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王表示:已經給辛龍下最後通牒,希望他能趕快走出傷痛。---今日新聞。(天啊)
---------------
#可以允許他人悲傷嗎?
請允許他人用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哀悼」自己的悲傷
「哀悼」是很重要的療癒過程,
主流文化總是否認悲傷、逃避悲傷,
周遭的人總會勸喪親者要節哀、不要難過、趕快走出來傷痛,
這些好心者、可能不知道、你的好心卻是「壞事」,
你可能阻礙了當事人正在進行的重要「哀悼」儀式與自我療癒。
-----------------------------
*以下摘文
距離劉真過世已經將近2個月,不過老公辛龍仍遲遲未能走出喪妻之痛,
他的公司老闆吳OO今日在錄製節目前,接受訪問透露辛龍目前狀況,
吳宗憲表示自己其實很捨不得辛龍父兼母職,用自己的經歷安慰辛龍,表示「我在最困難的時候背著4個孩子,除了家庭還有爸爸媽媽」....
---------------------------------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1.請不要告訴別人:「你要堅強、你要節哀、人死不能復生、你難過沒有用」。這些語言、真的沒有用。
2.請不要用自己的經驗、去告訴別人、你應該怎麼做來。
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都不一樣。
3. 請允許他人用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哀悼」自己的悲傷。
你只要在一旁、安靜陪伴就好,
告訴對方「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請不要客氣、一定要跟我說」。這樣就好。
真的這樣就好。
4.可以偶而探望,帶一點食物或植物過去就好,不要說太多安慰的話。
你可以帶:你親自燉的雞湯、或一個綠色盆栽、或一束鮮花,這樣就夠了。
注意,這樣的探望、需對方同意,如果對方不接受、請不要硬闖,這是打擾、會「切斷」對方的哀悼情緒。
但你可以把雞湯、鮮花,放在他家門口,
然後再傳LINE跟他說門口你放了東西、請他記得出來拿。這樣就好。
5. 如果對方過度憂鬱、甚至有自殺的意念,此時,
邀請他尋求心理專業的幫助,找心理師談、把自己的悲傷失落好好說出來。這是最好的方法。請相信心理專業。
#你的好心不見得對別人真的是好
#更新我們的悲傷治療觀念、你才能真正的助人。
(本文歡迎分享)
------------------------------
有人詢問:可否推薦幾本跟哀傷治療、情緒療癒有關的書?
以下幾本好書、敬請參考: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沒關係,是悲傷啊。
#跟心裡的傷痛告別
遠流出版社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介紹 訪問作者: 蔡惠芳 內容簡介: ────無憂老後,寫給中年兒女的陪伴之書──── 同理全天下子女,面對父母老衰病死歷程的情緒因應之道! 「面對父母變老這件事,你準備好了嗎?」 家中有...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的推薦目錄: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當父母老後……,兒女面臨高齡長輩老、衰、病、死的情緒困頓出口」介紹
訪問作者: 蔡惠芳
內容簡介:
────無憂老後,寫給中年兒女的陪伴之書────
同理全天下子女,面對父母老衰病死歷程的情緒因應之道!
「面對父母變老這件事,你準備好了嗎?」
家中有高齡長輩,子女如何有所意識與準備?
兒女承擔照顧責任,怎麼突破下半場的考驗?
能夠陪伴高齡長輩同老,是我們的福氣。 ──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榮基教授
➤不知老之將至,原來老已圍繞身邊
「當長輩反應比較慢的時候,你知道他是在變老嗎?」
當你認為父母只是反應慢,往往這個時候正是他們處在「變老進行式」,一旦長輩開始出現症狀,例如行動遲緩、忘東忘西、出門好久才回來、夜夢、失眠、頻繁進出醫院、身體各部位的疼痛……,一開始容易被當成無病呻吟,還可能影響到彼此的互動關係,往往等到時間久了,或某一事件發生了,這個「老」的需求,才會被認真的正視與對待。
當兒女們察覺並認清,父母正走向老衰的前路時,其實可以有所作為!
➤「久病床前無孝子?」原來是沉重的無奈
當父母需要有人協助的時候,有時候子女自己都自顧不暇,更多的是子女本身生活都很困難,怎麼還有時間、餘力照顧老人家?
父母衰老的過程中,疾病的出現、惡化,在承擔照顧責任的同時,也是一種互動的磨合,隨著衰老與疾病出現的無數個狀況題,長輩和兒女彼此的焦慮、不安、無助、矛盾、疲憊等,讓人無奈又無助。
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途,隨著付出、陪伴和失落,往往讓雙方的身心靈消耗殆盡,轉而演變成無力、沮喪,甚至是憤怒;這種複雜微妙的心情,從不同的視角看見照顧經驗的珍貴,契機何在?
➤照顧與被照顧──中年兒女VS. 老年父母
身為兒女的你,開始學習面對長輩成為自己的照顧責任,面臨到自己必須去「承接」的事情。
承接,可以說是一種角色的轉換,這裡試著從家庭的視角出發,來談中年兒女面對父母或需要被照顧的長輩,如何為他們的「老衰死」預做角色準備。
本書立意與核心,主要針對各種年齡層的兒女,在面對父母及長輩──老、衰、病、死的過程,他們可能會發生的情緒、糾結、困頓等各種衝突,希望能夠透過這本書,提供看待整個過程的不同視角,透過自己的脈絡整理而產生出的力量,從中找到一個方向和解決的想法。
➤老衰病後的另個課題,死亡的準備
過去和父母或長輩談到「死」這件事,可說是很大的禁忌,被視為是詛咒或不孝。如今,生命議題逐漸被社會大眾公開討論。
我們不必要一直陷溺在悲傷絕望之中,而能一起找出活路。
因此,面對長輩的老、衰、病、死,兒女們彷彿從這段歷程中,除了透過陪伴和理解,給予父母更大的照顧與關愛,更從中預先看見自己可能的未來,若是發生這樣的情況可以有哪些因應之道,照顧長輩生活起居之餘,還能顧及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
➤陪伴之路,同理全天下兒女
面對紛擾難解的情緒困頓,我們需要先「看見」,然後才有「出口」!
照顧與被照顧之間,彼此都需要被瞭解及包容體諒,一份支持,一個鼓勵,陪伴身為照顧者的兒女,學習讓自己情緒復位,關係復原。
透過情緒的梳理,不只是照顧過程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還有如何從陪伴過程,面對不可逆的歷程,好好把至親送走,好好把自己帶回來,在情緒困頓之中找到能夠自在旋身的空間,迎接屬於自己美好的下半場風景!
作者介紹:蔡惠芳
專業助人工作者。
身為社會工作師,也是諮商心理師,堅守在醫療場域,陪伴病人及家屬經歷生命中的生離死別。見證許多家庭在面對無常時的韌性,也常感動於困頓之後的展顏。
想用這本書傳達──面對生命,我們在如常裡努力創造意義;而回到家庭的無常裡,我們是故事傳唱的歌者。
相關審訂著作:
《媽媽 我好想妳:給病人與家人的關懷手記(中英對照)》
《傾聽情緒:罹癌長輩與家屬的心理照顧》
請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唯有我們理解並尊重「失去」的歷程,才能允許悲傷,避免「悲傷剝奪」。
認同、傾聽,學習與悲傷共處,才能讓失去的痛有所依附。
當失去摯愛、痛徹心扉的悲劇來敲門,我們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悲傷沒有錯。
悲傷,其實是我們面對「失去」時自然而理智的反應。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視悲傷為疾病,總是試圖在悲傷被表達之前,就強行抹去,並努力想盡快治癒它?
在《沒關係,是悲傷啊!》裡,梅根告訴我們面對悲傷的新方式,以及如何幫助經歷悲傷的親友。身為治療師的梅根經歷過失去摯愛的悲傷,親眼目睹摯愛的伴侶在意外中溺斃,因而能以更細膩的文字,深刻描繪難以言喻的失落、愛和悲傷。
我們總認為,面對悲傷的最終目標是回歸正常的「快樂」生活,但是;梅根卻指出了一條更健康的路:不要想著克服,學習與悲傷共同生活。在這本溫暖、細膩又真誠的書中,我們將從「悲傷者」與「關懷者」的兩種角度,同時學習到:
關懷者│出現,傾聽,不要修復
▶ 悲傷不是問題,不用急著跳出來收拾一切,設法讓痛苦消失。
▶ 別急著安慰,錯誤的支持、建議與引導,將對悲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 悲傷無法比較,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
▶ 如何幫助我們愛的人:支持和安撫的技巧、建議和注意事項。
悲傷者│失去摯愛的痛,究竟該如何調適?
▶ 允許悲傷:痛苦是失去摯愛的正常反應,沒有什麼大不了。
▶ 回不去了:生命的景色已經改變,沒有「正常」可以回復。不用修復痛苦,而是要試著照護痛苦。
▶ 實用守則:書中提供許多小練習,在悲傷初期能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感,在黑洞邊緣好好活下去。
悲傷,也是一種愛的形式
若愛不需要解決,悲傷亦然
我們常將悲傷與不健康畫上等號,甚至精神科定義持續超過特定時間的悲傷就是疾病,需要醫療干預。於是當我們立意良善地想「化解」悲傷,卻反而讓失落痛苦的人覺得蒙受批判、誤解、排拒。
有太多時候,悲傷者會聽到:
「至少你們還有這麼多快樂的回憶」
「還有人比你痛苦多了」
「她已經沒有病痛了」……。
我們會覺得這些話聽來總讓人不太舒服,卻說不上原因。而梅根告訴我們,那是因為這些話都隱含了下半句的批判:「所以為什麼你不快樂起來?」
但每個人經歷悲傷的步調都不同,沒有人應該被規範或責怪。就像梅根所寫的:「愛不需要解決,悲傷亦然。」她也同時提醒我們: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我的爺爺也過世了,我懂…)、不要否定對方的悲傷(你怎麼還走不出來?)、不要老是想當啦啦隊(加油!你可以的!)。我們可以不爭辯講理,靜靜陪伴,不急著給建議或發表意見,只讓對方知道,你會待在他身邊。
作者簡介:梅根.德凡(Megan Devine)
擁有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是作家、演說家,以及悲傷關懷倡議者。自從2009年她的伴侶因為意外離世後,梅根成為悲傷支持者,她通過網站Refuge in Grief幫助那些身陷失親痛苦的人以及所有想要提供幫助的人。
梅根在世界各地旅行,鼓勵人們述說關於痛苦的真相,並且學習如何去傾聽,而不是急著修復對方破碎的心。《沒關係,是悲傷啊!》全球熱銷,甚至在世界各地帶動了「悲傷的革命」。雖然她的作品通常聚焦於悲傷本身,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去愛。因為悲傷常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愛也是。現居於奧勒岡州高速公路旁的一小塊地上。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與傷痛,希望透過揭露整段過程,讓更多台灣人理解,我們可以怎樣看待生命的逝去、如何面對處置,並轉化為療癒的力量,讓留下來的人能夠好好走下去。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內容,以下是我們推薦的資源:
📍FB專頁: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https://www.facebook.com/Scar201811/
📍FB專頁: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可透過捐款方式索取 呂芯秦, 李佩怡, 方俊凱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325800253264&id=251005988263
影片中提到的六個療癒過程,都能在連結中找到更多資料。
誠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心,一起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
#記得打開CC字幕 傾聽,有時候就是最好的陪伴。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用書目:《我是自殺者遺族》,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年:2008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文經社
→ 參考與推薦書目:《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哀傷旅程》作者:克里斯多福&亨利.賽登 譯者:楊淑智 出版年:2001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解剖自殺心靈》作者: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譯者:李淑珺 出版年:2006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圖文不符懶人包:面對生命的驟逝,除了悲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https://bit.ly/2w4liCL
→ 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s://bit.ly/2P1tdtj
→ 自殺遺族復原歷程探討-以一個經歷多重親人自殺個案為例:https://bit.ly/2w4I916
→ 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OAwMVZ
→ 自殺方式之具體防治策略:https://bit.ly/2MhRs8E
→ 全國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P4dz06
→ 自殺防治概論:https://bit.ly/2MMxBdR
→ 當愛已遠離 自殺者遺族守護人關懷指引手冊:https://bit.ly/2vGEHdx
→ 台北馬偕-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招募:https://bit.ly/2MJCaWr
→ 「自殺親友(遺族)關懷」訪視流程及注意事項:https://bit.ly/2OxORnG
→ 安寧講堂:https://bit.ly/2OzrfiF
→ 說故事療傷 自殺者遺族走出陰霾:https://bit.ly/2MpEdC5
→ 自殺者親友的權利:https://bit.ly/2vCmlK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在 感受「愛與陪伴」~《面對失去,好好悲傷》嘉玲和凱宇的對談 ...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更容易從 失落 中恢復# 悲傷 中的內疚與憤怒#如何面對至親的分離#親人離世後怎麼處理情緒# 悲傷 和 失落 要怎麼落地00:03:22 悲傷 的4個類型00:11:33 悲傷 ... ... <看更多>
如何陪伴悲傷失落者 在 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分享如何運用電影設計生死教育的相關活動,讓助人工作者學習透過上述活動,引導長者分享生死的態度、討論如何面對臨終與死亡、表達失落與悲傷,並探索生命的意義與目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