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我來到了熱死人的管樂之都-嘉義。
禮拜天早上去觀摩東石國中室外走圖練習的部份~
看到這群國中生,就想到以前學生時期,
一樣的不服輸,一樣的勇往直前~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剛升國一的旗隊弟弟,
因為身材較嬌小,侷限住了很多動作,導致他要做出跟別人一樣的動作需要付出更多時間,也要跨越更多難關;
我就這樣看著他不斷練習重複動作,
縱使累了、手酸了、沮喪了,他一再撿起旗子,重新開始。
到後面似乎因為心理層面支持不住,默默流下眼淚。
指導的三年級學長去找教練求助,教練馬上飛奔過去做心理建設,給與安慰及特別指導。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也看到教練不只是社團教練,並沒有帶完社團就沒事,拍拍屁股走人這樣,
學生受傷,教練比學生還緊張。
就連品德(有看到小朋友互嘴,兩個一起被罵XD)、學業成績,教練也得幫忙照看。
只因為樂旗隊是一個Team,是一家人。
一年級是初學拋旗、擔任道具組,非常辛苦,但二年級槍隊也好不到哪去,雖然經過一年的洗禮後動作熟練,但總是會有受傷的風險,看到他們被槍打到,痛在那邊甩手就覺得心疼。
我:「練槍累不累?辛不辛苦?」
「不會啊!」學生一邊甩着手,一邊露出燦爛的笑容對我說。
揮灑着汗水,在南部太陽下曬得紅通通,學生的臉上沒有疲態,是閃閃發光的,看他們這樣我也覺得很開心,似乎找回以前學生時期的動力🍻
嘉義的國中生還蠻乖的,跟室內合奏教練相比,室外行進的教練從頭到尾都是「語氣嚴厲」、「面露兇光」。
這些教練,吉拉從以前跟他們都有私交,每個都是好好先生/小姐,甚至是搞笑開心果,所以吉拉第一次看到他們帶團時的嚴肅貌還有自帶內建大聲公著實嚇了好大一跳。
(臥槽,居然比我還兇……)
但學生都很尊重教練,秩序也都良好,該閉嘴就閉嘴,該吹就吹,動作一次到位就一次到位,不一次到位的話全團從頭再來一次,或是被罰伏地挺身、波比跳等體能訓練。
選出來的分部長比老師還兇,只要有一點點講話聲音,分部長直接跳出來噴組員的XD
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下來看的三個學校剛好都是分別練習不同的領域的狀態
南興國中室內練習著重於呼吸、放鬆、和聲、音準再搭上原地踏步,最後才是修曲子音樂。
嘉義大學由於還在開團初期,尚在建立新的系統,必須從基本步伐及儀態開始練起,後面才另外上呼吸法。
東石國中則是看到室外走圖的部份,以及旗隊的練習狀況,跟東石的總教練、校長及訓育組長有小聊一下,也得知這些學生都是從國一才開始學樂器,除了自己的吹管部份要練以外,前排打擊也一樣要學,國二才開始真正走圖比賽。
我只能說這一切如果沒有學校的資源、老師(訓育組長)的犧牲奉獻、家長的大力支持,以及學生本身的熱情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以前總是有對於行進樂的錯誤迷思:「反正走圖走好就好,音樂方面可以隨便的啦!」
這個講出去真的會被行進管樂出身的打死 = =
後來楊教練給我看他之前去國外參加DCI比賽片段,各個比賽隊伍莫不聲音乾淨、技巧高超。
殊不知國外的行進比賽,一堆音樂系下去走的,跟台灣截然不同。
https://youtu.be/FO6d8zDf1Hg (3:22 大黃蜂的飛行)
https://youtu.be/4eyC0B7znaU (比賽前熱嘴,辣個和聲音準有夠恐怖 = = )
看完三天的感想,真心覺得行進管樂體能負擔靠北大,還要背譜、背圖、跳舞,自己的演奏技巧、儀態、步伐也要顧,遠比室內的強度高太多了……
首先最感謝 #楊孝豪 教練 騎著歐兜賣帶著我到處跑到處吃,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得起床開始跑一整天行程,體力完全不堪負荷。累得要死的情況下還要飽受驚嚇體驗「一輪60」的高鐵大道機車之旅,著實是精神上的折磨😑
不過也多虧楊教練,這幾天的確跑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東西、吃了很多東西、腰圍也長了不知道幾吋,行程滿滿也收穫滿滿。
另外感謝 南興國中 #周健安 教練、 嘉義大學 #張有義 教練、 東石國中 #王秀田 總教練、打擊 #蔡易諭 教練 、 旗隊 #簡語彤 教練,詳細解答我的疑問,讓我更進一步知道有關行進樂方面的訊息。
離開嘉義前,也謝謝「警伯」 #翁啓榮 的照顧,也聊了許多天,才知道看起來娃娃臉的警伯原來進階到了「福祿壽」的其中一員XD (這資歷是有多深RRR)
衷心感謝各位的照顧,南部真的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也是個熱死人的地方XDDD
我下次去絕對要寒流時再去!!!!
好啦,我已經滾回寒帶地區了,這次去嘉義一整個是養神豬拼命餵食的概念,肚子沒有一天消下來過。
我是待嘉義四天就胖了2kg的吉拉🦖,希望今天的圖有成功激怒到你,文章卻能帶給更多尚未接觸行進樂的朋友們一些訊息❤
大黃蜂的飛行簡譜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機器人全面占領地球時,我們人類還能做什麼工作?】
去年九月,我的同學傳來一支影片,內容是一名來自義大利的鋼琴家TEO,和中國大陸鋼琴家郎朗的徒弟同台較勁琴藝,而TEO的經紀人是我同學的外甥。
一開始,舞台上放置兩部鋼琴,接著放下厚重的布幕,裡面有兩位鋼琴家,一位是TEO,一位是郎朗的徒弟,兩人各自彈奏完畢之後,要郎朗猜TEO是彈哪一部,郎朗當然猜對了,他說TEO彈得完美精準,毫無差錯,而自己的徒弟彈得強弱對比明顯,有情感上的表露,但是錯了一個音。不過郎朗笑著說:
「錯了一個音,也挺好的。」
是的,就是這個錯音出賣了答案!如果沒有錯這個音,並不容易辨識兩人的差異,而以完美性來說,TEO技藝還更勝一籌。說到這裡,你知道TEO是誰嗎?
機器人!
接著,還是隔著布幕,換了另一名徒弟,兩人比賽速度,演奏《大黃蜂的飛行》,一人是53秒,另一人快1秒,後者是TEO。擁有52隻手指的TEO在接受主持人訪問時,幽默地說:
「我學了兩年鋼琴,從生下來第三天就開始學。」
語畢,這位「音樂神童」俏皮地眨了一下眼,萌翻台下的觀眾。大家先是傻住了,後來又笑開來,從臉上表情的轉變看來,人類對機器人的來臨,心情充滿矛盾,既是害怕它搶走工作,丟了飯碗,卻又期待它打開一個新世界,為自己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
很多人沒有料想到,機器人已經進步到足以當鋼琴家,攻進人類最後一個領域:「藝術」。即使如此,看完這場人機PK之後,還是有人會自我安慰:「你看,藝術這種東西,不是比精準不出錯而已,還比感情詮釋的高下,這是機器人永遠比不上的。」
這話,也對也不對。也對,是指現在;也不對,是指未來。
我最近看了一本新書《機器,平台,群眾》(Harnessing our digital future),它是麻省理工學院兩位教授合寫的書,第一個部分談的是AI機器人截至出書之前可以做到的地步,也就是可以取代人類工作的程度,內心受到極大的衝擊,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顛覆人類觀念的最新進展。
先來看人類最後一道防線「藝術」這個領域,AI機器人不只是會演奏鋼琴,它也會作曲,在音樂廳發表作品。有一位化學教授兼音樂迷在聽Emily Howell寫的曲子之後說:「這是我這輩子聽過最感動的音樂體驗之一。」半年後發現這是電腦科學家寫的數位作品,卻又改口說:
「確實很美,但我一聽到,就能斷定這首曲子是電腦創作的,因為沒有情感、沒有靈魂、沒有深度。」
這是典型的馬後炮,看得出人類在嫉妒機器人嗎?這種酸葡萄心理,一向都是出現在原來我們認為這個人不怎麼樣,後來發現他很怎麼樣的時候,所以這位大學教授難道不也在稱讚數位作品表現精湛嗎?
不要說作曲,連食譜也可以是數位作品,IBM就做過這件事,用的都是人們喜愛的食材與味道,可是結果卻教人類望塵莫及,全部是新穎的組合,你這輩子沒見過的菜色變化,因為機器人的腦和人類的腦運用方式完全不同,勢必為人類創造全新的味蕾時代。
我知道你現在的心情,一定很想問,寫得出來這樣的食譜,但是做得出來嗎?嗯,還在實驗中,不過已有機器人能夠從頭到尾烹煮出一些菜色,只是在面對我們認為最簡單的備料工作,反而困住了,沒法切菜精準,因為蔬菜水果「尚天然」,規格不一,讓他們搞不定。
可是這是遲早的事,不少餐廳都想辦法自動化,先從外場的自動點餐開始,接著是改變廚房作業的流程,像是麥當勞已經試驗成功,機器人不僅能夠獨力完成漢堡,也比人類快很多。
就連攸關人類生命的建築設計,數位設計也可以派上用場,像是上海中心大廈總共128層樓,每年減少3萬4千公噸的碳足跡,建材成本省下5千8萬美元。它的半旋轉造型,是人類建築師想不出來、算不出來,也不敢做出來,而是電腦設計出來的,人類建築師能做的不過是按照它給的藍圖再做精修。
從這棟挑戰建築極限的摩天大樓的設計流程來看,你注意到了嗎?過去我們認為,電腦只是跑資料,或是幫人類做細工,而做判斷與決策的是人類。在《機器,平台,群眾》這本書,指稱這是上一代機器人的思維,未來將倒過來,由機器人做判斷與決策,因為它們比人類更理性,不會不自覺地犯一連串思考的邏輯謬誤。
也就是說,未來主導地球的「腦」,不是人類的腦,而是機器人的腦。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充滿挫折?手可以做的工作,機器人拿走了;連腦可以做的工作,機器人也一併端走,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工作,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
《機器,平台,群眾》這本書給的答案是,「心」做的工作。也就是,和心理感受、與人社交有關的事情。
機器人是自主學習的機器,透過越來越多的體驗,餵進更多的資料,它會不斷進步,這是比人類強的地方。即使如此,機器人處理的還是1或0,問題是人類的社會更多的是「非1」或「非0」,對於機器人而言,是難以理解的模糊與混亂。它要能夠做到理解,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比如:我們看到老闆在千分之一秒極速飄過的眼神,馬上就能夠意會老闆要我們做的事,可是機器人沒法感受,也沒法意會。換句話說,它可以說一籮筐的笑話,或是眨眼賣萌,你就是沒辦法跟他談戀愛,因為他讀不了你的心,沒法理解你上一秒還笑著,怎麼下一秒就哭了呢?
所以,人類未來會將「理性」交給機器人,而把「感性」握在手裡。當你生病時,診斷出來病因的是機器人,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藉由醫生的嘴巴告訴我們這個結果,而且還要拍拍我們的手,感同身受地跟我們一起靜默一會兒,同時幫我們安慰親人好友,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溫度。
如果連「心」都不見了,不懂得與人社交、相互關懷,不要說是機器人,連狗或貓這些貼心溫暖的寵物都可以取代我們人類。
想要知道當機器人全面占領地球時,我們人類還剩下什麼?推荐你看這本書《機器,平台,群眾》,非常好看,將會打開你的視野,穿越時空,看到未來,最重要的是拯救你的生涯。
攝影Teresa Shih
----------
洪雪珍的最新力作《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在各大書局及網路書店都可以購得:
●博客來 https://goo.gl/iBHnHV
●誠品 https://goo.gl/eMDCME
●金石堂 https://goo.gl/QqWDPA
●TAAZE https://goo.gl/BCywDe
●時報悅讀網 https://goo.gl/7miwRC
電子書獨家預購
●樂天KOBO https://goo.gl/GajNts
大黃蜂的飛行簡譜 在 大黃蜂的飛行-Flight of the Bumble-Bee 高音笛,EGG編譜... 的推薦與評價
大黃蜂的飛行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高音笛,EGG編譜原調性超過直笛最高音域,採用長笛版本並且稍作調整部分音高。 部分段落與原本版本有些許差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