 個小時慢慢釋出。
Gravitricity 表示,該系統的效率在 80% 至 90% 之間,因此這項系統成本可以比一般的鋰離子電池廠更便宜。
該技術與另一間重力儲能 Energy Vault 相似,不過 Energy Vault 是在「地面上發展」,該設備約 35 層樓高,頂部有個超大型六臂式起重機,遠遠看起來就像個尚在施工的大樓,首先把一塊塊 35 公噸重的混凝土磚堆成一座高塔,需要用電時再讓頂層的起重機把水泥磚移到下方,以位能帶動發電機運作。
Gravitricity 的「重力儲能」技術的原理介紹影片原始來源:
https://vimeo.com/394206540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20/09/07/gravitricity-gravity-energy
相關報導請見:
Prototype gravity-bas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begins construction
https://gravitricity.com/
Fast, long-life energy storage
https://gravitricity.com/
♡
大樓發電機電池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助穩定電網安全、提高用電效率,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必要輔助設施!!(11/30/2019 風傳媒)
台達資深副總裁暨乾坤科技董事長劉春條表示,再生能源供電有時間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等先天限制,好比說太陽只有白天出現,冬天和夏天的日照時間也不同;或是晚上用電離峰時間的風特別大,發電量過多也可能發生電網燒掉的情形。如果搭配儲能設備就能充分使用電力、與再生能源協同供電,必要時將電回送電網,也減少傳統機組的燃料消耗與污染排放。
儲能系統有相當多樣的應用情境,主要應用模式包括負載轉移、削峰填谷以及需量反應。陳錦明說明,所謂的負載移轉就好比說將白天用剩的綠電儲存起來,移轉到晚上或其他時間使用;針對間歇性運轉的高變動用電模式,以儲能系統放電取代偶發性的尖峰用電,削峰填谷降低市電契約容量以達節費目的;至於需量反應則是針對平緩用電模式,藉由離峰充電、尖峰放電參與台電輔助服務並取得服務收入,提高投資報酬率。
作者 楊安琪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通過後,為台灣再生能源多元發展訂定更明確的方向,目標 2025 年推廣總量達 27 GW。為能有效提高再生能源占比、實現目標,台達指出,儲能系統若與再生能源配套,將能因應再生能源供電的先天限制,做為輔助服務維持電網供電穩定。
相較於傳統機組消耗化石燃料、造成碳排放及污染問題,再生能源不產生碳排放,還可循環再生、自主性高,但缺點是運轉時間受天候限制,難以維持穩定發電,無論是發電強度或時間點等可控性都不比傳統機組,對電網衝擊較大,而且平均成本也相對較高。
台達資深副總裁暨乾坤科技董事長劉春條表示,再生能源供電有時間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等先天限制,好比說太陽只有白天出現,冬天和夏天的日照時間也不同;或是晚上用電離峰時間的風特別大,發電量過多也可能發生電網燒掉的情形。如果搭配儲能設備就能充分使用電力、與再生能源協同供電,必要時將電回送電網,也減少傳統機組的燃料消耗與污染排放。
以目前台灣的用電型態來看,工業用電的占比就超過五成。政府在《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中制定「用電大戶條款」,針對契約容量大於 5 MW 的用電大戶,要求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或儲能設備,或以購買綠電憑證、繳納代金的方式代替。用電大戶主要產業為石化、塑化、鋼鐵、半導體、面板、電子資訊等產業,估計將有 500 多個電號、300 多家企業受到影響。
台達儲能元件事業處協理陳錦明提到,用電大戶建置一定比率的再生能源,是最好也是最積極有效的作為,只是再生能源的建置有相當的土地面積需求,取得不易,以地理條件來說又以中南部更有機會,但要在 2025 年達到再生能源占比 20% 目標並不容易。儲能設備則會是個可行的方案,尤其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建置時間短,而且反應快速、自主性高,又可雙向操作,不僅能快速提升再生能源建置比率,也不會對電網造成衝擊,協助穩定用電安全。
儲能系統有相當多樣的應用情境,主要應用模式包括負載轉移、削峰填谷以及需量反應。陳錦明說明,所謂的負載移轉就好比說將白天用剩的綠電儲存起來,移轉到晚上或其他時間使用;針對間歇性運轉的高變動用電模式,以儲能系統放電取代偶發性的尖峰用電,削峰填谷降低市電契約容量以達節費目的;至於需量反應則是針對平緩用電模式,藉由離峰充電、尖峰放電參與台電輔助服務並取得服務收入,提高投資報酬率。
台達藉由在子公司乾坤科技所設置的案場,展示實際裝置的儲能解決方案,包括電池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功率調節系統(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PCS)、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等三大子系統。
設置於乾坤科技的貨櫃型鋰電池儲能系統,從電池芯、電池模組,到儲能貨櫃、功率調節系統、控制器等均由台達自主開發,在國內外已有數個電網型案場實際運行,經過多年運轉、調適與驗證,狀態表現已相當穩定。
系統中最關鍵的零組件就是兩個 40 呎儲能貨櫃,貨櫃中採用技轉自日本三菱重工的鋰離子電池,並以冷凍櫃做為框架,藉由組合電子機構使單一儲能系統達 1,500 度電的裝置容量、250 kW 功率,而由於現場共設置兩個儲能貨櫃,所以共可提供 3,000 度電、500 kW 功率;全功率輸出時約可支持 5 到 6 小時備援電力,可調配廠區尖峰離峰用電,或在遇到緊急斷電時做為備用電力不斷電,取代過往柴油發電機,達到低噪音低污染電力使用。
冷凍櫃有良好的隔熱性,也設有空調維持電池溫度在穩定區間,能大幅延長電池壽命。同時也建置消防系統,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即時快速滅火。台達表示,針對如此高壓大電流的設備,所有設計考量中第一優先的就是安全性。目前該儲能貨櫃已取得兩個美國專利、一個台灣專利和日本專利。
除了儲能貨櫃,現場也使用台達自主開發的 125 kW 戶外型 PCS,採用四台併聯,對電力進行雙向交直流轉換。此外,案場中還設置 EMS,會依據電網控制器讀取電表資訊與當下負載情況,對 PCS 和 ESS 充放電下達指令。
從畫面可看到目前儲能系統運作的即時狀況,包括即時充放電功率、即時蓄電量、累計充電量與放電量,還有廠區電網瞬時功率以及電網累計電量。從晚間 11 點離峰用電時間開始,就會用一部分電力為儲能系統充電,一直到早上 7 點左右會充到一定程度電量,接著從上午 10 點半起放電,降低尖峰用電時的市電用量。
台達目前針對工商業應用提供 100 kW 至 MW 等級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從室內外 50 kWh 儲能機櫃到 MWh 等級的貨櫃儲能,應用場域包括賣場、綜合大樓、機場、車站,或是製造業、微電網等大型場域應用,10 MW 以上電網等級方案則適用於發電廠、輸配電所。
「儲能系統跟再生能源不是競爭關係,而是相輔相成,」陳錦明強調,儲能系統是再生能源發展裡的必要輔助設施。當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儲能系統搭配,發展上的穩定性也會受限,因此需要政府政策引導,若再生能源搭配儲能系統配套,相信將對未來發展更有助益。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echnews.tw/2019/11/30/delta-to-showcase-its-energy-storage-system-and-solutions/
♡
大樓發電機電池 在 公寓大廈一發電機的保養及維修-視頻-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樓 緊急發電機簡易故障排除 · 華人機電產業平台ggs ... 大樓緊急發電機平時保養項目 ... 電瓶電池充電器12V/24V自動轉換3A~100A. ... <看更多>
大樓發電機電池 在 請問發電機是依據電瓶的電壓(V) 來判斷是否對它充電或斷充? 的推薦與評價
汽車發電機的充電量會變大變小! http://www.artc.org.tw/chinese/03_service/03_02detail.aspx?pid=2159 大樓的發電機如果是很local,一台柴油引擎 ... ... <看更多>
大樓發電機電池 在 #大樓發電機電池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大樓發電機電池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