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補給站】興趣篇
興趣與事業的差別是什麼?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興趣只要開心就好,自己開心,夥伴開心,perfect!這就是興趣。
事業不一定會開心,這不,才剛剛拿到一張數百萬元的訂單,好像很開心,但腦中已經開始盤算如何安排人力、資源、時間,想著想著,忍不住就撥電話給合作夥伴討論接下來的配合工作,等大致上覺得安排的還算可以時,忽然又想想,不對,還沒敲定kick-off meeting(啟動大會),趕緊敲打鍵盤叫出行事曆,挑出兩個日期,飛快傳給對方負責人....,叮咚,收到回信確認,太好了!等等,kick-off meeting 的主要議題是什麼?....
哈哈,這就是事業啊!事業不一定會開心,中午吃飯,隔壁桌來了神色肅穆的一男兩女,顯然男士應該是主管,剛點完餐,男士便開口詢問身旁的女士:「妳覺得剛剛談的如何?」「對方的要求好像很怪...」接著聽到男主管略帶責備的口吻,叨叨絮絮的開始分析對方的需求,聽起來可能事前準備工作不夠完備,造成這次的洽談鎩羽而歸。
商業的世界比較殘酷,雖然郭台銘先生曾說過,能結合興趣和工作的人最幸福,但畢竟不容易啊,興趣可以隨興所至,甚至可以自嘲、可以搞笑,開心就好,但事業要面對競爭,面對生存,一直虧損下去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玩興趣可以差不多就好,做事業卻沒辦法差不多,即便無法在市場上頭角崢嶸,也要設法在某個領域取得優勢,所以在進行企業諮商輔導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問企業主想把事業經營到什麼規模,並根據他們的回答來安排適當的輔導方式,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成為郭台銘、馬雲,但我要確定他們自己想成為什麼。
這件事有多重要?非常重要,企業領導者就是企業的靈魂,也是品牌故事、定位、行銷的核心價值來源,我們今天接著往下談。
所有商品都能有故事嗎?如果我們的商品非常非常普通,怎麼辦?我先舉一個例子,有沒有吃過大頭菜?火鍋、燉湯都經常使用的食材,又稱「蕪菁」,夠普通了吧!在日本千野縣有一種特殊品種的大頭菜,個頭較小、皮薄、汁多、易招蟲咬,賣像不佳,由於栽種、保存、運送都不容易,在市場上相當不討喜,所以種植的人漸漸變少,價格也變得不穩定,慢慢就被個頭較大、味道鮮美的白蘿蔔給取代了。
如果你是種植這種大頭菜的農家,該怎麼樣幫大頭菜定位呢?還記得上面描述的「蕪菁」特性嗎?個頭較小、皮薄、汁多、易招蟲咬,有個千野縣的農家靈機一動,掛上一個看板,上面寫著「像水蜜桃一般甜美多汁的《蜜桃蕪菁》」,結果造成轟動,媒體爭相前來報導,消費者都指名要購買這種《蜜桃蕪菁》,成功扭轉了原本缺乏商業價值的商品。
所以千萬別說你現在販售的商品很普通,沒有辦法進行品牌、定位、行銷,相反的,故事材料無所不在,就看你是否認真去思考過,再舉個例子,在亞洲,麵食很普遍,也很普通,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故事的材料。
麵條:包含粗細、刀削、麵粉、成份等,都是故事材料的來源。
湯汁:包含原料、配方、熬煮方式、醬汁調製,也都有很多發揮空間。
牛肉:如果是牛肉麵,牛肉的部位、筋肉比例、肉品來源、肉品種類等,也都是探討的空間。
食材:除了牛肉之外,整碗麵還有其它配料與食材,包含產地、健康、有機、加工。
調理:有了材料,條理的方式也是重點,包含川味、清湯、創意、烹煮時間。
人物:負責調理這碗麵的是誰?這個人本身有什麼故事?包含廚師、祖輩、失學、媽媽等。
店面:如果實在沒有上面這些故事材料,那好,我們也可以從店面的地點、外觀、裝潢、餐具上尋找故事材料。
有沒有發現,原來故事素材無所不在,什麼?還是沒頭緒?好吧,我接著說明「這碗牛肉麵的由來故事」~
來,模擬一下,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麵放在桌上,就在你的面前,冒著熱騰騰的蒸汽,湯面上閃著油亮的蔥花,濃郁湯汁裡若隱若現的白色麵條,在麵與蔥花之間躺著幾片有筋有肉的牛肉片,白色油脂與深褐色筋肉交錯的光澤,讓人垂涎欲滴...,如果你知道這碗麵是店主人為了孝敬父親,特別跑去牛肉麵店學藝,經過三年的磨練,使用非常講究的食材、精心製作而成,有什麼感覺?
所以,製作過程本身就可以是一篇動人的故事,再者,為何想要開牛肉面店?小時候,父親最喜歡去台北總統府後面的桃源街牛肉麵店吃麵,幾乎每週要去報到一次,但隨著年歲漸長,臥床多年的父親再也無法親臨桃源街,故事的主人翁毅然放棄竹科的高薪,在住家旁開了一間與桃源街牛肉麵店口味幾乎一樣的牛肉麵店。
還有多少種故事發展的可能性呢?太多了,舉例,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愛情初體驗、邂逅的滋味、絕對不能讓步的極致完美故事、代代相傳的精神與信念故事、先進技術、工法、健康的故事等。
無論是哪一種故事,故事的核心一定要與熱情和堅持有關,再舉個例子,日本人非常愛吃納豆,幾乎三餐都可以配著納豆吃,在眾多納豆品牌中,《小金屋食品》的納豆特別受到日本人的喜愛,並不是因為他們家的納豆特別好吃(口味因人而異),而是她背後的故事讓人特別感動~
最有趣的是,《小金屋食品》的創立是源自一對大阪夫妻,因為想製作出「不喜歡納豆的大阪人」都愛吃的納豆而創立。
《小金屋食品》的納豆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當初阪神大地震後,往神戶方向的交通中斷,《小金屋食品》創辦人心想:「期待吃到我們家納豆的客人還在等著呢!」便不顧家人的反對,自己駕駛低溫冷藏車,耗時19個小時,長途跋涉,穿過破碎的道路將納豆送到客戶手中,感動了全日本人。
不但如此,後來創辦人罹患癌症臨終前,仍然念念不忘的說:「那個... 我還想起來做納豆啊…」對納豆的熱情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成為品牌永恆不朽的精神。
上面的例子顯示,食物會因為故事而提味,但不一定要大故事,「小故事+理念」同樣可以打動人心。
尤其要特別注意,品牌故事不同於小說、電影,不需要有曲折離奇、繽紛夢幻的成份,品牌故事要非常真實的呈現品牌背後發生的事實,曾經有位企業家朋友非常認真又努力的學習如何打造品牌故事,三不五時就會和我在線上進行交流,並且親自動手撰寫一篇又一篇的故事文案,這樣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不過,可惜的是,他的品牌故事有點夢幻,夢幻就會失真,畢竟每個人在聽故事的時候,腦海中出現的圖像不會一模一樣,如果帶有夢幻的成份,就容易讓人有「這是真的嗎?」的疑問。
如果,真的與社會、國家的環境變動,或是與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趨勢有關,的確可以作為品牌的特色,但這個故事的前提必須是真實的,而不是編出來的。
好的品牌或產品故事應該具備七大特徵中的至少一項,包含共同情感、獨一無二、真情流露、深植人心、口耳相傳、取得共鳴、感到有趣等,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HONDA 休旅車CR-V與一般休旅車的定位很不一樣,她曾經出過一支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廣告來說明產品故事,內容是描述一位對女兒呵護備至的父親,在女兒主動提出要參加唱歌比賽時,內心既興奮又害怕,但他二話不說地陪著女兒練習唱歌,一直到歌唱比賽那天,舞台上的女兒突然怯場了,爸拔趕緊走上舞台,就像平時練習那樣的陪著她唱完整首歌,最後鏡頭帶到回家的路上,坐在後座的女兒問道:「爸爸,我是不是不會唱歌啊?」「會不會不重要,喜不喜歡比較重要。」爸拔笑著回答,原來,這個小女生是天生的聽障,歌唱比賽對她而言是多麼大的夢想與挑戰啊!
面對女兒想挑戰自己的弱項時,陪著她一起努力征服,即便心中仍有些惴惴不安,深怕女兒沒有勇氣面對最後的結果,直到他看見女兒的表現,他才明白:「只要有父母的愛,孩子就有力量勇敢面對一切!」
這個故事想要告訴人們的就是CR-V不只是一部休旅車,而是載滿愛與信心的移動城堡。從台詞到畫面,每個細節都充滿溫情、感動,這支廣告當時在網路上拿下觀看次數第二名、分享率第一名的佳績。
再舉一個案例,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東部海岸發生了舉世震驚的311大地震,伴隨而來的大海嘯及福島核電廠事故,重創日本,更造成將近16000人死亡。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大災難,所有行業都受到影響,有一家日本碗裝泡麵公司,NISSIN Cup Noodle,卻抓緊機會成功的塑造品牌故事,也成功鼓舞了日本人民的士氣,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日本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漫畫叫做《浪人劍客》,內容描述的就是戰國末期和江戶時代知名的劍術家、兵法家宮本武藏的故事,NISSIN Cup Noodle 的廣告畫面非常簡潔,鏡頭聚焦一位漫畫家在白紙上一筆一筆的揮毫出漫畫主角,最後搭配他熱血的經典台詞:「這世上沒有強者,只有一心一意想變強的人!」對於災後物質匱乏,必須食用泡麵果腹的日本人民,帶來莫大的鼓舞,彷彿一般吃著泡麵一邊努力變強,成功提升了這家泡麵公司的品牌印象。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發現,品牌故事或是商品故事不一定要從品牌或是商品本身去找素材,結合時事與某些真實的外部故事也可以,我們再來看下一個案例。
全世界有兩個最知名的刮鬍刀品牌,以往我們看到的商品故事大多聚焦在刮鬍刀本身的功能性、舒適性,久而久之,大家都搞不清楚廣告裡介紹的是哪一家的刮鬍刀,於是吉列牌刮鬍刀推出了一支非常特別的廣告,這是一支完全不談刮鬍刀的廣告。
影片一開始出現的是一張和藹的老人家面容,笑得很開心的老人家,瞇起眼睛來享受一旁男子的服務,男子看起來年紀也不小了,卻非常細心的在幫老人家洗頭、洗臉、刮鬍鬚...,等剃完鬍鬚,整理好面容後,這位男子還親吻了一下老人家的額頭,然後把臉貼在老人家的臉頰,像是在疼惜什麼寶貝似的,畫面慢慢浮現一排文字:我很幸運,到了這個年紀還有爸爸!
天啊,融化了!直接觸動了千萬人的內心,看到這段影片,都會不自覺的問自己:「是啊,我的爸爸在哪?」「好想回去看看爸爸啊~」在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不像母親那樣被強調,而且大部份都是堅強剛毅的一面,很少會訴說內心的壓力與苦楚,與家人的互動也很少會有這樣親密而溫馨的畫面。
我們台灣的品牌為什麼難登國際殿堂,關鍵就在於大部份的企業主看待品牌這件事太過「隨便」,以為只要有個精美的logo(商標)就是品牌,品牌故事的建構其實沒那麼複雜,但也不是那麼隨便,簡單來說就是一件事,講究。
台灣產品的品質、技術都沒話講,世界各大品牌身上都可以找到台灣廠商的痕跡,既然做得出優質商品,怎麼會發展不出好的品牌呢?因為不夠「講究」,講究什麼?品牌的核心靈魂不是把產品做出來就好,而是要問「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產品,「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這個為什麼就是「講究」的驅動力。
同樣是小籠包,因為講究,所以每顆包子上面的皺褶要打十八摺,在眾多小籠包中,打出來「鼎泰豐」這個品牌,價格是人家的好幾倍,還得大排長龍才吃得到。
再提出一個觀念,很多教科書會說價值越高,價格就越高,這是製造業的思維,所以才會造成台灣現在普遍「物美價廉、俗擱大碗」的迷思,其實,正確的品牌意識是「品牌>價格>價值」。
貴婦名媛都喜歡的30萬元柏金包,30萬元耶,這個包包的材料及手工需要這麼高的成本嗎?當然不需要,那會不會太誇張了?「不會啊,ㄟ,這可是「柏金包」ㄋㄟ,名牌包包ㄋㄟ,你識不識貨啊!」看到沒,這就是品牌,品牌>價格>價值。
當品牌成為眾人所追求的東西,品牌本身就超越了商品原本合理的價格,而這個價格又帶來了一種難以複製、模仿的價值,在過去,中國大陸曾經一度流行模仿世界知名品牌,不是所謂A仿、B仿的山寨包、山寨鞋喔,而是完全抄襲知名品牌的設計、款式,但會稍微的修改logo,重新去註冊一個新品牌,走一趟深圳華強北、虎門、中山、厚街,甚至上海都會找到鋪天蓋地得這類極為相似的「名牌」,但無論產品的品質做得再好,款式再像,都穿不出品牌的價值。
如果不是名牌包還能夠這樣做嗎?我們來看一個「書包」的案例,印象中,日本學童背的書包就像是小丸子卡通中那種中規中矩的書包,這種書包的特徵就是樣式簡單、厚重、堅實,好像可以拿來當防彈背心似的(哈),但你知道嗎?這個書包可不便宜,要價高達二萬五千元台幣,最便宜款也要八千台幣,不過就是個書包,這個價格賣給鬼啊?
錯了!這個書包不但在日本供不應求,在中國照樣瘋狂搶購,現在連好萊塢的明星也趨之若鶩,我們來看看其中一支廣告,你就知道他們有多用心來經營品牌。
從小黏在母親身邊的小女孩終於要上學了!媽媽與女兒都很興奮的準備各項上學用品,但到了出門上課的那天,小女孩怯步了,頻頻回頭看著母親,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陌生的環境,但每次回頭都看到母親燦爛而充滿鼓勵的笑容,於是終於鼓足勇氣加入其他小朋友的上學行列,就在這時候,看著女兒身影逐漸遠去的媽媽突然收起笑容,一臉擔心又落寞的看著,淚水靜靜地從臉龐滑落...
旁白:面對人生中第一次與家人長時間的分離,邁出步伐的同時,眼眶里還噙著淚,當時你沒看見的,是背後目送著你成長的爸媽,他們其實也跟你一樣不捨,在你學著獨立的同時,他們也在學習勇敢放手,並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守護著你...
然後,畫面出現一段文字:很高興妳長大了,媽媽既開心又寂寞~
整支廣告完全不用介紹書包的功能與規格,只有看到一群背著五顏六色書包的小朋友身影逐漸遠去,好像在告訴全天下的父母們,只是短暫的別離,就讓堅實的書包來為你們守護心中的寶貝吧!請問,這份守護值多少錢?絕對超過二萬五千元吧!
今天好像又談得太長了,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喜歡,我們下回接著聊品牌故事、定位、行銷,也請大家幫忙在我們的臉書、Youtube、部落格按讚喔,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
2018/6/29 顧及然 院長
國際總裁菁英書院
#元氣補給站
#興趣
#興趣與事業的差別是什麼
#最大的差異在於賺不賺錢
#領導者就是企業的靈魂
#也是品牌故事定位行銷的核心價值來源
#正確的品牌意識是「品牌>價格>價值」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大陸 總裁 漫畫 在 勞友的漫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勞工少女Building Love Again人物介紹-阿芬]
我去南部辦演講時,
遇到一位頗低調的有錢老兄,
說的話很政治不正確但很有道理。
「做設計家裡有錢,從小看的東西就跟窮人家小孩不一樣,品味的養成自然從家境窮富就已經有根本上的差距了。」
說的沒錯啊,最先進的概念往往都是有錢人比窮人先實踐,
像是太陽能、電動車、全都是有錢人的玩意兒,
窮人要論思想先進大部分是玩不過有錢人的。
論環保,窮人還在吵電費,
有錢人已經開電動車甩我們這些酸民好幾條街了。
就像你看我小時候只能看雜貨店的10塊錢小叮噹漫畫,
我長大當然也只能畫出勞工少女這種鬼東西。
然後嘛...有錢有有錢的好處,自然也有壞處
像是超複雜的家庭關係
阿芬有18個異母兄弟姊妹是新加的設定
她是有錢人的私生女,從的是母姓
其實這設定早就有了,只是我沒講
就跟上面說的一樣
金錢也注定造成了愛情的不平等,
阿芬就是被困在這樣的矛盾裡,
越窮的人越曉得錢的可貴;
而越有錢的人則越曉得錢的無用。
好了,所以阿芬的故事大概是怎樣?
上面說的好像很沉重,但我並不打算這樣寫
因為李金龍跟阿芬就是愛情戲超經典的窮富配
村姑與大總裁;乞丐與公主
阿芬的故事我想寫成像港片[與龍共舞]的感覺
但阿芬扮演劉德華的角色!!
因為大陸雞我覺得真的很帥
大陸 總裁 漫畫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月27日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新聞彙整
今日圖片:漫畫一則,這則漫畫的主題是,憤怒的投票箱,因為這次歐盟大選結果,歐洲選民用選票表達他們對歐盟的憤怒。
今天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都分析了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這次大選,反歐盟政黨崛起,正在影響歐洲未來的政局走向。
這次大選,歐洲議會會選出751名議員,按照人口比例分配席次,像人多的德國有96席,人少的小國如盧森堡只有6席。
歐洲議會選舉為何重要:
選出的議會成員,再跨國組成政團議政。歐洲議會和各國領導人組成歐洲理事會,協商推出法案,歐洲議會對於農業等預算有極大影響力,也有監督和人事批准的權力,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也必需要歐洲議會批准。
因此,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結果顯示,極右派政黨席次成長一倍以上,其中法國民族陣線、英國獨立黨都贏得歷史性大勝,對歐洲政治投下震撼彈,目前外界的觀察是,歐洲選民變得更反歐盟。
各報分析:
華爾街日報刊出文章,標題是"歐洲議會選舉引發“餘震”",指出歐洲各國領導人之間,正在進行一場權力洗牌。
最重要的位置是,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黨候選人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容克認為,他會得到這個位置,因為支持容克的歐洲人民黨保住了其在歐洲議會的領先地位,獲得751個席位中的213席。但是,這次選舉,歐洲人民黨丟了59個席位,支持率下滑。反歐盟政黨奪走了部份席位。
英國首相戴維•卡麥隆,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反對容克上台。卡麥隆開始給歐盟各國領導人打電話,呼籲他們不要推選容克。英國首相已承諾,如果他贏得明年的英國大選,他將針對英國的歐盟成員資格舉行全民公投。
主流政黨繼續遭受反歐盟情緒高漲的後果,西班牙中間偏左的社會黨的領導人辭職,該黨得票率僅達到23%;愛爾蘭副總理下臺,因為他所在的工黨作為執政聯盟中的較小夥伴,在選舉中得票率屈居第五。
反體制政黨的人氣激增,促使這些政黨籌劃在歐洲議會裡重建反歐盟集團,兩大民粹主義政黨——法國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和英國的英國獨立黨(UKIP)——都在物色盟友。這兩個政黨都獲得24個席位,並列成為歐洲議會中的第四大黨。
紐約時報刊出文章,歐洲不要為眼前困境而忘了自由的意義。
紐約時報分析,這次選舉結果顯示,歐洲選民對歐盟反感,他們問,歐盟做了什麼,布魯塞爾又為我做了什麼,它也許帶來了和平、消除了邊界,並讓曾經無法想像的繁榮擴散開來。但對現在的歐洲人來說,這些不再重要,歐洲人不願再花資源解決區域問題,幫助其他國家,想先解決自己的內部問題。
紐約時報寫道,"由28個成員組成的歐盟的理念和理想從未如此衰敗,竟至淪落到幾個邊緣政黨要認真考慮普京在白俄羅斯期許的會帶來好日子的歐亞聯盟的地步。"
這是一個很大的對比,烏克蘭和歐盟選舉幾乎同時舉行,在烏克蘭,許多人為加入歐盟獻出生命,認為加入歐盟就能得到自由和繁榮,在歐盟,卻開始有人討論,也許極權主義更能解決他們的問題,紐約時報報導,"歐洲突然充斥著被德國人如今稱為「普丁 理解者」的人...從更寬泛的意義上說,就是指普丁 的辯護者。這些形色各異的歐洲人認為,普丁敢於直對美國、體現了「家庭價值觀」、與令人討厭的歐盟對抗,而且立場強硬。"歐洲人現在開始替普丁說話了,對歐洲現在政局來說,的確是個重要變化。
歐盟像個圍城,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以下是今天各報的新聞標題
華爾街日報
981鑽井平臺完成中建島附近海域第一階段鑽探作業
比亞迪電動車前景看好 配股無阻股價上揚
泰軍方工作重心轉至經濟 大選時間未定
莫迪宣誓就任印度總理
安倍晉三欲重新調整地區力量平衡
[中國實時報 文化] 開羅稱中國山寨版獅身人面像侵權
[亞太] sony、松下考慮與Japan Display組建OLED面板合資公司
[中國實時報 文化] 國務院專家:中國將繼續研究轉基因
[歐洲] 烏政府軍與分離者在頓涅茨克機場爆發沖突
[中國實時報 經濟] 潘石屹:當前的中國樓市就是泰坦尼克號
[亞太] 印度大使牌汽車停產 稱雄半世紀終結束
[美國] 輝瑞收回對阿斯利康的收購要約
[中港臺] 中資公司海外子公司成對外併購主力
[歐洲] 德拉吉:超低通脹預期或使消費者推遲開支
[歐洲] 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新政府
[美國] 加州槍擊案嫌犯曾在YouTube上預告謀殺
[觀點] 中國降準的時機已經成熟
[亞太] 泰國反政府抗議領袖獲保釋
[經濟實時報] 台灣數據預示中國大陸及亞洲經濟即將回暖
[中港臺] 中國央行:一季度移動支付筆數增232.20%
[中國實時報 經濟] 書寫中國:張化橋談中國國企
[中國實時報 經濟] 福特汽車在華本土化終將到來?
[亞太] 泰國軍方對選舉時間保持沉默
[A股脈動] 26日收盤:創業板指六連陽突破下跌通道
[亞太] 泰國軍方將精力轉投經濟及選舉改革
[亞太] 馬航搜索寄望私人承包商 中馬澳將聯合招標
[中港臺] 報道:中國下調央企今年利潤目標
[中港臺] 房地產大亨宋衛平抨擊政府過度干預樓市
[觀點] 習近平常態:未來10年中國經濟大趨勢
[亞太] 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各自強化領土主張
[科技] 三星將關閉音樂及電子書服務
[中港臺] 證監會受理中國核建2.89億美元IPO申請
[經濟脈搏] IMF總裁:全球央行或須關注金融穩定
[中國實時報 經濟] 暴力事件令烏魯木齊大巴紮生意受損
[A股脈動] 26日午盤: 創業板積極反彈領先主機板
[中國實時報 法律] 前美防長:習近平對軍隊的控制力更強
[亞太] 香港與東盟自貿協定正式談判7月展開
[科技] 車載應用的巨大變革
[中國實時報 經濟] 習近平支持自貿區 表態溫和但成效可期
[股市時評] 標普500指數上周漲1.2% 創紀錄新高
[中港臺] 海關總署將在長江經濟帶複製上海自貿區成果
[中港臺] 香港交易所面臨新訴訟
[亞太] 中日軍機對峙 兩國互指對方挑舋
[中港臺] 中國加大力度補貼本土汽車生產商
梅克爾支持容克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
[劉罡讀報] 讀報:外媒評波羅申科贏得烏克蘭大選
[亞太] 泰國民眾不滿政變 快閃抗議蔓延
[科技看點] 蘋果新電視廣告力推iPad
[觀點] 美國會再次失去中國嗎?
[科技] sony落戶自貿區 將攜手東方明珠售PlayStation
金融時報
經濟學的要務與創新
越南反華事件的鏡中之像
新疆暴恐警示中國恐怖活動塔利班化
媒體劄記:嚴打一年
網路加劇西方社會分化
歐巴馬必須正視莫迪挑戰
如何硬化地方政府的預算約束?
中國政府的經濟邏輯
中國不會重演美國式崛起
迅雷重啟赴美上市
Lex專欄:中國地產崩盤後或迎來整合
日本譴責中國戰機迫近日方偵察機
Lex專欄:Gazprom資本支出謎題
蘋果擬推出智慧家居平臺
泰國軍政府警告:將動用武力鎮壓抗議者
烏克蘭政府向親俄羅斯武裝分子發動空襲
歐洲議會選舉引發“餘震”
皮凱蒂回應FT:數據問題不影響結論
FT社評:應該公開監督皮凱蒂的數據
菲總統:中國在玩“危險遊戲”
紐約時報
中國再次指責美國從事網絡間諜活動
俄羅斯緩和對烏克蘭新領導人的態度
最後一位波蘭共產黨將軍雅魯澤爾斯基去世
災後重建的玉樹,有人獲利有人失望
烏克蘭危機敲響歐洲能源的警鐘
歐洲在創造就業方面遠超美國
加州槍手行兇前數周曾混過警方調查
教皇介入中東和談,做巴以中間人
美知名駭客被捕後幫政府打擊駭客
泰國軍方拘捕政府領導人,政變引發小規模抗議
名護市長訪美反對普天間遷移方案
鮑文德:新疆政策是否會走入暴力和鎮壓的循環
習近平推動中國軍隊全面改革
正在覺醒的中國勞工
歐洲不要為眼前困境而忘了自由的意義
一位北京市民的舊城文化保衛戰
中國女性借「耽美」文學探索受壓抑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