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自己,便無法做自己
在認識自己的這條路上,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關注,說得更精確點,其實是他人的肯定。我們發出各式各樣的訊號,期盼他人的回應。試想一下,如果你說了個笑話但完全沒有人笑,你之後再講這個笑話的機率有多少?如果全場笑翻天,之後碰到新的一群人後,你想方設法就是要講這個笑話的機率又有多少?講笑話、觀察現場反應,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喜劇演員也是靠這個吃飯的。
渴望他人的關注,觀察他人的反應以調整自己言行,固然能滿足我們的需求,過去也讓我們為自己添上一層層不同的面貌,長久下來使我們失去自我本來的真實樣貌。我們不再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所想,只想看場合說話,只想展露最優秀的一面,只想融入人群。臉書很厲害,用按「讚」量化了眾人的肯定。
我的至親好友在我臉書上見到有讀者負面留言,於是問我為何能忍受這些負評。說老實話,我一開始其實也完全無法忍受。二○○八年初踏入這行時,大家給我滿滿的愛。畢竟當時的我只是個無名小卒,每個人都會大方地為我加油。光陰匆匆,若干年後我在網站上開闢了一個評論欄,接受各方的批評指教。看著一則則負面的評論,起初我還會安慰自己:「這些不過是酸民罷了,就是嫉妒而已,不知所云。」後來我學會了不要只想聽好話,我也不在意這些了。
其實正評就和負評一樣,既可好好理會,又可不予理會。留言的人我通通不認識。我不可能一方面輕鬆欣賞網路上的正面評論,又同時不理會那些負評。我要練習的是學會不受任何評論(不管正面還負面)的影響,學會不透過這些評論來定義自己(這是個永無止盡的修煉)。
一味關注、在意他人如何看我,並不能幫助我了解自己。唯有關注「我為何在乎他人評論」,我才能更了解自己。我當然在意他人的眼光,每個人都會在意,但我發現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會越來越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為何會這樣,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因為我們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會更了解自己的定位;也有可能是年紀大了,懶得迎合他人的目光吧。
旁人的肯定及關注,有可能使我們如藥物般上癮。想想人與人的關係,我們多麼重視身邊有人愛、有人可以說話、有人陪伴。我被甩過幾次,每次都感覺自我價值彷彿蕩然無存。我們害怕被拒絕,因此我們不敢放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因為一旦被拒絕,我們就直接認為自我價值被降低了。
對孤單的恐懼也會影響自我價值的判斷。我認為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獨處,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的樣子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期待,或是不習慣與自己相處,彷彿自己是個陌生人似的。人與人的情感關係往往建立在「對方讓我覺得自己如何如何」上。對方能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觀感,若對方離開,我們的失落感更深。畢竟名氣再大,也需要粉絲支持。
我身為公眾人物,當然需要觀眾的支持。仰賴觀眾的支持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了維繫大家的支持,我究竟該做出哪些妥協與讓步。
我這樣說,用意不在於貶抑名人,畢竟我們都需要旁人的支持。媒體實在厲害,總是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需要買些媒體上曝光的產品來改善自己。落人後的恐懼雖真,但你我設想的後果卻是假的;這份恐懼不過是被媒體操弄、利用罷了。在現實世界,我們仰慕的那些人擁有我們渴求的自信(也可能是我們將渴望投射在他們身上),但這些名人是獨特的,是我們想模仿也模仿不來的。自信是買不到的,自信就像學習新語言,需要經年累月的養成。
要想與眾不同,須得不斷向內心探索。欲探索一己之內心,須懂得獨處時與自己對話。這種對話有些人稱之冥想,或是「專屬於自己的時間」、或是「遠離喧囂以求內心平靜」。身為一位得仰賴他人關注以謀生的公眾人物,我可以在此向各位保證:不論有多少閃爍的鎂光燈,不論有多少光彩亮麗,這些都不會帶來快樂。越想從他人眼光中尋找自己的樣貌,則越容易令自己受限制。唯有真正做自己,才能拋開枷鎖。也請鼓勵其他人做真正的自己,肯定他人與眾不同的特質。
唯有開始了解自己,才能開始真正做自己。排除一切紛擾,靜心坐下來,好好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話—與自己對話。
.
本文摘自
《#從苦境中轉回》
101種帶有力量,能讓生活美好的思考
.
作者: 謙卑詩人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不了解自己,要如何做自己呢?
一旦開始認識自己,那就會自然而然要完成接下來的「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功課。用我自己的說法,他人的目光之所以隨著年紀,可以越來越少影響我們(這不一定,要看人),一方面是我們有智慧選擇適當的場合表現適當的自己,二方面是我們更加注意自己的內在,對他人評價也就逐漸處之淡然。
這本書今天(8/17)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跟自己好好對話,這個習慣能養成,遭遇苦境能轉回的機會就更高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6的網紅Bradley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影片是2020年5月15日,我在個人Facebook頁面的直播影片。 要和你分享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被貼標籤」的心魔。 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說法,那就會始終活在別人的眼光底下,你行動的地底層動機,總有一部分,是去迎合別人,那非常的痛苦,這種情況下人生的發展軌跡一定不是自己要的。 ...
「如何做 到 不在乎」的推薦目錄: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討好自己不等於事事以我優先
#只是凡事也要為自己著想 #討好陷阱
.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忍不住要討好別人,他們可能難以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是不願意特立獨行;就算沒做錯事,也可能會道歉;變更計畫時會懷有罪惡感;他們覺得與其要解釋為什麼沒辦法,不如直接答應。也許他們兼有以上行為,也許你就是如此?
.
我以前也總愛討好別人。守時是我的一貫作風,我在母親預產期當天早上準時出生。我從小就擅長討別人開心。每當我父母舉辦派對,我一定會把握娛樂賓客的機會;我也心甘情願拜訪老人家,為他們唱聖誕頌歌。我就像一隻變色龍,擅長融入任何社交場合,施展取悅別人的能力,滿足他人的期望。成年之後,在職場上或和朋友相處時,我還是不自禁討好別人,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優先要務,似乎欠缺拒絕他人的能力。我想方設法避免別人討厭我(事實上,我更不想要討厭自己),不過討好的行為妨礙我依照自己的想法真誠過活,使我身心俱疲。我現在很少討好別人了,也因此身心都舒暢得多。
.
在我擔任心理治療師的臨床實務中,我每天都看到在這種複雜的兩難局面中苦苦搏鬥的人:他們沒辦法討好每一個人,卻又不允許討好自己。我會與案主合作,協助他們認清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所以祕訣就是別再試著討好他們。
.
#討好的原因
.
你可能以為,討別人開心是周到、體貼、親切的作法。事實上,這是因為你渴望掌控別人的反應,避免被討厭的感受讓自己心裡不舒服。討好是一種策略,目的是讓自己安全地握有掌控,並以慷慨或隨和的假象包裝。
.
討好者禁不起別人的失望,被討厭更是無法忍受。我們害怕被批判、被認為有所不足。被需要的感覺就和被愛一樣令人滿足。我們討好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但在此過程中,討人歡心不僅徒勞無功,我們還失去了自己。
.
討好行為的根源很容易理解。人類屬於群居動物,我們依賴群體提供火源、食物及保護,假如被討厭,後果相當嚴重。恐懼、罪惡、羞愧都是本能的感受,目的是保護我們安穩地生活在群體之中。不要觸怒別人,以免失去篝火旁的位置、被驅逐到荒野之中,或死於飢餓掠食者的爪子之下。如果懲罰可能是死亡,那就別惹事生非。
.
然而,現代生活已和遠古大不相同,但這些感受卻沒有隨之演化。我治療室中的案主只不過是忘記別人的生日、打電話請病假、取消和朋友的晚餐約會,卻都感覺彷彿犯下滔天大罪。不論任何事情,只要影響別人或令人稍微不舒服,他們都會極度不自在。
.
討好並不是某種怪癖或個性,而是制約的產物。本書後續將說明討好行為的發展歷程,從出生、童年、青春期一路談到成年,解釋今日所做的選擇如何一再強化早期建立的信仰。
.
#討好的陰暗面
.
過去討好行為常被貼上女性專屬的標籤,的確,就文化刻板印象來說,女孩的成長過程經常被教導要保持恬靜、以他人為優先。不過現今任何人都可能有討好問題,不論性別、年齡或地位。
.
不過長久以來,這個問題都只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說討好者只是「隨和」或「人太好」。相關陳述的口吻一貫輕鬆,甚至是戲謔。建議治療方式相當輕浮、不屑一顧,例如勸討好者:「不要管其他人怎麼想就好了」,或是將應對方法武裝成「啥事都不在乎」的哲學,勸討好者不要理會攻擊辱罵者,或是「別去理那些鳥事」,不過實際上,我們應該全心處理、明快解決。如果解決方法真的就像「不要在意」一樣簡單,那我們早就照做了。事實是,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
討好是一種犧牲自我的強迫症行為,對討好的對象和討好者本身來說,傷害力一樣強大。討好並不是一種可以學習與之共處的良性習慣,這不是充滿好意又無傷大雅的小怪癖。這是焦慮的展現,是因為討好者害怕失去掌控(他人的情緒)而出現的行為。討好者會想方設法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避免影響他人或引發不快。不論是討好或極力避免使他人不開心,如果放任這種衝動,討好者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的狀況,身體健康惡化、自我價值低落、自暴自棄。
.
現今要討好的人比以往更多。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要討好的對象無窮無盡,我們的角色和責任往外延伸、擴張,界線模糊不清。旁人期待我們在職場上保持彈性、隨時回應朋友的需求、擔任伴侶的好搭檔,還要抽身照顧年幼子女及年邁父母,永遠沒有打卡下班的一刻。社群網路將討好者推到無遠弗屆的線上觀眾面前,他們的自尊來源被外包給行銷演算法及陌生人比讚的大拇指。
.
你可能不覺得自己有忍不住討好別人的毛病,我許多案主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以為自己絲毫不受他人意見影響,準備好獨立揮灑自己的人生。最明顯的討好行為是想方設法讓身邊的人更輕鬆自在,不過這只占討好者的一小部分,討好行為還有其他多種形式及偽裝。人際關係中如果存在討好的壓力,可能引發多種反應,包括藉由故意不討好來表現自主,不過這些反應都只是自我價值低落、缺乏權力、害怕拒絕的防禦行為。下一章我將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討好者,他們反映的都是同樣的問題:無法自在地做自己。
.
但這個問題是有出路的。
◼️不是要你選擇自私,
◼️只是要你能夠安然地回應自己的需求,
◼️就像你回應他人的需求一樣。
.
如果被喜歡、被需要的代價是犧牲自己,那其實並不值得。總有一天,我們必須做出決定:要繼續討好下去,還是真誠地做自己。
.
以經營關係來說,討好自己其實才是負責、慷慨大方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尊重對方的同時真誠過活,我們擁有同時幫助他人與自己的資源及能力,撥出一些心力關注自己並不會減損對他人的關心。關心不是派,分給自己一些,別人不會少一塊。
.
#關心重質不重量
.
本書提供討好的替代之道,但不是阻止你關心他人,事實上,本書呼籲更加關心、提升關心的品質。更加真誠、公平、適當、一致地關心自己和他人。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敢於承受某些人無法接受你真實樣貌的風險,這樣你才能擁抱另一些人對你無條件的接納。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不要將替你判刑、行刑的責任強加於他人之上。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承認除非我們擁有拒絕的權力,否則就無法發自內心地答應。如果我們沒有拒絕的選項,那答應根本就毫無意義。
.
本書將協助你適應被討厭,而不是只是保持沉默;引導你復元,而不是一味擔心失敗;教導你接受批判,而不是逃避。我沒辦法告訴你如何停止討好別人,卻又不會讓任何人不開心,我只能告訴你,就算稍微不討人喜歡,你還是能照常過生活,甚至過得更好。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你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這種關係根本就不牢靠,此外還占據了建立其他穩定健康關係的空間。
.
本書嘗試解釋討好行為的原初動機,並以另一種角度加以說明,為討好者提供建議,協助你從照顧別人的位置上退下來,轉而開始照顧自己。我們會發現,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其實只是反映他們與自我的關係,而不是對我們的公正評價。我們可以學習關注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如果發覺自己感覺憎恨,那就該與憎恨的對象設下界線。
.
本書將教你如何做自己,教你如何停止苦苦追逐他人,並留在原地吸引他們;協助你認清這個事實:屬於你的終會自然開花結果,而強摘的果子不甜;鼓勵你花時間與適合自己未來的對象相處,如果不適合,就把他們留在過去。本書教你成為更好的朋友、伴侶、子女、家長,協助你透過更加關心自己,進而提升關心他人的品質,而不是承擔他們的問題。
.
本書也會協助你為失去做好準備,因為失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有些人不希望你停止討好。如果他們告訴你:「你變了」,你要知道,他們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喜歡你不照我的方式行事。」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3aV6aV
-
本文摘自《討好陷阱:心理師的情緒解方-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那就別再嘗試討好他們》,作者艾瑪.里德.特雷爾為英國私人機構The Therapy Loft臨床治療所的心理治療師與臨床主管,為個人和團隊提供治療諮詢和指導。
.
你是否因為拒絕別人的請求會有罪惡感?讓別人失望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極力避免發生爭執的場面?對他人的意見很不耐煩,索性全部拒絕假裝不在意?
.
或許你發現自己不論怎麼做都徒勞無功……那麼,你也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才能繞開討好陷阱。作者艾瑪身為心理師,分享多年臨床實務和無數次治療服務, 帶你看穿討好的真相:討好不是體貼周到,討好只是一種策略!一種掌控別人反應的策略,一種避免被討厭的策略。然而,當討好成為情緒的困擾、壓力的根源時,便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卻不自知。
.
閱讀這些案例故事,都能引起你的共鳴,並汲取對自己有所助益的建議。每個章節提供反思問題、見解與技巧,幫助你深入瞭解自己,認清討好的陷阱,為人生指引一條更好的路。本書教你如何向願意珍惜你的人付出關心,而這,就從你自己開始。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問
我是第三者,前男友一開始給我承諾,會跟女友分開,但拖了一年多遲遲沒有,我後來清楚知道他沒有愛,只是不敢脫離我這個舒適圈。最近我交了新男友,我還是第三者,不同的是這次這個是有婚姻的。
現在前男友要來復合,決定要住一起,一起生活,前男友生活習慣不好,脾氣不好,粗心不體貼,我就像他的媽媽要耳提面命的一直提醒,但他卻是我很好的工作夥伴,我們無話不談,是可以陪我一起瘋的人。
現任男友很疼我很貼心,說話很溫柔,會分析我碰到困難的事,不會發脾氣,但我非常確定他不會離婚,我跟他在一起跟孩子一樣,我卸下我所有偽裝,很自然,就是被捧在手掌心上那種。
我現在該如何做?兩個都放手?
前男友我從來不吵不鬧,我也沒有要他跟他女友分手。
前男友是會介意吃飯的金額,偶爾會說那你請我,現任男友從不讓我花一塊錢。
我知道我很壞,但我從來沒有想傷害任何人。
回
沒有完美的伴侶
只有一直不滿足的貪慾
只有貪慾會讓人一直饑餓埋怨不捨
甚至在痛苦矛盾的深淵也沒能力離開
任何熱情的一開始都很可能什麼承諾都敢給也都敢信的
沒有這麼貪婪的兩個人
這條不會實現願望的承諾之路不會開始
所以都沒有不知道這件事
只有抵抗不了誘惑這樣的心情
不捨得離開舒適圈的原因很多
但最微小的原因是你很有魅力
就是因為魅力小到只剩下不好意思提也不想做壞人
在沒有立即要處理下才拖了這麼長時間
可是當這個舒適圈有一天突然無預警消失時
這個人又回頭主動來要了
原來沒有努力就得到的東西是這麼不值錢也沒味道
無法掌控才是愛之火的燃料
比較之後的心態都是一種物化愛情的迷藥
讓你以為你得到了什麼
其實你此時的心只專注在未得到什麼
於是不甘心就此上心
兩邊的生意都是賠錢的
不知停止
得不到平靜
因為愛的幸福感來自平靜
不在乎平靜
抓到什麼都會是迷惑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娜娜森林茶樹精油」在宜蘭頭城經營超過十年了,今年碰到疫情讓我們農場的所有活動都停擺了下來,小農場依靠活動的營收完全歸了零。我們左思右想,決定參與募資平台的企劃。
我們是堅持採用自然農法的友善環境農場,從種植、採收、蒸餾、包裝幾乎完全手作的MIT自然產品。
跟大家推薦我們農場的主要產品:「娜娜森林茶樹精油與純露」。
茶樹精油和純露的使用方法多樣且具有低敏的特性,非常適合芳香療法入門者使用。凡是傷口清洗、蚊蟲叮咬、洗滌衣物都可以使用。
另外還有「六種純露」可以加購,特別是其中的依蘭依蘭值得注目。依蘭依蘭在台灣的種植數量不多,能有足夠植材蒸餾成純露的農場更是少之又少。依蘭依蘭又稱香水樹,濃郁熱情的香味有助大家在這次疫情中放鬆身心、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情與浪漫。
這次募資的回饋品都是小包裝,就算是第一次使用也不用擔心因不熟悉或是不喜歡味道而用不完。希望能邀請更多人進入芳香療法的世界,療癒身心,一起度過疫情的壓力。
本次募資專案開放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購買,就算不住台灣也可以購買。
最後非常感謝阿德老師願意讓我們在這裡與大家分享這個消息。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個影片是2020年5月15日,我在個人Facebook頁面的直播影片。
要和你分享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被貼標籤」的心魔。
如果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說法,那就會始終活在別人的眼光底下,你行動的地底層動機,總有一部分,是去迎合別人,那非常的痛苦,這種情況下人生的發展軌跡一定不是自己要的。
你可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偽裝著和內心不一樣的個性,所以你不快樂......
【震撼】史上最深奧的話題,意識 |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aBVnAfunc
量子空性力奪回人生主宰(量子領導 #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QLudC-G-4&t=3s
-
關注更多
我的Instagram:https://bit.ly/BradleyIG
Google、Podcast、Youtube、Instagram
搜尋🔍「Bradley說故事」都可以找到我的內容!
-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黃暐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暐瀚 #暐瀚直播 #WHO
贊助暐瀚直播 歐付寶 https://reurl.cc/YlNXpo
為什麼台灣還稱「武漢肺炎」?
看到我今天直播談這個話題,一位老友私訊:「你真勇敢」!
這是一個怎麼談,都不會讓各方滿意的爭議話題,但不談不代表問題不存在,暐瀚願意說,站在「希望台灣更好的基礎」去說。
什麼叫做「希望台灣更好的基礎」?
就是如何做,對台灣好?做了什麼之後,未來會怎麼樣?這些問題,在「爽度」面前,不值一提,但眼前大家不關心的事情,將影響台灣之後的「利益」。
2015年,WHO就通告所有會員國,不要用「人名」「地名」「國名」「動物名」去命名一個新的人類疾病,以免歧視,並不是這次「Covid-19」才開始必能用「地名」。有些網友毫不在乎:「現在台灣不是WHO會員國啊!所以不用配合,等到以後讓我們加入之後,再配合吧」!
簡單問一句:「台灣希望重返WHO嗎」?或說:「台灣今年希望出席WHA嗎」?
其實如果大家知道,能否出席WHA當觀察員,完全取決於「秘書長」是否發出「邀請函」的話,大家還會覺得,一直去嘲笑親中的秘書長譚德塞,是個聰明的作法嗎?
台灣當然可以繼續使用自己想用的名稱,去稱呼一個疾病,但這個做法的代價,我們也將完全承擔。
愛台灣,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暐瀚 2020-3-10 de 台北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好李嘉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想要活得自由,要先搞懂自己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
被什麼事物給牽制
而又到底,把自己活成了什麼樣子?
希望這支影片能讓大家好好去思考一下
自己到底「把自己活成誰」了呢?
| FOLLOW ME |
INS: https://www.instagram.com/xx_jia
FB: https://www.facebook.com/XXjia/
| 合作邀約 |
leejiajia731@gmail.com
❤️如果你想支持我拍影片
或你從分享內容受益希望給予能量回饋,歡迎隨喜❤️
TW
銀行代號:021
銀行名稱:花旗銀行
銀行帳號:6708896401
海外支付
PayPal:https://paypal.me/xxjia?locale.x=zh_TW
給予是真正的獲得
而 給予他人付出的機會也是一種幸福:)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怎麼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文長)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怎麼做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文長). 心情. 2022年2月8日10:12. 我是個很在意別人怎麼想我的,導致說做很多事情想很多,對於每個選擇都需要一再的評估,寒假結束,我又要 ... ... <看更多>
如何做 到 不在乎 在 當你學會了不在乎,就會活得輕鬆很多這世上沒有不如意的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餘生很貴,不要浪費太多的心思考慮別人的想法,應該去清空內心的雜事,做到不去想太多,那麼你的生活就是有序的,舒服的,輕鬆的。 人生苦短,何必在乎太多, 事事都在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