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Q &A , 矽膠假體上的舍利子?由矽膠鈣化談矽膠鼻模優缺點>>
有時會聽到患者朋友在門診詢問張簡醫師關於矽膠材料的優缺點,最常拿出來比較的是矽膠鼻模與Goretex鼻模的比較。張簡醫師利用自身手術經驗與過去相關文獻讓各位了解矽膠(硅膠)本身優缺點。
本案例為矽膠假體隆鼻四十年以上患者,在近20年因為矽膠假體不斷鈣化,鈣化點突出鼻樑兩側造成疼痛,因外觀與擔心鼻樑兩側鈣化點穿出前來就診。
硅膠本身優點:矽膠應用在人體已有很長時間,具有異物反應少,雕刻簡單,長時間放至於人體不會有形態變化的優點,矽膠表面形態變化很多,也能讓患者朋友選擇適合自己的假體型態,甚至一些鼻模公司針對特定國家族群研發適合他們的鼻模型態。鼻子皮膚較厚的患者,也能藉由矽膠假體作出較好的支撐讓鼻子型態較為好看。
矽膠本身缺點:假體必定有感染風險,置於過薄的皮膚可能有透光問題。矽膠假體植入人體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莢膜,莢膜纖維化帶來皮膚變形與鈣化,植入鼻尖部可能有穿出皮膚等疑慮。
鈣化本身,屬於一個材料正常發展緩慢漸進的現象,鈣化不多不影響外觀時,不會為患者帶來外觀上的困擾,長時間累積到外觀影響時,則有需要更換材料改善外觀。
一般來說關於關於鈣化的成因可能有三
1. 假體本身帶有陰離子,會與陽離子鈣結合而沉積
2. 手術創面傷口分泌的鈣沉積
3. 假體周遭纖維化與血關內皮細胞引起鈣沉積
根據Dr Jung Dong Hak (鄭東學院長)與Bum Ryul Kim 發表在2007年PR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整形外科醫學期刊的論文顯示,矽膠假體鼻樑產生鈣化的時間數據如下
a) 顯微鏡下看到鈣化情形:隆鼻術後四年左右
b) 肉眼可見鈣化:五年八個月
c) 矽膠隆鼻手術後九年:發生鈣化機率50%
d) 矽膠隆鼻手術後15年:發生鈣化機率100%
假體鈣化的面積也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多,如同張簡醫師經手40年假體案例,鈣化範圍幾乎完全包覆假體甚至快要穿出鼻樑。
(手術放大鏡可以有利於醫師於術中更精準有效去除鈣化點)
如果矽膠假體產生的莢膜組織過厚且莢膜中鈣化嚴重,手術中會以清除鈣化與移除假體為目標。此時皮膚會有過薄可能,為避免再次假體植入會有透光或是假體感過重情形,可以搭配自體或是異體軟組織(如異體真皮或是自體筋膜)增加皮膚厚度,再次植入材料也儘量以不產生莢膜材料為主(如膨體(Goretex或稱ePTFE)或是自體真皮脂肪片或異體真皮為主。如何能完整清除材料,建議手術前利用3D電腦斷層定位鈣化點的分佈,手術中利用手術放大鏡詳細確認清除部位,清除時利用各種手術技巧已保存表皮完整,尤其超過20年以上嚴重鈣化患者,鼻樑皮膚可能已經過薄,減少表皮傷害乃當務之急。
如果患者朋友們仍然比較喜歡矽膠假體鼻模的型態但又想減少莢膜生成,在2016年 The Journal of Crainiofacial Surgery有一篇Dr Man Koon Suh 的論文指出,可以利用異體真皮(ADM)覆蓋在矽膠表面,降低莢膜的厚度。這是愛美朋友可以參考的一些建議。
每個隆鼻材料都有它的優點與缺點,建議各位求美者可以與專業醫師詳細討論,再決定隆鼻手術的各種細節。有重修需求的患者,也建議了解手術醫師的專業與重修細節後,謹慎進行手術為佳。
(本文參考出處為)
1. 2020 鄭東學院長:鼻整形
2. Gross and Pathologic Analysis of Long-Term Silicone Implants Inserted into the Human Body for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221 Revision Cases
3. The Journal of Crainiofacial Surgery: Augmentation Rhinoplasty With Silicone Implant-2016_silicone_implant ADM JCFS
#nosejob #rhinoplasty #plasticsurgery #nosejobbeforeandafter #rhinoplastybeforeandafter #rhinoplastyspecialist #siliconimplant #calcification #整形 #鼻整形 #隆鼻 #鼻修復 #矽膠假體 #醫美 #台北 #東區 #博恩妍診所 #no1nosetaipe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柏金遜症 專題 - 鍾鎮邦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張先生的爸爸現年66歲,長居內地。最近,張伯突然發覺右臂僵硬,更有手震及書寫困難。內地醫生診斷為柏金遜症,並給予藥物,但情況沒有改善。 (一) 柏金遜症還有什麼病徵...
如何改善鈣化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隨著社會平均餘命增長,50歲以上慢性疼痛與退化似乎成國民病,台灣每七人就有一人受關節疼痛所苦,變天時關節常常「喀啦」作響,當復健及藥物治療無果時,難道只有換關節或開刀可以選擇嗎?近年來越來越紅的PRP、玻尿酸、葡萄糖增生療法,真的有效嗎?而哪些疾病適合?又要如何選擇呢?
慢性退化疾病
當我們關節長時間因過度負重而導致受力不均,常伴有肌力不足、韌帶鬆弛、肌腱問題,關節周邊軟組織就容易發炎、腫脹、僵硬,關節軟骨也會磨損,周邊硬骨形成骨刺。在膝關節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在肩關節容易產生五十肩或肩關節炎,肌腱問題如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破裂;頸椎、腰椎中的小面關節退化、骨刺、椎間盤會壓到神經,產生神經痛、無力、手腳麻;手肘肌腱發炎多為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醫師正確診斷疼痛原因後,早期對症下藥,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物理治療、肌力運動,當治療成效不佳或無法自我修復時,可選擇打針注射、震波治療。
疼痛治療有哪些選擇?又該如何選擇?
類固醇注射
當急性發炎疼痛時,可施打類固醇,快速止痛、消炎,關節過多積水時,醫師將體液抽出可迅速消腫。然而類固醇無幫助組織再生能力,也不宜頻繁施打,某些部位也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最新研究指出:網球肘、足底筋膜炎,旋轉肌破裂等,頻繁施打類固醇易增加組織脆化,長期可能產生肌腱、筋膜斷裂,並易再次復發。
玻尿酸注射
我們人體關節液本身就有玻尿酸物質,研究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關節內玻尿酸濃度會減少,大幅降低軟骨的保護力及抗發炎能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潤滑受損軟骨,減少關節軟骨和組織磨損,副作用較少,目前有分長效或短效劑型,玻尿酸可視為保養,止痛效果較慢。健保給付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標準為:針對60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未達開刀標準,在同一家醫院使用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半年以上都無效時,健保給付施打玻尿酸,連續施打三次,效果可維持半年。自費長效高分子玻尿酸,因分子大吸收慢,效果長達一年。市面上有不同廠牌玻尿酸,而未有研究證實熟優熟劣。玻尿酸不止侷限膝關節,退化性肩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肘關節也都適用,但除膝關節以外其他非健保給付範疇。
增生注射治療 (再生注射治療)
當慢性發炎或退化時,建議選擇增生療法或PRP血小板血漿注射。增生療法是將5~25%葡萄糖溶液注射至關節、韌帶、肌腱、神經、肌肉軟組織,刺激組織重新修復、再生,研究顯示大於八成患者明顯有效。增生療法一個部位一般注射1至10針以上,施打3至6次,每次施打間隔為一週至一個月, 年紀大或嚴重損傷患者治療次數會增加,增生治療可強化關節內軟骨及關節外組織功能及穩定度,重建軟組織之張力網,改變發炎環境,減緩疼痛。相較PRP,葡萄糖增生療法為多點治療,價格不像PRP昂貴,而增生治療需更高的醫師注射技術、超音波診斷、生物力學、功能評估能力,治療時間也較長。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可合併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更有效改善疼痛及修復受損組織。增生注射治療後多會有數天發炎疼痛感,病患注射後一週內不建議吃消炎藥物或貼布,以免減低增生療效。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是將患者血液離心,抽10cc以上血液,去除紅血球後剩餘4~5cc,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血漿,施打患部促進損傷組織生長,幫助組織跟關節軟骨修復。PRP可治療範圍很廣,適應症同上述葡萄糖增生治療,甚至對骨折癒合不良也有效,許多運動員也選用PRP,助於長期運動傷害的韌帶、肌腱、關節再生修復。而臨床上,PRP幫助組織再生及改善疼痛比葡萄糖增生療法、玻尿酸及震波效果好,但價格也高得多,一次要一至兩萬,注射後幾天內的疼痛感也較強。不同年紀患者PRP內含生長因子及本身修復能力不同,年紀越大生長因子減少,性別跟體質也使得效果不同。雖PRP對疼痛有更好的療效,但非萬靈丹,文獻上仍有一成至兩成之病人無改善。
體外震波治療
廣義來說,體外震波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增生治療,將高強度能量脈衝施予患部,促進可控制的發炎反應,破壞軟組織的病理鈣化,刺激體內生長母細胞、纖維母細胞,使受傷組織骨質新生、結締組織如肌腱韌帶及筋膜之癒合,降低疼痛發炎。現今美國FDA認可的震波適應症有鈣化性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網球肘,其他疾病仍在研究中,臨床上慢性肌腱炎、筋膜炎,震波比一般物理治療更有療效,治療需四次以上,儀器有分擴散式和聚焦式的,每次依照部位打兩千到三千發,打完可能輕微紅腫瘀青數日。大多數患者感受到症狀好轉為治療兩週後。文獻顯示體外震波對疼痛治療成功率為65%至95%,平均80%。
針灸、乾針、激痛點
疼痛常伴隨肌肉緊繃,產生所謂的『激痛點』,又是中醫所稱的『氣結』,西醫對於肌肉緊繃處可用針灸、乾針、激痛點治療,用針灸針或針筒細針快速在肌肉上進出,放鬆緊張的肌肉筋膜。
何時需要開刀?
當嚴重疼痛,非手術治療皆無任何成效甚而每況愈下,或頸椎、腰椎疾病併發大小便失禁、關節嚴重變形,建議開刀治療。若無以上情形,開刀的時機點並非絕對,開完刀也不代表一勞永逸,且手術後對軟組織破壞,會使肌力穩定度下降,未來可能增加其他病發症。需不需要開刀,是否一定得開,建議民眾尋求第二醫師意見,或先嘗試非手術之治療方法。
結語
隨著醫學進步,非手術的治療跟技術也推層出新,選擇也越來越多,以經濟考量,慢性疼痛通常會先選擇玻尿酸、震波或增生療法,若無成效再選擇PRP。無論接受何項注射治療,都不是治療的終點,也不表示注射完可以不用復健、不用運動訓練。注射後建議休息兩週至一個月,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可從事非衝擊類型運動;而復健、肌耐力訓練及體重控制,更可自我增生及修復傷處,且有效維持關節軟組織穩定。對於疼痛如何選擇,目前越來越多坊間診所甚至醫美都推行PRP或玻尿酸注射,施打醫師技術及方式不一,施打次數也根據不同部位及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患者建議諮詢專業復健科、骨科、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醫師,找出關鍵問題點,實行正確治療。
如何改善鈣化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節退化、肌腱及韌帶撕裂,一定要開刀嗎?有無非手術的積極治療?
隨著社會平均餘命增長,50歲以上慢性疼痛與退化似乎成國民病,台灣每七人就有一人受關節疼痛所苦,變天時關節常常「喀啦」作響,當復健及藥物治療無果時,難道只有換關節或開刀可以選擇嗎?近年來越來越紅的PRP、玻尿酸、葡萄糖增生療法,真的有效嗎?而哪些疾病適合?又要如何選擇呢?
慢性退化疾病
當我們關節長時間因過度負重而導致受力不均,常伴有肌力不足、韌帶鬆弛、肌腱問題,關節周邊軟組織就容易發炎、腫脹、僵硬,關節軟骨也會磨損,周邊硬骨形成骨刺。在膝關節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在肩關節容易產生五十肩或肩關節炎,肌腱問題如鈣化性肌腱炎、旋轉肌破裂;頸椎、腰椎中的小面關節退化、骨刺、椎間盤會壓到神經,產生神經痛、無力、手腳麻;手肘肌腱發炎多為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醫師正確診斷疼痛原因後,早期對症下藥,保守治療如:藥物、復健物理治療、肌力運動,當治療成效不佳或無法自我修復時,可選擇打針注射、震波治療。
疼痛治療有哪些選擇?又該如何選擇?
類固醇注射
當急性發炎疼痛時,可施打類固醇,快速止痛、消炎,關節過多積水時,醫師將體液抽出可迅速消腫。然而類固醇無幫助組織再生能力,也不宜頻繁施打,某些部位也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注射,最新研究指出:網球肘、足底筋膜炎,旋轉肌破裂等,頻繁施打類固醇易增加組織脆化,長期可能產生肌腱、筋膜斷裂,並易再次復發。
玻尿酸注射
我們人體關節液本身就有玻尿酸物質,研究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關節內玻尿酸濃度會減少,大幅降低軟骨的保護力及抗發炎能力。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潤滑受損軟骨,減少關節軟骨和組織磨損,副作用較少,目前有分長效或短效劑型,玻尿酸可視為保養,止痛效果較慢。健保給付膝關節玻尿酸注射標準為:針對60歲以上的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未達開刀標準,在同一家醫院使用口服藥物與復健治療半年以上都無效時,健保給付施打玻尿酸,連續施打三次,效果可維持半年。自費長效高分子玻尿酸,因分子大吸收慢,效果長達一年。市面上有不同廠牌玻尿酸,而未有研究證實熟優熟劣。玻尿酸不止侷限膝關節,退化性肩關節、髖關節、踝關節、肘關節也都適用,但除膝關節以外其他非健保給付範疇。
增生注射治療 (再生注射治療)
當慢性發炎或退化時,建議選擇增生療法或PRP血小板血漿注射。增生療法是將5~25%葡萄糖溶液注射至關節、韌帶、肌腱、神經、肌肉軟組織,刺激組織重新修復、再生,研究顯示大於八成患者明顯有效。增生療法一個部位一般注射1至10針以上,施打3至6次,每次施打間隔為一週至一個月, 年紀大或嚴重損傷患者治療次數會增加,增生治療可強化關節內軟骨及關節外組織功能及穩定度,重建軟組織之張力網,改變發炎環境,減緩疼痛。相較PRP,葡萄糖增生療法為多點治療,價格不像PRP昂貴,而增生治療需更高的醫師注射技術、超音波診斷、生物力學、功能評估能力,治療時間也較長。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可合併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更有效改善疼痛及修復受損組織。增生注射治療後多會有數天發炎疼痛感,病患注射後一週內不建議吃消炎藥物或貼布,以免減低增生療效。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是將患者血液離心,抽10cc以上血液,去除紅血球後剩餘4~5cc,內含豐富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血漿,施打患部促進損傷組織生長,幫助組織跟關節軟骨修復。PRP可治療範圍很廣,適應症同上述葡萄糖增生治療,甚至對骨折癒合不良也有效,許多運動員也選用PRP,助於長期運動傷害的韌帶、肌腱、關節再生修復。而臨床上,PRP幫助組織再生及改善疼痛比葡萄糖增生療法、玻尿酸及震波效果好,但價格也高得多,一次要一至兩萬,注射後幾天內的疼痛感也較強。不同年紀患者PRP內含生長因子及本身修復能力不同,年紀越大生長因子減少,性別跟體質也使得效果不同。雖PRP對疼痛有更好的療效,但非萬靈丹,文獻上仍有一成至兩成之病人無改善。
體外震波治療
廣義來說,體外震波也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增生治療,將高強度能量脈衝施予患部,促進可控制的發炎反應,破壞軟組織的病理鈣化,刺激體內生長母細胞、纖維母細胞,使受傷組織骨質新生、結締組織如肌腱韌帶及筋膜之癒合,降低疼痛發炎。現今美國FDA認可的震波適應症有鈣化性肌腱炎、足底筋膜炎、網球肘,其他疾病仍在研究中,臨床上慢性肌腱炎、筋膜炎,震波比一般物理治療更有療效,治療需四次以上,儀器有分擴散式和聚焦式的,每次依照部位打兩千到三千發,打完可能輕微紅腫瘀青數日。大多數患者感受到症狀好轉為治療兩週後。文獻顯示體外震波對疼痛治療成功率為65%至95%,平均80%。
針灸、乾針、激痛點
疼痛常伴隨肌肉緊繃,產生所謂的『激痛點』,又是中醫所稱的『氣結』,西醫對於肌肉緊繃處可用針灸、乾針、激痛點治療,用針灸針或針筒細針快速在肌肉上進出,放鬆緊張的肌肉筋膜。
何時需要開刀?
當嚴重疼痛,非手術治療皆無任何成效甚而每況愈下,或頸椎、腰椎疾病併發大小便失禁、關節嚴重變形,建議開刀治療。若無以上情形,開刀的時機點並非絕對,開完刀也不代表一勞永逸,且手術後對軟組織破壞,會使肌力穩定度下降,未來可能增加其他病發症。需不需要開刀,是否一定得開,建議民眾尋求第二醫師意見,或先嘗試非手術之治療方法。
結語
隨著醫學進步,非手術的治療跟技術也推層出新,選擇也越來越多,以經濟考量,慢性疼痛通常會先選擇玻尿酸、震波或增生療法,若無成效再選擇PRP。無論接受何項注射治療,都不是治療的終點,也不表示注射完可以不用復健、不用運動訓練。注射後建議休息兩週至一個月,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可從事非衝擊類型運動;而復健、肌耐力訓練及體重控制,更可自我增生及修復傷處,且有效維持關節軟組織穩定。對於疼痛如何選擇,目前越來越多坊間診所甚至醫美都推行PRP或玻尿酸注射,施打醫師技術及方式不一,施打次數也根據不同部位及損傷程度而有所不同,患者建議諮詢專業復健科、骨科、疼痛科、神經內外科醫師,找出關鍵問題點,實行正確治療。
如何改善鈣化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柏金遜症 專題 - 鍾鎮邦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張先生的爸爸現年66歲,長居內地。最近,張伯突然發覺右臂僵硬,更有手震及書寫困難。內地醫生診斷為柏金遜症,並給予藥物,但情況沒有改善。
(一) 柏金遜症還有什麼病徵?需要作其他檢查嗎?0:25
(二) 現在張伯需長期服藥,這類藥物會否有副作用?1:05
(三) 除服藥之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療柏金遜症?1:43
(四) 柏金遜症是否不能根治?會否遺傳給下一代?家人應如何協助患者的起居飲食?(FindDoc 健康資訊) 2:16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如何改善鈣化 在 Bodylearning - No.1 brand of the Spine Care in T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因為長期駝背的關係,到了5.60歲的時候,肩關節就容易卡住,很多角度會無法正常活動,導致肌腱鈣化或纖維化,嚴重者還須開刀進行肌腱的修復,不可不慎。
重點:
1.左右手進行「纏頭裹腦」動作時,過程流暢無卡住或感受到疼痛。
2.手到達肩膀部位時,手肘需向外開,不可往內縮。
如果狀況不好,可以先試著練習「脊椎調衡運動系列」中的
「A05坐姿展翅飛翔」運動:http://youtu.be/u3G1VsAPc_4
如想進一步詳細了解你的脊椎病痛成因、嚴重程度與如何改善、學習如何覺察壞姿勢、正確的運動姿勢等脊椎保健術,讓自己更快速改善腰酸背痛,且大大降低因獨自練習而造成運動傷害的可能性,歡迎報名鄭老師所規劃、開設的「脊椎強背術」研習課程︰http://goo.gl/7Sf153
不過課程集中在北部,其他地區的朋友可以退而求其次,線上前往購買鄭老師的著作《健康,自脊來》︰http://goo.gl/fsCG2A
內容即脊椎強背術教學,雖然仍無法取代實體課程親身體驗與專業教練動作指導的價值,但透過結合最新QR code技術,讓你隨時能上網觀賞對應動作教學影片,就像是買了小型課程一樣,絕對超值。
--
更多脊椎保健教學課程、輔助用品歡迎至身體智慧官網報名與訂購:http://www.bodylearn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