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天空形容詞英文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小金魚的日更200篇挑戰 #Day37
#100個最常見的職涯問題 009
Q:大公司底下的新創公司,是好的選擇嗎?
看到這個問題,彷彿看到我自己這幾年的工作經驗(笑)
我待過三個新創的團隊,而且共同特色是:團隊的規模小而美,但是公司本體不是。
我簡單稱之為:大公司底下的新創公司。
這樣的公司,有什麼特色呢?是不是個好的選擇?
以下是我的五點心得。
🎯1. 大公司底下的新創公司的總體悟與必要的心態
一個字的形容詞是「累」,兩個的形容詞是「好玩」,三個字的形容詞是「好刺激」。
累、好玩、好刺激大體上我這幾年的心得。
大家可以注意到,我把「累」放在第一個形容詞,因為,不是普通的累,是真的很累。所以腦袋中第一個蹦出來的關鍵字就是「累」。
這個累是:
(1)時間上的累:我有過三年是沒有週休、24小時待命、週休和姐妹逛街隨時會停下來回覆訊息的
(2)心理上的累:那三年睡覺的時候我鈴聲開到最大聲,因為我怕漏接了任何電話,時常半夜會被打電話叫起來處理系統問題。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半夜三點半被叫醒,我一路監控到六點半,然後眯一下,九點準時上班。
我現在想想,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公司沒有我不會倒的,事情永遠會有人處理。
但是我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就是當時有太多人都覺得「事情有人會處理」,而我就是那個處理的人。
而我,一個剛出社會的菜鳥,我非常非常非常需要舞台,我甚至可以說:我就是鐵了心在尋找自己的舞台。
那時候,每次被說是工作狂的時候,我都會反駁,覺得「哪有?我沒有!」
我現在細想:哈,我就是標準工作狂。
但是這個累不會一直下去,我覺得一直這麼累很不正常,24小時待命這件事情會讓身體出問題,年輕的時候可以,之後就必須轉為多靠一點腦袋,而不是一直是靠時間上的付出來贏得注目。
但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任何技能,又想要前輩教自己,那麼唯一人家不願意但你多的是的就是「時間」。
(3)至於,「好玩」跟「好刺激」則是我現在的心情。累過了之後,開始發現這其中有趣的地方,但我必須說一個很重要的心態:
「Shit happens everyday. Don’t complain. Complete it.」
我聽過/見過太多喜歡抱怨的人,真的不必要。
新創團隊原先就比別人還要不穩定、不知道未來、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你以為的工作只是人家商業模式裡的beta測試版。抱怨不會讓事情變好,只會讓你的心情變糟,一旦心情變糟,你處理事情的效能就會降低。
英文有一句話說「take it or leave it.」(要就要,不要就拉倒)我覺得很適合用在新創。
遇到問題,你要不就是接下來做完,要不你就不要管。看清了事情的本質後,其實你會更海闊天空。
🎯2. 大公司底下的新創公司,適合誰?
(1)新創適合「你任何部門都想要碰,你有絕對渴望學習的心。」
很多人會覺得新創不穩定、不知道在做什麼,所以進去之後很痛苦,覺得為什麼你跟一群和你差不多懂的人一起工作,想象中那種有前輩帶領的安心感呢?
難道是做夢嗎?
對!就是做夢!你真的想的太美好了。
有令你信服的前輩帶領的安心是可遇不可求,不要看太多偶像劇,覺得到處都有這樣的人,其實很少。
新創人數少,只要你願意,你什麼都可以做!
我在新創裡碰了:教學、訓練、行政、客服、業務、人資、合約、產品、系統維護,我幾乎把我所有想要做的事情都做過一輪了。(只差沒有下廣告跟寫程式而已)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做什麼?那你就去新創用心的把每一個部分都學習一次。
你可以把新創想成他就是你的「職涯大學」,在大學裡,你什麼都學,有興趣就去上課,但要認真上。
只有認真,拼了全力,你才可有所收穫。如果你只是當作你在上通識課,那如同你已經忘了所有的通識課在所什麼那樣,你也不會在新創學習到任何東西的,甚至可以說你也不會在任何地方學到東西。
(2)新創適合「你有絕對的渴望想帶領團隊」
你想在新創帶領團隊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是你的心態而已。
因為你可能不會加薪與有好聽的職稱,但如果你以一種「我會先想辦法了解全部的事情並設法解決」,很快的,全部的人都會凡事第一個想到你,這時候,你跟帶領團隊沒什麼兩樣。
有些人不喜歡,覺得沒有職稱怎麼管人怎麼帶領團隊?
那想一下,下一秒公司就答應你讓你就變成主管了,你就突然有能力可以管理與帶領團隊了嗎?你就可以有勇氣做決定了嗎?你還不是主管時,決定錯了都是they的錯,你是主管後,就都是你的錯,你有信心?
如果你是那個願意想方設法解決的人,位置會是你的,不是在這裡拿到位置,也會是在其他的地方。
接下來三點是我在新創團隊的三點現實面提醒:
🎯1. 你雖然不想承認,但你就是含著金湯匙出身的
對,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不要不開心,你要開心。
你知道真正的新創團隊是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毛錢都要斤斤計較嗎?
但因為你是大公司的底下的新創團隊,所以你不用面對投資人、你可以一直投廣告、一直辦活動,彷彿錢從天上掉下來那樣,你要珍惜。
不相信的話,你就去問任何一個正在創業的朋友,問他如何錙銖必較分秒必爭,你就知道你有多幸福了。
🎯2. 那些你討厭的繁文縟節:小團隊的人力走大公司的流程
有個富爸爸,就必須遵守富爸爸的規定。
因為你吃他的用他的花他的,人家有什麼規定你就要怎麼做。
繁文縟節很麻煩,但是事情是人做出來的,我給你的良心建議就是:你一直卡關在哪,就去跟哪個關主做好朋友。
例如,財務、法務、技術一向是我的好朋友。
為什麼我提的工單,特別快速被修復?
為什麼我的請款錯誤不會被退回只需要修改?
為什麼我的合約法務願意先看?
不是我長得漂亮,而是我真心花了很多時間了解他們的困難點,當他們給予我支援的時候,我從不吝嗇給很大的誇獎。
🎯3. 整間公司什麼都有,但你什麼都沒有:系統沒有、人力沒有、標準化沒有
把這個列為本篇文章的最後一點,是因為這是一個事實,但也就是一個事實。
不用太多說,認清這個事實,你就會少點抱怨。
你問我:「難道你都不抱怨的嗎?」
當然會,心情不開心的時候,當然要說個兩句,但是,我儘量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帶有抱怨的情緒在。
我期許我自己是解決問題的人,不僅僅是提出問題的人。
我最常說的話是:我不是沒有情緒,我也不是喜歡每一個人,我只是很清楚知道我為何在這裡而已。
一個工作是不是好的選擇,從我問我自己、到人選問我、到諮詢者問我,我永遠只問一句話:
「你想獲得什麼?」
當你知道你想獲得什麼,你就知道這個工作是不是好選擇。
☞ 想每週一到五收到一個網友詢問的職涯問題解答嗎?
https://forms.gle/RKuZEdm5wEY4M4AG8
☞100個最常見的職涯問題合集:
https://forms.gle/RKuZEdm5wEY4M4AG8
天空形容詞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
——陳育虹詩美學的形成
◎小編徐祥祐賞析
2016年詩人陳育虹出版第七本詩集《閃神》,距上一本詩選集《之間》已過了五年之久,《閃神》出版後我們注意到詩人在詩學上的道路又再次推進,延續二十年的詩作風格,意象、文字的使用,並嘗試以更廣闊的題材作為對象。
1.詩歌常見的結構與聲音效能
陳育虹早期詩作便出現重視段落結構的特徵。
短詩明顯的結構多由分句(或句群、段落)的反覆連綿堆疊發展,亦有一氣呵成的敘事詩。而長詩多以敘事論述為主。
結構組成的單位層次小從單行句,如〈之十五‧隱〉每句皆以「因為」為首的急促擴展。句群如〈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詩雖未分行,但四行為一組的持續重複,同樣造成段落的效果。
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 ◎#陳育虹
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就把整個後院
佔滿了整個窗佔滿了
(細瘦的山櫻有細瘦的枝椏
細瘦的蕊)
只是一株山櫻就把整個天空佔滿了
整個山佔滿了
(細瘦的山櫻開了千百朵花
一簇簇緋紅的花啊)
一株山櫻花就把整個早晨佔滿了整個
春天佔滿了
(細瘦的山櫻與蝶兒蜂兒
歡愛細瘦的歡愛)
只是一株山櫻就把整個眼睛佔滿了
整個人佔滿了
(細瘦的山櫻有細瘦的靈魂
細瘦的呼吸)
返回
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就把整個宇宙
佔滿了整個心佔滿了
(一株細瘦的山櫻以及山櫻
細瘦的死
就把整個後院佔滿了)
分段的結構有些帶有呼應的效果,亦有為語氣轉折舒緩的分段。又如奏鳴曲的結構,主題反覆出現、發展,又頭尾相應,從破題而發展,再歸返呼應。
斷落的結構也增加詩歌的誦讀性,文字音韻美感。透過字詞迴旋,詩歌句首(分行或分段)相同或相似的詞彙,創作文字誦讀地律音樂性。
〈只是一株細瘦的山櫻〉四行一組,不斷以相同的句型歷險、轉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複誦四行一組的狀態,次次變化。
在《閃神》出版後,我們讀者更可以看出詩人對文字音律的追求,在卷一無調性出現像〈蜻蜓地賦格曲〉直接挪用賦格中主題句與對答句的形式。
2.詩語言與詩意象的運用
陳育虹詩作中另一特徵是思想與想像的延伸。在詩語言上,詩人始終包持著自我的克制,搬動無數物件、地景與意象來經營詩句。詩人楊牧在《之間》前序便以「詩是借喻」為題。陳詩的詩意象轉換快速,往往只停留一短句間便離去。喻體不斷的變化,質的高度變異性。也造成陳詩質地輕巧的語言。
在語言方面,詩人有一眾使用後現代結構、反邏輯、試圖語言實驗或遊戲的詩歌。詩語言處在一不安定的狀態。多以名詞或形容詞堆疊的長句,省略了標點符號的停頓。先行破壞語言制約的使用狀況,以求詩語言的創新、詞彙的新意。在這樣反覆、如精神失焦的處境中,反而可以讓很理性的文字發出感性的力量。
我告訴過 2 ◎#陳育虹
因為日子與日子的牆我告訴你我渴睡的毛細孔想你
我的肋骨想你我月暈的雙臂變成紫藤開滿唐朝的花也在想你
我一定告訴過你我的脣因為一杯燙嘴的咖啡我的指尖因為走馬燈的
夜的困惑因為鋪著青羊絨的天空的捨不得
3.主題與隱喻
詩人從女詩人(及女翻譯家)出發,他敏銳地覺察外文詩歌中高度的女性自覺,早期如《索隱》以一正一反對話般的書寫,與莎弗互文,《閃神》中有數首風格強烈與其他詩歌迥然不同的自白詩,如詩作〈現在幾點?!〉或以普拉絲作為副標的〈在十字路口〉。
另一種思想在詩中的形式如:《閃神》古老的神話一卷,出現有如寓言般具有懸宕的餘韻、故事性的詩作,它彷彿動用科學、自然亦或身邊隨處可得的物件,從之出發,到達某種訴求。
〈孤雌〉一詩彷彿是自然科普中談論生物演化的一章,詩人動用想像力回到史前紀年發展出一則像神話般寓言的故事。
孤雌3 ◎#陳育虹
我們的歷史從二疊紀開始。
我們的欲望很少,鐵樹乳汁就能滿足我們。
天暖時,我們以細胞減數分裂無性生殖,一代代,卵生胎生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複製。到了冷天,陽光和食物的匱乏讓我們產下一些匱乏的孩子。他們有些生來弱視,有些沒有翅膀和嘴;他們都是純雄性,X染色體不健全,這使得他們無法獨立再生。
淘汰瑕疵是自然法則。
我們蚜蟲因此有一個穩定的孤雌世界。
4.結語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詩作《閃神》出現了數首有別以往的以社會觀察為題的詩書寫。詩人以廣島核災、海地大地震為對象,也以新聞性的案例為主題,除了從思想、意象或美感中找到另一個社會性的事件,詩作同樣抵達他者的通透性。
《閃神》前序以一首散文詩〈後院〉開場,詩末寫道:『沒有,我始終沒有看見他。』那閃爍而過的既是一種詩人為詩的狀態,亦是詩人美學的形成。
-
◎作者簡介
陳育虹,祖籍廣東南海,生於台灣高雄,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業。
旅居加拿大溫哥華十數年後,現定厝台北。
出版詩集《關於詩》、《其實,海》、《河流進你深層靜脈》、《索隱》、《魅》等;以《索隱》一書獲《台灣詩選》2004 年度詩人獎;譯有英國桂冠女詩人 Carol Ann Duffy 作品《癡迷》。
-
美術設計: IG@brocccoliiiii
圖片來源: IG@brocccoliiiii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6.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陳育虹 #女性 #閃神 #反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