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台灣,可以不要這麼有壓力嗎?】2021.SDGs國際論壇精華🎉
「2021地球呼吸行動 SDGs國際論壇」呼籲眾人起身、讓SDGs行動像呼吸一樣自然且必然,永續就不再只是想像。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SDGs,2021年的論壇採虛實整合、擴大參與, 未來城市FutureCity 、 CSR在天下 雙網及 #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ECCT #LCI) 採線上、線下吸引近千人共襄盛舉。
論壇邀來更多國內外、各行各業的先行者,讓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同台,分享他們如何從本業「永續轉型」,實踐17項關鍵目標。
👉台北、桃園、台中、金門談永續,有什麼不同?
「我們要串接全世界有相同想法的國會會員,成為台灣SDGs的重要平台,」去年底,立法院副院長 蔡其昌 剛接下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會長,不只要藉跨黨派平台向國際發聲,也監督行政院盤點自我檢視報告。
👉 從自己開始也可以,台灣有哪些創新永續潛力股?
不只公部門,從個人出發,從能源、平權、教育到建設,台灣都有創新又創意的永續方案。如何從綠能出發,慢慢點亮17項目標?
👉各行各業的永續轉型,國內外企業怎麼做?
越來越多企業代表提到,企業不再以賺錢為唯一目標,想以永續策略撼動刻板印象的企業,他們還想做哪些事?
柯文哲 Bosch Home #顏恆文 電力粉絲團 TAIPOWER D/S ONE 電幻1號所 #楊偉甫 玉山銀行 數位生活好康 #陳茂欽
陽光伏特家 #陳惠萍 小紅帽Little Red Hood 林薇Vivi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Bio-Architecture Formosana #張清華
台中市 盧秀燕 日月領航 夢想發光 - 日月光半導體 #汪渡村
瑞助營造‧Reiju #張正岳 #桃園市 鄭文燦 #金門縣 楊鎮浯 (Andy Yang) 全家FamilyMart #葉榮廷
何謂永續?該如何達成SDGs? 未來城市FutureCity 為你搶先整理論壇精華,完整影音將於四月份上線,敬請鎖定雙網粉專以及 未來永續行動 Future SDGs 社團!
★一次看懂SDGs:https://bit.ly/2021FutureSDGs
★索取天下SDGs行動指南,打開你的永續 17 式:https://bit.ly/SDGsWhitePaper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2030永續發展目標
#未來城市 #CSR在天下
#2021地球呼吸行動
#SDGs行動代號
#SDGs
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2020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欄】陳惠萍:什麼是理想中的美好城市?從大城小鎮的永續實踐一窺究竟.....(12/23/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城市是人們居住、打拼的地方,「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你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什麼樣貌?
一座美好的城市會是何種樣貌?有許多學者都提出了想像。
最早可追溯自1898年伊比尼澤.霍華(Ebenezer Howard)所提出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概念,針對英國都市問題提出一種平衡人工與自然區域比例的都市空間規畫,也開啟在城市實踐人類發展與自然共生的啟蒙思潮。
美國城市生態學者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於1987 年出版《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y Future》一書,提出「生態城市」(Ecocity)概念,強調尋找人類與自然的平衡原則,是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生態城市可自行供應所需的能源與食物,並且降低居民的生態足跡。這樣的城市將對環境更加友善、減少污染、土地利用與全球暖化;此一概念也被視為永續城市的雛形。
近年,對於永續城市的構想藍圖還有: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循環城市、韌性城市等,亦可被視為兼顧人類文明發展與環境生態共榮的城市烏托邦。
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下,「永續城市」則可被定義為滿足經濟、社會與環境共好,並且「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的探索起點: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
為了在城市治理中導入永續發展思維,國際上有許多城市開始採用「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VLR),透過系統性的檢驗架構強化市政發展與SDGs指標的連結,進而提出地區戰略、接軌全球永續行動。
VLR可視為在地城市與全球銜接對話的重要工具,不只幫助地方政府分享實踐SDG的本地化經驗,也可透過數據監測、系統性地檢驗成果。依據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所發佈的《State of the Voluntary Local Reviews 2020》,我們可以看見全球各城市的自願檢視報告重點及其所回應的SDG目標。
紐約市是第一個在施政計劃中納入SDGs的城市先驅,同時也提出全球第一份VLR。
截至2020年2月,全球已有15個領先城市提出VLR,其中包含兩個台灣城市:新北市、台北市,9月時桃園市成為台灣第三個提出自願性地方檢視報告的城市。
永續城市的模樣:全球與台灣的大城小鎮故事
2018年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KCC)和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CA)共同發表一份「2019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報告:城市挑戰與創新」,其中介紹了20 個城市案例,說明不同地區的城市如何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回應城市永續發展的挑戰。
於此,本文希望帶領大家從大城小鎮的案例出發,更進一步窺見永續城市的可能樣貌。
(1)連結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大數據(Big Data),成為更聰明的智慧城市:
以2019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獎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例,其透過12項智慧城市解決方案「GrowSmarter Project」,解決城市人口、住房、交通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等問題,藉此推進城市永續發展。
然而,居住在最聰明的城市,人們將擁有怎樣的生活?在這本《歡迎來到世界上最聰明的城市》手冊中,呈現2040年斯德哥爾摩的城市日常,映照我們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在這座智慧之城,除了便捷且低碳的公共運輸,還可透過密集的感測網絡確保交通一路順暢。此外,城市中的數據中心與網路服務,將可遠距提供完善的學校教育、居住/工作空間與高齡照護服務。
更饒富趣味的是,在這座網路無遠弗屆的未來城市裡,還將保留專屬的「離線區域」(Offline Zones),所有VR、臉部辨識及數據廣告等都將被屏蔽,成為這座科技喧囂的城市中能夠暫時「離線而居」的空間結界。
智慧城市結合物聯網科技不只解決各種問題,也可幫助市民參與城市管理。
例如,巴西里約熱內盧透過發起「資料群眾外包」(data crowdsourcing)計劃,鼓勵貧民區青少年,製作社區衛星(將數位相機綁在風箏上,並加上簡易配件),俯照城市街景。
此外,城市營運中心也鼓勵居民透過智慧型手機標示所遭遇的城市問題,如街道照明故障、蚊蟲孳生的垃圾堆等,不僅可減少緊急事件的通報時程,協助市民快速取得各項訊息,亦可以作為城市管理與規劃方向的基礎。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的發展核心更在於如何透過科技應用服務弱勢對象。以智慧城市常見的自駕車科技為例,我們可以看見其如何幫助偏鄉銀髮族、身障人士及一般民眾,共享自由、安全且便利的暖心運具,藉此紓解高齡化社會下的各種問題(例如:日漸凋零的高齡駕駛、偏鄉大眾運輸因路線成本而遭裁撤)。
日本軟銀自駕車概念影片「バスがまた、通るようになったから」:
https://youtu.be/g4f_HEplM5A
(2)以人為本,讓所有人都幸福的城市:
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曾說:「當我們在思考如何讓城市變得更好的時候,你必須要把生活在其中的人都納入考量」!因此,一座幸福宜居的理想城市,也必須讓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民都能感受美好。
日本橫濱的未來城市計劃中,便以「A Community for All」為目標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各種挑戰。
過去,橫濱市曾是日本最繁華的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橫濱市因為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的影響,不只讓橫濱成為嚴重高齡化城市,也導致當前城市體系運作的隱憂。
為此,橫濱市採取公私協力方式打造實現滿足各年齡需求的全民社區。其中包含:住房多樣性、智慧能源管理、環保減碳等設計。例如,依照人口統計及家庭收入設計住房區域,滿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中,城市住房示範計劃也與電信、能源管理、保全公司合作,打造可視化及用戶友善系統,並且透過能源管理系統以優化能源供需,實現具有節能環保、循環利用且具防災功能的智慧住宅。更重要的是,在實現全民社區的願景過程中,橫濱市十分強調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溝通協作,方能真正落實全齡友善的城市設計。
由此可知,以人為本的精神將是永續城市的重要核心。如同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丹麥哥本哈根在其政府都市計劃書中所強調:「城市是大家的,市民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平等的享受哥本哈根的城市生活」。
於此,我們也看見所有人共好的理想城市,其核心並非全然現代主義的高科技追尋,而是蘊藏於城市設計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回應SDGs不遺落所有人的理念,才能打造出讓每一個人都幸福快樂的城市。
(3)綠色低碳,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城市:
城市是人口聚居之地,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往往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來源。為了邁向永續發展,近年許多城市已積極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並減少碳排放。參考CDP發布的「再生能源城市地圖」可以窺見,目前全球已有超過百座城市的電力七成以上來自再生能源。
此外,百分百再生能源也成為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例如,英國有80多個市鎮組成UK1oo,承諾於2050 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美國亦有58個城市加入環保團體的「Mayors For 100 Percent Clean Energy」計劃,宣示2035年達成10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地方能源革命不只在城市興起,更在鄉村城鎮展開。在德國有70多個小鎮已經實現百分百再生能源的夢想。以德國知名的能源村Wildpoldsried為例,在這個人口僅有2500人的小村莊,自1998年起即由市府結合公民參與投入發展生質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發展,如今已成為100%使用再生能源、享譽國際的綠色能源村。
人口老化凋零的農村社區,轉型綠能不只創造地方經濟,更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支持青年回鄉。德國綠色小鎮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看見再生能源發展如何結合經濟與環境共榮,此外過程中亦可落實公民參與及社區共享精神,像是2017年曾訪台的Wildpoldsried副市長君特.穆格雷(Günter Mögele)自身也參與其中。其在住家屋頂裝設太陽能,並將電力賣給當地社區市民。
在台灣,也有原鄉部落期盼轉型綠能與生態共好。2020年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與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共同發起的「點亮比亞外」部落綠能公益計劃,即是希望邀請全民一起關注台灣偏鄉部落的電力需求,用綠能點亮比亞外長老教會、支持部落能源自主。
未來這座自發自用搭配儲能設備的太陽能電廠將不只為教會節省電費支出,還可幫助提供老人共餐服務、溫暖更多獨居長者。更重要的,使用再生能源也將支持比亞外成為與自然和諧共生、守護藍腹鷴的綠色生態部落。
幸福不在他方:城市烏托邦的永續追尋
城市是全球永續戰役的關鍵節點。換言之,所有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都是在地的(All SDGs are Local)。因此,這場從全球到台灣的城市轉型浪潮中,我們必須透過SDGs的「在地化」(Localization),方能實現更多兼顧社會、經濟與環境共好的永續城市。
然而,未來永續城市的輪廓並非固著不變的。伴隨時空流變,不同階段的城市發展也將面臨迥異的人口與環境挑戰。因此,追尋幸福的城市烏托邦或許將是一場無止盡的追尋。而在這條持續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可藉由SDGs指引方向,並且納入所有人的參與,一起走向共同想要的未來!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92
♡
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2020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減碳績效與總經理薪酬連動 國泰金控集團減碳是玩真的..... (09/15/2020 天下雜誌)
文:鄭宇茹
氣候變遷是風險管理中的重大風險,若未積極因應,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國泰金控集團綠色價值鏈將總經理的績效與減碳綁在一起,宣示他們是認真面對節能減碳的議題。
如果沒達成減碳目標,會影響總經理的薪酬績效?國泰金控集團就是用這種方式告訴你,他們減碳是玩真的!
在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的績效評估中,2020年加入了5年(2017年至2021年)溫室氣體要減量5%的績效,而在國泰員工的努力下,進度甚至超越原本2020的設定目標。李長庚謙虛地說:「相信金融業同業與先進對於企業永續的策略與管理方式都有精闢見解,我個人的案例在此提供先進卓參。」
李長庚的績效,只是國泰推動綠色價值鏈2.0的其中一環,主要目標是希望國泰在面對氣候變遷對產業所帶來的風險衝擊時,能結合金融核心本業降低風險,避免不可逆的災難性損失,進而導致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積極面對氣候變遷風險
因此,國泰的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報告)小組緊密關注、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財務衝擊,而且除了不再新承作任何燃煤發電融資外,也將未積極轉型再生能源的燃煤發電業者,列入不可投資名單。
國泰統計,2019年低碳投資金額1,652億元,包含能源、建築、廢棄物回收、交通等產業,藉由將資金投入更多低碳發展的企業,促使經濟及社會往低碳發展,減緩全球氣候變遷趨勢,進而降低整體社會及國泰價值鏈所承受的系統性風險。
除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風險外,國泰也發現氣候變遷衍生的商機,依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這是台灣的優勢。
2015年簽署赤道原則後,隔年國泰世華銀行就完成台灣首件離岸風電專案融資;2018年擔任海龍2號及3號的財務顧問,憑藉專案融資專業團隊,提供結合區域知識與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的經驗。
更擔任允能風電聯貸案的主辦行,是目前亞太地區規模最大離岸風場。截至2019年底,國泰世華銀行參與的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達768MW,每年可減碳超過130萬公噸,相當於3,500座大安森林公園。
此外,2019年國泰在台中啟用烏日教育大樓,為金融業最大的太陽能自發自用建築,每年預估可發約20萬度電。
綠色價值鏈2.0三重點:廣度、態度、深度
李長庚表示,綠色價值鏈2.0的重點在於三件事:廣度、態度、深度。他說,目標是將永續概念擴大到更多價值鏈對象,思考如何更積極主動影響價值鏈的夥伴,並在每個環節落實深度管理。
在廣度上,國泰世華身為國內第一家簽署赤道原則的銀行,也擴大應用於企金授信管理,意思是除赤道原則案件外,授信額度達一定規模且資金用途符合特定敏感性產業定義的授信案件,皆須於貸前與貸後辦理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
國泰身為大型機構投資人,主動與企業議合,包含CDP Non-Disclosure Campaign、Climate Action 100+ 及舉辦氣候變遷論壇,目前已由初期排除政策,將爭議性產業列入不可投資/放貸名單的做法,逐步演變到制訂明確的議合規範,主動影響被投資公司,目的是與價值鏈上的夥伴們一同成長,因應風險,是國泰的態度。
在深度面,國泰擴大營運管理數據,將流程管理細緻化,例如國泰人壽透過「科學化客戶經營模式Cathay Box」來處理最困難的業務員拜訪客戶的交通數據蒐集,透過此系統的建置,將業務員拜訪客戶的紙本紀錄行動數位化,方能管理與分析國泰每年1,000萬多份保單碳足跡的計算,進而取得減碳標籤的認證,更成為第一間拿到減碳標籤的壽險業。
國泰積極推動綠色價值2.0,除了從上往下帶動整個集團一齊往減碳、永續的方向前進,更將價值鏈上的企業夥伴納入推動範圍,發揮其影響力,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大型標竿企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632
♡
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2020 在 天下雜誌邀請你一起參與數位轉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數位轉型 是一條需要眾多不同人才、不同想法的人碰撞出來的路! 天下雜誌 期待能和有理想及有數位能力的你,一起開創出下一階段的 數位轉型 之路! ... <看更多>
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2020 在 【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最新年度出爐】 你在乎的新聞是 ... 的推薦與評價
口罩快可以脫了!台灣新冠致死率已低於流感,降級前準備3件事|天下雜誌. 國內疫情逐漸降溫,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甚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