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Page Patreon經已開通,請訂閱支持本Page運作,謝謝! 連結: https://bit.ly/2TvzIaF //
前言:呢篇嘢其實響幾個禮拜前已寫好,不過要等《AM730》正式刊出先轉載呢度。所以先會用「行山銀行」做引子,但去到今時今日,好多「黃標KOL」先至猛然醒覺、或者始終執迷不悟,繼續批鬥果啲忍唔住外出行街、食飯、郊遊嘅市民。
或者好多「黃標KOL」本身家境唔錯、有自己嘅房、甚至唔響香港,唔明白香港人係好依賴外出黎彌補番惡劣焗促嘅居住環境所帶黎嘅不安,你叫佢地為咗疫情而犧牲外出嘅自由,唔單止違反人類群居天性、更加無視咗因密室禁閉所帶黎嘅心理隱患。
好多所謂疫情分析,都係寄望夏天來臨成個疫病就會煙燒雲散,但萬一唔散呢?應該點做?
即係外國因為防疫隔離搞到家暴問題暴增,香港年輕人何嘗唔係響屋企日對夜對老豆老母搞到家庭不停出現磨擦?而我唔明呢個政府、甚至所謂時事評論員,無一個會諗到,而家香港最需要嘅,就係幫佢地紓緩室內囚禁所帶黎嘅抑鬱,以及點樣同呢個疫病共存。
============
近月,各郊野公園和行山路線都出現大量人潮;更曾因有銀行員工借Work from Home的空檔聯袂上山,因而被譏為「行山銀行」。事實上,不少傳媒報道皆集中於這些突然暴增的行山人士的公德心問題,如何對大自然造成各種生態災難、以至人群在郊外大規模聚集引致的疫症傳播風險,然而卻沒多少人注意到,這班湧往郊外的香港市民,實際上在疫情之下,心理狀況亦已瀕臨極限。
身邊有不少朋友都羨慕那些在疫情下毋須強制性上班,而可以選擇在家Home Office的人;也有人說停課下學生不用上課必然最開心。的確在繁重的俗務中偷閒幾天的確是人生一樂,然而長期鬱悶在家卻是另一回事。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健康問題──已有不少長期在家工作,尤其是教學界同工已不約而同反映,他們的體重已暴增至「歷史高位」。之前任天堂標榜能於家中也能進行健身運動的遊戲軟體《Ring Fit》,在香港被炒至原售價兩倍以上,連帶相關的遊戲主機Switch價錢亦高踞不下,就是港人面對未能出外做運動而感到苦惱的佐證。
香港貴為全球居住成本最高的地區之一,不止基層,甚至連收入尚可的中下階層其實都是居住在一個擠迫、環境惡劣的小單位或小房間之中。不少年輕人喜愛流連於咖啡廳,除了是要享受那「文青」氣息外,也是為了獲得一個比劏房寬敞的透氣空間。極端一點說,不少年輕人寧願在公司作自願加班(雖然大多所謂加班時間都是在處理私人事務),因為至少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能給予他家裡沒有的寧靜,減少了和家人爭執的機會。
將日常生活與睡覺機能分開,早已成為了大多數香港人的常識:就連中產才能負擔得起、呎價過萬的「偽豪宅」,為了彌補那實用面積小得可憐的單位所帶來的壓逼感,君不見地產商總會把大堂會所建造得美輪美奐,以鼓勵住客多加使用這些設施,以盡量縮短逗留在「蝸居」的時間?
然而武漢肺炎的爆發卻打破了這種詭異的均衡。因懼怕疾病傳播而被迫逗留家中,使得原先透過「各自各精彩」、以不同外出活動時間錯開狹小單位使用權的家庭成員又再擠在一起,「相見好、同住難」的問題逐步浮現。我認識的年輕人表示,他們這個多兩個月來和家人的衝突明顯增加,最後只得等待黃昏晚上比較少人的時候,往樓下公園等空曠地方「乘涼」以減低磨擦機會。可不要以為獨居者就沒有問題。除了長期屈就於狹小的劏房同樣令人鬱悶,人類本來就屬於群居動物,即使再先進的通訊系統和社交平台也取代不了親身接觸。若朋友、親人全都只能於電話或電腦螢幕中出現,對很多人來說,最終只會令他們更感孤獨。
長期作戰或致社會隱患爆發
歸根究底,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醫學界,都只將焦點放在如何禁止疫病傳播,而忽略了在疫情籠罩下,為全港市民帶來的心理隱患。當然有人會說,在如此緊急狀況下,一切自然是以防疫為先,其他的都應擺在後面;然而心理健康的相關資源很多都不會與前者重疊,這純粹是政策上的忽略多於資源分配的問題。再者,若疫情可以在極短期內解決,那之前受到的壓抑,自然因很快可以宣洩出來而毋須理會;但一旦疫病演變成長期戰,心理隱患就可能一轉而成社會隱患爆發。當然最重要的是,防疫除了依賴政府的強制措施外,更需要市民的自律;假若為了阻絕傳播而令隔離的方式脫離人性的話,那最終必然會令愈來愈多人冒險打破禁令。
當然,如何能讓市民甘心服從各種隔離守則之餘,又能長期抑壓下保持心理健康,最需要的是施政者的能力和彈性,而偏偏這兩項都是目前特區政府最缺乏的。其實林鄭班子目前立刻應該要做的,是集合心理學家、治療師與輔導員成立諮詢團隊,設立輔導熱線、編寫網上心理健康,以至在狹窄空間下作舒展運動的教材,好讓那些「變相被軟禁者」有一個求援渠道、並學習如何處理自己在長期幽閉下產生的負面效應。至於就人群密集的地區發布警告資訊、以智能交通系統有效疏導繁忙時間人群,則本應是荒廢多時的創科局該負上的責任。
我當然明白梁卓偉要求夜市全部停業以避免爆發、以及何栢良建議政府考慮戒嚴的苦心;但這只能算是單純出於醫學角度出發,而未能同時考慮實際執行上一般民眾的承受能力。我們並不需要仿效Boris Johnson提倡的群體免疫策略(Herd immunity),任由所有市民感染病毒,然而當了解到武漢肺炎有可能長期依附於香港甚至全世界,就不得不考慮在瘟疫蔓延下如何與其共存。
奐尚制面價錢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Page Patreon經已開通,請訂閱支持本Page運作,謝謝! 連結: https://bit.ly/2TvzIaF //
前言:呢篇嘢其實響幾個禮拜前已寫好,不過要等《AM730》正式刊出先轉載呢度。所以先會用「行山銀行」做引子,但去到今時今日,好多「黃標KOL」先至猛然醒覺、或者始終執迷不悟,繼續批鬥果啲忍唔住外出行街、食飯、郊遊嘅市民。
或者好多「黃標KOL」本身家境唔錯、有自己嘅房、甚至唔響香港,唔明白香港人係好依賴外出黎彌補番惡劣焗促嘅居住環境所帶黎嘅不安,你叫佢地為咗疫情而犧牲外出嘅自由,唔單止違反人類群居天性、更加無視咗因密室禁閉所帶黎嘅心理隱患。
好多所謂疫情分析,都係寄望夏天來臨成個疫病就會煙燒雲散,但萬一唔散呢?應該點做?
即係外國因為防疫隔離搞到家暴問題暴增,香港年輕人何嘗唔係響屋企日對夜對老豆老母搞到家庭不停出現磨擦?而我唔明呢個政府、甚至所謂時事評論員,無一個會諗到,而家香港最需要嘅,就係幫佢地紓緩室內囚禁所帶黎嘅抑鬱,以及點樣同呢個疫病共存。
============
近月,各郊野公園和行山路線都出現大量人潮;更曾因有銀行員工借Work from Home的空檔聯袂上山,因而被譏為「行山銀行」。事實上,不少傳媒報道皆集中於這些突然暴增的行山人士的公德心問題,如何對大自然造成各種生態災難、以至人群在郊外大規模聚集引致的疫症傳播風險,然而卻沒多少人注意到,這班湧往郊外的香港市民,實際上在疫情之下,心理狀況亦已瀕臨極限。
身邊有不少朋友都羨慕那些在疫情下毋須強制性上班,而可以選擇在家Home Office的人;也有人說停課下學生不用上課必然最開心。的確在繁重的俗務中偷閒幾天的確是人生一樂,然而長期鬱悶在家卻是另一回事。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健康問題──已有不少長期在家工作,尤其是教學界同工已不約而同反映,他們的體重已暴增至「歷史高位」。之前任天堂標榜能於家中也能進行健身運動的遊戲軟體《Ring Fit》,在香港被炒至原售價兩倍以上,連帶相關的遊戲主機Switch價錢亦高踞不下,就是港人面對未能出外做運動而感到苦惱的佐證。
香港貴為全球居住成本最高的地區之一,不止基層,甚至連收入尚可的中下階層其實都是居住在一個擠迫、環境惡劣的小單位或小房間之中。不少年輕人喜愛流連於咖啡廳,除了是要享受那「文青」氣息外,也是為了獲得一個比劏房寬敞的透氣空間。極端一點說,不少年輕人寧願在公司作自願加班(雖然大多所謂加班時間都是在處理私人事務),因為至少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能給予他家裡沒有的寧靜,減少了和家人爭執的機會。
將日常生活與睡覺機能分開,早已成為了大多數香港人的常識:就連中產才能負擔得起、呎價過萬的「偽豪宅」,為了彌補那實用面積小得可憐的單位所帶來的壓逼感,君不見地產商總會把大堂會所建造得美輪美奐,以鼓勵住客多加使用這些設施,以盡量縮短逗留在「蝸居」的時間?
然而武漢肺炎的爆發卻打破了這種詭異的均衡。因懼怕疾病傳播而被迫逗留家中,使得原先透過「各自各精彩」、以不同外出活動時間錯開狹小單位使用權的家庭成員又再擠在一起,「相見好、同住難」的問題逐步浮現。我認識的年輕人表示,他們這個多兩個月來和家人的衝突明顯增加,最後只得等待黃昏晚上比較少人的時候,往樓下公園等空曠地方「乘涼」以減低磨擦機會。可不要以為獨居者就沒有問題。除了長期屈就於狹小的劏房同樣令人鬱悶,人類本來就屬於群居動物,即使再先進的通訊系統和社交平台也取代不了親身接觸。若朋友、親人全都只能於電話或電腦螢幕中出現,對很多人來說,最終只會令他們更感孤獨。
長期作戰或致社會隱患爆發
歸根究底,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醫學界,都只將焦點放在如何禁止疫病傳播,而忽略了在疫情籠罩下,為全港市民帶來的心理隱患。當然有人會說,在如此緊急狀況下,一切自然是以防疫為先,其他的都應擺在後面;然而心理健康的相關資源很多都不會與前者重疊,這純粹是政策上的忽略多於資源分配的問題。再者,若疫情可以在極短期內解決,那之前受到的壓抑,自然因很快可以宣洩出來而毋須理會;但一旦疫病演變成長期戰,心理隱患就可能一轉而成社會隱患爆發。當然最重要的是,防疫除了依賴政府的強制措施外,更需要市民的自律;假若為了阻絕傳播而令隔離的方式脫離人性的話,那最終必然會令愈來愈多人冒險打破禁令。
當然,如何能讓市民甘心服從各種隔離守則之餘,又能長期抑壓下保持心理健康,最需要的是施政者的能力和彈性,而偏偏這兩項都是目前特區政府最缺乏的。其實林鄭班子目前立刻應該要做的,是集合心理學家、治療師與輔導員成立諮詢團隊,設立輔導熱線、編寫網上心理健康,以至在狹窄空間下作舒展運動的教材,好讓那些「變相被軟禁者」有一個求援渠道、並學習如何處理自己在長期幽閉下產生的負面效應。至於就人群密集的地區發布警告資訊、以智能交通系統有效疏導繁忙時間人群,則本應是荒廢多時的創科局該負上的責任。
我當然明白梁卓偉要求夜市全部停業以避免爆發、以及何栢良建議政府考慮戒嚴的苦心;但這只能算是單純出於醫學角度出發,而未能同時考慮實際執行上一般民眾的承受能力。我們並不需要仿效Boris Johnson提倡的群體免疫策略(Herd immunity),任由所有市民感染病毒,然而當了解到武漢肺炎有可能長期依附於香港甚至全世界,就不得不考慮在瘟疫蔓延下如何與其共存。
奐尚制面價錢 在 咖啡空少 world coffee shop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拉花是一門藝術,他們不只是咖啡師,更是藝術家!
台灣台北
Milkglider Latteartist Unity
謝維晟,林奐,穆念慈,Chris Lin,尚郁
2014年TNT 國際拉花大賽台灣區總決賽
第一名 Wei Cheng Hsieh 謝維晟
第三名 Chris Lin
2015年Coffee Fest TOKYO latte art world Championship
第一名Wei Cheng Hsieh 謝維晟
第三名 Lin Huan 林奐
在介紹他們之前要先介紹這個拉花界殿堂級的比賽,
由Coffee Fest 舉辦的 Latte Art World Championship Open
一年三到四場,每一屆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拉花好手參賽,
從五個項目去評分。
1) Aesthetic Beauty 美感
2) Definition 定義
3) Color Infusion 顏色融合
4) Degree of Difficulty & Creativity 難度與創意
5) Speed 速度
他們讓台灣在世界性的拉花比賽中取得非凡的成就,
更難得的是前三名由同一家店包辦了兩名。
謝維晟和林奐也都是從自學開始,
一開始都是參考山口淳一的拉花影片學習,
然後再透過幾個同樣是拉花比賽選手一起切磋交流,
讓自己的技術更精進。
讓我回想起當時在訪問山口先生時他說到
如果要給剛開始練拉花的朋友一個建議,
那會是要找一個好的老師,會省下很多的時間跟牛奶。
他說因為自學,花了很多冤枉時間。
林奐除了拉花厲害,本身也是為餐飲科的老師,
更擁有許多歐洲精品咖啡協會的專業證照,
而謝維晟雖然年輕,但交談中透露了一種沉穩,
我想這樣的個性用在高壓又快速的拉花比賽中,
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他也透露拿冠軍最大的因素是
控制情緒的心理層面,要克服的,除了緊張還是緊張。
半開放式的低吧檯讓咖啡師在客人的面前拉花,
除了技術的展現,也拉近與客人的距離
價錢也很平價,拿鐵12oz 100元 還有世界級的拉花,
有著明顯的對比跟對稱,難度極高的細線條
wing tulip 和 wing rosetta ,我想很少地方可以喝得到。
Milkglider Latteartist Unity
地址 :台北市民權東路三段160巷19弄36號1樓
電話 :0227123080
https://www.facebook.com/Milkglider
更多詳細內容會在即將出版的《空少的世界冠軍咖啡廳之旅》
奐尚制面價錢 在 真材實料Mall【施耐德電氣AvatarOn奐尚系列兩位單控開關掣 ... 的推薦與評價

家居維修陳sir 示範換 制面.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HKJCCharitiesTrust【家居維修學院】|【家居維修義工協會】#換電制#換電插座#換電制面板diy ... ... <看更多>
奐尚制面價錢 在 裝修J邊啲- 石墨灰掣面又真係幾靚o架噃! 如果你都想用優惠價錢 ...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都想用優惠價錢買到施耐德石墨灰掣面嘅話,就要去裝修佬- 香港一站式網上裝修平台 ... 喺呢條影片度留言話比小編知究竟AvatorOn 奐尚系列最新推出左邊隻顏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