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pse.is/wj5xx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請益] 如何和主觀意識很重的人溝通? - 看板chatskill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林思宏醫師- 「過度樂觀自信主觀意識強烈有時難以溝通甚至 ...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心情] 跟主觀意識強的人相處,痛苦 - PTT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主觀意識太強的人,是不是都很難相處?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討論] 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認識自己呢?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面對這樣的下屬...該如何處理(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純文字版,給比較習慣閱讀的人】
哈囉我是阿滴,大家從標題應該就知道我今天想分享什麼了。我在猜會蠻多人有點驚訝,覺得阿滴怎麼會有憂鬱症?事業看起來蠻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而且還有妹妹,有什麼好憂鬱的~不過如果比較有follow我的人應該會發現我在去年大概年底有消失了一陣子,阿滴日常停更,阿滴英文影片就是勉強一兩週更新一次,那段期間是我最嚴重的時候。
事實上,我從去年在紐時刊登廣告那一波忙完之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 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不過當時的我沒有太警覺說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因為YouTuber的職業一直以來就是蠻高壓的,我就想說繼續撐著繼續工作應該自然就會好了。
但是後續的幾個月又綜合的承受了接二連三龐大的壓力,我撐到大概9月這一切的壓力就在某次爆發了。那是一場在台南的演講,我在台上發現我喘不過氣,幾乎無法思考,也提不起精神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出來,只能草草的結束趕回台北休息。那天晚上我對自己的處境陷入了很大的恐慌跟絕望,在床上發抖哭泣,我才發現我真的不太對勁了。
我是在9月底第一次去看身心科,醫生一開始診斷我為焦慮症並開藥,但一週後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後續回診時醫生開了抗憂鬱的藥給我。當時候的我很急著想要趕快好起來,所以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同步去別的診所進行心理諮商。還在朋友的介紹下嘗試rTMS治療,用磁力儀器去刺激被憂鬱症影響的腦部,反正現代醫學有的療法我幾乎都試過了。
那段日子真的很黑暗,我現在回想起來會用「行屍走肉」來形容。每一天都極度悲傷壓抑,陷入毀滅性思考的迴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後悔以前的各種決定、覺得未來一點希望都沒有,想到腦子都發燙發麻也不能控制,恐慌到全身會不自主地發抖。喪失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躺著休息也不行、嘗試工作也不行,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
快轉到現在,將近一年後,大家應該看得出來我已經好很多很多了,甚至可以做影片跟大家分享這一段旅程。想做這支影片的原因主要是覺得,我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可能可以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人們,同時也想要推廣心理健康的重視,讓更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疾病的可能。
✰✰✰不過我要先聲明,我不是心理醫師也不是諮商師。我分享的全部都是我主觀的經驗,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病患。憂鬱症是很複雜的疾病,希望大家把這支影片當作參考就好,有需要的話還是要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主✰✰✰
首先我們來講針對憂鬱症,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 憂鬱跟憂鬱症並不一樣
憂鬱只是情緒,憂鬱症則是一個大腦神經物質失調的疾病。每個人都會有難過的情緒,但是憂鬱跟憂鬱症不一樣,舉個例子,如果身邊的親人過世了,感到憂鬱是很正常的,當我們學會了在沒有那個人的世界繼續生活下去時,這樣的悲痛就會消失。但是憂鬱症是因為自我厭惡產生的悲痛,覺得糟糕的是自己,所以似乎沒有終點。憂鬱症引發的悲傷情緒是遠比一般水平強烈的,通常有幾個明確的指標,包含:心情超過兩週的持續悲傷、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對自我的無價值感與罪惡感、以及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
2. 憂鬱症病患並不是抗壓性差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這個敘述不完全正確。雖然這樣講有點自誇但是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抗壓性差的人,我過去很勇於承擔責任跟壓力跟輿論,但是太過追求完美的個性讓這些壓力不斷累積,到最後才爆掉了。所以很多憂鬱症的人在患病前其實都是承擔了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創傷或是壓力,才會得到這個病。在得病之後自我厭惡的壓力就已經爆表了,就像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所以再多任何一點點壓力就會爆掉。
3. 憂鬱症病患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
在憂鬱症發時,我會無法自拔地陷入負面的反芻(rumination)思考,有點像是一般人的悲觀乘上好幾倍然後反覆的反覆的不斷往下繞圈圈。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會看起來很黑暗、沒希望,滿腦子充滿了荒謬的劇本:我會失去工作、付不出員工的薪水、朋友們都會離開我甚至會家破人亡等等。這種思考無法控制,也很難停止,真的不是想開一點就可以解決的事。同一個想法會卡在腦子裡面很久,會需要一些藥物輔助跟親友或專業諮商師大量的溝通跟排解。
4. 憂鬱症會讓患者變遲鈍
以前我一直都以為憂鬱症只是會影響心情,但是得到憂鬱症才發現它會直接影響你思考的速度還有記憶力。我嚴重時讀書讀到第二行就會忘記第一行在講什麼了。在錄影時就算有逐字稿,直接照稿一個字一個字讀也會做不太到。這件事真的造成我很大的恐慌,因為嚴重喪失工作能力,自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擊,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慢慢失智。但是這個並不是不可逆的,憂鬱症好轉後,我已經恢復大部分的思考速度跟記憶力。
5. 憂鬱症是有機會改善的
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網路上跟憂鬱症相關的文章有很多,但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我記得我在初期有看到一些說法是憂鬱症是終生不會好的疾病,讓我打擊非常大,陷入絕望跟無助甚至是自暴自棄。但是,憂鬱症其實是有機會治療的,也可以大幅度改善症狀,擁有這個信念對於康復的幫助非常大,對於自己的信念會很有幫助。
所以,接下來我想來分享一下我自己覺得對我的恢復有幫助的事情:
1. 相信醫生說的話,按時吃藥
我一開始其實不是一個很聽話的病患,醫生開的藥或是講的話我都不是那麼信任,也會自己去Google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資訊,覺得自己應該要用網路上面說的方式解決憂鬱症。但是在換了好幾個診所跟醫生後我發現相信醫生專業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吃藥的時候就吃藥,需要換藥的時候就換藥,一直懷疑藥物或是療程是不是最正確的會延誤一些治療時間,也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 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憂鬱症患者的想法會不斷的攻擊自己,自尊心自信心自我價值感都會相當低落。不過這樣對自己說話的方式也不是一時半刻養成的,而是在得病前就已經形成的習慣。雖然病發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想辦法改變這個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我從書上看到的一個我覺得很有效的方法是在早上剛醒意識還有點模糊的時候,趁機對自己說或者是想很多正面的鼓勵的言語,像是「我愛自己」、「你是很棒的人」等等。大腦在這時候會比較能接受這些想法,慢慢養成習慣。我是在實施這個作法一週後就有感自己早上起床沒有這麼痛苦,一整天的想法也比較能夠放過自己。
3. 活在當下,不想過去跟未來
在發病的時候,我發現我會不斷的悔恨過去跟懼怕未來,沒有辦法好好的be present。所以後來我在狀況糟糕時,會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僅限於今天,盡量不去想過去跟未來的事,只要把今天過好就好了。靜坐冥想跟瑜伽也對於把我拉回當下很有幫助,我還會把每一天做了什麼事跟相對應的心情透過app記錄下來,讓我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一些trigger跟情緒的波動以及進步的幅度。
4. 有耐心,給予時間
我一直以來都是急性子,什麼事都想要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但是憂鬱症真的要慢慢恢復,就連憂鬱症的藥都是要服藥的大約一個月後才能感受到藥效。所以要有耐心,按照時間走必要的療程。尤其是在康復的路上不要急躁,帶著會慢慢好起來的希望,給自己的身體跟大腦時間恢復神經物質的平衡,找回自己的健康。
5. 找到生活中新的目標與成就感
最後,當你慢慢好起來,找回了一些動力跟精力後,我覺得就可以開始找尋生活中新的目標跟成就感了。我自己過去把大部分的成就感都架構在自己的工作上,但YouTuber的工作表現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無法完全掌握的,所以這樣的成就感相當不穩定。我後來經過諮商師的建議找到了幾個其他比較穩定的成就感來源,像是煮飯、健身,讓自己可以在這些事物上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找到自我價值感,這對憂鬱症的恢復很有幫助。
雖然現在講的輕鬆,但在過去這幾個月我真的是在憂鬱症當中苦苦掙扎了很久,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事。今天的篇幅有限,先分享到這邊,希望這些資訊對大家有些幫助。
我知道今天做了這支影片可能會被媒體報導,被貼上標籤,或是有網友會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不過我想要最後分享一個在那段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實在是好痛苦,哭問我爸說,我到底為什麼要承受這樣的辛苦,生來已經有異位性皮膚炎這個不能治好的疾病了,現在不只皮膚連腦子都病了。我爸回我說,他一直覺得我是活神農,因為有這些經歷,以後好起來才能夠幫助更多人。我當下只是覺得...
...幹你會不會安慰人!!!我都很痛苦了你還在跟我說要我去幫助其他人?
但是現在決定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我爸說得對:如果因為我的這段經歷可以幫助有相同狀況的人好過一些、有希望一些,這一件事本身會賦予我的痛苦一些正面的意義。
最後,在這段時間我看了無數篇相關文章跟書籍,我會把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內容放在影片的更多資訊欄。希望在憂鬱症掙扎的你可以從當中找到一些方向跟力量,學習與憂鬱症共存的方式。
》書籍推薦
脫憂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6841
憂鬱症自救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8801
禮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109
為自己活一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223
》相關文章
小鬱亂入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憂鬱症真的可以好嗎 https://bit.ly/2VwHmX2
自我價值是什麼 https://bit.ly/3hCN7v3
憂鬱患者生活方針 https://bit.ly/2VA3tfn
放下找回當下 https://bit.ly/3r0r44t
如何原諒自己 https://bit.ly/3yKMB3z
低潮時的決策 https://bit.ly/2TXDtKi
》其他資源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http://www.depression.org.tw/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依舊愛我)
生命線專線 1995 (要救救我)
張老師生命專線 1980(依舊幫你)
YouTube影片版本:https://youtu.be/vJanWrA_ZQM
志祺在這段期間幫助了我很多,他也做了一支影片:https://youtu.be/s2bMQRsnk_I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論感受,與傾聽感受是兩回事。
前幾天和我的諮商師討論到一個挺有趣的現象,我們一般都能談論感受(除非是極度抗拒逃避的),但是當我們需要傾聽感受時,困難就顯現了。原因在於我們太習慣用「認知」去理解「感受」,而不是用「心」在同理。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說今天早上你的一句話讓我很傷心,我感覺到自己不被受重視。這時的你,會如何回答我呢?十之八九會「解釋」你的那一句話沒有這個意思,是基於什麼狀態或背景所講出來的。「解釋」的背後,在說明的是我的感覺不是正確的,我誤解了你。這就是一個很常鬼打牆的例子。
當我們用「認知」在理解「感受」時,很容易淪為「對與錯的爭執」,因為只要我們的認知不同,就無法理解對方的感受,而認為對方的感受不是正確的,對方「誤解」了我。而真正在談論感受時,是很主觀的。一個人的感受,一定是出自於他的立場、背景、主觀意識及環境條件,那是一種真實的感覺,但並不客觀。因此,若是對方跟我說他感到很傷心時,不論使他傷心的原由是否來自於「真實」的我,但那一刻若是能傾聽對方談論他的感受,而不坐進去「造成他難過的主角」的受害者寶座裡,就能夠跳脫因為認知所產生的差距而起的爭執了。
詭辯的是,當對方談論感受時,若內容有涵蓋我,而我會因為被誤解而想要加以解釋,而這個解釋又間接抹滅了對方的感受,於是對方愈是渴望我理解而談論感受,我愈是感到自己也被誤解而解釋,而愈解釋就愈抹滅對方的感受。最終雙方的溝通,只會更加的困難。這其中摻雜了用認知在理解感受的迷霧,以及無法尊重對方有自己感受的權利。簡單說就是,一用認知在理解感受(我不是這樣的,你怎麼會有那種感受呢?),二是無法尊重對方有感受的權利(既然我沒有這個意思,你就不該有那種感受)。
這樣的情況據我的觀察,在我們的文化中無時無刻地存在著。因為我們從小並沒有被教導去談論感受,如何去辨別自己的情緒、定義它、理解它、同理它並且接納它。也因此我們對他人也是如此,一個渴望在感受層面交流的人,在我們聽來會是滿滿的責怪與誤解,甚至會評判他哪來這麼多感受(你就是太敏感啦)等等。也因此除了學會談論感受,對於傾聽感受這件事,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靈魂之旅課G班週三晚上
#剩最後幾位名額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週故事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pse.is/wj5xx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1/01/23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2021/3/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1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2021/4/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八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參考資料:
一、作者 馬茲達.阿德里。《城市與壓力》。中信出版社。
二、作者 查爾斯.蒙哥瑪利。《是設計,讓城市更快樂》。時報出版。
三、責任編輯 蔡沛宇。《現代人為何壓力大?心理學家從搭電梯經驗找到靈感》。BO享讀沙龍。
四、文字 方德琳、楊芬瑩。《孩子拒絕上學後,媽媽的人生功課》。報導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CKTDRHkQE/hqdefault.jpg)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那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我想對於任何一位有心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朋友來說,適時地把心靜下來,了解自己的現況,並且去提煉出哪些功課是自己需要再精進的,都是一個很必要的過程。
不然的話我們的努力很有可能只是努力「自己想努力」的部分,然而那些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可能會一直逃避它,甚至於會自我催眠,覺得那還不重要,或者是我現在還不需要去面對;只是當你在檢討你自己或者是回觀你自己的時候,你用什麼樣的角度看待自己呢?你是用那種不斷地挑毛病呢?還是只是還原你此刻的真實?
為什麼談這個呢?因為啊,當我們在回觀自己的時候,如果你是用那種挑毛病或者是找出自己缺點的角度或方向的話,可能會為你帶來的壞處會遠多於好處的;世上呢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其實負面思考的天生習性,它是我們演化當中一個留下來的機制,因為當你能夠去看那些可能的威脅,或者是把焦點放在那邊的時候,你才能夠幫助你逃避一些潛在的危險,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只是當我們對於這部分少了一些覺察的時候,當負面的思考成為我們的慣性,我們就很容易進入一種「失敗主義」或者是「無能為力」的感覺,在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雪莉蓋博(Shelly Gable)和強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他們做的一項研究分析他們就發現了,雖然我們正面的生活經驗大概平均數上是負面的大概三倍之多,但是卻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聚焦在那些負面的經驗上面。
更有數據告訴我們,我們大概需要五次愉快的經驗,才能平衡掉一次同樣程度的負面經驗,所以如果你想要讓你的人生更平衡、更自在,那麼正面經驗跟負面經驗的比必須是5:1耶!然而反過來說,如果你覺得現在自己的生活沒有什麼樣值得太開心,但是也沒有什麼值得太抱怨的,那麼事實上來說,你很有可能是正面經驗跟負面經驗的比,大概就是5:1或者是4:1。
所以當你能夠還原你的生活的真實樣貌,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的正向經驗還挺多的,只是那些相對佔比比較少的負向經驗,很容易太過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所以讓我們忽略我們真正擁有的東西,那更不要說去享受我們的生活了,
進一步來看哦,因為這樣的習慣,我們也很容易把自己的成就視為理所當然,即便那是你花了很多年的努力才得到的成果,而當你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仍然不滿意,因為除了傾向接受負面的訊息之外,你也會逐漸地「適應」生命當中的那些好事,這裡的「適應」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習慣化」。
簡單來說呢,就是那些你第一次感覺到很棒的體驗,而同樣的狀況再來一次,你的主觀感受上就會沒有感覺到這麼棒,那你已經「習慣化」了,可是負面的經驗或感受它的「習慣化」的歷程,它就不像是正向經驗,它有時候會讓我們過分地聚焦,甚至於俗話說的「鑽牛角尖」。
所以回到今天開頭所談的,你想讓自己變得更進步、更好,你當然必須要去看那些自己不足的,可是你從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它呢?你是用自我批判的嗎?「覺得自己真的很糟」、「覺得自己真的很差」、「覺得自己真的完全不行」嗎?如果你是用那種自我批判的角度去看這些自己有待加強的地方,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只會在努力的過程當中越來越挫折,
儘管客觀的條件已經是越來越好了,能力越來越強了,可是你的主觀感受卻完全感受不到成就感、幸福感或者是滿足感,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必須說,人沒有完美,我們一定有需要前進的地方跟我們需要好好地去改善的功課,只是啊,當你看待自己那些功課的時候,你的角度何不從那種嚴厲地自我批判、覺得自己不夠好,而轉向成「你只是了解自身現在的現況」,那這一份了解在實作上面到底可以怎麼做呢?
比如說吧,我是一個方向感不太好的人,不過我因為方向感不好這件事情,我進入了嚴厲地自我批判,我可能會這樣子說自己,叫做「你笨透了,長那麼大連個路都認錯,左右方向還會搞不清楚,同樣一條路走了這麼多遍,怎麼還是記不住呢?」
當我用這樣的內在語言來說自己的時候,其實哦,我會在找路的過程當中,只要有任何一次的錯誤或者是疑似的錯誤,我就會更加深加重,我的方向感真的很差,儘管我很努力,我似乎在這裡面感覺不到任何前進的成就感,
可是如果我只是說「是的,我認路認方向的反應比較慢,有時候還會判斷錯誤,可是我會願意去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我對這個區域的認識,而我也很清楚知道,如果真的走錯了路,會有很多的輔助工具來幫助我找到正確的方向」。
好的,如果你是我,當你這樣的內在對自己聽完自己感受完,你會發現我從來沒有去扭曲一個真實,就是明明方向感真的蠻爛的,然後硬是要說成自己方向感很好,自己是有天分的,我也不會去扭曲這樣的真實,
但是我只是如實的去說,不用一種批判的角度、不用一種責罵的角度去說我現在在方向感這件事情我的程度是如何,而且我還點出了我有什麼資源,我有工具啊,我可能有Google map啊,我可能有導航系統,甚至於我有旁邊可以問,我有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嘛!
所以呢,回觀我們的人生,真的有太多事情你可能需要前進,你可能需要幫自己優化,可是呢,有一些人他是越優化越覺得自己很棒、越來越開心。
儘管呢,他真的還是要面對一些有點難的挑戰哦,但是有很多人哦,就不是這樣子,他心裡永遠有更多的需要去圓滿的事情,但是即便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圓滿了很多很多部分,他仍然對自己不滿意。
因為他一直在批判他自己,他從來沒有用一個更適當的方法去還原真實、去瞭解他的現況啊,那麼當你聽到這裡,我邀請你思考一下你是哪一種呢?
我想你會聽我的內容,一定是對自己的成長跟前進有所期許的,我很鼓勵你哦,既然有這樣的期許,何不用一個更「還原真實」的方法說自己,而不是批判自己,不是去拼命的找到或點出自己的缺點,而是如實的去看見你現在的現況是如何?你有什麼、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給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的,你用什麼樣的內在語言跟自己對話呢?
你如果想要調整自己的內在語言,給自己更多的支持跟溫暖的話,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這門課呢,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主講,他會運用潛意識工作跟隱喻的方法陪伴你,不只是跟他人連結,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可以先跟自己好好的連結,透過他最溫柔的聲音,我相信你可以找到跟自己連結的那個入口,期待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歡迎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b0HKzfLJ6A/hqdefault.jpg)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HS5mLSu8Hs/hqdefault.jpg)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林思宏醫師- 「過度樂觀自信主觀意識強烈有時難以溝通甚至 ... 的推薦與評價
過度樂觀自信主觀意識強烈有時難以溝通甚至固執好強要做就做第一天生領袖氣質不願服輸幽默與生俱來超級人來瘋看似臉皮很厚其實靦腆壞胚子個性多重人格 ... ... <看更多>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心情] 跟主觀意識強的人相處,痛苦 - PTT 的推薦與評價
[心情] 跟主觀意識強的人相處,痛苦. 作者: mmvom (mmvom) 2023-08-02 01:16:30. 最近工作交接,新人主觀意識強,教她任何事她都要依自己方式做,還嫌公司係統爛,不然 ... ... <看更多>
如何與主觀意識強的人溝通 在 [請益] 如何和主觀意識很重的人溝通? - 看板chatskill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我想問的就是如何跟我媽溝通
她主觀意識真的很強烈
比如說我基測時第一次考差了
她就會說我完全沒有付出任何努力這種話= =''
像我的表姐就很紮實的都有在讀書
可是我國中三年來都和表姐同班
她明明都每次都在第10名左右 我則都在5名之內
而且控制慾很強
就是只要我常出門她就會不高興= =
可是原po這輩子還沒去過夜店這種地方
我記得以前我比較小時一個星期去1次同學家玩
我媽就很不高興的說我心野掉了...
現在沒這麼誇張 但原po蠻愛出門的
我的個性就是不喜歡人家說話說的太"絕對"
其實平常很多話不到我的點我都無所謂
但是若我媽說什麼我完全沒有付出努力
或是她前一天問我要不要跟她回外婆家
我因為自己預定好的行程而跟她說不去了
其實我很想去= =
她就會說 一定是為了跟男朋友約會啦~
然後我都會很不高興
其實我媽對我們都很好
只是她有時候脾氣一來 就會說什麼不准出門之類的話
原po已經20了耶....
其實我很喜歡和家人關係很好的人
但是我久而久之完全不想跟我媽溝通
就是聊天ok
心想反正溝通不會有結果啦
很多事情怕她一直發表自己的想法就也不想說
但是我媽年紀越來越大了
也想多關心她 但是因為最近說話都不是很愉快
也不知道從何做起
可以請大家教我嗎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0.13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