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524】臺灣最早博物館 臺博館前身設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08年5月24日:日治時期的今天,依臺灣總督府訓令,在臺北廳設「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前身。
此博物館計畫,前期歷經總督府彩票局的臨時展覽會館、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兩階段。
1913年4月1日,「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建築物在現今二二八公園動工,1915年8月20日完工,博物館搬遷至新落成的建築物,正式開館;首任館長川上瀧彌,是奠定臺灣植物學研究基礎的人,為此鞠躬盡瘁竟在開幕隔日過世。
博物館由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建築,原址正是被拆除的臺北大天后宮,從日治到光復後,此館一直是臺北的建築美學指標,鎮守臺灣人文歷史的收藏重任。
現在臺博館也依首都核心區博物館計畫,逐步將鐵道部園區等納入,日後將有一番更完整的臺灣歷史風貌。(影片來源:Milton Lee)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3fnavb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臺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北大天后宮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5的網紅陳允萍 Peter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天后宮歷史 在 黃智賢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湄州媽祖
1
我來湄洲,朝拜媽祖了。
朋友開車,從廈門上高速,2個小時到莆田,再開半個多小時到碼頭搭船就到湄洲了。
這裡,就是媽祖的家鄉。
2
媽祖是宋朝人,姓林,名字是默,是福建莆田湄洲島人。
媽祖升天後,因為被認為護佑出海船民,屢屢護國庇民,從宋徽宗賜廟額“順濟”,成為政府承認的廟宇開始,歷經被朝廷褒封為夫人、妃、天妃、天后。
所以,後來的媽祖廟,都稱為天后宮。
但是,媽祖遠遠不只是海神,保祐出行而已。
我去過天津的媽祖廟。
從天津,南到南洋,媽祖都成為家戶的守護神。
3
台灣是鄭成功時期,把媽祖的信仰帶來台灣的。
媽祖本來就是漁民出海的保護神。
先民渡過黑水溝,把最大的依靠媽祖,帶來了台灣。
在台南的開基天后宮,建造於西元1663年,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所以被稱為開基天后宮。
但澎湖天后宮歷史其實更久遠。主要是因為,澎湖跟台灣之間的海域,海象凶險,大陸渡海到澎湖更早於到台灣本島。
當然,在台灣,媽祖不再只是漁民的守護神,而是台灣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
台灣的媽祖廟,起碼有500座以上。
明代跟清代起造的有40來座。
每年的媽祖繞境,更是台灣一大盛事。
4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媽祖的故鄉湄洲島。
敬謹肅穆,懷想千年來,多少滄桑。
一個人的生命,不過短短幾十年。
可是以媽祖之名,慈愛守護,卻可以超越千年而不朽。
PS
1
湄洲島上,處處是台灣的痕跡。
2
台灣進香團、台灣各地天后宮跟湄洲的關聯。
3
電音三太子
4
媽媽帶著來拜媽祖,可愛的小女孩,背著可愛的小魚簍。
5
跟台北的微笑共享單車同款。
6
湄洲島旁十幾海浬,有大坵小坵兩小島,居民都是湄洲島人。
1949年後,兩小島變成由金門下轄。
島民直到2002年才再度回鄉。
歷史啊歷史。
天后宮歷史 在 跟著Andy逍遙世界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馬祖南竿的金板境天后宮歷史悠久,散發濃濃的閩東建築元素,而且供奉的是馬祖唯一的泥塑媽祖像,重點是面容清秀雅致,符合傳說中媽祖得道升天時的年輕形象,放眼全台也極罕見。
相傳為清代嘉慶年間大海盜蔡牽為求神明庇佑所建,清同治8年間曾居民加以修護,而後又於民國8、38、68、73年共4次修繕。今日廟宇仍保有當年閩東封火山牆的型式,內部以福州杉為材,採穿斗式構架,柱、樑、檁、枋、望板、斗栱、柱礎等構件清晰可見。頂上屬於出檐式建築工法,正門原為板牆立面,後為保護木構架避免長期風化毀損,改設為磚造牆身。廟內供奉天上聖母、威武陳將軍、華光大帝、臨水夫人、福德正神等眾神,神像與神龕雕工古樸細膩,尤其主祀神媽祖的塑像仍保留清秀的神韻,最邊側二處神龕也以少見的「廟中廟」形式呈現,散發簡樸典雅、古色古香的氣息。
廟前廣場是平日村民休憩場域,每年中秋節都有溫馨的全村「燒塔」團聚活動。
天后宮歷史 在 陳允萍 Peter 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天后宮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吉澳Kat O/Crooked Island位處香港東北水域,距深圳鹽田港不足一公里,其海岸線曲折,狀如反寫的「之」字,故得 Crooked Island 之名,意即「彎曲的島」。吉澳以東為寬闊的大鵬灣,而灣口朝內海的吉澳灣三面環山,乃漁船避風良港,故名吉澳,取其吉祥之意。吉澳在五十年代曾是養活四千餘人的繁盛漁村,惜時移世易,村民多已外遷,惟仍會參加十年一度的安龍太平清醮,甚至僑居海外的鄉親亦會回到吉澳聚首一堂祭祀島上龍脈,據報章報導,剛在2016年舉辦的第26屆安龍太平清醮 (此傳統習俗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便有約八千名原居民參與,平日冷冷清清的小島頓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小輪經黃竹角嘴 (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 遠眺了鬼手岩及鴨洲、鴨螺春 (此為官方地圖寫法,據說正字為鴨籮膥,意即鴨尾的蛋,膥由未、成、肉三字組成,十分有趣)與細鴨洲。緩緩進入吉澳灣,建有橙黃色仿古上蓋的碼頭看上去異常豪華。登岸後隨即右轉沿吉澳大街前往天后廟。成立地質公園後,當局設立吉澳自然步道,而吉澳部份地區亦已劃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印洲塘景區。2011 年香港國家地質公園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一員,原來有位吉澳村民對此功不可沒。據說當年兩名評審員來港審視申請,其時由吉澳當地人稱「姨婆」的李玉英女士帶領參觀由她打理的天后宮,笑容可掬的李婆婆滿懷熱誠為他們親切講解廟內眾多浮雕彩繪的歷史典故,評審員受其誠意感動,皆因在吉澳土生土長的李婆婆致力為遊人介紹吉澳豐富的人文歷史,突顯村民願意為地質公園出一分力,而地區參與亦正是地質公園賴以成功的一大要素,例如政府與吉澳村民及非牟利機構合作,改建村校為吉澳地質教育中心,村民更提供了不少珍貴文物作展覽之用。倘偏離地質公園成立原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某些景區發出黃牌警告。吉澳天后宮歷史悠久,始建年份已難以考究,惟廟內銅鐘銘文鑄有「乾隆二十八年」字樣 (即 1763 年) ,以此推斷天后宮應有至少兩個半世紀歷史。天后宮有兩個天后娘娘神像,後方較大的是長駐在廟的「坐相娘娘」,前方較小的則是會在天后寶誕、安龍清醮乘轎出巡的「行相娘娘」。神台前的雕塑描繪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如八仙過海、桃園結義,但這些故事能否繼續傳承下去呢?若有機會,不妨參觀收藏在旁的「鬼佬門神」和「菜神」,據說當時駐守吉澳的啹喀兵幫忙翻新天后宮,但為大門髹上油漆後,卻忘記門神是甚麼模樣,最後參考對方模樣,再憑模糊記憶畫出一對門神,腰帶更活像比卡超、外星人,而安放在另一角落的財神亦十分特別,大抵是啹喀兵以為「財」是「菜」,結果這對財神各持一棵菜。當地人稱天后宮前的細葉榕為姻緣樹,近看則會發現其主幹橫向生長,聽聞背後有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大家不妨在網上發掘一下,除此之外,亦有傳說稱是天后娘娘不欲大樹阻擋其視線,故此命令大樹只能橫向生長。不過大樹橫生據說實乃 1936 年一場颱風將其吹至傾側,惟其生命力極為頑強,時至今日仍然枝葉茂盛。翻查記錄,1936 年 8 月中有強烈颱風襲港,天文臺曾為此懸掛十號風球,並曾在蚊尾洲 (Gap Rock) 錄得時速 132 英里 (即時速 212 公里) 的陣風,該颱風造成廣泛破壞。
天后宮歷史 在 於艋舺黃氏家廟(今址為台北市廣州街265巷3號)設立布教所 ... 的推薦與評價
下圖由張哲生於80年後;2019年12月7日在同地拍攝,原弘法寺早已變為台北天后宮,不過寺內仍有供奉弘法大師。 ... 年歷史。 ... 今台北市貴陽街與西園路口)合建寺廟供奉媽祖, ... ... <看更多>
天后宮歷史 在 鹿港天后宮建築歷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鹿港 天后宮 建築 歷史. 6.1K views · 10 years ago ...more. 鹿港 天后宮. 2.7K. Subscribe. 2.7K subscribers. 23.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