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廢爐費全民分攤 再生能源業者也包含在內(09/29/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文:宋瑞文(加州能源特約撰述)
日本核電廠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新聞,時常報出鉅額的預算數字,像是「令和2年 經產省為廢爐與輻射污染水編列192.1億日圓預算」、「新冠疫情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作業延期」等。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核電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消息,可能只是鄰國的一樁大麻煩,教人同情憂慮。但在日本,看到這些工程耗費鉅資,還會增加民眾裝設太陽能板的動機。
因為從2020年10月1日開始,相關費用將加在電費裡,成為日本全體用電國民的負擔——除非用戶能自己發電。
許多日本評論都在提醒,政策實施時程已至。在裝設太陽能板的分析網站裡,更會仔細說明膨脹的廢爐與核災賠償金,如何帶來電費上漲的風險。
再生能源背負核電費用
光電業者安心太陽光電表示,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2020年之後,部分核電廢爐費用將從托送費用裡收取。
托送費用,指的是電力公司在送配電時產生的費用。根據日本政府,所有利用電力的人都要負擔,因此需要送電配電的電力公司也包含在內。不管是核電公司,還是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再生能源電力公司,都得負擔核電核災衍生的費用。
該項政策於2017年2月,由經產省資源能源廳的電力系統改革貫徹委員決定。在整頓電力市場與促進再生能源的同時,又讓核電廢爐費用從送電配電事業裡回收。
據電力系統改革貫徹委員會資料,過去因為制度不夠完善,廢爐費用準備不足的差額達2.4兆日圓,將分40年攤提,等於一年攤提600億日圓,此外其中的60億日圓,則由電力自由化之後的新電力公司(再生能源公司居多)負擔。
核災花費膨脹27倍
要注意的是,上述金額很可能還會增加。由於核災善後不易,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廢爐費用一路飆漲。據東京電力資料,日本政府用來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福島核災)的預算,從2011年11月試算的1兆日圓,飆漲到2019年的25.3兆日圓。截至2020年為止,已膨脹27倍。預料未來也將持續增加,同時帶來電費上漲壓力。
在核災賠償金的部分,也有不確定的因素。由於日本政府建立的賠償機制(核能損害賠償紛爭解決中心),或者產生爭議或者拒賠,衍生許多災民控告的官司,目前就有30件集體訴訟,因此賠償金額尚在未定之數。倘若災民勝訴,確定新的賠償,電費也將隨之增加。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民眾或法人利用自家的太陽能板或太陽能發電所,自己發電自己用,自然可以避免這些費用帶來的電費上漲風險。
關於核電廢爐費用與核災賠償金加在托送費用裡的政策,日本民間有許多批評聲音。批評的論點包括,福島核災主要是東京電力負責,善後費用卻要全體國民負擔。電力自由化之後,許多以再生能源與非核為志向的新電力公司崛起,卻要負擔核電衍生的費用,有違電力自由化的本意。以及政策未經充分討論即倉促上路等。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2367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的網紅張淵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5/7議會第19屆第5次定期會交通處及公車處業務報告及詢答 一、針對環境永續的問題提出: 1.空氣污染:塞車造成車輛怠速,嚴重影響空氣品質,在和平島與潮境公園路段。 2.標線型人行道:提供一個民眾安全走路的環境。 3.準點的公共運具到站系統:太陽能電子紙的智慧站牌。 4.共享電動機車需要的配套:停車...
太陽能 動機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太陽能 動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5G AIoT發展高雄智慧城市」為題 參與2021亞太城市高峰會(Asia Pacific Cities Summit ,APCS)城市論壇
非常榮幸應2021亞太城市高峰會(Asia Pacific Cities Summit ,APCS)主辦城市布里斯本市之邀,與Singtel(新加坡電信)的Connie Ang( Director of FutureNow Innovation Centre)、Dassault Systemes的Andy Muholland(Global Sales Director)、布里斯本市政府主管經濟發展的Chris Isles及同是布里斯本市政府負責城市治理的Kate Davies,就城市治理新潮流—「智慧城市」議題,進行線上對談。
這項城市交流盛會已經在9月8日,於澳洲布里斯本展開,超過60個城市及首長共襄盛舉,陳其邁市長受邀參加市長論壇時,已經分享市府如何透過智慧科技,協助服務業及商家渡過疫情難關;繼而我以「5G AIoT發展高雄智慧城市」為題,分享高雄如何從傳統工業城華麗轉身為科技智慧城─透過陳其邁市長所提出的4大優先施政主軸、3個宜居城市的發展面向及2大產業發展軸線加速推展。
首先,配合中央在南台灣打造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以「產業轉型」實現「增加就業」的目標,事實上,自今年初蔡總統親自南下宣布啟動「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高雄已經磨拳擦掌,全力打造亞灣成為台灣最完整的5G AIoT實驗場域及智慧城市迎向國際的新門戶。
其次,如何導入智慧科技,以打造減碳、韌性、綠能的宜居新高雄,我分享高雄如何以一張卡(MeNGo卡)整合市所有的大眾運輸工具(捷運、輕軌、公車、渡輪、共享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計程車等),高雄率先全國推動MaaS整合計畫,並以全國第一條輕軌,規劃實證5G高頻寬網路匯入區域邊緣運算伺服器所進行的AI演算法,並以交通局提出的「智慧路口防碰撞」策略方案,將演算後的安全防護警示訊息,透過5G通訊警示用路人,確保路口安全防護效能。
水利局目前正在建置智慧防汛平台,透過雲端即時運算,即時推估演算淹水範圍、串接氣象局雷達迴波降雨預測,可於災前3小時提早警示;觀光局以AI、大數據分析,即時計算人流,並以「紅、黃、綠」燈號,提前預示觀光景點人流是否已達警戒;每逢假日即是人山人海的漁貨中心,海洋局於入口處設置攝影機,加上辨識系統來管控入場人數,並加設AI攝影機辨識人群密度,若到達警戒值,立即廣播喇叭提醒攤商及採購民眾留意,前開交通熱點,搭配交通局的車流監控,一旦超過臨界值,即可運用轄管資訊可變標誌進行宣導,即時派出警員疏導。
綠能是城市的未來,高雄的「電能管理資訊整合系統平台」也將統合全市的各類綠能資訊,並設置「高雄市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以最佳化漁電配置;「校園光電綠能雲」為全台第一套在校園內建置太陽能的綠能管理系統,整合校園綠能與節能資訊,能即時顯示太陽光電系統發電量,掌握發電、管控用電,預計今(110)年底逐步上線,期透過資訊整合系統平台的建置,有效整合轄內能源資訊。高雄將透過智慧城市進行數位轉型,同時實現能源轉型。
市府協力智慧城市的合作夥伴(中華電信、中興保全),以線上展覽方式,將高雄當前的推動方向、新的科技應用,進行系統性的介紹,更加廣泛地讓高雄投入智慧城市推動的努力為世人所見,也希望高雄的智慧城市經驗能夠面向世界、國際輸出。
太陽能 動機 在 張淵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7議會第19屆第5次定期會交通處及公車處業務報告及詢答
一、針對環境永續的問題提出:
1.空氣污染:塞車造成車輛怠速,嚴重影響空氣品質,在和平島與潮境公園路段。
2.標線型人行道:提供一個民眾安全走路的環境。
3.準點的公共運具到站系統:太陽能電子紙的智慧站牌。
4.共享電動機車需要的配套:停車格。
5.電動汽機車的通電站。
二、禁行大客車行駛路段
三、女性與孩童專用候車專區
四、海科館轉運站的完工啟用期程:將相關民間客運業者引進轉運站
五、水上計程車
回覆
交通處處長:
1.標線型人行道有明定規範,相對多與及坡度大,有些地方不適宜設置
2.共享機車,希望由業者主動提出後做檢討
3.禁行大客車,與海科館討論
4.調和街轉運站到今年年底,超前部署
公車處處處長:
調和街可以試辦太陽能電子紙智慧型站牌

太陽能 動機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股各大類股漲跌互見,受到元月出口數字2位數衰退利空衝擊,加上近期新台幣波動大,電子權值強弱不一高價股則是明顯走跌,拖累指數走勢疲弱,前一天的強勢類股光電類股及金融類股在昨天反成弱勢指標,分別下跌1.7%及1.1%,至於生醫類股則是在政策概念推升下上漲1%。
昨天台股靠台積電(2330)、台塑(1301)穩盤、封測大廠日月光(2311)刊登廣告提出公開收購矽品案的澄清與說明,日月光終場收在37.6元,大漲9.6%。矽品(2325)收在51.8元,小漲0.7%,替大盤發揮支撐。
鴻海集團則是在亞太電可望取得台灣寬頻通訊管理權的激勵下,包括鴻海、亞太電(3682)、台揚(2314)、F-GIS(6456)都同步收紅。
災後重建概念股呈現漲跌互見,有幾檔持續強勢,包括中鋼(2002)小漲0.26%,中鋼構(2013)大漲7%。大成鋼(2027)新光鋼(2031)則是下跌近3%
昨天盤面上多頭轉向中小型股,並且圍繞在新政府政策利多概念股,新任總統蔡英文將在今天展開產業參訪之旅,首先由太陽能產業出發,帶動元晶(6443)、新日光(3576)、達能(3686)、綠能(3519)、昇陽科(3561)等股價走揚;生技股由新藥股領軍衝鋒,科懋(6496),景岳(3164) 亮燈漲停、F-康友(6452)大漲7%,醣聯(4168)、南光(1752)等漲幅都逾3%以上,支撐大盤走揚。
由於中國與歐洲元月新車銷售表現優於預期,帶動同致(3552)、為升(2231)、胡連(6279)、劍麟(2228)、F-英利(2239)、F-IET(4971)、車王電(1533)、朋程(8255)、怡利電(2497)、F-百達(2236)、F-六暉(2115)股價大漲。另外漲勢比較整齊的,還有運動機能布料的利勤(4426)、豐泰(9910)、宏益(1452)等股價呈現上漲。
不過,前一個交易日強勢的金融股高價股都漲多熄火,在高價股部分,股王大立光、股后漢微科(3658)等都有3%以上跌幅,前一天長廷的F-普瑞(4966)下跌4%,金控股相對弱勢,國泰金(2882)收在36元,跌1.7%,富邦金(2881)收在37.7元,跌1.6%,兆豐金(2886)收21.6元,跌0.4%,中信金(2891)收15.35元,跌0.9%。金融類股指數下跌1.14%,又跌破九百點關卡。
在其他弱勢股部分,台苯爆發經營權之爭,大股東孫鐵漢不滿董事長林文淵作風,近日撂話不再挺林文淵擔任董座。台苯臨時股東會將提前至4月1日召開,全面改選董監事。衝擊昨天台苯股價重挫7%,昨天傍晚台苯公司發表聲明,董事之間的不和屬個人行為,但台苯的經營沒問題請投資人安心
遊戲股樂陞科技(3662)元月合併營收8,717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4%,與上月合併營收2.43億元相較,衰退64.09%,股價在先前強勢後昨天回檔下跌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