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的角度來看,誤解、衝突、性格差異,甚至是憤怒的口角,這些都不是愛情的殺手。自我辯護才是。
自我辯護,並不是那種我們在犯錯或跟伴侶對小事意見不合時,傾向使用的普遍自我辯護,例如誰忘了蓋沙拉醬的蓋子、誰忘記繳水費。這種常見的自我辯護,能暫時讓我們覺得自己並不笨拙、不無能,也不健忘。不過,真正會侵蝕婚姻的自我辯護,目的並不是維護我們的實質行為,而是極力維繫自我形象。
這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再來則是:「就算我是錯的,那真是遺憾,但這就是我。」(伴侶吵架)之所以無法找出解決方法,就是因為他們都在替根本的自我形象辯解。他們非常重視這些屬於自己的特質,而且不希望有所改變,或是認為這都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他們不是在告訴對方:「關於那件事,我的記憶是對的,你的記憶是錯的。」而是:「我是對的那種人,而你是錯的那種人。因為你是錯的,所以無法欣賞我的優點。更蠢的是,你甚至認為我的優點是缺點。」
每段婚姻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但婚姻也跟所有故事一樣,都受制於伴侶雙方各自扭曲的認知和記憶。這些扭曲的認知與記憶,能維繫雙方各自對這段關係的認知和解讀。(雙方)正面臨婚姻金字塔中的關鍵抉擇時刻,面對「我愛此人」跟「此人行為讓我抓狂」所引發的失調,他們為了消除失調跨出的那一步,有可能讓他們感情更融洽或是令關係徹底破裂。
伴侶的瘋狂行徑會引出一些關鍵問題,而他們必須決定該如何回答這些問題:他/她之所以有這些行徑,是因為性格中有無法改變的缺點嗎?我能忍受這些行徑嗎?這些行為會構成離婚的原因嗎?有沒有辦法找到妥協的方式?雖然想起來根本是天方夜譚,但我有沒有可能從伴侶身上學到什麼、或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
此外,他們也要決定該對自己的處事作風抱持何種觀點。打從出生就跟自己相處到現在,他們難免會覺得「自己的作風,理所當然,而且是無可避免的。在自我辯護的阻撓之下,伴侶都不會捫心自問:「我有沒有可能是錯的?我有沒有可能犯錯了?我有可能改變嗎?」
婚姻問題越積越多,雙方各自發展出一套內隱理論(當事人通常不知道自己心中有這些想法),並用這套理論來解釋對方是如何破壞婚姻的。一旦我們發展出內隱理論,確認偏誤就會出現,使我們無法看見其他不符合理論的證據。針對自己與其他人的行為表現,我們的內隱理論有兩種版本。
第一種是將原因歸咎於外在情況或環境:「銀行櫃員對我發火,因為她今天工作量太大。銀行人手不足,沒辦法應付排隊人潮。」或者我們會說那個人本身有問題:「銀行櫃員對我發火,因為她本來就很沒禮貌。」
然而,解釋自己的行為時,自我辯護則是讓我們對自己拍馬屁,我們將好的行為歸因於自己,將壞的行為推給外在情境。做出傷害別人的舉動時,我們很少會講:「我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我性格殘忍、沒血沒淚。」我們通常都說:「我被激怒了,換作是別人也會這麼做」、「我別無選擇」,或是「對,我是說了一些惡毒的話,但那不是我的本性,因為我醉了」。
不過做出慷慨助人或英勇的行動時,我們很少會說自己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被煽動、喝醉、別無選擇,或是因為電話那頭的男子讓我萌生罪惡感,所以才捐錢給慈善團體。我們之所以有這些善舉,是因為本來就很慷慨熱心。
感情融洽的伴侶會把這種寬以待己的模式,延伸應用在另一半身上。他們會原諒對方的過失,認為這些過失是外在因素所致,並且肯定對方體貼細心的舉動。假如對方做了一些未經深思的舉動或顯得心情暴躁,另一方不會認為這是對方的錯,而是情境所致:「他現在真的壓力很大,好可憐」、「我可以理解她為何對我發脾氣」、「她這幾天剛好背痛」。不過,假如其中一方做了特別貼心溫暖的事,另一方就會歸咎於伴侶天生的善良本質與溫柔性格。老婆可能會說:「親愛的老公無緣無故送我花,他真的是最貼心的男人。」
看待另一半時,幸福的伴侶總會往好處想,但感情不睦的伴侶則徹底相反。假如另一半做了什麼體貼的事,那都是因為一時僥倖或情勢所逼:「他是買花給我沒錯,但那都是因為他同事買給他們的老婆。」假如另一半做了什麼粗心或煩人的事,那就是性格缺陷使然:「她對我大發脾氣,因為她本來就是個賤人。」
內隱理論會造成強大的後續效應,因為除了影響各個面向之外,內隱理論會影響伴侶吵架的方式,甚至主導伴侶爭執的目的。假如爭執的前提是雙方仍是好人,只是做了件錯誤但可導正的事,或因為在一時情勢所逼之下做了一些蠢事,那一切都還有修正和妥協的希望。不過這裡也一樣,感情不睦的伴侶會顛倒這項前提。
為雙方都是自我辯護專家,大家都把對方不願改變的原因歸咎於人格缺陷,卻將自己不願改變的原因解讀成性格優點。如果他們不想承認自己錯了,或是不願調整造成另一半困擾或不快的習慣,他們會說:「我也沒辦法。我生氣的時候,講話本來就比較大聲,我就是這樣。」
大聲抗議說「我就是這樣!」的人,其實很少將這種寬以待己,的自我辯護用在伴侶身上。反之,他或她有可能將這種說法,轉換成令人惱火的侮辱:「你就是這樣,跟你媽一模一樣!」通常這種評論指的不是你媽精湛的烘焙技巧或跳探戈的才華。這種說法指的是你遺傳到你媽,而且已經改不了、無可救藥了。當人感到自己無法改變任何事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受到不公平的指控,就像被批評身高太矮或雀斑太多一樣。
社會心理學家朱鄧尼發現,比起因為你做的事情被批評,因為你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受批評,會引發更深刻的羞恥和無助感,讓人想躲起來或消失。遭受批評而感到羞恥的人,因為無處可躲,也擺脫不了那股凄凉的羞辱感,導致他或她往往會憤怒反擊:「你讓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罪無可赦的事,因為我很惡劣、很無能。但我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這麼糟糕又沒用,你才該因為羞辱我而被指責。」
等到爭執演變成羞辱和責備時,爭吵的根本目的就變了。雙方已經不是在努力解決問題,或是試著讓另一方改變他或她的行為。吵架的目的只是要傷害、侮辱、訓斥對方。這就是為什麼羞辱會讓人再次以更激烈的方式自我辯護,拒絕與對方妥協,並引發關係中最具殺傷力的情緒:輕視。
▫️▫️▫️▫️▫️▫️
本文摘修自社會心理學經典書籍《錯不在我:為什麼我們會替愚蠢的信念、錯誤的決定和傷人的言行辯解?》,作者卡蘿.塔芙瑞斯(Carol Tavris)與艾略特.亞隆森(Elliot Aronson)兩人皆為美國社會心理學家。
本書不談艱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而是從豐富多元的案例故事著手,幫助讀者了解,只要意識到自身偏誤、了解偏見的運作模式,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心理機制缺陷上,我們就能發揮更多力量來控制認知偏誤,更聰明的決策、思考、看待世界。本次好書由 大牌出版‧出版大牌 發行。
閱讀紙本書 https://reurl.cc/43alYY
翻翻電子書 https://reurl.cc/q1gpaR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我要做富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技術分析有多個不同的種類,今集 #新手教學 會和大家淺談一下形態分析,初接觸的新手經常會覺得甚麼三角形、頭肩頂等形態相當抽象,加上很多時會犯上主觀的毛病,讓我們作出錯誤的部署,我們如何避免掉入個人偏見的盲點?這次會和大家分享兩個方法! #轉勢 #整固 #突破 #新手教學 #形態分析 #單邊爆發趨勢...
如何避免偏見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不會因為你的性別,受到身分上的質疑」。這是我們在努力推動性別平等時,很根本卻不容易的一件事;不論男女。
或許對於年輕世代來說,性別偏見已經很少了;但是在20年前,如何把自己武裝成一個「看起來很成熟」的醫師,避免病人對於「年輕」、「女性」的偏見,是存在在我工作時必須面對的壓力之一。
#20年前 啊啊啊這麼久了嗎
謝謝每一個信任我的病人❤️
能夠在別人人生中某一刻安撫或照顧過她們,是醫師莫大的福分。
今天晚上23:00在56台喔
TVBS 看板人物
如何避免偏見 在 小人物職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局思維: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
🔍大格局從來都不是全贏或全輸,每個規律、微小的正面行動都會對人生的重要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利用行為科學繞過被自己或是他人困住的障礙,透過六個步驟創造和維護大格局目標,讓人生煥然一新
.
👉第一步 放大目標:一定要有明確定義的願景。你的目標是什麼 ? 未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 ? 決定目標時,也需要找出能夠達成目標的活動,這些活動就像橫越一座湖的踏腳石,只要一步步執行就能邁向目標所在的對岸
.
👉第二步 管理時間:必須找時間執行這些小步驟。我們都喜歡把時間花在能夠立竿見影的活動,但能帶你往前進的活動往往要等到未來才會收到成效,我們可以透過行為科學工具排定優先順序,確保走在想要的路上,進而早點實現目標
.
👉第三步 強化內在:自己本身的認知偏誤可能妨礙你將格局放大。往內在探索並認識這些偏見是必要的,如果不想偏離軌道,首要任務就是避免被自己的偏見所困,並對新機會保持開放的心胸,因為人們總是後悔沒去做什麼事,而非做了什麼事
.
👉第四步 降低雜訊:他人的認知偏誤可能阻擋和拖垮你前進的步伐。記得釐清外在世界的偏見,學著避開它們,確保你的計畫不被他人扼殺,並試著為他人盡一份心力,當一定數量的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改變就會發生,就能讓我們建立更正面的現狀
.
👉第五步 調整環境:了解你所處的現實環境如何影響你實現目標的機會,能做到這一點才有辦法繼續往前走。試著透過行為科學將環境微調成支持的力量,例如保留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腦袋自動把這個空間和需要專注的工作連結在一起
.
👉第六步 延展韌性:為了堅持到底並實現,就必須培養和磨練韌性。了解自己對互動和形勢的反應會如何影響韌性,才能在行為上做出微小改變,並在未來獲得大量回報,試著每天欣然接受小勝利,並把注意力集中在絕對而非相對,才能持續好表現
.
🎉抽書活動
📚獎品:《大局思維》實體書 2 本
🗓活動日期:9 / 13 ~ 9 / 17,抽獎日:9 / 18
👇抽獎資格:
(1)追蹤小人物職場
(2)按貼文愛心、收藏
(3)於貼文留言
(4)分享貼文到限動
⚠️因為是實體書寄送,得獎者需提供姓名、電話、email、寄送地址(限台灣)
.
📍歡迎大家「 分享 」、「 收藏 」,有任何想法請留言或私訊,最後記得開啟「 小鈴鐺 」,訂閱小人物職場的最新通知
.
🎈喜歡記得追蹤 @work.thinking
#大局思維 #遠流出版 #職場 #成長 #習慣 #學習 #新鮮人 #同事 #小人物職場 #工作態度 #價值觀 #目標 #故事 #想法 #職場語錄 #職涯 #工作 #閱讀報告 #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 #閱讀日常 #行為科學 #思維 #韌性 #思考力 #格局 #認知 #執行力 #挑戰自己
如何避免偏見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技術分析有多個不同的種類,今集 #新手教學 會和大家淺談一下形態分析,初接觸的新手經常會覺得甚麼三角形、頭肩頂等形態相當抽象,加上很多時會犯上主觀的毛病,讓我們作出錯誤的部署,我們如何避免掉入個人偏見的盲點?這次會和大家分享兩個方法!
#轉勢 #整固 #突破 #新手教學 #形態分析 #單邊爆發趨勢 #學投資
======================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新我要做富翁 試堂分享會 (香港站)▶ https://money-tab.info/mts-trial?yt=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t=1
Jasper 期滙商品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comjasp?yt=1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t=1
King Sir 樓市講座▶ https://money-tab.info/proking?yt=1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 https://edu.money-tab.com/m0m1-reg-c?m0m1=yt
其他活動▶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t=1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
iOS▶ https://bit.ly/moneytabapp_i
Android▶ https://bit.ly/moneytabapp_a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我要做富翁?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如何避免偏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一個人為什麼會自殺?」你可能對於一個人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的歸因。
多數時候我們直覺上,會覺得他陷入了困境、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低谷跟低潮,或者是他遭逢了無法解決的問題。
然而關於「自殺」這個主題,有一位專家,他是「紐澤西里查斯托克學院」的心理學家,叫「大衛.萊斯特」,他專門研究這個主題。
他花了很大的功夫,從很多的角度去研究,他透過2500多篇的學術論文的發表,探索「自殺」和其他事物的關聯。
包含酒精、憤怒、抗憂鬱劑、星座、生物化學、血型、體型、憂鬱症、藥物濫用、槍支管控、快樂、假期、網路的使用、IQ、心理疾病、偏頭痛、月亮;音樂、國歌歌詞、性格類型、性向、抽煙、靈性、看電視,以及開闊空間…。
簡單來說,就是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部分,只要是跟「自殺」有關,或有人把它跟「自殺的研究」扯上關係;他都全部涉獵。
所以你可能會想喔,萊斯特他透過這些研究的蒐集,他應該有得出一個統一的「自殺理論」吧?
然而,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到目前為止,他只有提出一個有一點引人注目的想法,或許可以稱為「自殺理論」。而這個「自殺理論」呢,萊斯特把它稱為「沒有事務可怪罪」。
你可能在這之前會想,自殺率最高的人,是那些生活最苦的人;而萊斯特和其他人的研究則發現喔,可能正好相反。生活品質比較高的人,自殺反而會更普遍,因為他「沒有事務可怪罪」。
怎麼說呢?萊斯特他說喔,如果你不快樂,你有東西可以怪罪你的不快樂。像是政府啊、經濟啊,或別的東西;那有一點可以讓你對抗自殺。但是呢,當沒有外在的原因,可以去怪罪你的不快樂的時候,人是最可能自殺的。
他利用這個概念,解釋為什麼非裔美國人的自殺率會比較低?還有為什麼盲人在恢復視力之後,通常會變得比較有自殺的傾向?還有為什麼青少年的生活品質提升之後,自殺率通常會升高?
這裡面就浮現出「沒有事務可怪罪」這個主題。
你想想看哦,一個盲人在他眼睛還沒有恢復視力之前,他至少可以怪罪,是因為我眼盲了,所以我會遇到這些困境。
可是當他眼睛看到之後,他已經沒有這個理由,可以當成是「他怪罪的標的物」。這時候你想,他還遇到了主觀上的不快樂,或者是主觀上的困境,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怪罪,自殺是不是成了他的選項?
就像我常常遇到有一些人,他追求財富,他總覺得他的困境,可以透過錢來解決。可是當他真的有點錢了,他發現困境依然是困境;那你說這樣的人,他連一個責怪的對象都沒有,他是不是很容易讓自己走上,那最不好的結果呢?
可是就算是像萊斯特這樣的一個專家,他自己都承認,他對於「自殺」的研究,他並不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
比如說喔,到目前為止我們不太清楚,人們在自殺前尋求協助的百分比;而且對於自殺衝動的這個議題,所知也不多。
一個人決定自殺和他真的去自殺之間,相差多少時間?我們甚至於不知道,自殺成功者有多少人是罹患了精神疾病?
萊斯特他就表示,這個議題有太多的爭議,估計值從5%~94%都有啊!他自己很無奈的表明,他說「人們期待我知道問題的答案」;我和朋友閒聊的時候,他常常承認喔,我們真的不太清楚人們為什麼會自殺?!
其實今天拿「自殺」這個主題,跟你做分享,我想有兩個點是我很想要進一步,去做一些思想上面的探討。
第一個點,就叫做「沒有事務可怪罪」。
這裡面是不是常常,我們背後隱藏了一個假設的信念,叫做「我的問題、我的困境,一定有一個外在的、物質的解決方案」。
而不是回到自己的內在、回到自己的生命裡,很真實的去問自己,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而不是透過這些外在的、物質的去做填補。
當我們是透過外在的跟物質的,去做填補的時候,難怪當那個你一直追求的事情終於到手了,反而是你走向自我毀滅的開端;這裡有多麼大的矛盾跟諷刺啊!
而第二個我想要做個思想討論,就是關於「自殺」這個主題的研究。
我們常常會覺得,某些專家他一定要有於那個領域的答案。然而這個研究,卻很有趣的告訴我們,可以說是這世界上、這地球上,關於「自殺討論」的最權威的人,他自己承認,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人會自殺?
這說明了一件什麼事情,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信心,覺得事情就是按照自己想的那樣。
比如說吧,「偏見」這個主題。
「偏見」是不是我們已經先預設了立場,我常常會遇到很多朋友,他從來不花時間,甚至於不去看自己的預設立場,自己對於很多事情的既定看法是否合理。
所以他根本不想、也不會去承認,自己原本的觀點可能是錯的。他寧可抱持著一個錯誤的想法,堅持走到底。
然後搞的自己很辛苦,別人也很辛苦。這裡面是不是又浮現了更多、也更大的荒謬呢?
然而在我真實的生命經驗裡,那種對於事物真正理解通透的人,他反而不會給你那種偏見式的、預設立場式的,不管是說辭還是答案。
當他要對任何事情下任何結論之前,他總是會清楚明白的告訴你,他的「前提」是什麼?他怎麼思考、爬梳這件事。
然而他的答案,是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才會成立?如果這個條件不成立,那它的答案也只能參考,甚至於要推翻他自己。
所以囉,這不免讓我想到所謂的「無知」是什麼?
或許,有一個最明顯的判斷標準供你做參考。所謂的「無知」,就是那一個人信誓旦旦的、預設立場的、大言不慚的,直接告訴你,他的偏見就是對的。
那麼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有一種不由分說的篤定、有一種唯我獨尊、我一定是對的,這樣的自信。
那麼或許它是個訊號,你是否願意在此刻停下腳步,去針對你所相信的,還原它應該有得脈絡。
或許透過這個過程,你對於很多事包含信念、包含他人,所謂的寬容、所謂的智慧,是透過這樣子能夠成長出來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您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真正在面對很多事物、很多他人的時候,怎麼樣去還原它應該有的脈絡。
在真實的人際裡面,每一個人都會有包裝,都是社會化過程的結果;這無關於對、錯,因為你是如此,別人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如何能夠透過正確的方法,能夠去理解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那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
並且在這之後,透過有效的問句,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也是圓滿我們人生當中的一個必然的前進。
10月15號的這一門課程,在我錄音的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何避免偏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衛報》廣告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GrfhJH1P4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活在現今社會,其實我們最不缺的就是「訊息」,當訊息已經唾手可得的時候,那麼我們對於訊息的「判斷力」,就相對是更為重要的一個議題。
如果我們對於很多的訊息,沒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力,那麼被誤導、被扭曲,這也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可是這個部分喔,我們在理性上都知道,必須要有訊息的免疫力;但是在實際上,我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事實上是「被帶風向」的。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在2012年英國的《衛報》,就把大家都聽過的「三隻小豬」的寓言故事,把它拍成一個很有趣的廣告影片。而這個廣告影片,非常切合我們的時代,對於「被帶風向」這件事,常常是茫然未知的。
那今天呢,我就以這個材料跟你分享,關於英國的《衛報》,怎麼樣運用這個寓言故事,來影射我們今天的時代。
當然!在進入內容之前,如果你對於這一段影片有興趣的話,我們在這一段影片說明的文稿裡,我有為你附上;你可以在聽完我的一個分享之後,再去看英國《衛報》在2012年拍的這一支形象廣告。
我們先回到「三隻小豬」故事的原版哦,這個故事的原版,就是森林住了三隻小豬,長大了以後,這三個兄弟要幫自己蓋房子,以免被大野狼吃掉。
大哥最懶惰,他隨便蓋了一個茅草屋,當大野狼來的時候,大野狼只吹了一口氣,就把毛草屋吹翻了。
而豬二哥心裡就想,既然茅草屋不行,那蓋一間木造的房子,總該不會被吹翻吧!但是呢,大野狼的確在一口氣沒有吹翻;他花了兩口氣,一樣把這個木造的房子也吹壞了!
然而唯獨只有豬小弟,他很用心的去蓋了一個磚瓦屋。當面對磚瓦屋的時候,無論大野狼如何鼓起牠的胸部,去吹再多、再大口的氣,都沒辦法把它吹倒、吹翻。
於是呢,大野狼無可奈何的離開了豬小弟的房子,而這三隻小豬也才能夠平安的,躲在豬小弟的磚瓦屋裡。
這個是「三隻小豬」故事的原版哦。而英國《衛報》的這一段影片,它用什麼樣的呈現手法呢?
它的影片一剛開始,就是顯示出一個報紙的頭條,上面寫著「大野狼遭三隻小豬活煮」。
原因是呢,大野狼侵入第三間小豬的民宅的時候,三隻小豬為了保自己的命,所以呢,齊心合力的制伏住大野狼,並且把牠丟進大水缸裡,活活的煮死;這是第一個畫面。
而接下來的畫面,就是這整個新聞曝光之後,網路上的網友,呈現了正、反意見的交鋒。有人認為大野狼已經吹倒了兩個房子,應該要被煮。
而有人也認為,狼啊!也應該有狼權;無論如何這三隻小豬,都不能夠未審先判、動用私刑。
接下來呢,這件事情引起了司法機關的注意,於是著手去檢視「財產保護法」是否需要修改?
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披露,有些人就發現喔,在事後曝光的監視畫面裡,大野狼疑似有氣喘病,這引發了更多的網友的挑戰精神。
推測哦,其實疑似有氣喘的大野狼,牠的肺活量應該不足以吹倒房子;甚至於媒體也開始分析報導,即使是身體健康的野狼,也沒有辦法輕易吹倒矛草屋,或者是木造的房子,會不會大野狼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這個案情不單純哦。
結果整件事情就開始急轉直下,法院就判決,三隻小豬是因為繳不出房貸才鋌而走險。它利用大眾對於童話故事裡「大野狼吹倒三隻小豬」的偏見,去誣陷大野狼、企圖詐領保險金。
結果這整件事情到最後,它踩到了社會大眾的共同痛點,就是啊,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大家繳不出房貸。而這個議題,挑動了大家的敏感神經,認為這是錯誤的政策殺人。
事發至此,從原本「大野狼私闖民宅」的單一事件,卻演變成為群眾「群起抗議政府無能」。
好!這整段影片我用口述的方式,來帶著你去感受一下;就算你沒有看原版的影片,你有沒有發現,最一剛開始是「大野狼被活煮」。而到最後,卻變成了大家對於公共政策,或者是對於房貸這件事情的一個「反感跟抗議」。
然而我們回神來看的話,我們活在現代的數位時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幾乎都只看片面的資訊,其實我們不太管真相是什麼;然後就選擇自己相信的,或者是自己想接受的事實,去做出反應跟解釋。
其實任何議題,都可以找它支持的點,或反對的點;或者是任何議題,其實都是可以被小題大做、無限上綱的。
那為什麼今天要跟你分享,這個英國《衛報》在2012年,拍的一支經典的廣告?其實呢,《衛報》它不僅是用這樣的一個手法,來呈現出自己是在整個數位時代裡面,一個清流式的媒體。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告訴我們:「看見事情的全貌,才是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有的行為跟態度;我們有沒有掌握真正的訊息,再去做出詮釋跟反應?」
然而你聽到這邊,當你深思過後,你會發現它的手法,和它所揭櫫的一個事實,真的是非常有道理。
可是啊,當你更冷靜的想一想,你就會有一種無奈的感覺。什麼樣無奈的感覺?這感覺就是你當然「知道」看見事實的全貌很重要,但是問題是「我沒有能力」,看見事情的全貌啊!
當然,回到英國《衛報》的廣告,《衛報》就是用這樣的一個方式來告訴你,你只要看了《衛報》,就能夠掌握事實的全貌。
然而我們時至今日,你想一想,其實任何媒體背後,可能都有一些操縱的勢力。你真得能把握《衛報》給你的,是事實的全貌;還是它宣稱,它告訴你事實的全貌?
如果延伸到我們真實的人際關係,跟我們的生活世界裡,也是一樣啊!你真的有把握你對面的人,他所宣稱、他已經告訴你所有,真的是「所有」嗎?沒有扭曲的成分嗎?
然後再延伸來看,這不意味著你眼前的一定是壞人,或者是他一定是有意要欺騙你;其實這背後很有可能的是,他所取得資料的來源,本身就已經有扭曲。
於是他在不知情的狀況底下,他傳遞了一個錯誤的資料;然而這個錯誤的資料,在他的主觀世界是深信不疑的。
而且呢,還有另外一個情況,這另外一個情況就是,你我在生活裡都聽過,甚至於自己也都說過「善意的謊言」。
為了維持住別人的尊嚴跟面子,為了維繫眼下關係的和諧,我們常常也呈現出不真的訊息,不是嗎?
所以我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我們大家何妨來思考一件事,叫做第一個,我們是否有具備「判斷訊息」的能力?
我常常說喔,就算你不踏進我的教室,學習這方面的能力,只要有機會我都很鼓勵你,一定要好好的學習這方面的能力。
很多人會說,這種東西只要有經驗就好了,這個在表面上聽起來沒有錯,然而最可怕、也最容易犯錯的,正是「經驗法則」。
因為適合你的經驗,不一定適合別人,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你的經驗也可能只是在你自己的認知世界裡,不斷的反覆印證去提取自己想相信的;那它一定符合真實嗎?還是你只是不斷的自我強化,說白一點叫「自己騙自己」啊!
然而呢,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你一定有聽過【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其實呢,如果你有心,特別是在你真實的人際關係裡,如何真正的看懂、聽懂,你眼前的人真正的言下之意,這個技術是可以學習的。
透過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之後呢,透過好的問句,再做進一步的澄清,甚至於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我想呢,這是所有人當你進入成人世界之後,你在面對差異、面對問題,都應該要有的素養。
否則啊!面對爭議的時候,要麼就是比誰大聲,或者是要麼你就是委曲自己。這些你真的覺得,它會為你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嗎?
就像是今天談到的英國《衛報》的廣告一樣。有多少時候,我們在自己的真實世界裡,常常有一種很大的無奈,叫做呢,你心中明明知道事實不是如此,可是你的問題,總是會被別人調包。或者是這段談話、整件事情的發展,總是朝向你最不想要去的方向走。
這個時候,除了你感覺到深刻的無奈跟無助之外,我很鼓勵你,用「學習」來幫助自己長出必要的能力,去解決你真正的問題。
而不是活在一種安慰自己,期待這種事情有一天會自然的被解決,或者是有人能夠突然來救你,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然而無論如何,真實的生命裡,本來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不是誰有道德上的瑕疵,而是當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我們本來就會適當的、也適時的去包裝自己。你是如此,別人也是如此。
那更不要說因為數位時代的特性,有些人或有些團體,就是會運用這個工具來「帶風向」。那你想要有的,是獨立思考跟判斷能力,還是成為那些被帶風向的人呢?你自己可以決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在今天的內容當中,談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今年的最後一期,是在10月15號開課;如果錯過的話,下一期就要等到明年2020年的3、4月之後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真正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跟你真正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那麼10月15號的這一門課,【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千萬不要錯過。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相關的課程跟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如何避免偏見 在 無意識偏見-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無意識偏見at Facebook. ... 如何避免溝通上的#無意識偏見? ... 謝謝女人迷womany 的訪問,讓我能跟大家聊聊#無意識偏見 的觀念,我們運動者做這麼多社會 ... ... <看更多>
如何避免偏見 在 歧視無所不在!一次搞懂刻板印象、無意識偏見、微攻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看待人事物的觀念,其實常會因為大腦先天的分類法則而生出 偏見 卻不自知, ... 會分享 如何避免 無意間攻擊到別人的方法喔!00:00 開始00:31 刻板印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