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與台灣的中醫教育比較
上次柴胡在限動問柴粉們
想了解台灣中醫與他國哪方面的問題
繼上次與漢娜醫師的美國收費比較
還收到很多私訊表示想要知道學制方面上到底有哪些不同,於是就有了今天的文章!
▶︎▶︎▷在台灣想成為中醫師:分為兩種途徑
1. 大學考上中醫系,需就讀七年(圖中打錯哩!)
2. 大學畢業後,考上學士後中醫系,需就讀五年(男生得先服完兵役) 中醫系/學士後中醫系畢業後,通過國考即可拿到證照成為合格中醫師。 就可以在診所或醫院看診啦~
▶︎▶︎▷在中國大陸想成為中醫師:
主要由大學考上中醫本科,但有多種學制
1. 中醫本科—五年制
2. 針灸堆拿本科—五年制
3. 中醫本碩連讀—七年制(連同碩班一起讀) 大部分會選擇繼續考研究所,這樣將來薪水也會比較漂亮喔!
✦了解完學制之後,柴胡也有幾個問題想問
1. 在對岸,大學本科畢業後即可就業看診嗎?
2. 在對岸,中醫本科與針灸推拿本科畢業後都可以開中藥、開⻄藥、執行針灸業務嗎?
✦兩岸的中醫師居然有這麼大的區別?!單從讀幾年書是沒有辦法輕鬆比較的。各地根據學習的風氣與政策也漸漸發展出不同的制度,但是相同的是,中醫師都是需要學習⻄醫的內容的喔~所以大家不要再覺得中醫很過時啦!
✦以上柴媽是根據他去北京中醫藥大學交流的記憶撰寫的,也很感謝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顥瑜 @_hauyu.k
幫忙校稿與提供內容,如果有什麼想補充或想知道的內容,都可以在留言告訴我們喔!
#中醫 #中醫師 #柴胡 #北京 #上海 #教育 #大學 #學制 #比較 #大學生 #醫學系 #後中醫
「大陸中醫師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請益] 再問到大陸學中醫- 看板ChineseMed 的評價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師收入可觀嗎 ⚕️未來發展方向 ... 的評價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問題] 大陸念中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板上有唸中醫的大大嗎~想請問中醫師的薪水多少? 想轉換跑道... 的評價
- 關於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害怕很多事情,尤其害怕被人家說沒有道德,沒有人權,沒有品味,沒有知識,沒有腰(可能只有我)。
這些議題是永遠吵不完的,因為正反兩方都真心相信自己的理由(當然也有一些為反而反刷存在感的人渣)。
我唸國小的時候,每天升旗,唱國旗歌,曾經非常傷心自己沒法擔任打擊樂團的木琴手(為何對木琴迷戀至今仍舊是謎);更別提升旗手,一定要是最高最帥的才上得了檯面,司儀也是要最美的,小胖,最後被分配到小鼓,默默地敲打者,也覺得對國家盡了份心力。
我也是被國民黨課綱洗腦的,也從小被教育要愛國;愛哪一個國,小時候只知道中華民國,學的是秋海棠,看《大陸尋奇》的時候還會讚嘆未能收復祖國之美,蔡家在兩岸開放初期,曾經到中國進香數十次,我去了四次。1993那年,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西湖,1994年,我有幸目睹桂林山水之美,以及紫禁城的壯闊;北京的導遊看到小胖,嘖嘖稱奇:「台灣小孩子果然營養非常好,不愧是寶島。」
我還記得這句話,是不是記仇不太確定,天蠍就是會記得某些事。
至於對台灣的認同,完全建立在個人生命經驗之上。從前讀到「政治,就是眾人的事」,只覺莫名其妙,怎麼都不覺得我是眾人,疏離得很,政治干我屁事?近年來,台灣年輕人的國家意識漸漸抬頭,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事,當然,任何事情極端都不好,但如果連基本意識和國家定位都沒有,反而是危險的。
大三那年到美國交換學生,在那之前,政治不甘我的事,吃飽喝足就好。兩岸之間的震撼教育,在中國進香時壓根兒沒發生;反而在2002年於喬治亞大學(UGA)台灣同學會舉辦《台灣美食週》(TAIWAN WEEK)時,遇到中國留學生百般阻撓時,正式啟蒙。
當時大夥在學生活動中心前方發傳單,邀請大家來品嘗台灣美食,被中國學生攔截與阻撓,一度引發口角肢體衝突;當時因為我一介交換生,無憂無慮,幾乎與Tiffany會長同進同出(因而被某些中國學生誤認為是會長),某台灣人攔截到一封中國同學會發出的信件,裡面寫著:「我們要狠狠教訓那個姓蔡的會長(kick Tsai's ass!)」。
說不怕是假的,戲劇系上某位韓裔美國同學,Si Lee,見我愁容滿面,把攔截信給他看後,Si 淡淡地說:「不用害怕,我在韓國同學會有一群兄弟,我罩你。」
小胖在協辦完台灣週之後(整場放阿妹的《發燒》),還是很孬地避風頭去了,心中當然覺得韓國歐巴很帥。
跟所有人一樣,經驗總是有好有壞,不能一竿子打翻整船人。事實上,從事表演藝術的我,認真地欣賞且喜愛曾經與我共事過的中國朋友;是的,大家都互相體貼地盡量不談敏感的議題,但這種避而不談,終究是造成如今兩岸越走越遠的原因之一。我對於身份的認同,也不斷地在移動的過程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反芻。至今我仍舊無法忘記當年在倫敦手腕受傷,到中國城尋求中醫針灸,因為問診跟看診費要各收一筆費用,我身上錢不夠正要走出診所時,一位來自成都的女中醫師叫住我:
「小伙子,沒關係,不用問診費,進來我幫你看看。」她說。
「啊…真的嗎?可是…」小胖支支吾吾。
「大家都是中國人,本來就應該要互相照顧。」她笑著說;邊針灸時還心心念念在家鄉的孩子,準備兩個月後回中國探親。
每每看到網路上爭論關於「你去中國賺錢,就不要這個時候還要來圖台灣的好。」時,我總會想起這位中醫師。
我理解台灣人的憤怒,因為這個憤怒,是長期的委屈累積出來的。當年多少人說台灣沒有前途,是鬼島,每個人都想要「離鄉背井」,走不了的人有種「眾叛親離」的無力感。有人去了中國,真的賺了大錢,也過著人人欣羨的高檔生活,開口閉口都是你們台灣人的薪水能看嗎(當然,我們的薪水目前還是太低);有人去了歐美,用別人的語言奮力的掙扎,朝自己理想的生活邁進,苦的時候煮碗泡麵,沒事到公園野餐、劇場看戲、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擦肩而過,是虛幻也是過癮。
留在台灣的人,有的是想走卻走不了,有的是不甘願走,有的還願意相信。我們曾經經濟輝煌過,也數次經歷轉型陣痛,一直到此刻,我們都還痛著;這次防疫台灣真的做得很好,也很值得驕傲,世界也看見了。我們發現,原來,這塊土地根本不比別人的差;原來,錢賺得再多,沒有健康也是枉然,原來,「人權」或「言論自由」這種太平盛世下,看似不痛不癢的字眼兒,竟在荒唐絕倫的2019年突然發威,以一種銳不可擋的衝擊,震撼了長期對政治無感的我(們)。
(編按:你自己還不是趴趴走?)
(小胖:謝謝台灣讓我可以趴趴走。)
(編按:哪來的錢?)
(小胖:反正不是中共的錢。)
當年阿妹唱國歌被中國封殺,我只覺得阿妹好衰,為什麼連唱個國歌都要被禁,也有點沮喪為何我們的國家不能保護自己的歌手;或許大家都質問為何國家不能硬起來,但國家硬起來(得有技巧跟手腕)的前提得要人民先支持國家啊,吃裡扒外還要台硬是不是也強台所難?當然啦,團結一至這種鬼話留給中國官媒用就好;我比較在意的是,我們是否落入一種「總是譴責較弱勢而非價值偏差那一方」的標準?女生被侵犯就怪女生穿太短;包機無法成行只怪台灣政府無力,而忽略中國政府不願溝通且百般刁難的事實;或許有人質疑,為何台灣政府不能降低國格委曲求全,為了「人道理由」?抱歉,我還是很傳統的人,國格一但退了,就只能一路退下去,這也是我們為何用817萬張票決定台灣此刻的未來。
我無能談包機事件,但我贊成呂秋遠律師說的:「…現在講人道的這些人,遇到中國相關的其他議題時候,就都會變成不能人道。多點愛與關懷,會跳過新疆人,少點政治,會跳過西藏人,狗官,會跳過林鄭長官的濫殺無辜。有人或許會質疑,不要移轉焦點,民進黨政府難道在這次議題就很人道嗎?不,這是不一樣的議題,要講人權,要講兒童權利公約,要講民粹與歧視,就要講西藏的宗教自焚、新疆的再教育集中營,與香港的性侵、失蹤、殺人、無差別毆打民眾事件。而這次的包機事件,不是人權議題,是公共衛生專業議題,不要打擊錯誤好嗎?」
「是不是先顧好了自己,才有辦法關懷他人呢?」是我這陣子常想的。《寄生上流》裡的某句台詞:「有錢的人當然善良。」也讓我咀嚼再三,更常想到的是,當初川普喊:「America First!」的時候,我們似乎也嘲弄他什麼鬼口號;但,反觀現在我們護衛著台灣說,防疫要以台灣2300(到底是2300還是2400啦)優先,我們相信的,跟我們此刻的標準,與當年美國人堅持的,又有什麼不同呢?
回歸重點(是說這輩子大概也無法有),世界最理想的樣貌,當然是沒有國界,彼此關懷,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也都能有同理心關愛;疫情是對人心最大的考驗,我也在各式新聞輿論的相互踏伐聲中,踩著過往身為台灣人在世界走跳的回憶,再次面對自己的邪惡與自私,重新思考自己與政治和國家的關係。
沒有任何事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繼續獨立思考,當然能獨立最好(誤)。
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蔡柏璋 Pao-Chang Ts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害怕很多事情,尤其害怕被人家說沒有道德,沒有人權,沒有品味,沒有知識,沒有腰(可能只有我)。
這些議題是永遠吵不完的,因為正反兩方都真心相信自己的理由(當然也有一些為反而反刷存在感的人渣)。
我唸國小的時候,每天升旗,唱國旗歌,曾經非常傷心自己沒法擔任打擊樂團的木琴手(為何對木琴迷戀至今仍舊是謎);更別提升旗手,一定要是最高最帥的才上得了檯面,司儀也是要最美的,小胖,最後被分配到小鼓,默默地敲打者,也覺得對國家盡了份心力。
我也是被國民黨課綱洗腦的,也從小被教育要愛國;愛哪一個國,小時候只知道中華民國,學的是秋海棠,看《大陸尋奇》的時候還會讚嘆未能收復祖國之美,蔡家在兩岸開放初期,曾經到中國進香數十次,我去了四次。1993那年,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西湖,1994年,我有幸目睹桂林山水之美,以及紫禁城的壯闊;北京的導遊看到小胖,嘖嘖稱奇:「台灣小孩子果然營養非常好,不愧是寶島。」
我還記得這句話,是不是記仇不太確定,天蠍就是會記得某些事。
至於對台灣的認同,完全建立在個人生命經驗之上。從前讀到「政治,就是眾人的事」,只覺莫名其妙,怎麼都不覺得我是眾人,疏離得很,政治干我屁事?近年來,台灣年輕人的國家意識漸漸抬頭,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事,當然,任何事情極端都不好,但如果連基本意識和國家定位都沒有,反而是危險的。
大三那年到美國交換學生,在那之前,政治不甘我的事,吃飽喝足就好。兩岸之間的震撼教育,在中國進香時壓根兒沒發生;反而在2002年於喬治亞大學(UGA)台灣同學會舉辦《台灣美食週》(TAIWAN WEEK)時,遇到中國留學生百般阻撓時,正式啟蒙。
當時大夥在學生活動中心前方發傳單,邀請大家來品嘗台灣美食,被中國學生攔截與阻撓,一度引發口角肢體衝突;當時因為我一介交換生,無憂無慮,幾乎與Tiffany會長同進同出(因而被某些中國學生誤認為是會長),某台灣人攔截到一封中國同學會發出的信件,裡面寫著:「我們要狠狠教訓那個姓蔡的會長(kick Tsai's ass!)」。
說不怕是假的,戲劇系上某位韓裔美國同學,Si Lee,見我愁容滿面,把攔截信給他看後,Si 淡淡地說:「不用害怕,我在韓國同學會有一群兄弟,我罩你。」
小胖在協辦完台灣週之後(整場放阿妹的《發燒》),還是很孬地避風頭去了,心中當然覺得韓國歐巴很帥。
跟所有人一樣,經驗總是有好有壞,不能一竿子打翻整船人。事實上,從事表演藝術的我,認真地欣賞且喜愛曾經與我共事過的中國朋友;是的,大家都互相體貼地盡量不談敏感的議題,但這種避而不談,終究是造成如今兩岸越走越遠的原因之一。我對於身份的認同,也不斷地在移動的過程當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反芻。至今我仍舊無法忘記當年在倫敦手腕受傷,到中國城尋求中醫針灸,因為問診跟看診費要各收一筆費用,我身上錢不夠正要走出診所時,一位來自成都的女中醫師叫住我:
「小伙子,沒關係,不用問診費,進來我幫你看看。」她說。
「啊…真的嗎?可是…」小胖支支吾吾。
「大家都是中國人,本來就應該要互相照顧。」她笑著說;邊針灸時還心心念念在家鄉的孩子,準備兩個月後回中國探親。
每每看到網路上爭論關於「你去中國賺錢,就不要這個時候還要來圖台灣的好。」時,我總會想起這位中醫師。
我理解台灣人的憤怒,因為這個憤怒,是長期的委屈累積出來的。當年多少人說台灣沒有前途,是鬼島,每個人都想要「離鄉背井」,走不了的人有種「眾叛親離」的無力感。有人去了中國,真的賺了大錢,也過著人人欣羨的高檔生活,開口閉口都是你們台灣人的薪水能看嗎(當然,我們的薪水目前還是太低);有人去了歐美,用別人的語言奮力的掙扎,朝自己理想的生活邁進,苦的時候煮碗泡麵,沒事到公園野餐、劇場看戲、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擦肩而過,是虛幻也是過癮。
留在台灣的人,有的是想走卻走不了,有的是不甘願走,有的還願意相信。我們曾經經濟輝煌過,也數次經歷轉型陣痛,一直到此刻,我們都還痛著;這次防疫台灣真的做得很好,也很值得驕傲,世界也看見了。我們發現,原來,這塊土地根本不比別人的差;原來,錢賺得再多,沒有健康也是枉然,原來,「人權」或「言論自由」這種太平盛世下,看似不痛不癢的字眼兒,竟在荒唐絕倫的2019年突然發威,以一種銳不可擋的衝擊,震撼了長期對政治無感的我(們)。
(編按:你自己還不是趴趴走?)
(小胖:謝謝台灣讓我可以趴趴走。)
(編按:哪來的錢?)
(小胖:反正不是中共的錢。)
當年阿妹唱國歌被中國封殺,我只覺得阿妹好衰,為什麼連唱個國歌都要被禁,也有點沮喪為何我們的國家不能保護自己的歌手;或許大家都質問為何國家不能硬起來,但國家硬起來(得有技巧跟手腕)的前提得要人民先支持國家啊,吃裡扒外還要台硬是不是也強台所難?當然啦,團結一至這種鬼話留給中國官媒用就好;我比較在意的是,我們是否落入一種「總是譴責較弱勢而非價值偏差那一方」的標準?女生被侵犯就怪女生穿太短;包機無法成行只怪台灣政府無力,而忽略中國政府不願溝通且百般刁難的事實;或許有人質疑,為何台灣政府不能降低國格委曲求全,為了「人道理由」?抱歉,我還是很傳統的人,國格一但退了,就只能一路退下去,這也是我們為何用817萬張票決定台灣此刻的未來。
我無能談包機事件,但我贊成呂秋遠律師說的:「…現在講人道的這些人,遇到中國相關的其他議題時候,就都會變成不能人道。多點愛與關懷,會跳過新疆人,少點政治,會跳過西藏人,狗官,會跳過林鄭長官的濫殺無辜。有人或許會質疑,不要移轉焦點,民進黨政府難道在這次議題就很人道嗎?不,這是不一樣的議題,要講人權,要講兒童權利公約,要講民粹與歧視,就要講西藏的宗教自焚、新疆的再教育集中營,與香港的性侵、失蹤、殺人、無差別毆打民眾事件。而這次的包機事件,不是人權議題,是公共衛生專業議題,不要打擊錯誤好嗎?」
「是不是先顧好了自己,才有辦法關懷他人呢?」是我這陣子常想的。《寄生上流》裡的某句台詞:「有錢的人當然善良。」也讓我咀嚼再三,更常想到的是,當初川普喊:「America First!」的時候,我們似乎也嘲弄他什麼鬼口號;但,反觀現在我們護衛著台灣說,防疫要以台灣2300(到底是2300還是2400啦)優先,我們相信的,跟我們此刻的標準,與當年美國人堅持的,又有什麼不同呢?
回歸重點(是說這輩子大概也無法有),世界最理想的樣貌,當然是沒有國界,彼此關懷,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也都能有同理心關愛;疫情是對人心最大的考驗,我也在各式新聞輿論的相互踏伐聲中,踩著過往身為台灣人在世界走跳的回憶,再次面對自己的邪惡與自私,重新思考自己與政治和國家的關係。
沒有任何事有標準答案,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繼續獨立思考,當然能獨立最好(誤)。
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師收入可觀嗎 ⚕️未來發展方向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北京中醫藥大學#保送# 大陸 讀書這次請來一名現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同學為大家分享這間學校,分別介紹了宿舍、學習的環境,還特別分享了他在醫院實習的 ... ... <看更多>
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問題] 大陸念中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各位版大,當完兵後我想到大陸學習中醫當然,我知道目前去大陸讀中醫並無法在台執業但似乎擁有大陸中醫師執照也無法在大陸開診所?必須被人聘請...而薪水跟台灣又 ... ... <看更多>
大陸中醫師薪水 在 [請益] 再問到大陸學中醫- 看板ChineseMe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版大 您們好
我知道這問題已是老生常談
我也已經在這裡爬過相關討論,從2005年看到2010年的討論都有
看完有所收穫,但仍希望先進能再針對我個人狀況惠賜高見
可能讓有些人覺得煩,先說聲抱歉!!! > <
--------------------------------------------------------
個人現況
我今年將滿29歲,大學念中文系,也具有碩士學歷(中國史相關)
目前則在國營事業有穩定工作,月薪算不錯 (錢多、事不少,但離家近)
唯一缺點是要賣肝輪班
我很清楚我算幸運,對於念文史相關的人來說,我目前的職場環境與待遇
很適合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買房置產
也是很多人可能打拼到35歲以後,會渴望的職涯與收入。
但我心底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從事與中華文化相關的工作,所以一直對目前工作無法
有熱愛的情懷。
我對中醫有了興趣,是在2年前(差不多在寫論文的時候)。
這兩年我到處亂看中醫的書,發現中醫真的研究中華文化的一個途徑,
而且我文史背景也許有助於在中醫古籍的研究
直到去年,我動了轉職中醫的念頭。
--------------------------------------------------------------------
學士後中醫VS大陸中醫
我目前已經拿到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入學許可
9/5必須註冊,我現在就必須決定是否要前往就讀。
我沒有先選擇學士後中醫,原因之一是覺得很難考
但更大原因,是知道大陸的中醫,由於有國家有意識有目的的支持,研究能量是肯定的。
我詢問過一位曾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念書的台灣人
他說,台灣的中醫教育不會差,但格局和研究能量總是比不上大陸。
他去大陸學中醫,才見識到中醫多元性的發展。
許多台灣不敢做的,大陸都敢嘗試、都願意去試驗,
對於中醫古籍的註解與研究,更投入資金與人力去鑽研
因為大陸當局就是要向世界證明中醫的優秀,因此投注心力要發展中醫
講白一點,就是小魚兒到大海,深嘆大海的多元與深廣
資源之多,對於有心研究中醫的學者,如同入寶山。
--------------------------------------------------------------------------
現實考量
我曾問自己,到底學中醫的目的是什麼
想當醫生混口飯吃? 還是只是把中醫當作學術一科,走學術研究路線?
我想我喜歡的,應該是後者。
然而,醫學的學術研究不能與臨床經驗脫節,我若學了中醫,必須在看診中磨練醫術
才有資格談學術研究。
我一想到台灣人在大陸執業的不容易,不免又讓我退縮
再者,一念就是5+1年並考取執照
我目前積蓄應該是夠撐到6年,但這6年沒收入,我實在也裹足不前
想起念完35歲,沒積蓄沒成就,在大陸執業收入一開始之低,自己受的住與同輩之間
的落差嗎?
再說,要走研究路線,不唸到博士也不可能,這一來又要再花3-5年
10年青春,就沒了
光想這點,我就讀不下去。
---------------------------------------------------------------------
目前想法
這些天我一直在想這些事
到今天,我的初步構想是:放棄北中醫,轉戰學士後中醫。
花個一兩年準備學士後中醫考試,至少這兩年一樣有收入
考上學士後中醫,若能邊工作邊念書,保有收入是最好的
(雖然我看過課表,課程密集,應該不太可能讓我邊工作邊念 XD)
唸完後,可以再去大陸念研究所
如此,這6年的積蓄+投資,應該是可以撐過在大陸的進修。
而這6年,因為一直有穩定收入,成家立業的貸款應該也是容易申請的。
唸完書,想執業,在台灣也是可以
想走研究,留在大陸找研究機會也無不可
-------------------------------------------------------------------
以上的心得,我想應該還是有"天真幼稚好單純之處"
有請各位版大給小弟醍醐灌頂了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235.24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eseMed/M.1469605399.A.F2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