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與洄瀾山脈
煙波花蓮館住宿開箱 https://bit.ly/2Y0u0Dq
先前放送了 2 篇花蓮美食,以為結束了嗎? 嘿嘿~只是途中被魷魚遊戲給迷惑了 (?!) 來來來,旅行除了吃吃吃吃個不停,住的部份當然也不能隨便,這趟說走就走的花蓮旅行我們在奔馳的國道5號上,訂了煙波飯店花蓮館。
距離最熱鬧的花蓮市區約 5 分鐘車程,我和老公因為很幸運的停到本館地下停車場,懶得再將車移出,所以步散到市區,約莫 20 分鐘路程。房間有面對太平洋海岸線,也有面向洄瀾群山之一的沙婆礑山;擁有對外小陽台,更能感受到旅宿的愜意。房內床墊採用台灣製品牌,乾溼分離的淋浴空間及舒適浴缸、免治馬桶,沐浴備品是法國密碼 Mimare Valvola 植本系列。整體來說乾淨、舒適、隔音還算不錯,可以好好休息、消解旅行疲憊的旅宿空間。
隔日自助式早餐倒是超乎想像,精選許多在地農產、融合原住民文化的餐點飲食,稱之為 #煙波早堂 的早餐時光,有山豬皮肉燥、小卷米粉、燙山菜等;很幸運前往時,還嚐到與特色烘焙坊合作,是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站擁有高人氣的「平崎吐司」,微烤焦香的生吐司,抹上草莓、桑椹、桶柑手工果醬,再啜飲黑咖啡,甚是滿足。
文章裡也介紹了週邊美食,其中富有高人氣的 #家咖哩 就在煙波花蓮館附近,食記下回奉上。
煙波大飯店‧花蓮館
🛀 住宿開箱 https://bit.ly/2Y0u0Dq
🏡 花蓮縣花蓮市中美路142號
📞 03-8222666
⏰ CHECK-IN:15:00 / CHECK-OUT:11:00
🗝 即時空房與優惠房價 https://bit.ly/3A1fAAF
#花蓮住宿 #煙波大飯店 #v歐妮玩台灣 #說走就走
同時也有2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太平洋 介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Grace幸福漫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嘉義縣市太平洋房屋介紹-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影音專區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專網 的評價
- 關於太平洋 介紹 在 環太平洋2-吉普賽復仇者模型介紹 - YouTube 的評價
太平洋 介紹 在 Grace幸福漫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蓮的海很美,找一間緊鄰大海的民宿好好放空,而且在房間就可以看到日出美景喔!記得要做好防疫喔!
太平洋 介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友人夫婦帶我去探索他們住的山谷,步行半日,在曼城以南山區的伯斯活谷(Bugsworth Basin ),有一條運河,並有一個二百年前修建的水塘和堤壩。
Bill 和Sarah 加三隻貓住在山頭,在花園邊的樹蔭小徑步下山谷,有一條運河。運河盡頭也是一條荒廢的鐵軌的起點。二百年前,工業革命早期,這裏是開石灰土的一個工場,用石灰做建築材料。因此水土相傍,水塘和堤壩就此建成。
我想起香港的大潭和城門水塘。這個幽谷的水塘堤壩屬於英國的第一代。比起大潭水塘的石頭用料和建築工程,此塘壩就地用石灰混凝,都略嫌糙,至今遇雨,時有氾濫。香港的水塘有了英國人第一代的經驗,建得更為堅固精良。
建水塘的理想地理是山谷,如在香港主持建造城門水塘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殖民地輔政司傳瑞憲( John Fraser ),與金文泰總督同期,選址荃灣的城門谷, 他負責重新安置受工程影響的村民,並修葺青山禪院。太平洋戰爭期間被日軍殺害於赤柱集中營。
英國工業革命在此處孕育。無工業革命即無航海,無航海事業即無香港。英國郷間的許多隱藏的歷史,無意中也與香港的地理相呼應。香港浮現的一些趣味問題,在英國都找得到答案。住在英國,與知識的寶庫為鄰。
今日的運河邊有鄉民自購艇屋,避居於世外深隱。Bill 和 Sarah 向鄉里介紹香港來客。我還以為船民是遠東特有的現象,想不到此地也頗見規模。遠東的Boat People 往往不是投奔怒海,就是走私撞水警輪,比英國的同類更有活力和動感。
太平洋 介紹 在 融融歷險記Ben's Adventu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融融歷險記:https://goo.gl/RBEJ6e
===========================
跟融融有最直接的接觸:
Instagram☛https://goo.gl/cBS6U1
Facebook☛https://goo.gl/nn8nyh
===========================
上一集跟大家介紹了大天池
那現在我們來到了重頭戲—徒步環島蘭嶼
比想像中大的蘭嶼,走起來的感覺如何?
又或是遇到什麼好玩的事
一起來看看吧!
Music:
guide by sajan-nauriyal Artlist
===========================
融融的系列影片集:
融融歷險記〖印尼〗系列影片:https://goo.gl/t3th8k
融融歷險記〖北韓〗系列影片:https://goo.gl/oFwuGr
融融歷險記〖66公路〗系列影片:https://goo.gl/GVigvw
融融歷險記〖特輯〗系列影片:https://goo.gl/Ygn5aD
融融歷險記〖俄羅斯世界盃〗系列影片:https://goo.gl/tkxEUz
融融歷險記〖蒙古國〗系列影片:https://goo.gl/zAqzyo
融融歷險記〖南太平洋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jK3YR7
融融歷險記〖南非大冒險〗系列影片:https://goo.gl/H2jh5y
融融歷險記〖澳洲〗系列影片:https://goo.gl/skwxa8
融融歷險記〖中南美洲沙發客〗系列影片:https://goo.gl/ApnEu8
融融歷險記〖台灣離島計畫〗系列影片:https://reurl.cc/VaXVoN
融融歷險記〖古巴歷險記〗系列影片:https://reurl.cc/EKzdvg
===========================
拍攝工具⬇︎
相機:Olympus EM1 Mark iii、Insta 360 X2
鏡頭:12-100MM F4.0
麥克風:Saramonic Blink500 B2
空拍機:Dji Mavic
===========================
剪輯工具⬇︎
Adobe Premiere Pro
===========================
合作邀約⬇︎
benwuisme@gmail.com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7FC_7TdZao/hqdefault.jpg)
太平洋 介紹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VDKKVl1Ei4/hqdefault.jpg)
太平洋 介紹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Y2v2ArhLU/hqdefault.jpg)
太平洋 介紹 在 影音專區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專網 的推薦與評價
影音專區. 影音專區. HOME > 影音> 影音專區. 共計0則. 地址:100-66 臺北市湖口街1號. TEL:(02)2351-0271 免付費服務電話:0800-002-571. FAX:(02)2351-7080. ... <看更多>
太平洋 介紹 在 環太平洋2-吉普賽復仇者模型介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何必博士雲端課程https://hobi.twパシフィックリム・アップライジングジプシー・アベンジャー模型の紹介. ... <看更多>
太平洋 介紹 在 嘉義縣市太平洋房屋介紹-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嘉義縣市太平洋房屋介紹, 嘉義市. 977 likes · 32 talking about this · 34 were here. 嘉義縣市買屋介紹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