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網路成為生活中所必須,各式各樣的「迷因」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參與數位世界非常重要的成份之一。但「迷因」這個觀念如何形成的?
這篇來自【DQ地球圖輯隊】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迷因」這個概念與各種迷因的發展歷史,也讓我們看到網路發展的過程之中,人類的文化觀念與行動如何體現在網路世界之中。
------------------------------------
MEME的誕生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文化元素,像是服飾、飲食這種物質文化,或是宗教、音樂等非物質文化,不論是哪一種,它們都能透過在同一個文化中成長的人群,藉由互動、觀察、學習來擴散,過程中甚至可能再出現一些轉變並傳承下去。
1976年,演化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便基於生物演化的觀點,指出一個社會中各式各樣的文化元素就像基因一樣,也能透過模仿、轉譯來傳遞到下一代。
於是,他結合了希臘字根「mimeme」的意思(模仿)與「基因」的英文拼音(gene),把這種會代代傳下去的文化元素稱之為「迷因」(meme)。
迷因在哪裡 絕對難不倒你
在這個定義下,我們可以說生活周遭「無處不迷因」,像在〈奶茶聯盟參上!各地奶茶文化怎麼出現的?〉一文中就談到奶茶這個「迷因」,在台灣、香港、印度、英國、泰國等不同國家是如何隨著時間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奶茶;又或者是經典的古典樂曲《大黃蜂的飛行》(Flight of the Bumblebee)本來只是一段歌劇裡的管弦配樂,卻因為快速的節奏與旋律,讓它後來被單獨拿出來當成展示演奏技巧的炫技曲目。
看到這裡,你大概會說「小等一下!這跟我知道的迷因不太一樣啊!」,確實,要把這個迷因跟現在充滿惡搞、趣味元素的迷因聯想在一起真的不容易,究竟,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dq.yam.com/post.php?id=13085&fbclid=IwAR018f44759njjGEY1Sd1bIUPyHZjy4TQAiY_IYTuw1B_fEcOgMY1029fl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陶笛發展最早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各國歷史中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原本被定位成玩具的它,經長久的演進後成為了獨具特色的樂器。今天達人許家瑋大展身手,以陶笛演奏了有一定難度的《大黃蜂的飛行》成功驚豔了不少網友! 這首以速度聞名的樂曲,經常被拿來挑戰演奏速度的世界紀錄,想用陶笛完美詮釋這首歌,勢必得花許多時...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桃園青創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練過《大黃蜂的飛行》嗎?裏頭雖然有許多技巧是基本功 的評價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大黃蜂的飛行歌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大黃蜂的飛行歌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的更多视频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古典好好聽Classicalmusic to go 的更多视频 - Facebook 的評價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桃園青創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明青創基地 基地會員亮點報報📣
.
當創客 x 實體課程轉線上?💪可以激盪出什麼改變呢?
.
⚡️你知道高山鋸針蟻是地球上攻擊速度第二快的動物嗎?
⚡️你知道物理學家認為大黃蜂的身體與翅膀的比例極不科
學,從流體力學上看,它絕對沒有飛行的可能性,但它
是怎麼辦到的?
.
.
.
新明基地會員#程捷科技 Wits-Life 有木遊木作文創
多年致力於實體教學的林老師
深刻體會各位爸媽的感受(we hear you!)
把更多的昆蟲習性,恐龍演進,科學動力,車輛結構等
透過創客木作+科普知識的結構導讀,
由實體課轉型為線上教材
讓更多親子可以運用遠距教學的便利性,
輕鬆在家親子共學
.
▌科普線上課程特色
✅大自然與動力學等科普知識講授
✅實際創作刺激思考問題與解決困境之能力.
✅結合科普知識的教材機構加強學習深度
✅安全有創造力的台製研發教具
✅線上互動教室可精進表達能力
▌基地會員更多了解 #程捷科技
https://www.wits-life.com/
-----
#玩木作學科普 #智能科技首要第一步
#透過自然科普激盪孩子好奇心
#休課不停學
#新明青創基地
#程捷科技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陶笛發展最早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在各國歷史中都能找到它的蹤跡,原本被定位成玩具的它,經長久的演進後成為了獨具特色的樂器。今天達人許家瑋大展身手,以陶笛演奏了有一定難度的《大黃蜂的飛行》成功驚豔了不少網友!
這首以速度聞名的樂曲,經常被拿來挑戰演奏速度的世界紀錄,想用陶笛完美詮釋這首歌,勢必得花許多時間苦練!陶笛想吹得好除了必須精準配氣之外,更要手指和舌頭的完美搭配才行,連家瑋本人都在留言處幽默表示:吹完舌頭都要打結啦!一起來見識小小的陶笛能演奏出多美的樂曲吧。
影片授權:許家瑋 SYU JIAWEI(https://youtu.be/a1aaKK68YTI)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內第一部自動演奏小提琴機器人與真人合奏青花瓷與龍貓主題曲
明新科大研發出國內第一部小提琴機器人,特色在於輕巧的揮弓與準確的按弦,另採用電腦進行即時控制,可以實現相當接近真人演奏的程度。小提琴機器人目前已能演奏包括「大黃蜂的飛行」等快節奏的樂曲,演奏時快捷運行的弓,及靈活變動的手指,展現了令人炫目的機械技巧。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大黃蜂的飛行歌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出自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腳本取材於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同名童話詩。其特色在於利用提琴快速音群下所產生弓弦 . ... <看更多>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大黃蜂的飛行歌劇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出自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腳本取材於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同名童話詩。其特色在於利用提琴快速音群下所產生弓弦 . ... <看更多>
大黃蜂 的 飛行 特色 在 練過《大黃蜂的飛行》嗎?裏頭雖然有許多技巧是基本功 的推薦與評價
一起來聽聽小提琴演奏家大衛‧蓋瑞在《大黃蜂的飛行》締造的小提琴最速紀錄,其他還有木吉他、電吉他的演奏者挑戰,實在太厲害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