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威狼 太魯閣族狩獵,乃至於原住民族狩獵 是族群延續的命脈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語言、服飾 才是必要傳承的 但原住民男性在狩獵環境中更能深入了解族群文化 狩獵 是一種與父親學習、增進情感的時光 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環境保育的課堂 是一種與動植物互相共榮的平和 狩獵,真的不單只是一種興趣 他是一種...
「太魯閣族習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太魯閣族禁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太魯閣族禁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太魯閣族習俗 在 原視太魯閣族語新聞/Truku | Facebook 的評價
太魯閣族習俗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書評|《#我長在打開的樹洞》】
#部落中傳統和現代的糾纏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九歌文學國度)作者程廷Apyang Imiq是花蓮太魯閣族青年,書寫自己從離鄉背井且不太了解自己部落傳統的原住民青年,返鄉種田打獵,面對傳承與身分認同的衝突,書寫部落歷史和家鄉故事,紀錄花蓮支亞干(Ciyakang)部落的土地記憶;書名《我長在打開的樹洞》即源自於部落中一條名為Rangah Qhuni的支亞干溪意涵——「打開的樹洞」。
本文邀請 #作家洪明道 領讀者一起閱讀這位返鄉原民青年從離開、斷裂到返鄉學習、轉化、取捨傳統文化的過程,挖掘部落性別文化的線索,思考傳統如何在當今社會中存續,看見傳統鬆動和對話的可能。
(引文)《我長在打開的樹洞》中對部落當今的生活方式,有傾慕、有責求,無論從什麼面向描繪,滿滿的都是支亞干,都是對故鄉的愛。
書中文化傳承的過程和反思,也能讓其他族群作為參考。同樣一個迎媽祖,在賴和的〈鬥鬧熱〉中看起來是需要革新的習俗,當今卻是台灣文化的標誌之一。是什麼造成這兩者的差別?在追求主體性的同時,如何繼承、如何再塑造文化?Apyang已經把實作心得都放在那裡了。
然而,卻有些課題一百年後的我們仍須面對。書中雖未明言,但仍可以見到「殖民現代性」的幽靈。能將這樣若有似無的幽靈書寫出來,不自溺、不虛無,踏踏實實以身體考察,以思考應對,是Apyang這本非虛構書寫作品的成功之一。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太魯閣族習俗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確立人類學以田野工作作為研究方法的Malinowski指出,不同社會具有當地特有的社會秩序與約束力運作方式與邏輯,必須以方方面面的蒐集當地各種民族誌材料所建構的全貌觀來認識與理解,才能看到當地人如何形塑與體現該文化的世界觀。法律人類學即是從跨文化的視角,關注社會共同體中各種社會規範、秩序與控制的議題。國家制定的法律規範人民的權利義務;事實上,法律制度不只是約束與規範個人行為準則的依據,也是一套維繫社會運作的秩序控制系統。國家法律的制定如何顧及或保障不同族群的權益?我們來透過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紐約時報中文網 的這篇報導,從台灣原住民狩獵文化議題來思考國家法律與族群文化的關係。
---
幾千年來,台灣的原住民狩獵和捕魚活動極少受到干擾。後來,大約四百年前,來自中國大陸、歐洲以及後來的日本帝國的殖民定居者浪潮開始到來,導致頻繁的暴力衝突。最終,原住民被迫削減其狩獵傳統,在文化和語言上被同化,並放棄其土地權。
如今,台灣大約有58萬原住民,約佔絕大部分為漢族的台灣人口的2%。
為了應對長期以來的經濟和社會邊緣化,近幾十年來在這裡出現了原住民權利運動。隨著台灣——北京宣稱為其領土一部分的自治島嶼——日益尋求樹立與中國大陸不同的獨特身份,這一運動得到了普及。2016年,台灣總統蔡英文正式向島上的原住民道歉,以示百年來他們遭受的「痛苦與不公正待遇」,她是首位這樣做的領導人。
一樁被廣泛報導的與傳統狩獵有關的法院案件,將對原住民權利的呼籲推到聚光燈下。
台灣憲法法庭正在審理一起案件,涉及一名布農男子因使用非法槍枝狩獵受保護的動物而於2015年被判處三年半監禁。Talum Suqluman又名Tama Talum(漢名:王光祿),他說他是在遵循部落習俗,在為慣於吃野味的病中母親狩獵。由於已對判決提出上訴,Talum尚未服刑。
...
然後,到了現在,原住民狩獵文化受到一系列複雜的禁忌和儀式的限制。傳統上,只有男人才能打獵。在布農人群中,放屁和打噴嚏是許多可能導致男人取消狩獵的不祥之兆。如果獵人做了噩夢也是如此。
在布農文化中,在春季禁止獵殺雌鹿,因為牠們很可能懷著孕。也不鼓勵獵殺被視為朋友的黑熊。
在其他群體中,例如賽德克族和太魯閣族,狩獵文化同樣受到長期奉行的習俗的限制,這些習俗的核心是相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基本平衡。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413/taiwan-indigenous-hunters/zh-hant/?fbclid=IwAR3Mp-1at9X1Tw49xHKyjjLABmriG0MKYZogk2sgQJG2Sw8w4enoiSYEpb8
太魯閣族習俗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威狼
太魯閣族狩獵,乃至於原住民族狩獵
是族群延續的命脈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語言、服飾
才是必要傳承的
但原住民男性在狩獵環境中更能深入了解族群文化
狩獵
是一種與父親學習、增進情感的時光
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環境保育的課堂
是一種與動植物互相共榮的平和
狩獵,真的不單只是一種興趣
他是一種所有的包涵
你想學的文化精髓,只要你入一次山就會被深深吸引
狩獵祭的時間主要是九月到隔年三月
狩獵祭主要是以套腳與套頸兩種陷阱為主
獵人會根據動物的足跡、糞便、周遭植物
分析動物行動的痕跡並設下陷阱
也會根據糞便來決定區域活動的動物種類
且調整陷阱的粗細
陷阱設置好後
會三到四天上山巡視陷阱
另外,就是『夢占』
透過做夢來決定是否要上山
有的會夢到挖土機挖掘(表示捕獲到獵豬)
夢到被警察臨檢(表示捕獲到山羌)
夢到坐竹筏翻船(表示捕獲到山羊)
每個人會夢到的都不同
但只要做到夢
獵人們就會上山尋陷阱
所以算是一個特別的文化習俗
而這次去的夜獵行程
是因為我們收完全部的陷阱後
才會進行槍獵活動
這樣的槍獵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把在這附近的沒被補的獵物做驅趕
讓這片獵場的植被可以復育
這樣下一個狩獵祭動物們
還會回來到這片獵場生活
就是這樣一個生態保育的重視
以及與大自然共存的互動
所以原住民的獵人才能有好的收穫
狩獵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
請大眾不要認為我們亂使用獵槍
甚至有殺害人的動機
因為這樣的獵槍污名化
讓我們的狩獵文化許多政策無法持續傳承
獵人文化也因為槍砲管理條例等法律辦法
讓獵槍與獵人文化被大眾污名化
希望觀賞我影片的人
更能認同原住民族狩獵的文化
並給予獵人更多的尊重
最後,要學打獵的請在留言區留言
我之後請我威狼爸開一堂狩獵課程
讓大家能夠來學真真正正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Sun Hunters Music Epic Music Instrumental (No Copyright)
2.♩♫ Epic Adventure Music ♪♬ - Treasure Hunter (Copyright and Royalty Free)

太魯閣族習俗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我是威狼
太魯閣族狩獵,乃至於原住民族狩獵
是族群延續的命脈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語言、服飾
才是必要傳承的
但原住民男性在狩獵環境中更能深入了解族群文化
狩獵
是一種與父親學習、增進情感的時光
是一種與土地共存、環境保育的課堂
是一種與動植物互相共榮的平和
狩獵,真的不單只是一種興趣
他是一種所有的包涵
你想學的文化精髓,只要你入一次山就會被深深吸引
狩獵祭的時間主要是九月到隔年三月
狩獵祭主要是以套腳與套頸兩種陷阱為主
獵人會根據動物的足跡、糞便、周遭植物
分析動物行動的痕跡並設下陷阱
也會根據糞便來決定區域活動的動物種類
且調整陷阱的粗細
陷阱設置好後
會三到四天上山巡視陷阱
另外,就是『夢占』
透過做夢來決定是否要上山
有的會夢到挖土機挖掘(表示捕獲到獵豬)
夢到被警察臨檢(表示捕獲到山羌)
夢到坐竹筏翻船(表示捕獲到山羊)
每個人會夢到的都不同
但只要做到夢
獵人們就會上山尋陷阱
所以算是一個特別的文化習俗
而這次去的夜獵行程
是因為我們收完全部的陷阱後
才會進行槍獵活動
這樣的槍獵
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把在這附近的沒被補的獵物做驅趕
讓這片獵場的植被可以復育
這樣下一個狩獵祭動物們
還會回來到這片獵場生活
就是這樣一個生態保育的重視
以及與大自然共存的互動
所以原住民的獵人才能有好的收穫
狩獵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
請大眾不要認為我們亂使用獵槍
甚至有殺害人的動機
因為這樣的獵槍污名化
讓我們的狩獵文化許多政策無法持續傳承
獵人文化也因為槍砲管理條例等法律辦法
讓獵槍與獵人文化被大眾污名化
希望觀賞我影片的人
更能認同原住民族狩獵的文化
並給予獵人更多的尊重
最後,要學打獵的請在留言區留言
我之後請我威狼爸開一堂狩獵課程
讓大家能夠來學真真正正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太魯閣族習俗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我是威狼
這部影片請大家以文化傳承角度來欣賞
今天帶大家來到花蓮深山學習『太魯閣族傳統狩獵』
在太魯閣的傳統習俗中
『狩獵』
不僅要學會野外求生登山技術更要高人一等
首先要瞭解獵物的生態環境觀察獵物的路徑
知道捕捉的時間、地點和工具
認識可食的植物、辨識毒蛇等
懂得如何渡河、砍材取火等技能
設陷阱是最普遍的狩獵方式
可分為腳套陷阱(繫蹄式)
主要用來捕捉山豬、山羌等大型獵物
石板陷阱用來捕捉小型鳥類或鼠類
還有專捉更大型動物的地窖陷阱、木刺或竹刺陷阱
使用獵槍、弓箭、矛等器具也很常見
當然配刀是少不了的打獵利器
打獵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
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
需要等到秋冬才是獵季還要遵守獵區劃分的規則
否則會引來武力爭奪獵區的紛糾
狩獵是太魯閣族男性展現英勇及智慧的指標
也是族群合作的象徵
擅長狩獵的人是受到族人的敬重
太魯閣族祖靈信仰
『gaya(祖訓)』
指祖先留下的生活規範
是太魯閣族人行為與道德的規範準則
gaya 團體以一個或兩個近親群為核心
加上其他遠親族或姻親組成
gaya 的成員共同耕作、祭祀與遵守禁忌
具有親屬、經濟、宗教、地域功能的組織
太魯閣族人相信若違反gaya,祖先會降禍族人
若有成員違反gaya,其他成員會要求觸犯gaya 者贖罪
其方式是視所犯禁忌之大小
以殺豬、雞、鴨等動物,藉由血祭方式贖罪
至今族人仍維持此傳統
『傳統狩獵課程』怎麼去:
請在影片下方留言或私訊威朗
就可能有機會跟威朗一起上山學習最傳統的狩獵文化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太魯閣族習俗 在 太魯閣族禁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太魯閣族禁忌」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文化習俗-太魯閣國家公園- Taroko.gov.tw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需要等到 ... ... <看更多>
太魯閣族習俗 在 原視太魯閣族語新聞/Truku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小詞典太魯閣族提親儀式須按照部落傳統】 Muda msdangi sida ka sapah o asi ka murun gaya Truku 太魯閣族男子前往女方家提親時,按各部落習俗,除推派親族擅於 ... ... <看更多>
太魯閣族習俗 在 太魯閣族禁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太魯閣族禁忌」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文化習俗-太魯閣國家公園- Taroko.gov.tw但是要嚴守狩獵禁忌,春夏期是動物的孕育期,不可以打獵,需要等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