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 香港愛情物語》(第二集)出版感言】
昨天,小弟終於從出版社手上拿到自己的新小說集了。先感謝出版社同事的努力,讓此書能在農曆新年前見街。
《後 · 香港愛情物語》來到第二集,先說明此本新作跟第一集除了都是柏原太賀作品外,兩者並沒有關係的,因為都是獨立的小說集。全書厚達四百頁,每字每句都密麻麻得嚇人。在短篇當道的風氣下,原本應該輕鬆地把 she.com 的短故事結集便算。可是,我偏背道而馳,不只以收錄中篇故事為主,還把其中幾個故事整合,再大幅增加內容。如此一來,相信大家也知道這並非以流行小說市場為目標。
按小弟一直以來的想法,流行小說的定位就要讓它流行起來。而此小說集,更幾乎把所有趕客的元素都集齊;全書多字之餘,主要故事更以不起眼的歷史片段作背景,還刻意不加上精句。為何呢?
身為一個作者,當然希望作品能夠暢銷;身為一個編輯,理應平衡作者個人想法及市場考慮。我卻在這兩方面都失格,因為我厭了。
請各位不要誤會,我不是厭了寫作。寫作帶給我很大的樂趣,透過文字橫跨了不同人物、環境及時代。這跟單純的閱讀是另一回事。閱讀故事的趣味在於欣賞出其不意的佈局及精彩的文字,而寫故事就是玩弄角色的思考及情緒。我不懷疑其實每個小說作者都有過人的控制慾,以文字帶來滿足感。可是,我卻曾一度墜進如何讓作品更受歡迎的迷思。及後,更發現自己不再年輕,主力寫愛情的我,原來早就遠離了市場最具消費力的年輕人想法,寫起來就更有心無力。故事內容變得被動,慢慢把寫作視為任務,漸漸失去樂趣。有心水清的讀者甚至善意地私訊問:「為何質素突然飄忽起來?」
可是,我是幸運的。雖然忠實讀者不多,但即使寫得不好,大家仍十分支持。就在我迷茫時,意外地身體不適,讓我不得不先停止所有寫作,更連大部份編輯工作也被迫放下。因為這次突然的遭遇,讓我撫心自問若寫作生涯在短期內完結的話,真的有必要為追逐瀏覽量而寫嗎?
為了回饋大家的不離不棄,也為了重拾寫作的趣味,我刻意改變了;只寫自己喜歡的故事,表達真實的想法。對於瀏覽量完全不理不睬,就像「單機」寫作一樣。在 she.com 的存稿已足夠「過年」後,我全心全意去寫及整理這本新小說集。在選擇那些故事放進此小說集時,我無視連載時的反應,選的都是自己最喜歡的。
「吹奏時代的魔笛」中,有三節是曾經連載過的。但最核心,最詳細,最有意思的一節卻沒有發表。因為那實在太長,而且有太多歷史背景,是不可能讓讀者在網絡耐心地讀起來的。於是,我把此最驚心動魄的一節盡情地在小說表達。除了大量資料搜集外,也在字裡行間加入了一些想法的暗示。背景雖在文革,但細節卻是後香港的眾生。
「逆光飛行的男人」是曾發表過試閱後的全新故事,也是我首次嘗試寫戰爭內容。這個幾乎可獨立成書的故事,由美國寫到中國,背景由一次世界大戰橫跨到國共內戰。在二次大戰中,我刻意選取不起眼的中緬邊境戰役來寫。期間,為了幾句片段,也為了資料準確,我閱讀了不少歷史資料。除了還原戰爭情況外,也希望讀者能看到我對戰爭及當代中國的一些批判暗示。
至於往後的幾個故事,其實也離不開現代人對愛情的踐踏,誤把關係視為愛情,也受各種慾望影響。
總體而言,這不是一本以年輕人為目標讀者的甜蜜溫馨小品,也不是「母親是女人」般的無謂金句式延續故事。所有內容皆以成熟讀者角度出發,是一本給大人看的物語。
為了忠於自己,我甚至不參與任何此小說的後期製作。在完稿後,就跟所有讀者一樣靜待此書的推出。在此,再次感激出版社體諒,明知蝕本風險極高,仍尊重作者的任性意願。同事們上下的努力是明顯的,無論是編輯、排版及插圖,都讓我感到相當滿意。
感謝讀者對小弟不離不棄的支持;
感謝 she.com 讓小弟不付責任地作各種嘗試;
感謝發行及各大小書店的厚愛,繼續擺放小弟不暢銷的作品於當眼位置。
不少人有實力而沒有堅持;
也有人肯堅持卻沒有機會;
更多人有機會但沒有運氣。
無論如何,在如此惡劣的出版市場下,那些仍默默地努力的作者們都是可敬的。而我,只是剛好有運氣可繼續堅持寫作的二流作者。要是這樣也隨隨便便出版的話,就太對不起大家,也對不起地球先生了。
《後 · 香港愛情物語》(第二集)是至今最忠於柏原太賀的作品集,不刻意求賣,卻誠意十足。希望各位會喜歡。
並祝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