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疫苗和安全性】:
作者是一位醫藥科學記者,目前是《自然》雜誌的新聞實習生。本文是在COVID-19疫苗推出後,探討研究人員對安全性的看法。
當全球各國開始陸續接種COVID-19疫苗後,頭痛和發燒等暫時性副作用的報導不斷湧現。由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當中有很多是可以預料的。但是,與早期參與臨床研究的人數相比,現在已經有數百萬人接種了疫苗。因此,一些罕見的過敏反應的報導就會浮現,任何死亡與注射疫苗是否有關的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
毫無疑問,目前的疫苗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是,研究人員說,民眾關注於疫苗發生嚴重反應的風險遠遠超過了它對致命冠狀病毒的保護作用。
■有多少人在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生常見的副作用?
兩種分別由Moderna公司以及輝瑞和BioNTech合作開發的上市的mRNA疫苗,攜帶可提供編碼冠狀病毒蛋白的RNA片段,人體會對此產生反應。許多人接種這些疫苗後出現了「非嚴重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頭痛和疲勞。
根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的數據,每百萬劑量的mRNA疫苗中約有372份通報了非嚴重反應。該數字低於臨床試驗數據所預期至少80%的人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疼痛。進行試驗的研究人員密切監視疫苗的接種者,並記錄接種後的反應。
同時,VAERS依靠醫護人員和接種疫苗的人自我通報副作用。到目前為止,對二種mRNA疫苗的反應是相似的。這些疫苗採用兩劑的接種方案:第一劑注射會觸發免疫反應,第二劑「追加」劑,會增強人體抵抗冠狀病毒的能力。輝瑞-BioNTech疫苗上市使用時間比Moderna疫苗久,因此累積了更多的數據,同時也發現在注射第二劑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的比例更高。
在英國,已經釋出了超過三百萬劑由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製藥公司開發的另一種疫苗。該疫苗含有滅活的腺病毒,透過製造冠狀病毒蛋白以觸發免疫,同樣需要注射兩劑。
根據英國安全監控系統的「黃卡計劃」,每百萬劑中約有4000劑會導致不良反應。而根據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報告的臨床試驗數據則預估會出現更高、大約50%的參與者發生注射部位的疼痛、頭痛或疲勞。
目前對於在歐洲和北美以外地區(例如在中國)推出的疫苗的安全性數據還難以掌握。來自俄羅斯所採用腺病毒載體的Sputnik V疫苗的臨床試驗初步數據顯示,其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流感樣症狀和注射部位反應。
■與每年接種的流感疫苗的副作用相比?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感染病專家Helen Chu說,至少對於mRNA疫苗而言,與流感疫苗相比,醫生看到的副作用更多。例如,在輝瑞-BioNTech疫苗的臨床試驗中,有75%的參與者報告有「全身性反應」,例如頭痛、發燒或發冷。
相對的,在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的一項臨床試驗中,年齡在18~49歲之間的參與者約有34%發生全身性反應,50歲以上的參與者的副作用更低。
Chu說,mRNA COVID-19疫苗產生特別強的免疫反應,增加發生副作用的風險,儘管這也意味著疫苗正在起作用。她指出,接種第二劑輝瑞-BioNTech疫苗後不太舒服。
「我接種了疫苗,六個小時後,我感到發冷,發高燒,肌肉酸痛,我在床上躺了24小時。」,「然後36小時後,一切都結束恢復了正常。」 但是Chu說,她寧願因注射疫苗暫時生病,而不願感染COVID-19,因為「COVID-19是會致命的」。
■是否有任何死亡與COVID-19疫苗有關?
儘管有人質疑疫苗是否導致死亡,但至今沒有死亡直接歸因於COVID-19疫苗。 挪威的養老院中有33名老年人在接受輝瑞-BioNTech疫苗後6天內死亡,挪威醫學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得出結論,這些死亡與該年齡段的正常死亡率相符,而該疫苗對老年人仍然是安全的。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報告該國有27例死亡,但這些都沒有直接與COVID-19疫苗相關。
專長於驗證健康科學證據的作家兼科學家Hilda Bastian說,將死亡與疫苗本身直接聯繫起來「極其困難」。部分原因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死亡事件是在注射後數天或數週內發生的,因此很難排除其他情況。另一個原因是臨床醫生會考慮具有潛在健康狀況的老年人群優先接種疫苗。根據英國和美國的報告,大多數在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人都屬於這一類族群。
■研究人員對疫苗罕見但嚴重的過敏反應的認知是?
根據VAERS的數據,每使用一百萬劑劑量的Moderna疫苗會引起約3例過敏反應,而輝瑞-BioNTech疫苗會引起每百萬劑量的5例過敏反應。這比大多數其他疫苗更高。包括每年的流感疫苗在內,大約每百萬劑中有一劑會引起過敏反應。
而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到目前為止已經施打了300多萬例,並確認了30例過敏反應。疫苗專家預計,隨著注射更多疫苗,這些比率可能會發生變化。
儘管有些人曾需要住院治療,但目前所有人都已經完全康復。公共衛生官員建議對任何疫苗成分有過敏史的人不要接種COVID-19疫苗。
賓州費城兒童醫院的疫苗和傳染病專家Paul Offit說,與COVID-19不同,過敏反應如果很快發現,可以用腎上腺素(epinephrine)治療。Dr. Offit在美國FDA專家諮詢會議上支持批准通過兩家mRNA疫苗的使用。他說得很妙,「我希望SARS-CoV-2也可以用立即注射腎上腺素來治療!」。
大多數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之前也對其他物質會產生過敏反應: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數據,分別有80%及86%對輝瑞-BioNTech疫苗和Moderna疫苗出現過敏反應的人有過敏史。
過敏反應的具體原因仍然未知,但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自然》雜誌,該機構已經設計了一項臨床試驗來確定潛在的機制,但沒有具體說明何時開始試驗。
■什麼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研究人員注意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可能是mRNA疫苗中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Moderna和Pfizer-BioNTech疫苗使用空心脂質奈米顆粒包裝mRNA並傳遞給細胞。
一般PEG會鑲嵌在這些顆粒的脂質結構中,可幫助它們躲避免疫系統。除了疫苗外,在許多產品中都有PEG,例如瀉藥和痛風藥,也已知它們有引起過敏反應的風險。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製藥工程師Samuel Lai說,對有過敏反應的人進行的後續研究可以幫助確定PEG是否是罪魁禍首。如果這些人的血液樣本中含有抗PEG抗體,這可能是一個指標,但目前尚不清楚在過敏反應後能在血液中保留多長時間。
另外,對聚合物敏感的人注射不含PEG的疫苗(例如強生公司尚未批准的注射疫苗,該疫苗也是使用腺病毒來觸發對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可能是一種選擇。
德國的聚合物科學家Ulrich Schubert認為,現在應該投資開發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聚合物。在由Schubert工作的德國研究基金會資助的合作研究中心PolyTarget裡,這些研究正在進行中。
■譯者註:
1.強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開發的疫苗已經於2月26日獲FDA緊急使用授權核准在美國上市。
2.PEG 過去常應用在奈米藥物表面,具有增加其藥物血中輸送能力、增長半衰期、避免血清蛋白吸附力等優點。此次新冠疫苗使用PEG生醫材料也是疫苗開發史上...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562/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Nature- 2021-02-16
COVID vaccines and safety: what the research says
■ Author:Ariana Remmel
■ Lin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290-x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3/15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天鈺產品工程師 在 來妝點股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焦點新聞
◆大買反向ETF 外資迂迴炒匯 央行緊盯。
◆已奪264張選舉人票 拜登入主白宮 只差一州。
◆嘸驚! 恐慌指數創七個月最大跌幅。
◆人民幣在岸價 兩年半新高。
◆兩陣營募款打官司 專家:川普贏面不大。
◆美參院選情膠著 議事癱瘓機率升。
◆高通樂看5G手機 台積吃補。
◆i12剛上…蘋果舊機大追單。
◆華為拖累 大立光10月沒熱度。
◆蘋果給力 鴻海上月營收飆高。
◆股后領漲 IC族群齊上衝。
◆外資連四買 台股連四紅。
◆外資回頭 10月淨匯入600億元。
◆今年促參簽約金 上看1,200億。
◆民間投資五大支柱力挺 高仙桂:樂觀看明年GDP。
◆憂打房建商低報銷況壓熱度。
◆A7合宜宅將解封 金聯標售漲近400萬。
◆內升!陽明總座呼之欲出…。
◆國旅發燒 outlet業績大發。
◆10月CPI連九跌 無通縮疑慮。
◆華銀推ESG 導引企業接軌國際。
◆不只TOP DOWN 還要BOTTOM UP 黃天牧:雙向推動形塑共識。
◆歐洲首家 英央行加碼購債1,500億英鎊。
◆二度封城 歐洲Q4經濟預測大砍。
◆美新一輪紓困 參院拚年底過關。
◆川普放話打法律戰... 迪蒙:對大選要有耐心。
◆Switch熱銷 任天堂獲利暴衝。
◆貝佐斯又賣亞馬遜股票 今年套現逾100億美元。
◆跨國金融業 疫中加速併購金融科技。
◆法遵科技全球投資額 今年上半年狂勝過去三年。
◆十四五規劃 GDP成長設5%左右。
◆人行月中可望超額續作MLF0。
◆美中台關係 專家:留意台美順差問題。
◆天貓下架iPhone 12 醞釀雙11放驚喜大招。
◆阿里Q3財報 淨利跌六成。
◆富比世中國富豪榜 馬雲又稱霸。
◆陸港白馬股瘋漲 多檔創高。
◆螞蟻H股退款 國際投資者改投其他陸股。
◆加大研發投資 小米明年將聘5千名工程師。
◆三大缺失 金管會重罰和泰產千萬。
◆債券也可團購 100元就能入門。
◆國票金前三季獲利 創15年新高。
◆10月外匯存底 破5千億美元大關 連17個月創新高。
◆海外踩雷提呆破百億 國銀前九月獲利 衰退逾一成。
◆信用評級發揮影響 綠債發行利率 出現些微差異。
◆響應信託2.0 合庫 明年擴大信託業務徵才。
◆節稅扣除額 備齊十種單據。
◆防宗教財產變私產 內政部將修法。
◆空污季中火擴大自主減煤。
◆交長:觀光局將改制觀光署。
◆遠傳、亞太電 拚4G共頻共網。
◆遠傳井琪:將維持高股息配發率。
◆彩晶強攻MicroLED MiniLED。
◆億光 研發石斑魚專用LED燈具。
◆威盛AI車載產品 獲亞馬遜、微軟認證。
◆迎接MiniLED開案起飛期 富采投控 通過反壟斷審查。
◆深耕雲端、企業解決方案 叡揚資訊 12月掛牌上櫃。
◆涉福懋油掏空 吳金泉遭起訴。
◆台北文華東方 重啟客房營運。
◆咖啡渣變循環杯 路易莎帶動綠色革命。
◆王光祥掌大同旗下尚志資產董座 卡關。
◆年年換新車 和運首創線上訂閱式租賃。
◆民生通路 爭搶雙11商機。
◆全聯加碼高雄 打造冷鏈物流中心。
◆台中14期重劃區 建商獵地近兩萬坪。
◆高雄輕軌通車 周遭房價漲。
◆歷史次高 中美晶 前三季每股大賺7.82元。
◆立端9億元私募CB 台達電全包 Q3 EPS 1.6元創新高。
◆拜登領先 太陽能股漲聲響起。
◆元大原油正2 最後交易倒數五天。
◆興櫃股王 穎崴通過上市審議。
◆鈺太Q3財報亮眼 Q4拚續旺。
◆迎旺季 泰鼎四大產品線看俏。
◆鈊象前三季每股賺逾35元。
◆TPK第四季展望保守 營收估減二成。
◆代工調漲 頎邦本季營運不淡。
◆圓點登興櫃 躍居生技新股王。
◆生技業第一家季配股 豪展配息6元 年底發紅包。
◆需求熱 ABS、PS報價強漲。
◆儒鴻 下半年營運季季增。
◆簽訂15輛電動大巴買賣合約 凱勝 獲府城客運1.8億大單。
◆營運成長新動能 怡利電WHUD攻陸市場。
◆信昌化 擬明年元月下市。
◆日馳 前三季獲利創高。
◆康那香 前三季EPS 3.51元。
◆華通10月營收 創歷史新高。
◆漢來美食 全年獲利有望超越去年。
◆市場運價下修 華航Q3每股虧0.13元。
◆永大前三季EPS 近四年新高。
◆14檔雙11概念股 外資加碼。
◆Q3財報11/16截止申報。
◆利多加持 陸股ETF齊漲。
◆安集擴產 明年營運添動能。
◆燦坤會員招待會 業績拚成長三成。
◆宏洲、宏益 明年H2訂單恢復正常。
◆穩懋10月營收 今年新高。
經濟日報晨訊
◆台股挺進萬三,台幣觸碰28.5。
◆美歐股勁揚,新興股攀高。
◆外資大買反向ETF,央行緊盯。
◆外資回頭,10月轉淨匯入20億美元。
◆我國外匯存底突破5,000億美元。
◆拜登概念股迎新一波行情。
◆鴻海最強10月,營收增三成。
◆大立光微增0.2%,旺季恐報銷。
◆大立光高階鏡頭出貨減,毛利率有壓。
◆大立光後市,法人聚焦兩關鍵。
◆蘋果強攻NB,台鏈迎大單。
◆iPhone電源晶片,面臨缺貨。
◆美選後政策,看到四大趨勢。
◆拜登若成美國總統,台積電、鴻海經營風險降低。
◆拜登勝選機率增,美外交路線將重返多邊主義。
◆拜登誓言,當選第一要務重回巴黎協定。
◆美中交流,面臨12個痛點。
◆國會牽制,拜登恐成跛鴨總統。
◆川普提計票訴訟,引爆法律戰。
◆高通:5G手機明年出貨倍增。
◆高通坦言,尚未獲准供貨華為。
◆Switch產量上修,台鏈添柴火。
◆任天堂調高年度財測。
◆和運訂閱式租車,需求暴增。
◆華航Q3小虧,本季拚轉盈。
◆美新冠確診,一天增10萬人。
◆歐下修明年GDP成長率。
◆英央行擴大購債計畫。
◆印尼陷入衰退,20年首見。
◆阿里上季獲利大減六成。
◆透視十四五,房市亮五大信號。
◆在離岸人民幣強升,二年新高。
◆證監會說明暫緩上市案,螞蟻體現敬畏法治精神。
◆小米拚研發,增聘5,000工程師。
◆進博會首單,台廠搶下。
◆國銀海外分行獲利大縮水。
◆遠東銀砸20億,信義區買地。
◆遠傳、亞太電擴大頻譜合作。
◆群光Q3每股賺2.55元。
◆鈊象好威,每股賺13.22元。
◆華通Q3獲利飆增43%。
◆TPK第3季每股賺1.09元。
◆鋁電容廠出貨升溫。
◆TV面板續漲,雙虎受惠。
◆上月業績快報/臻鼎+30% 泰鼎+20%。
◆上月業績快報/貿聯+6% 創新紀錄。
◆上月業績快報/穩懋+0.9% 動能強勁。
◆台達電躍立端最大股東。
◆中美晶Q3獲利增10%。
◆頎邦Q3獲利勁升45%,Q4續旺。
◆安集擴產,營運喊衝。
◆游國斌漲聲股勵。
◆叡揚明年展望樂觀。
◆上月業績快報/鈺太+2.7% 締新猷。
◆上月業績快報/原相攻頂 瑞昱下滑。
◆中鋼出貨上修,全年拚盈。
◆台康、寶齡新冠快篩報捷。
◆漢來美食Q3每股賺3.99元。
◆信昌化明年元月下市。
◆圓點奈米,生技新股王。
📣今日操盤提醒
🔸除權息交易:亞航
🔸法說會:鑽全、東訊、聯詠、原相、台灣大等
🔸暫停融券賣出:三商壽、新美齊
🎉新活動開跑啦🏃🏻♀️現在開戶達成活動任務就送600元7-11禮券喔!這麼好康的優惠~大家輕輕鬆鬆就能領到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有關開戶新活動or手續費問題~
歡迎來訊詢問!
✨宜潔
https://line.me/ti/p/F7rfwNcWjM
✨乃心
https://line.me/ti/p/0_SKT06Ole
天鈺產品工程師 在 高鈺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 黃捷 鳳山捷伴同行 今天來新竹陪我宣講了整整三小時!
三小時當中合照人潮一直沒停過XD。也非常感謝來跟我們說聲加油每一位市民。(第一張照片自備手舉版的底迪是我狂粉XD,我每場行程他們都會到)
昨天說過,去年看到1124的選舉結果,不只是韓國瑜當選市長,包括公投結果,都讓我感到非常挫敗。這也是我後來決定參選的重要動力,因為我總覺得:如果我還能多做一點,那就必須去做。
昨天看到數十萬人走上高雄街頭罷韓,我也非常感動。
但當然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今天黃捷和我一起宣講的同時,韓國瑜的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車隊就在我們面前經過,我們當場高喊:「92不能投!下架吳斯懷!」。車上人只好裝沒看到,繼續往前。
張善政今天展開車掃前,還特別和國民黨新竹市立委候選人 鄭正鈐 談「科技政策」。但荒謬的是,鄭正鈐每次談園區,就從ECFA講起,把錯怪在民進黨搞壞兩岸關係。
殊不知台灣的高科技產品在WTO架構下早就多數都免關稅,跟ECFA根本無關。而他們一再略過不提的,則是中國對台灣科技業的威脅。
我們一再提過:台灣科技業過去幾年一再受到中資偷竊技術的威脅,這已經是國安危機,應該比照美國推動「經濟間諜法」,來加以杜絕。
國民黨非但不談這個威脅,現在還要繼續杯葛「反滲透法」或「中共代理人」法,實在是非常荒謬。
謝謝黃捷。選戰倒數20天,黃捷還會再到新竹來喔!大家敬請期待!
我們一起衝刺,迎向勝選!
今日直播連結:https://bit.ly/2sXEu75
—
今日報導:
1、時力娘子軍「狹路相逢」張善政 街頭高喊:92不能投、下架吳斯懷
https://bit.ly/36XlN2c
2、高鈺婷批鄭正鈐張善政 避談中國威脅、杯葛反滲透法
https://bit.ly/2Ml0aAY
—
【高鈺婷募款專戶】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高鈺婷政治獻金專戶
線上捐款網址:
https://reurl.cc/2eV7n
若要線下捐款,也可以直接匯款:
銀行代碼:005臺灣土地銀行東新竹分行
帳號:103-0010-18888
若需收據,請私訊至粉專,謝謝您。
—
高鈺婷資歷:
【學歷】
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所碩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大安高工
【經歷】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程師
島國前進幹部
2016年邱顯智立委選戰工程師後援會成員
加Line分享訊息:http://nav.cx/fspuJHt
追蹤instagram
當我粉絲:https://www.instagram.com/kaoforn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