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不斷升級的當下,紐約與倫敦的死亡人數不斷升高,但居民在那兒卻不願意戴上口罩。
這篇來自【CUP】上的文章,帶我們反思倫敦與紐約大都會裡的成員為何不願意戴上口罩,以及這樣的性格又是如何發展而成?
---------------------------------
倫敦和紐約兩大城市的人口比中國北京人的傲慢,更優越一層:這兩個城市,一個大笨鐘象徵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搖籃;另一個的港口,有一座高聳的自由神像。一個世紀以來,都是第三世界所謂被壓迫人民嚮往移民的自由夢鄉。
倫敦和紐約的上班族,在全球化的時代,更加是訊息萬變的金融城市,享受所謂全球化第一層豐厚的紅利。倫敦人和巴黎人,最擁護全球化,他們認為全球化就是人類和平、快樂、富裕的最高目標。
倫敦人和紐約人長期在這種自戀心理中生活,不但享樂主義的成分很高,有一種「唔衰得」的堅持,叫他們留在家中而封城,他們覺得平時示威遊行的權利即刻縮減,「自由」遭到削弱。
同時當武漢肺炎在亞洲地區蔓延,倫敦人總會覺得這是「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的亞洲人的病徵,「我們倫敦人」如果與他們一樣見識,上下班都戴口罩,會顯得「我們倫敦人」也集體恐慌,與「他們香港人」豈不是同一見識?No way。因為香港是一個前殖民地。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cup.com.hk/2020/03/26/london-newyork-narcissism/?fbclid=IwAR3iHNxrf20y4hUnEui4w16kIJ2bAM-WOC3uvyg-2KU1Pj8mmC0-FnSXq3g
大笨鐘起源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ㄕ的音樂碎碎念】
音樂
是相當奇妙的
它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有時簡單的幾個音符
卻成為大家的共同記憶
比方說
「噹黨盪黨,黨當盪當」
猜到這是什麼嗎?
就是大家最喜歡的「下課鐘聲」!
(或是最令人沮喪的上課鐘聲)
不知各位有沒有想過
這個下課鐘聲是怎麼出現的呢?
原來
這是源自「西敏寺」的教堂鐘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話說
日本也是使用這八個音符當作下課鐘聲
起源自1954年
在那之前
日本的鐘聲其實就是手搖鈴的聲音
(也就是很多人在模擬考聽到的考試結束聲)
不過
手搖鈴的下課鐘聲,讓日本人感覺壓力很大
為什麼?
因為當初二次世界大戰警告空襲警報
就是用手搖鈴當作警報訊號
難怪日本人不喜歡
試想
如果今天台灣的下課鐘聲是用「萬安演習」
那吵翻天的難聽聲音當作下課鐘聲
那真是讓人胃口倒盡啊!
為了解決這個狀況
一位日本發明家
就製作四根金屬棒
利用鐵棒敲擊發出四種不同聲音排列組合
形成下課鐘聲
這位日本發明家的靈感
來自他平常收聽的「英國BBC廣播」開頭音樂
而英國BBC
則是用「西敏寺」教堂大笨鐘聲做為開頭音樂
就這樣
隨著日本改用鐘聲
台灣後來也隨之跟進
取消了傳統的手搖鈴
(不過在停電、模擬考等場合
手搖鈴還是會被請出來執行任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ㄕ在這裡忍不住想碎碎念一下
下課鐘聲這個音樂
給人一種厚實、悠揚的感覺
但實際上
「鐘」
雖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象徵
可人類進入工業化生活後
也開始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時代
需要有確實的時間提示
所以鐘開始越加流行
可每當鐘聲一打
我們很少有機會去停下欣賞音樂
而是
趕緊忙著下一階段的事情
正如學校師生
下課鐘打了忙休息(學生忙著玩)
上課鐘打了跑教室
午休鐘打了去打掃(老師去吃飯)
放學鐘打了離校去
大家真正有幾次機會
去欣賞這原本應該是給人
寧靜、厚實、悠揚感覺的鐘聲呢?
......
算了!別碎碎念這麼多
還是欣賞音樂
下課鐘聲:西敏寺大笨鐘版
(最後一提
正如我前面所說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重要部分
而探索音樂的歷史背景
也隨之察覺人生活的演進及奧秘
這樣輕鬆的生活史,不知各位喜歡嗎?
老ㄕ本人倒是蠻喜歡的 呵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I_Oqh84cA
大笨鐘起源 在 歷經五年整修英國倫敦地標大笨鐘恢復報時|#鏡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歷經五年的修復後,英國倫敦地標 大笨鐘 在台灣時間13日晚上7點敲鐘並恢復運作。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 <看更多>
大笨鐘起源 在 陶傑 的推薦與評價
英國人的浪漫,往往罩上莊穆的神色,像大笨鐘塔,由內向外擴建,不露支架,歌德式嚴壁之下,裹藏着比 ... 同在1859年,達爾文發表關於生物演化的曠世巨著《物種起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