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廢爐費全民分攤 再生能源業者也包含在內(09/29/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文:宋瑞文(加州能源特約撰述)
日本核電廠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新聞,時常報出鉅額的預算數字,像是「令和2年 經產省為廢爐與輻射污染水編列192.1億日圓預算」、「新冠疫情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作業延期」等。
對台灣人來說,日本核電廢爐與核災善後的消息,可能只是鄰國的一樁大麻煩,教人同情憂慮。但在日本,看到這些工程耗費鉅資,還會增加民眾裝設太陽能板的動機。
因為從2020年10月1日開始,相關費用將加在電費裡,成為日本全體用電國民的負擔——除非用戶能自己發電。
許多日本評論都在提醒,政策實施時程已至。在裝設太陽能板的分析網站裡,更會仔細說明膨脹的廢爐與核災賠償金,如何帶來電費上漲的風險。
再生能源背負核電費用
光電業者安心太陽光電表示,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2020年之後,部分核電廢爐費用將從托送費用裡收取。
托送費用,指的是電力公司在送配電時產生的費用。根據日本政府,所有利用電力的人都要負擔,因此需要送電配電的電力公司也包含在內。不管是核電公司,還是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再生能源電力公司,都得負擔核電核災衍生的費用。
該項政策於2017年2月,由經產省資源能源廳的電力系統改革貫徹委員決定。在整頓電力市場與促進再生能源的同時,又讓核電廢爐費用從送電配電事業裡回收。
據電力系統改革貫徹委員會資料,過去因為制度不夠完善,廢爐費用準備不足的差額達2.4兆日圓,將分40年攤提,等於一年攤提600億日圓,此外其中的60億日圓,則由電力自由化之後的新電力公司(再生能源公司居多)負擔。
核災花費膨脹27倍
要注意的是,上述金額很可能還會增加。由於核災善後不易,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廢爐費用一路飆漲。據東京電力資料,日本政府用來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福島核災)的預算,從2011年11月試算的1兆日圓,飆漲到2019年的25.3兆日圓。截至2020年為止,已膨脹27倍。預料未來也將持續增加,同時帶來電費上漲壓力。
在核災賠償金的部分,也有不確定的因素。由於日本政府建立的賠償機制(核能損害賠償紛爭解決中心),或者產生爭議或者拒賠,衍生許多災民控告的官司,目前就有30件集體訴訟,因此賠償金額尚在未定之數。倘若災民勝訴,確定新的賠償,電費也將隨之增加。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民眾或法人利用自家的太陽能板或太陽能發電所,自己發電自己用,自然可以避免這些費用帶來的電費上漲風險。
關於核電廢爐費用與核災賠償金加在托送費用裡的政策,日本民間有許多批評聲音。批評的論點包括,福島核災主要是東京電力負責,善後費用卻要全體國民負擔。電力自由化之後,許多以再生能源與非核為志向的新電力公司崛起,卻要負擔核電衍生的費用,有違電力自由化的本意。以及政策未經充分討論即倉促上路等。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2367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Zuker租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般聽到公證租約都會覺得好麻煩,但其實流程很簡單喔! 今天我們就要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實際去公證租約的經驗~~~ 📩公證請求書下載:http://mld.judicial.gov.tw/upfile/www/%E5%85%AC%E8%AD%89%E6%9B%B8%E7%8B%80/21%E6%88%...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請教)電費該如何計算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租屋電表看不懂! 抄錯數字竟多繳10倍電費 中視新聞20180801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台電電力粉絲團- #回覆網友提問「電費單上的計算方式看不懂 的評價
- 關於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想問一下怎麼看電表-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缺電有三種,為什麼出現這兩種?】(二之一)
興達電廠連續發生事故造成停電之後,有人,尤其是主張重啟核四運轉的人,又在主張這是台灣缺電的證明,而我們也看到蔡總統出面強調台灣並不缺電。
把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要歸之於缺電,歸之於少一座核四,確實是模糊焦點甚至扭曲焦點。然而,蔡總統光說台灣並不缺電也不夠完整,政府光是寄望「三接」來渡過能源轉型,也會錯過核心問題。
基於我2016年參與過「開放台電」觀察所得,加上近年來追蹤看到的新情勢,所以要寫兩篇文章,希望能𨤳清一些障眼法的迷霧,但也指出日益嚴重的兩個危機。
興達電廠接連導致停電的情況,我非常肯定不是個案,而是預警。
如果政府不面對問題的根源,接下來不只蔡英文總統要為越來越多類似情況而頻繁道歉,並且說終究會爆發災難性的後果也不為過。
相反地,如果政府真正面對核心問題,不但一些短期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垂手可得;一些許多人認為是兩難的長期問題,譬如護藻礁和廢核,其實也不難找到兼顧之道。
我寫兩篇文章來談。這是第一篇。
--------高速公路塞車有三種情況,電也是--------
「缺電」的情況,有三種。用大家都熟知的高速公路塞車來比喻,方便理解:
第一種,是高速公路因為蓋的數量不夠,造成塞車。這是「結構性」問題。有些落後國家的基礎建設不足,電廠不夠,每天全國要平均停電一段時間,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公路數量夠,但是每到年節連假期間,如果不事先疏通流量,會在尖峰時刻大塞車。這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台灣每到夏天高熱月份,尖峰時刻大家對電力的需求突然高漲,負載超過預期,可能導致跳電而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第三,公路的養工處出了問題,維護保養不力,路面出現塌陷等等,造成塞車。這是「技術管理性」問題。台電的工作人員操作系統、設備出錯,而導致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高速公路發生大塞車,我們需要判別到底是哪種原因所導致,才決定是否要新建高速公路。我們不會一看到塞車,就主張要新建高速公路。同樣的,發生停電情況,也該如此。
但是長期以來,台灣有些人,不論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堅持是結構性造成的缺電問題,電廠不夠,需要新建或擴建。
近三十年來,這些人的代表就是擁核派。1993年,當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說,台灣如果沒有核四,到2010年每天就要缺電六小時,像菲律賓一樣落後。
現在時間過去了快三十年,不但過了2010,連2020都過去了,台灣也從來就沒有每天缺電六小時。時間早已證明核四是個假需求,台灣從沒有出現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只是擁核的人卻始終堅持台灣就是少個核四。
然而,到目前為止,台灣雖然沒有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卻一直籠罩在「時間管理性」缺電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陰影之下。
--------問題的根源:不重視調節用電需求--------
我們來看最近三次大停電的起因。
2017年的大潭電廠815大停電,台電說是承攬商更換控制系統的電源供應器時操作失誤所導致,這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問題導致的。
今年513興潭電廠導致的大停電,經濟部先說是「用電高於預期」的原因,那就是第二類時間管理性的問題;但後來又改口,說是測試操作錯誤,那就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的問題。
至於17日晚間又發生停電,台電承認是「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換句話說,也就是類同於「用電高於預期」,屬於第二類時間管理性問題。
顯然,這三次都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和「技術管理性」缺電問題。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題的根源是:台電不重視調節大家的用電需求。
要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就是要設法調整大家用電時段,舒緩尖峰負載。
一個用常識就可以想到的方法是:訂出「分時電價」,不同時段的電價高低不同,讓用戶知道他在尖峰時段用電要付出比平常高的電價,在離峰時間用的話則會享受到比較便宜的電價。這和年節連假時期為了鼓勵大家不要在尖峰時段全部塞在高速公路上,會提供夜間比較便宜或免費的費率,而很多人會使用,是一樣的道理。
這幾天台電在呼籲大家節電,但是如果沒有「分時電價」和搭配的工具,這種呼籲是很蒼白無力的。
經濟上有「看不見的手」。提供用戶「分時電價」之後,大家自然會趨低避高,各自享受了比較便宜的電價,整體也舒緩了電力尖峰負載時段的壓力。不需要台電呼籲,用戶自己就會達成那種效果。
電力用戶,主要分兩大類:以家庭用電為主的低壓電用戶,和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
我們看台電是在怎麼面對這兩類用戶。
<面對低壓電用戶四年推動不到百分之一的努力>
全台灣有1,460萬低壓電用戶,直到今天,絕大多數都是仍然要兩個月手抄一次電表。手抄電表,用戶要兩個月後才看到電費帳單,「分時電價」設計得再有吸引力,大家也不會有體感,實際也無從配合。
2016年「開放台電」提醒調節用電需求之後,台電也說他們知道此事的重要,說要努力設法「移峰填谷」。當年底台電也開始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然而,直到去年底,推廣了四年,低壓電用戶選用這種方案的,全部才12萬戶,連1,460萬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麼重要的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的方案,努力了四年才推廣不到百分之一,不能不說怠惰吧?
和台電推廣的「智慧電表」搭配起來看,這件事就更有意思。
「分時電價」,最好能和可以及時顯示用電情況的工具相搭配,高端的就是「智慧電表」。
但是從馬英九總統執政時要求台電安裝百萬戶智慧電表,台電一直拖拉,到2015年只做到1萬戶。民進黨執政後,有一整年時間,台電新加的智慧電表用戶更只有351戶。其後幾年在各方監督下,到2020年底,總算達成了安裝100萬戶的目標,但這連低壓電1,460萬用戶的百分之十都不到。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不能不問另一個問題:連推廣「智慧電表」都安裝了100萬戶,怎麼會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反而只推了12萬戶?
怠惰了這麼久之後,現在頻頻因為「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爆出這麼大的停電問題,不是也合理的嗎?
--------面對高壓電用戶四年推動百分之一多一點的努力--------
再來看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這些高壓電用戶,全國有25,000戶。五年前,就全都安裝了智慧電表。但是當時我們就指出:沒有進行用戶的分類整理,也沒有善用智慧電表的功用。
這些高壓電用戶雖然安裝了智慧電表,但台電在如何調整他們用電時間上,仍然主要用人工做溝通努力。
2016年接任台電董事長的朱文成不無得意地告訴我,5月31日最緊張那天,是「需量競價」救了台電半條命。朱文成說的「需量競價」,就是誘使企業用戶在尖峰負載期間少用電,然後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換句話說,也是另一種版本的「分時電價」。而那天,光是用這個辦法,朱文成說「省了0.4 GW」的電。0.4GW是什麼概念?很大。核一廠一個發電機組才0.6GW。
我聽朱文成講他們多麼辛苦努力去和一些用戶溝通,用上了多少人脈和關係,問他既然這個方法有效,又有智慧電表,為什麼不全面有系統地實施?
朱文成說他們會。
但是同樣地,在這一塊,時間過了五年,他們仍然在原地踏步。
針對高壓電用戶,直到去年,台電才設計出按24小時每小時不同的「高壓即時電價」。
而試用的戶數有多少呢?才300戶。佔 25,000戶的百分之一多一點。
那這百分之一的試用戶產生了多大效益呢?
台電自己說「在電價最高時段平均約有14%的抑低量」。
所以不能不問一個問題:如果百分之一不到的試用戶都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用,那如果全面實施呢?
明知道會有很大的效益卻拖延不前,很難不說他們是怠惰吧?
但,台電到底為什麼如此怠惰呢?
--------只重增加供給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開放台電」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指出:台電對推動需求管理的怠惰,主要是只知道「增加供給」而不知「調節供需」的思維。並且,「增加供給」傾向於「新建傳統形式的大電廠」來增加。
而台電形成這種思維,又有四種原因:
一,工程師背景多。
推動分時電價、用戶的需求管理等等,需要精通於消費心理、細密的行銷規劃,而台電主要是由工程師主導。
二,是公務員背景。
民營電力公司做好用戶的需求管理,能把「調節供需」做到越微細,越會受到肯定,尖峰負載時間能做到低空掠過,是表示對需求掌握到恰到好處。但是以台電的公家背景,工作人員會基於公務員心態不想冒那麼大風險,「調節供需」不如「新建電廠」來得便利、保險。
三,長期執著於對大電廠的迷思。
即使要新建電廠,台電也一直習慣於建大型電廠,而不願意呼應新的分散式、多樣發電的趨勢。所以過去台電長期不把再生能源放在眼裡。
對大電廠的迷思,在過去國民黨長期主政,核電幫對台電的影響看得特別清楚。核電機組都是大機組,並且核電幫從不掩飾對廣建電廠的企圖。
2008年總統大選剛結束,馬英九勝選的四月初,台電主管說,包括當時正在興建中的核四在內,台灣只有八部核電機組,還可以再增加十部核電機組,也就是他們準備建全部18 部核電機組。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的第一場辯論之後,擁核人士的胃口更真正露了底。他們不只是要重啟核四而已,他們要的是台灣可以達到 20部核電機組的規模。
即使現在民進黨執政,核電廠不可能再新增,但是台電一直想用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是用調節電力供需的思維,顯然還調整不過來。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他們還是把主力放在努力增加電力供給,所以就繼續忽視管理用戶的需求,在推動「分時電價」、用電的需求管理上不用心,會如此怠惰;同時,因為忽視調節電力的供需,所以就只能繼續倚重他們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
並且,我們也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一個心理。
那就是如果他們認真推廣分時電價、智慧電表等等,這些推廣成功,「時間管理性」缺電情況就不會發生了。不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他們就沒有新建電廠的理由了。
高速公路的年節連假都把流量疏通好的話,怎麼能主張還要新建高速公路呢?
--------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
但是台電主要想新建電廠來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想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必然會衍生出另一個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一心把新建電廠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發電機組、輸配線系統等等。一心想新建高速公路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高速公路,當然養工處會出問題,維修容易出問題、操作容易出問題。
近年來三次大停電中「技術管理性」問題這麼多,也不是沒有原因。
2018年普悠瑪事件爆發後,我們發現台鐵當局對車輛ATP 的漠視與零件的失修,是關鍵因素。因為政府編列給台鐵的大量預算,大部份流向下屬負責新增軌道建設的鐵道局,而另一負責日常營運的台鐵局則陷於人力不足、車輛維修不足、營運管理系統老舊的困境。
台電也有和台鐵一樣的問題。
台電也有新建電廠和維修輸配線路的兩手工作要做。台電也出現豐厚資源都流向新建電廠,維修輸配線路的單位卻資源不足、遭受漠視的問題。
「開放台電」期間我們研究到和輸配線路相關的問題,台電顧左右而言他。而結案報告裡,最後我們也建議林院長接下來要仔細追查、監督六輸和七輸的可行性報告。輸配線路的善加維護,不只可以改善供電效能,還涉及基本的安全。
以815停電事件來說,雖然是中油員工在操作上失誤所造成,但是台電如果平素多加注意內部管理,在許多重要關節上多分配些資源裝置防呆、防錯機制,以爭取出現意外的時候多些處理時間,不致於因為一個人的疏失就造成偌大風波。
但是如果台電想到供電緊張就要透過新建電廠來增加供給的心態不改,他們不會把心力和資源放在調節需求,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也不會放在維修輸配線路、改善維護作業上,所以「技術管理性」缺電的情況也會跟著頻繁。
但這些還只是問題的一部份。
(明天繼續第二篇: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年蔡政府可稱「花錢如流水」─前瞻計劃一口氣花8000多億元,才編列5000多億元的前瞻2.0,又要加3000多億的前瞻3.0;紓困也是從1.0一路編到3.0,經費超過4000億元;蔡政府因兩岸緊張,又要大手筆向美軍購,5年內要花7000多億元,長期軍購上看兩兆;更別提那些吃掉政府經費、未來後遺症嚴重的各種國家隊,還加上3000億元核四歸零,再花數千億元搞火電、綠電的作法。台灣禁得起這些折騰嗎?民眾都該覺醒,這些政策的代價,及長期風險,不要再被蔡政府的「大內宣」洗腦,就從核四公投開始覺醒吧!>
「核四重啟公投」預定明年8月舉行,若確定廢核四,台電規劃立即認列2838億資產損失,後年起分年攤提到電價上,合理推論電價必漲。台灣究竟是一個理性務實,或務虛惟意識型態是問的社會,明年核四公投將是檢驗。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以「廢核」為出發點,但為了廢核,民眾付出太大的代價,最切身的感受是空氣品質與環境生態惡化。核能發電減少後,全台各電廠增加火電機組,尤其燃燒生煤,造成空氣品質惡化,甚至影響附近居民健康。與此同時,蔡政府「大躍進」種綠電,表面說是環保、實際上是到處破壞環境。
從七股潟湖到鰲鼓溼地、桃園埤塘、彰化潮間帶,許多原來雁鴨、候鳥棲息的自然溼地,紛紛蓋上太陽能板;屏東大面積平地造林地、山坡地保育區也要砍樹種電,連池上火車站後方聞名全省的綠色稻田、台南官田水雉保育區旁的稻田,也要開發種電,各地原本供遊憩賞景的水庫水域都鋪上「水上型光電板」。
對蔡政府而言,核四公投無論過或不過,都會是一場考驗。如果公投通過重啟核四,對蔡政府第一個考驗就是:是否遵守公投結果?
常理推想,政府當然要接受並遵守公投結果,但這個推想顯然不適用於蔡政府,不過兩年多前,蔡政府才扭曲並違背公投結果:兩年前公投通過「以核養綠」,當然代表民間支持核電,蔡政府卻扭曲解釋,認定公投結果是廢除條文,並不代表核電廠延役或重啟核四,核一、二機組還是依原計畫除役。
如果公投未成案或未通過,蔡政府自然要繼續執行廢核政策,但問題是核四2800餘億元投資一旦歸零,虧損如何處理?
經濟部曾提出分年攤提方案,年限從20到30年不等,因而需調漲電價,以每戶每月平均用電330度計算,每月需額外支付13到19元不等電費,預計平均每戶一年增加156到228元,連續20到30年。
事實上,不論蔡政府用什麼手法掩蓋廢除核四的帳目問題,本質上這就是政府把一個近3000億元的投資打掉,當廢物丟棄的過程,如果不廢除核四,原本每年可發電210億度,占全台每年2000多億度電8到10%。現在蔡政府卻要再花數千億元,增加污染更重的火電,與成本高昂又不穩定的綠電來填補核電空缺。但政府財政是否如此寬裕、可如此奢侈甚至浪費的恣意而為,是必須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社論/核四重啟公投 人民該覺醒了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005000547-260109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般聽到公證租約都會覺得好麻煩,但其實流程很簡單喔!
今天我們就要來跟大家分享,我們實際去公證租約的經驗~~~
📩公證請求書下載:http://mld.judicial.gov.tw/upfile/www/%E5%85%AC%E8%AD%89%E6%9B%B8%E7%8B%80/21%E6%88%BF%E5%B1%8B%E7%A7%9F%E8%B3%83%E5%85%AC%E8%AD%89%E8%AB%8B%E6%B1%82%E6%9B%B8.doc
📩公證費用標準表:
https://www.judicial.gov.tw/tw/dl-5374-ee37f846ceee4cbd817e0a287362474c.html
🔸想找房?點Zuker 租客官網 ▶ http://zuker.com.tw
🔸想預約包租代管?Zuker 租客臉書 ▶ https://zuker.cc/Facebook/FYT
──────────────────────
🎬更多租屋改造影片🎬
▪ 繽紛跳色波卡圓點屋:https://zuker.cc/dXHbM
▪ 冬日裡的金色下午:https://zuker.cc/KHg4z
▪ 3萬改造7坪工業風客廳:https://zuker.cc/Gjq7G
▪ 15萬空屋大改造:https://zuker.cc/WTWGi
▪ 改造被惡房客破壞屋:https://zuker.cc/EPAU3
▪ 性別友善公寓改造:https://zuker.cc/AYXty
▪15萬打造清爽夏日宅:https://zuker.cc/1V9pm
⬛ 70萬裝潢預算 改造60坪舊公寓變成現代輕奢工業風
▪上集:https://zuker.cc/Gwudg
▪下集:https://zuker.cc/EB8nj
⬛ 25萬裝潢預算 改造台北3層老透天厝成北歐極簡風
▪上集:https://zuker.cc/PV1Bc
▪下集:https://zuker.cc/ngNXd
──────────────────────
🔸想看更多影片?訂閱Zuker ▶ https://zuker.cc/SubscribeYT
🔸想看改造日常?追蹤Zuker IG ▶ https://zuker.cc/IG
────────────────────────
📩業務洽談:zuker@zuker.com.tw
──────────────────────
#租約公證 #包租公 #房客欠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k6yAFhtJWU/hqdefault.jpg)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Zuker ▸ https://pse.is/SubscribeZuker
Zuker 租客網站 ▸ http://zuker.com.tw
Zuker 租客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zuker.community
Zuker Instagram ▸ https://zuker.cc/IG
這部影片可以幫助屋主和房客了解市面上租金的浮動因素,
看完真的是收穫滿滿,不會再花大錢租到爛房子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RztHKLwI8c/hqdefault.jpg)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Zuker租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Zuker ▸ https://pse.is/SubscribeZuker
Zuker 租客網站 ▸ http://zuker.com.tw
Zuker 租客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zuker.community
Zuker Instagram ▸https://zuker.cc/IG
感謝大家的支持,Zuker租客終於破500訂閱啦!
灑花(* ̄▽ ̄)/‧☆*"`'*-.,_,.-*'`"*-.,_☆
為了回饋大家,我們決定做一個特別企劃,
要來跟大家分享Zuker怎麼訂租金的秘密(ゝ∀・)
是說,
Robyn你這樣透露機密真的沒問題嗎(((゚Д゚;)))
#租金透明化 #不藏私大公開 #Zuker商業機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vkHgnxu8fQ/hqdefault.jpg)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租屋電表看不懂! 抄錯數字竟多繳10倍電費 中視新聞20180801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看錯 電表 誤繳了10倍 電費 !台中一位曾小姐,去年1月開始,在嶺東科技大學附近租屋,原本一切都很正常,但讓她覺得奇怪的是,每期 電費 算起來,總是超過1 ... ... <看更多>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台電電力粉絲團- #回覆網友提問「電費單上的計算方式看不懂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流動電費有四個計算金額~但是抄表員只是兩個月抄一次電表!那台電要怎麼知道我在哪個時段用電多少?還是我對流動電費的理解錯誤? ... <看更多>
如何看電表算電費 在 (請教)電費該如何計算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因房東告知1度電費用為4.5元, 所以想自己看電表數值來計算每天或是每月的用電量, 不知道這樣的算法是否正確嗎? 3498-3489=9度 9度*4.5元=40.5元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