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從前年十一月開始說起。前年十一月的第一週,我去淡水教召(有些人應該有印象),雖然是懷著超級嫌棄的怕麻煩心情,但另一方面,又覺得要是能在裡面看書,其實也不錯,所以收行李的時候,想說帶三本書進去好了,前兩本是在那時西門町剛開的電光影裡書店買的香港電影的影評集(都很有趣),然後又想想,難得可以只能專心看書,順便帶一本小說進去好了,但我看書的速度非常慢,讀長篇小說需要很專注,那還是帶短篇小說集進去好了。
於是,我將在二手書店買來的,已經有點泛黃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收進行李裡。
人生的第一次教召,非常的麻煩,遠比我想像中的麻煩,聽比我們早幾天來的班長說這個營長是新來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總想要表現,所以這次教召比之前的還要硬很多囉。本來抱著可以悠哉看書的心情,大概在各種無聊的課程裡給打亂掉了,等我開始看到《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經是教召結束前一天,在室內教室戴著鋼盔坐在小板凳保槍其實所有人都在聊天的時間。
因為營長的關係,來督導的長官在教室外頭走來走去,我像個上課偷看漫畫的國中生,警戒的打開斑馬封面的小說集。前面都是大咖在推薦這本小說哦....黃春明張大春柯裕棻,嗯,但我是聽有吉在節目上推這本我才知道吳明益耶,然後我開始了第一個故事,吳明益在淡水有河book閃現靈感而寫成的「天橋上的魔術師」。
你知道,有種狀態是當你很認真的時候,就能完全忽略掉旁邊的雜音,很明顯的,讀《天橋上的魔術師》讓我達到這種狀態,在這個充滿男人汗臭,充滿髒話吵雜的空間裡,你就是孤身一人,通到在我兩歲時就已經拆掉的中華商場,那個在侯孝賢的《戀戀風塵》能看到阿遠想要偷車,結果被辛樹芬哭著阻止的店家騎樓,就是那個中華商場。
《天橋上的魔術師》有一種平順,不單單只是鄉愁懷舊的情感,而是吳明益的魔幻寫實是一種誠懇,他在故事裡頭的孩子們投射自己的一部份,是真似假,裡面的文字,裡頭的回憶,這已經是一場吳明益的魔術秀,認真的魔術秀。
時間一跳,去年二月國際書展的最後一日,因為知道吳明益在那天有個大型演講,然後又聽說好像可以簽書,所以我帶著《天橋上的魔術師》,那時剛開始看了一點點的《複眼人》,然後在新經典的攤位買了《浮光》跟《苦雨之地》(去年十二月初倒是帶著它去了東京),沒參加過書展如我,想說拿四本給作家簽應該比較有誠意(應該吧)。
但吳明益的人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演講一結束,新經典的攤位瞬間湧入很多人,在發號碼牌的時候(上次參加要拿號碼牌的活動是去AKB握手會)連旁邊的門口警衛大叔都跑來喊「不要擋住動線」,在慌亂中,我拿到14號(還記得是因為我還留著)。
吳明益要簽書的時候,會先盯著讀者幾秒鐘,用他一貫那個眉頭深鎖的眼神(他所有照片幾乎都是這種表情),看的非常認真(也許是在猜測這人到底為什麼會喜歡自己的書),然後才會用鋼筆開始簽名並留下簽書日期,簽完,會用衛生紙擦了擦,深怕墨水未乾,一蓋上去扉頁會糊掉。
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吳明益,並留下「非常認真」印象的機會。
又過了幾個月,我有幸認識了新經典裡頭的幾位人物,很有意思,負責吳明益各種出版業務的編輯(這邊就不寫您的名字了XD),吳明益在東華大學的學生,從他們的對話之中,逐漸拼湊出那個文字以外的吳明益,但多半聽到的,都是「吳明益老師有多麼認真」的故事。
我想著,也許所謂的小說家必須要擁有這種認真吧,要在文字裡描繪出一個畫面感強的世界,一定需要非常認真,非常慎重的專注力及自我要求吧,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出所有的細節。
不過說實話,在知道《天橋上的魔術師》要出漫畫版的時候,我其實有些震驚(比知道要出連續劇還驚訝),因為《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的中華商場除了是很多人的回憶,裡頭的故事要改成漫畫人物,裡頭的敘述要改成漫畫分鏡,其實不太能想像出來,但,第一次看到原稿,我就覺得,阮光民老師跟小莊老師做到了。
阮光民卷我最喜歡的是「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小莊卷則是「唐先生的西裝店」,兩位老師以非常出色並具有個人風格的分鏡手法,繪出吳明益的文字,這兩篇講了「躲藏」這件事的故事,不,那已經不是吳明益的東西,那甚至跟我坐在吵雜教室裡一邊用眼睛一邊想出的畫面不相同,那是用畫筆勾出更細膩的空間與時光,那又是另一種不同的認真與慎重。
所以當我去圖像暨互動藝術展,我想,這又是另一種《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形式。
展區的「金魚」的動態投影,「唐先生的西裝店」的門邊縫隙,「流光似水」的燈光裝置,以及那座天橋,裡頭創造出來的細節,那也是在原著的基礎上仔細的構想,是無數個在意無比的細節,漸漸構成我們能踩在上面、我們能用手去摸的空間。那甚至又超脫於這陣子很多人分享,《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打造出來「中華商場」。
這些人在吳明益的想像裡,以一種誠懇無比的方式,拼湊出不同於吳明益的「中華商場」世界觀,呈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中華商場,看著這些東西,逐漸能感受到那種不是簡單改編,而是直接從吳明益身上感染來的認真與慎重感。
聽聞這個免費的圖像暨互動藝術展,開到這個禮拜六就會結束了,真的很可惜,覺得這個空間應該好好被保存下來的。不過在希望各位有機會能去看看的同時,這可能也如同中華商場的命運吧,雖然它消逝了,但它的存在,卻對那個時代的人以慎重無比的描寫,保留下來,而這種慎重,是會延伸並延續下去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
「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心得] 天橋上的魔術師:給我一個好故事。 -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問卦] 天橋魔ㄉ斑馬到底是啥意思?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有雷#心得#天橋上的魔術師EP-01 九十九樓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金魚意思-推薦/討論/評價在PTT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唐先生的西裝店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要先從前年十一月開始說起。前年十一月的第一週,我去淡水教召(有些人應該有印象),雖然是懷著超級嫌棄的怕麻煩心情,但另一方面,又覺得要是能在裡面看書,其實也不錯,所以收行李的時候,想說帶三本書進去好了,前兩本是在那時西門町剛開的電光影裡書店買的香港電影的影評集(都很有趣),然後又想想,難得可以只能專心看書,順便帶一本小說進去好了,但我看書的速度非常慢,讀長篇小說需要很專注,那還是帶短篇小說集進去好了。
於是,我將在二手書店買來的,已經有點泛黃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收進行李裡。
人生的第一次教召,非常的麻煩,遠比我想像中的麻煩,聽比我們早幾天來的班長說這個營長是新來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嘛,總想要表現,所以這次教召比之前的還要硬很多囉。本來抱著可以悠哉看書的心情,大概在各種無聊的課程裡給打亂掉了,等我開始看到《天橋上的魔術師》,已經是教召結束前一天,在室內教室戴著鋼盔坐在小板凳保槍其實所有人都在聊天的時間。
因為營長的關係,來督導的長官在教室外頭走來走去,我像個上課偷看漫畫的國中生,警戒的打開斑馬封面的小說集。前面都是大咖在推薦這本小說哦....黃春明張大春柯裕棻,嗯,但我是聽有吉在節目上推這本我才知道吳明益耶,然後我開始了第一個故事,吳明益在淡水有河book閃現靈感而寫成的「天橋上的魔術師」。
你知道,有種狀態是當你很認真的時候,就能完全忽略掉旁邊的雜音,很明顯的,讀《天橋上的魔術師》讓我達到這種狀態,在這個充滿男人汗臭,充滿髒話吵雜的空間裡,你就是孤身一人,通到在我兩歲時就已經拆掉的中華商場,那個在侯孝賢的《戀戀風塵》能看到阿遠想要偷車,結果被辛樹芬哭著阻止的店家騎樓,就是那個中華商場。
《天橋上的魔術師》有一種平順,不單單只是鄉愁懷舊的情感,而是吳明益的魔幻寫實是一種誠懇,他在故事裡頭的孩子們投射自己的一部份,是真似假,裡面的文字,裡頭的回憶,這已經是一場吳明益的魔術秀,認真的魔術秀。
時間一跳,去年二月國際書展的最後一日,因為知道吳明益在那天有個大型演講,然後又聽說好像可以簽書,所以我帶著《天橋上的魔術師》,那時剛開始看了一點點的《複眼人》,然後在新經典的攤位買了《浮光》跟《苦雨之地》(去年十二月初倒是帶著它去了東京),沒參加過書展如我,想說拿四本給作家簽應該比較有誠意(應該吧)。
但吳明益的人氣,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演講一結束,新經典的攤位瞬間湧入很多人,在發號碼牌的時候(上次參加要拿號碼牌的活動是去AKB握手會)連旁邊的門口警衛大叔都跑來喊「不要擋住動線」,在慌亂中,我拿到14號(還記得是因為我還留著)。
吳明益要簽書的時候,會先盯著讀者幾秒鐘,用他一貫那個眉頭深鎖的眼神(他所有照片幾乎都是這種表情),看的非常認真(也許是在猜測這人到底為什麼會喜歡自己的書),然後才會用鋼筆開始簽名並留下簽書日期,簽完,會用衛生紙擦了擦,深怕墨水未乾,一蓋上去扉頁會糊掉。
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吳明益,並留下「非常認真」印象的機會。
又過了幾個月,我有幸認識了新經典裡頭的幾位人物,很有意思,負責吳明益各種出版業務的編輯(這邊就不寫您的名字了XD),吳明益在東華大學的學生,從他們的對話之中,逐漸拼湊出那個文字以外的吳明益,但多半聽到的,都是「吳明益老師有多麼認真」的故事。
我想著,也許所謂的小說家必須要擁有這種認真吧,要在文字裡描繪出一個畫面感強的世界,一定需要非常認真,非常慎重的專注力及自我要求吧,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出所有的細節。
不過說實話,在知道《天橋上的魔術師》要出漫畫版的時候,我其實有些震驚(比知道要出連續劇還驚訝),因為《天橋上的魔術師》裡的中華商場除了是很多人的回憶,裡頭的故事要改成漫畫人物,裡頭的敘述要改成漫畫分鏡,其實不太能想像出來,但,第一次看到原稿,我就覺得,阮光民老師跟小莊老師做到了。
阮光民卷我最喜歡的是「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小莊卷則是「唐先生的西裝店」,兩位老師以非常出色並具有個人風格的分鏡手法,繪出吳明益的文字,這兩篇講了「躲藏」這件事的故事,不,那已經不是吳明益的東西,那甚至跟我坐在吵雜教室裡一邊用眼睛一邊想出的畫面不相同,那是用畫筆勾出更細膩的空間與時光,那又是另一種不同的認真與慎重。
所以當我去圖像暨互動藝術展,我想,這又是另一種《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形式。
展區的「金魚」的動態投影,「唐先生的西裝店」的門邊縫隙,「流光似水」的燈光裝置,以及那座天橋,裡頭創造出來的細節,那也是在原著的基礎上仔細的構想,是無數個在意無比的細節,漸漸構成我們能踩在上面、我們能用手去摸的空間。那甚至又超脫於這陣子很多人分享,《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打造出來「中華商場」。
這些人在吳明益的想像裡,以一種誠懇無比的方式,拼湊出不同於吳明益的「中華商場」世界觀,呈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中華商場,看著這些東西,逐漸能感受到那種不是簡單改編,而是直接從吳明益身上感染來的認真與慎重感。
聽聞這個免費的圖像暨互動藝術展,開到這個禮拜六就會結束了,真的很可惜,覺得這個空間應該好好被保存下來的。不過在希望各位有機會能去看看的同時,這可能也如同中華商場的命運吧,雖然它消逝了,但它的存在,卻對那個時代的人以慎重無比的描寫,保留下來,而這種慎重,是會延伸並延續下去的。
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
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問卦] 天橋魔ㄉ斑馬到底是啥意思? PTT推薦- 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集裡割完包皮ㄉ小不點肚子去上廁所時,從門縫中看到斑馬路過。 所以說,這斑馬到底象徵啥意思ㄋ?聽說這段特效是韓國弄ㄉ。有卦不?? ... <看更多>
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有雷#心得#天橋上的魔術師EP-01 九十九樓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來源:Netflix 天橋上的魔術師) (這裡在鋪陳超時空手錶之後應該會出現, ... 意思, 後面集數應該會解答) #2 初見魔法師小不點到天橋擺攤發現魔術師有 ... ... <看更多>
天橋上的魔術師 斑馬 意思 在 [心得] 天橋上的魔術師:給我一個好故事。 - 看板Taiw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上週播完前兩集的時候,我的心情是憤怒的,兩億燒得如此愜意,應該只有跨年晚
會的煙火可以比擬吧。我對前四集的評價,就是「本土A片」四個字。注意,在這裡A
片這個字與污穢下流無關,我所謂的A片,就是當一部片它的劇情、布置、人物、動作
,完全只為了一件事觀眾「爽」的時候,我就會說,他是A片,所以復仇者聯盟是
不是A片?我會說是。
A片好不好,看手段與目的是否相合,換言之要是導演成功讓他想爽的人爽到了,
那大概沒什麼問題,但我會這麼憤怒就是因為,我感覺自己明明應該是受眾(事實上以
他緊鑼密鼓的網路宣傳部署還有各種廣告來說,大概全臺灣人都應該是預設受眾),可
是看完前兩集,我只覺得這部A片到底要賣給誰?
想一想,能賣的只有兩種人,第一種人,就是他真混過中華商場,你可以看有一類
評論的確抱持如此論調,從自己/親人角度出發,談佈景設計,談那個時代的人物互動
,談各種小細節的營造,他們的盛讚來自於那個時代的再現,像是參與一場觀落陰;另
一種人就是他把這齣戲當博物館看了,這什麼情況,就是你走進去,然後「WOW是珍
妮佛賣鞋店」、「你剛剛攻擊我(魔術師)的行李箱?」、「(那個時代的人物)酷耶
」的這種感嘆,他們並不曾活在那個時代,但這場戲說服他們那個時代真的就是長那個
樣子。
可影評絕口不提故事。
對啊,一集五十分鐘,你問我怎麼可能沒有故事呢?我問你,第一集劇情貫穿之的
核心衝突是什麼?第二集呢?第三、四集的問題後面再談,但這怎麼回事?這個時代要
吸引受眾,你最好確保角色一出場他的球就能直接砸在觀眾臉上,甚至在角色投球之前
,觀眾就感受到「喔喔那個風吹起來了」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導演,你今天這個風也未
免吹太久了吧,你吹了整整兩集啊,令人難過的是第三集投出去的球簡直比王建民出軌
之後還軟,告訴我,這真的可以吸引到所謂的「主要受眾」嗎。
我並不是什麼寫作專業,或是整天拿著教材晃來晃去「故事吸引人最重要」之類的
人,但很遺憾我今天大概是得跟他們站在一起了,電視劇我不是沒看過,缺乏劇情的玩
意也不少,庸俗且氾濫的劇情更是罄竹難書,但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似乎天生有
種特性,能讓人產生超越理解的共鳴,能讓人在情感上彷彿與故事裡的人走了一遭,所
以我想問:天橋上的魔術師,你把故事變到哪裡去了?是在一篇篇吹捧的評論裡嗎?還
是跟著臺灣人四百年史一起被燒啦?這裡讓我替大眾代言一下,我認為能吸引普羅大眾
的藝術創作,一直都是很講求「故事」的,所以我最火的一點就是,一部A片,居然不
能滿足他的預設受眾,而是那一撮可以滿足於辦博物館跟搭時光機的人,這,有點本末
倒置了吧。
前兩集最後的霓虹燈寶來塢也救不了劇情破碎到不行的事實,到了三、四集,套個
支那用語,我是真的「懵了」。我要花好大一番力氣才能理解到說,哇,原來這是個有
點GAY里GAY氣的故事要不是那幾個同志在那追人我搞不好根本GET不到。
到了第四集,我又不費吹灰之力就理解民族的偉人一點都不偉大,而是個愛拿相機拍老
百姓的雞八混蛋,問題是這件事並不被包裹在故事裡頭。看起來前兩集塑造的種種在唏
哩嘩啦過水之後,像是最後一間商場廁所裡的東西,都消失了,導演很享受細細描繪黨
國痕跡,好像拿著催眠用具在觀眾眼前晃蕩:這是黨國機器喔,很可怕喔。
你罵我我怎麼這樣講話,首先,拍黨國痕跡不代表你要讓故事再次消滅,我可以幫
導演解釋,要是使用故事去描繪那個時代的話,會讓觀眾先意識、專注於個人的道德得
失,而不是整個體制無微不至的滲入,但很可惜的是,你說第三集我還可以理解,但第
四集你顯然插入了一個故事嘛。你插入了一個抄禁書的故事,你插入了一個那時代有抓
耙子的故事,你插入了一個小孩子天真地把真理用拗口的國語說出來的故事,問題是:
這個故事為什麼,又有什麼必要和石獅子嘎在一起?我看完之後完全感覺不到那什麼ㄓ
ˋ的玩意的便宜象徵(就是把他是什麼作用的神獸念一遍,我還以為在看寶可夢)到底
想做什麼,一般觀眾可能比我懂得更多,但你覺得他們關心嗎?這是一齣在NETFL
IX上映+受眾為普羅臺灣人的電視劇,換言之你要理解到他的限制是什麼,就是大家
其實都沒有很專心啦幹!你看我打髒話也沒差,因為都不會有人讀到這裡,你還覺得臺
灣人可以盯著一部電視劇「喔這邊的構圖很細心喔」、「挖這個分鏡跟取景很巧妙耶」
、「這裡的內心戲好棒」?醒醒吧導演,一個觀眾進不了故事的電視劇,這劇本沒在垃
圾桶裡,那是臺灣人善良,臺灣人善良了四百年啊。
而且這麼一繞,三四集又繞回A片了,這次A的不是觀落陰、觀光客,這次A的…
…其實我也沒很懂,這真能滿足到想看國家機器殺人於無形的A片粉絲嗎?我的意思是
,連一個故事都攪的比藻礁的地形還破碎了,我們到底要從哪裡去切入這齣劇,又從哪
裡感覺到隨時被盯著的戰慄感?從罰你做伏地挺身的死外省腔那裡?還是從那個把小孩
抱在膝蓋摩擦又拿著相機到處拍拍拍的情色狗仔隊大叔那邊?(不過這裡要說句公道話
,把攝影機的快門比喻成槍的扳機,也算是簡潔明快又少數能讓觀眾意識到「黨國視線
」威力的畫面了。)這些政治碎片跟若有似無的愛情碎片還有奇特的夢遊碎片拼在一起
之後,乍看之下還真是一個故事,可是細看之後,每條故事的軸線彼此之間的關係比臺
灣文化產業的氣息還稀薄,雖然並不那麼無藥可救。
我前面還只談美學問題,也只想停在美學問題,但在這裡我只想稍微指出兩個政治
問題。第一、都把白色恐怖攤出來了,都把《臺灣人四百年史》攤出來了,為什麼,為
什麼「那個人」的名字這麼難講出來?到底是講出「QQ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比較
害羞,還是「蔣中正」比較可恥?我真的不是很懂,這麼這麼多已經明白到不行的關鍵
場景,然後你在這邊突然一個後退,像是國小生一樣喔不好意思我超線了對不起我只會
說「民族的偉人」,我不很瞭解這到底能用什麼美學考量來解釋它的明白。
第二、我想問一下,所以你們說的要讓台劇站出來,或是所謂好的台劇「基本功」
,就停在這裡了嗎?我想要替一些政治上腦的人問一下,這玩意真的能「戰勝韓劇」嗎
?就算今天不拿最高等級的《怪奇物語》來比較,請問這齣戲能不能幹得過一票公式化
得一塌糊塗的韓國奇幻劇?不要跟我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比較寫實比較WIN,寫實
是你的美學追求,但下班的追劇時光只是安慰臺灣人沒有累得像狗,而這針安慰劑的效
果實在很無力。
在前兩集剛播畢時,我就在自己的社交網站批評過一次,《天橋上的魔術師》拿了
這麼多錢沒花在刀口淨買刀鞘,可還是很希望它可以在後面的表現狠狠地打我一巴掌,
順道還噴我兩句「再說細節不重要啊」之類的垃圾話,但已經四集過去,這玩意還能怎
麼搞,我是一點期待心理都沒有了,只希望下次打開五六集的時候Uber eat可
以準時些,不要讓我一門心思淨在挑人家毛病,給不了外送員的負評導演也只能概括承
受。
--
[當仁不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09.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614626224.A.86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