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塑膠似乎成為現代人類的上癮物,也成為世紀之毒。美國公共電視PBS特別針對這個世紀之毒拍攝紀錄片"塑膠之毒"The Plastic Problem,他們發現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但問題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甚至許多企業用謊言,將塑膠神話為一種"用完即丟"時尚的生活方式,人類還有救嗎? 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他們說,"若你能有個機會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人類若有機會了解,"塑膠能回收再利用"其實是個世紀謊言的話,也許我們還有逆轉的機會。】
{內文}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海洋"游"在塑膠堆裡,江川被塑膠塞到窒嗆,海岸線成了塑膠集合場,垃圾場被塑膠塞滿,垃圾袋裡全是塑膠袋,塑膠之毒甚至飄在每天呼吸的空氣裡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環境學教授)
想像一下,把9公噸廢棄塑膠鋪平的話,涵蓋的面積是整個阿根廷,或是六倍的加州
塑膠,一個我們好像上了癮的,每天日常離不開之物,安靜卻深藏潛毒是塑膠最大的特色,它的壽命比我們一生之久 更久,我們幾乎忘了它得花上上百年之久才能分解,而且即使分解也不會消失,而是化為微粒子,傷害人類的食物鏈,好像千年倩女幽魂一般的存在。據統計,人類每天用掉5億個塑膠杯,塑膠袋3.3億個塑膠袋,到底塑膠是如何全面進入人類的,人類使用後又去了哪裡,是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的紀錄片,想討論的問題。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從廢金屬到橡膠 汽油 紙張,甚至動物脂肪(都反覆使用),人們會一次大量購買,並且裝收在車內
問題恐怕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並且將"用完即丟"神化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乾淨如魔術)
1955年的Life雜誌清楚可見,Throw away Living成為標題 成為風潮,十年後,1971年出現了"Keep America Beautiful"聯盟,一個由美國飲料與包裝產業成立,並出資的聯盟大力宣傳"塑膠 能讓生活乾乾淨淨"。
(美國廣告)
人類開始了汙染,也該由人類來停止
於是塑膠以一種美麗的外表,全面進駐人類生活,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用完即丟"。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全球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我們估計只有9%,非常非常的低,而且並無改善的跡象,目前美國的回收使用率最多10%,即使在歐洲 也只約30%,但我認為 目前回收再利用塑膠製品,並非解決塑膠垃圾之途,我想更大膽的觀察是,回收反而讓問題更糟,(回收反而是問題 為什麼),因為即使回收塑膠,你也無法永遠使用它,到最後,你還是把它丟了,所以唯一能降低塑膠垃圾之法,是減少製造塑膠回收才不會變製造更多垃圾
環保專家殘酷的點出一個事實,因為塑膠難以消失,它最後還是會被丟棄。丟棄後它到哪兒去了呢?致力於研究海洋垃圾問題的NGO組織,透過3年深入研究後,發表"南太平洋垃圾帶"報告,因洋流堆積了大量飄浮的塑膠垃圾,面積是美國德州的1.5倍。這是繼20年前科學家發現,位於夏威夷與美國西岸間,面積足足是3倍法國面積大的"太平洋垃圾帶"之後,又一最新的發現。
換句話說,我們以為塑膠一丟眼不見為淨了,其實它流到這兒,我們的海洋成了你我隨手一丟的塑膠"掩埋場"。但最可怕的是,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塑膠製品最後分解而成,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塑膠",或微小的"塑膠粒",這是整部PBS紀錄片裡最扎心的片段。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團隊發現"微塑膠"在每隻魚體內,(每隻魚啊) 每隻魚,他們把每隻魚和胃部做了標本,每隻胃裡至少都有一個微塑膠,這個發現,我大為震驚,我對此已經研究了超過十年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這代表魚不是唯一吃下微塑膠者,如果人也吃魚,是否我們也將微塑膠吃入體內了,洛奇曼的研究 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方法是剖析魚體。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對於人體,目前所知甚少,有些研究者已經開始著手這領域,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試著釐清,微塑膠如何進入食物鏈裡,是否是透過藏身於動物胃部,而人類將曝露於風險,是當吃下魚腹或牡蠣類時,還是微塑膠將轉變為其他形式,再進入食物鏈裡,就像其他化學汙染物,這是我們還在釐清的部分,(所以我想問的是,就妳目前所知),(那麼妳還吃魚嗎),我還是吃魚,我還是吃,因為還有龐大未解的未知領域,
另一個我仍然吃魚的理由是,沒錯,魚會吃下微塑膠,但是我知道在飲水裡,在空氣裡塵霾(也有微塑膠),這和我把魚吃下肚裡,其實並沒什麼太大差別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產出幾乎無法消滅的"怪獸",最終反噬的還是人類自己,2017年6月,愛爾蘭的研究證實,可以搭載病原體的微塑膠約等於細菌的大小,換句話說,它能穿透人體的細胞與器官。這使得各國已經開始啟動相關塑膠政策。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小島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禁止所有一次性的塑膠容器,包括發泡膠,蘇格蘭全面禁止塑膠棉花棒,盧安達全球第一個禁止塑膠袋之國,已經改變了全地景觀。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4成塑膠製品是一次性使用的,(4成啊),所以若我們能戒掉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品,我認為我們就能解決4成問題
人類還有救嗎?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若你能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 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又將造成什麼毒害",一點點的思想改變,龐大塑膠王國 就有改變的機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1qBthKk48
「如何進入keep」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中醫師 李嘉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苗可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Join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如何進入keep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如何進入keep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google keep容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說愛你-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如何進入keep 在 google keep容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說愛你-2021年10月 的評價
如何進入keep 在 苗可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塑膠似乎成為現代人類的上癮物,也成為世紀之毒。美國公共電視PBS特別針對這個世紀之毒拍攝紀錄片"塑膠之毒"The Plastic Problem,他們發現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但問題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甚至許多企業用謊言,將塑膠神話為一種"用完即丟"時尚的生活方式,人類還有救嗎? 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他們說,"若你能有個機會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人類若有機會了解,"塑膠能回收再利用"其實是個世紀謊言的話,也許我們還有逆轉的機會。】
{內文}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海洋"游"在塑膠堆裡,江川被塑膠塞到窒嗆,海岸線成了塑膠集合場,垃圾場被塑膠塞滿,垃圾袋裡全是塑膠袋,塑膠之毒甚至飄在每天呼吸的空氣裡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環境學教授)
想像一下,把9公噸廢棄塑膠鋪平的話,涵蓋的面積是整個阿根廷,或是六倍的加州
塑膠,一個我們好像上了癮的,每天日常離不開之物,安靜卻深藏潛毒是塑膠最大的特色,它的壽命比我們一生之久 更久,我們幾乎忘了它得花上上百年之久才能分解,而且即使分解也不會消失,而是化為微粒子,傷害人類的食物鏈,好像千年倩女幽魂一般的存在。據統計,人類每天用掉5億個塑膠杯,塑膠袋3.3億個塑膠袋,到底塑膠是如何全面進入人類的,人類使用後又去了哪裡,是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的紀錄片,想討論的問題。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從廢金屬到橡膠 汽油 紙張,甚至動物脂肪(都反覆使用),人們會一次大量購買,並且裝收在車內
問題恐怕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並且將"用完即丟"神化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乾淨如魔術)
1955年的Life雜誌清楚可見,Throw away Living成為標題 成為風潮,十年後,1971年出現了"Keep America Beautiful"聯盟,一個由美國飲料與包裝產業成立,並出資的聯盟大力宣傳"塑膠 能讓生活乾乾淨淨"。
(美國廣告)
人類開始了汙染,也該由人類來停止
於是塑膠以一種美麗的外表,全面進駐人類生活,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用完即丟"。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全球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我們估計只有9%,非常非常的低,而且並無改善的跡象,目前美國的回收使用率最多10%,即使在歐洲 也只約30%,但我認為 目前回收再利用塑膠製品,並非解決塑膠垃圾之途,我想更大膽的觀察是,回收反而讓問題更糟,(回收反而是問題 為什麼),因為即使回收塑膠,你也無法永遠使用它,到最後,你還是把它丟了,所以唯一能降低塑膠垃圾之法,是減少製造塑膠回收才不會變製造更多垃圾
環保專家殘酷的點出一個事實,因為塑膠難以消失,它最後還是會被丟棄。丟棄後它到哪兒去了呢?致力於研究海洋垃圾問題的NGO組織,透過3年深入研究後,發表"南太平洋垃圾帶"報告,因洋流堆積了大量飄浮的塑膠垃圾,面積是美國德州的1.5倍。這是繼20年前科學家發現,位於夏威夷與美國西岸間,面積足足是3倍法國面積大的"太平洋垃圾帶"之後,又一最新的發現。
換句話說,我們以為塑膠一丟眼不見為淨了,其實它流到這兒,我們的海洋成了你我隨手一丟的塑膠"掩埋場"。但最可怕的是,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塑膠製品最後分解而成,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塑膠",或微小的"塑膠粒",這是整部PBS紀錄片裡最扎心的片段。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團隊發現"微塑膠"在每隻魚體內,(每隻魚啊) 每隻魚,他們把每隻魚和胃部做了標本,每隻胃裡至少都有一個微塑膠,這個發現,我大為震驚,我對此已經研究了超過十年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這代表魚不是唯一吃下微塑膠者,如果人也吃魚,是否我們也將微塑膠吃入體內了,洛奇曼的研究 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方法是剖析魚體。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對於人體,目前所知甚少,有些研究者已經開始著手這領域,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試著釐清,微塑膠如何進入食物鏈裡,是否是透過藏身於動物胃部,而人類將曝露於風險,是當吃下魚腹或牡蠣類時,還是微塑膠將轉變為其他形式,再進入食物鏈裡,就像其他化學汙染物,這是我們還在釐清的部分,(所以我想問的是,就妳目前所知),(那麼妳還吃魚嗎),我還是吃魚,我還是吃,因為還有龐大未解的未知領域,
另一個我仍然吃魚的理由是,沒錯,魚會吃下微塑膠,但是我知道在飲水裡,在空氣裡塵霾(也有微塑膠),這和我把魚吃下肚裡,其實並沒什麼太大差別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產出幾乎無法消滅的"怪獸",最終反噬的還是人類自己,2017年6月,愛爾蘭的研究證實,可以搭載病原體的微塑膠約等於細菌的大小,換句話說,它能穿透人體的細胞與器官。這使得各國已經開始啟動相關塑膠政策。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小島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禁止所有一次性的塑膠容器,包括發泡膠,蘇格蘭全面禁止塑膠棉花棒,盧安達全球第一個禁止塑膠袋之國,已經改變了全地景觀。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4成塑膠製品是一次性使用的,(4成啊),所以若我們能戒掉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品,我認為我們就能解決4成問題
人類還有救嗎?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若你能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 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又將造成什麼毒害",一點點的思想改變,龐大塑膠王國 就有改變的機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1qBthKk48
如何進入keep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塑膠似乎成為現代人類的上癮物,也成為世紀之毒。美國公共電視PBS特別針對這個世紀之毒拍攝紀錄片"塑膠之毒"The Plastic Problem,他們發現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但問題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甚至許多企業用謊言,將塑膠神話為一種"用完即丟"時尚的生活方式,人類還有救嗎? 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他們說,"若你能有個機會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人類若有機會了解,"塑膠能回收再利用"其實是個世紀謊言的話,也許我們還有逆轉的機會。】
{內文}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海洋"游"在塑膠堆裡,江川被塑膠塞到窒嗆,海岸線成了塑膠集合場,垃圾場被塑膠塞滿,垃圾袋裡全是塑膠袋,塑膠之毒甚至飄在每天呼吸的空氣裡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環境學教授)
想像一下,把9公噸廢棄塑膠鋪平的話,涵蓋的面積是整個阿根廷,或是六倍的加州
塑膠,一個我們好像上了癮的,每天日常離不開之物,安靜卻深藏潛毒是塑膠最大的特色,它的壽命比我們一生之久 更久,我們幾乎忘了它得花上上百年之久才能分解,而且即使分解也不會消失,而是化為微粒子,傷害人類的食物鏈,好像千年倩女幽魂一般的存在。據統計,人類每天用掉5億個塑膠杯,塑膠袋3.3億個塑膠袋,到底塑膠是如何全面進入人類的,人類使用後又去了哪裡,是美國公共電視新聞網PBS的紀錄片,想討論的問題。1929-1933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時代,人類還是個講究"物盡其用","不要浪費"(DON'T WASTE)的社會。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從廢金屬到橡膠 汽油 紙張,甚至動物脂肪(都反覆使用),人們會一次大量購買,並且裝收在車內
問題恐怕出在二次戰後的經濟復甦期,這時大眾媒體開始大量宣傳塑膠產品,並且將"用完即丟"神化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
(乾淨如魔術)
1955年的Life雜誌清楚可見,Throw away Living成為標題 成為風潮,十年後,1971年出現了"Keep America Beautiful"聯盟,一個由美國飲料與包裝產業成立,並出資的聯盟大力宣傳"塑膠 能讓生活乾乾淨淨"。
(美國廣告)
人類開始了汙染,也該由人類來停止
於是塑膠以一種美麗的外表,全面進駐人類生活,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用完即丟"。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全球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我們估計只有9%,非常非常的低,而且並無改善的跡象,目前美國的回收使用率最多10%,即使在歐洲 也只約30%,但我認為 目前回收再利用塑膠製品,並非解決塑膠垃圾之途,我想更大膽的觀察是,回收反而讓問題更糟,(回收反而是問題 為什麼),因為即使回收塑膠,你也無法永遠使用它,到最後,你還是把它丟了,所以唯一能降低塑膠垃圾之法,是減少製造塑膠回收才不會變製造更多垃圾
環保專家殘酷的點出一個事實,因為塑膠難以消失,它最後還是會被丟棄。丟棄後它到哪兒去了呢?致力於研究海洋垃圾問題的NGO組織,透過3年深入研究後,發表"南太平洋垃圾帶"報告,因洋流堆積了大量飄浮的塑膠垃圾,面積是美國德州的1.5倍。這是繼20年前科學家發現,位於夏威夷與美國西岸間,面積足足是3倍法國面積大的"太平洋垃圾帶"之後,又一最新的發現。
換句話說,我們以為塑膠一丟眼不見為淨了,其實它流到這兒,我們的海洋成了你我隨手一丟的塑膠"掩埋場"。但最可怕的是,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塑膠製品最後分解而成,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塑膠",或微小的"塑膠粒",這是整部PBS紀錄片裡最扎心的片段。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團隊發現"微塑膠"在每隻魚體內,(每隻魚啊) 每隻魚,他們把每隻魚和胃部做了標本,每隻胃裡至少都有一個微塑膠,這個發現,我大為震驚,我對此已經研究了超過十年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這代表魚不是唯一吃下微塑膠者,如果人也吃魚,是否我們也將微塑膠吃入體內了,洛奇曼的研究 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方法是剖析魚體。
(洛奇曼\\多倫多大學 生態學教授)
對於人體,目前所知甚少,有些研究者已經開始著手這領域,在我的實驗室裡我們試著釐清,微塑膠如何進入食物鏈裡,是否是透過藏身於動物胃部,而人類將曝露於風險,是當吃下魚腹或牡蠣類時,還是微塑膠將轉變為其他形式,再進入食物鏈裡,就像其他化學汙染物,這是我們還在釐清的部分,(所以我想問的是,就妳目前所知),(那麼妳還吃魚嗎),我還是吃魚,我還是吃,因為還有龐大未解的未知領域,
另一個我仍然吃魚的理由是,沒錯,魚會吃下微塑膠,但是我知道在飲水裡,在空氣裡塵霾(也有微塑膠),這和我把魚吃下肚裡,其實並沒什麼太大差別
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產出幾乎無法消滅的"怪獸",最終反噬的還是人類自己,2017年6月,愛爾蘭的研究證實,可以搭載病原體的微塑膠約等於細菌的大小,換句話說,它能穿透人體的細胞與器官。這使得各國已經開始啟動相關塑膠政策。
(PBS紀錄片<塑膠之毒>)
小島嶼加勒比海的多明尼加,禁止所有一次性的塑膠容器,包括發泡膠,蘇格蘭全面禁止塑膠棉花棒,盧安達全球第一個禁止塑膠袋之國,已經改變了全地景觀。
(蓋羅嵐\\加州大學 工業生態學教授)
4成塑膠製品是一次性使用的,(4成啊),所以若我們能戒掉使用一次性的塑膠品,我認為我們就能解決4成問題
人類還有救嗎?環保專家說得很真實,"若你能認真想一下","你現在用的塑膠吸管 一次用完即丟後","它到哪裡去了","又將造成什麼毒害",一點點的思想改變,龐大塑膠王國 就有改變的機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1qBthKk48
如何進入keep 在 如何進入keep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YouTube3 天前· PlayStation Taiwan. PlayStation ... 精選經典歌曲- Taiwan Music ... 浙江卫视【 奔跑吧】官方频道ZJSTV Keep Running Channel- 欢迎订阅-. ... <看更多>
如何進入keep 在 如何進入keep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YouTube3 天前· PlayStation Taiwan. PlayStation ... 精選經典歌曲- Taiwan Music ... 浙江卫视【 奔跑吧】官方频道ZJSTV Keep Running Channel- 欢迎订阅-. ... <看更多>
如何進入keep 在 Joi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快速備份聊天室資料】 LINE 推出全新的「Keep 筆記」,將備份功能整合聊天室, ... 存」內容到Keep中,若是打算永久保存,用戶仍需要進入Keep 中,再度點選儲存至Keep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