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 110 年教師節暨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今(22)日上午在美侖飯店舉行,也因疫情影響,表揚大會採分流頒獎,場面隆重莊嚴,洋溢著溫馨,九月份是洋溢感恩心的教師月,在明廉國小學童們悠揚客家樂聲及化仁國中藝術才能班動感舞蹈中揭開序幕。縣長徐榛蔚更到場親自頒贈優良教師表揚證書予花蓮縣352 位教育界優秀夥伴們,徐縣長一一向獲獎教師致意,感謝終年辛勞,為教學勞碌奔波的優良教師們。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表揚大會採分流報到、分梯次頒獎之方式辦理,今年接受表揚資深優良教師包括服務滿 10 年教師等 40 位、滿 20 年教師等 189 位、滿 30 年教師等 50 位以及滿 40 年教師 2 位,計有 281 位。此外,獲選本縣師鐸獎 1 人、特殊優良教師 5 人、傑出代理教師 3 人、績優教保服務人員 11 人、公私立幼兒園資深服務人員 2 人、特殊優良教保貢獻人員 2 人、優良特殊教育人員 3 人、優良會務人員 9 人、愛心模範教育人員 27 人、基層教育會會務工作評量特優單位 8 個,接受花蓮縣政府表揚,本次表揚大會受獎教師人員共計有 344人及8單位。
縣長徐榛蔚於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中表示,自中央宣布三級警戒、各校學生停止到校上課,開始了一場名為「遠距教學」的馬拉松,這樣的變化,不僅帶來了全球化教學型態產生變動,也讓花蓮的教育力被全國看見,這是花蓮教育界的蛻變,更感念所有辛勤的老師們,面對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進行有系統性的平台,帶領著孩子們勇於面對不同的學習方式,創造更多可能性,邁向多元開放的學習旅程。
「教育是人才培育的搖籃,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推手。」徐縣長也說,感謝老師們辛苦的付出,即使面對教學型態的轉變,教育的本質仍應回歸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孩子們多嘗試新事物,大膽試錯並發揮創造性思維,以不放棄尋求答案的精神,培養自信心,因為自信才是為傑出的關鍵。
「良師可以興國。」此外,少子化的衝擊下,時代巨輪往前推動的同時,教師也要學習創新,讓教師永遠在浪頭上帶領著學生向前邁進。徐縣長也堅信「危機就是契機」,如何激勵老師的熱情、提升老師的專業能力及穩定老師的教學環境,是重要目標,期許大家攜手合作、把握契機改變,才能讓更多優秀老師盡心、盡力的教學,讓孩子的學習能夠穩定的提升,進而提升花蓮未來的競爭力。
教育處代理處長饒忠則期許教師們以培養優秀的下一代為己志,為孩子裝上夢想翅膀,牽孩子的手,迎向未來的夢,感謝老師們協助學生展現自我,發揮所長,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使自己的人生多采多姿,終身受用。
現場除表揚勞苦功高的老師外,並介紹獲獎人員特殊事蹟,讓與會人士更深刻了解他們推展教育、無私奉獻的感人生命故事,堪為良師之典範,議員吳建志更到場為所有熱忱投注教育工作的所有優良教師獻上祝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5的網紅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經常會有家長問我,如何才能夠鼓勵孩子? 也有許多公司的主管跟我抱怨,現在的員工很難激勵... 在這個物質豐盛及價值多元的時代,要鼓勵孩子或是激勵員工,是件比較不容易的事。 這則短片正奇透過生活中的實例,跟你分享激勵人心的原則。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
如何 鼓勵孩子 工作 在 蘿潔塔的廚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週開學第一天,兒子回家後,持家男第一件事就是問他:班上有沒有漂亮的女生?
我在旁邊翻白眼,心裡o.s. 拜託,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整個高中生涯都在談戀愛,從來沒有把書唸好😆
開學前陪兒子去學校熟悉上學路線,那時突然有很多話想對孩子說…不過始終沒說出口。
兒子,你真的很棒了!不要老是對自己沒信心,覺得自己很廢。
兒子會考成績下來,知道兒子至少有他想念的公立學校可以唸,心裡一直很高興,一直很想對兒子說:你真的很棒!!怎麼說都比我強!不像我以前,總是逃避、放棄自己。
雖然持家男叮嚀我說不要笑死人,又不是唸建中。
塔塔:所以呢?做你學弟有這麼光榮?
我常跟兒子說:不管考的怎麼樣,最基本的就是不要放棄自己,人生的路很長,只要不放棄,即使開始跑得慢一樣能到達目的地。
小時候從來沒有人跟我說唸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知道唸個好學校好讓自己的學歷欄位裡面有個好名稱,找工作也容易。
當年國中時期的升學班,大家成績都很好,讓我頗感壓力,所以自我選擇了逃避,故意不報考高中聯考,隨便騙父母,報考高職聯考了事。就連成績單下來,也一副無所謂,自己拿起電話打到學校,說我要報名。記得當時的成績應該可以唸不錯的學校,但我只想唸離家最近的學校,這樣可以睡到飽,不會遲到。
說離家近就不會遲到絕對是騙人的,高中三年不停的遲到、曠課,因為不在乎自己,之前隨便報名了自己不喜歡的科系,所以又任性的轉科,轉科後也沒好好唸書,因為無故曠課太多,差點被學校退學處分,後來老師可憐我,幫我辦理轉學。(自爆黑歷史😂😂)
轉學那一學期,去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學校,每天都要6點起床趕校車,簡直要崩潰。或許是上天要懲罰我,又分配我到升學班。每天早起上學,不停的考試,做作品,簡直要崩潰。死性不改,又起了逃避的念頭,欺騙了老師跟父母,找一堆藉口想要轉學。
我清楚記得當時老師慰留我,希望我不要放棄自己,雖然只轉學來半學期,但是表現得比其他同學都要好,說現在離開,老師真的覺得很可惜。
不過我始終欺騙了父母,講了很多理由,就是想逃避。爸爸拗不過我,就讓我任性的繼續轉學。因為我自己的惰性,不想努力,整天就想要逃避現實。
那年高職畢業之後,找了一份小妹的工作。某天下午拿著一堆信要去郵局寄信的時候,恰巧遇到國中同學,他突然叫住我,嚇我一跳!!他問我近況如何?怎麼都沒消息?並且跟我報告哪些國中同學現在唸哪一所大學,大家的近況等等,他自己也是從建中畢業之後,現在念台大,學校的生活還蠻有趣的。
聽到以前同學的近況之後,真的好羨慕大家,想到自己只是一個送信的小妹,一股自卑感,真的羞愧到想找個地洞鑽進去XDDD
回到家後,眼淚不停的狂流,雖然小妹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自己知道,如果當年自己選擇繼續唸書,不要貪玩,老老實實面對現實,現在應該也是個大學生。
而後在社會幾年,我跟前任的男友分手了,漸漸地接受新男友的追求。可能是因為自己的不足,總是用羨慕的眼光來看他,覺得這男人說的話就是道理。
或許被這男人鼓勵了,讓我想重回校園,多拿一張畢業證書也好。就這樣,靠自己半工半讀賺學費,拼了命也要把書念完,讓自己過得更充實!
我常覺得,人一生中會遇到什麼人、什麼事,冥冥中必有安排。在我狹隘的世界裡,有個人願意帶著我去英國留學追夢,彌補我一直覺得遺憾沒有努力當學生的時光。即使當年因為存款不足,沒有如願拿到碩士,不過我覺得那段國外語言學校時光,已經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回憶~
現在孩子長大了,我常鼓勵孩子要好好唸書,不要沈迷在電玩世界裡。想學什麼都沒關係,至少活得充實。千萬不要像我年輕時一樣,總是給自己千百理由,其實只是想逃避現實而已。現在悔恨也沒用,只能比別人更加倍努力,用力的填滿心中遺憾的空洞。
只是說到這,兩個孩子劃錯重點,只對媽媽高職三年精彩的戀愛史感興趣,真母湯喔~~
(噗....)
沒聽到重點,在一旁扯後腿的還有持家男,猛點頭!
持家男:對!多虧了我救了你!!
塔塔:所以呢?救世主....
不管這位救世主是不是老了變了蠢樣,他永遠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
但,可以不要痴呆到,拿一個杯子走到洗澡間說我要去洗澡了~可以嗎?
你現在是要去喝水還是洗澡?
如何 鼓勵孩子 工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的禮物
═════════════════════════
我無意鼓勵孩子不要念書,而且我的孩子書都念得很好。
但我也真心想以我的一生作見證,學業好不是一切。
═════════════════════════
記得我在閱讀巴菲特的傳記《雪球》時,印象深刻的是,在這本書中,巴菲特十六次提到卡內基,巴菲特提到自己念中學時,偶然在書架上看到祖父的一本書:《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文授權翻譯書名為《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巴菲特除了很感興趣的閱讀這本書,還發現,要是哪幾天在學校裡,違背了書裡的原則,朋友會離他而去,他就會不開心。要是哪一星期,他按照書裡的原則去做,那段時間同學會更想接近他,他自己也更快樂,新朋友也多起來了。
我們大概很少人有巴菲特的際遇,卻可以一起探討一下,這本書裡的原則有哪些重要的因素,為什麼這些因素會造成這麼鮮明的對比?
■ 負面的人生態度,讓巴菲特的朋友離他而去
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人們不要批評、責備、抱怨,因為這是一種負面的人生態度。
但要做到這點很難,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是在批評、責備、抱怨下長大的。在學校、在家中,老師與父母常常在我們犯錯時指責我們,甚至後來進入職埸,經理要我們進他辦公室談話,多半也是在我們犯錯時。到後來我們當父母時,也自然的常對孩子批評、責備、抱怨。
想像一下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父母一味的對他們批評、責備、抱怨,他們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逃避,反抗、為自己辯護。這樣對親子關係會造成負面影響。
常常批評,代表著一種挑剔、苛刻的性格,誰會喜歡與這樣的人交朋友?
責備,常代表態度失控,發脾氣罵人。人在憤怒的時候,什麼誇張的話都說得出口,孩子的自尊心會遭受打擊,搞得親子雙方常悶悶不樂。
抱怨,則是不接納、不包容,甚至不尊重,不視孩子為一獨立的個體。
巴菲特就是在求學階段,發現自己犯了這些負面的行為後,朋友會離他而去。
誠如本書談到的,常常給予他人真誠的讚賞與感謝,聆聽他人說話,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讓他人覺得自己很重要。
巴菲特發現,每當他想到要這樣做時,人緣變好了,朋友多了,在學校的時光快樂了。尤其是這個時候,才能影響他人。
■ 道理很明顯,但父母該怎麼做?
坦白說,我們做父母的無論為孩子做什麼,要求孩子做什麼,最終目標不都是希望孩子未來一生健康、快樂、幸福嗎?
那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培養正向的人生觀,除了自己要具備,更要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態度與觀念。
但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或疏忽這個終極目標,特別是在要求他們用功讀書、考取最好的學校時。
如果我問你:「你希望他們從最好的學校畢業,但性格變得怪怪的、很自卑,常常退縮自卑?還是希望他們功課沒那麼好,但常充滿自信,有能力面對困難,克服挫折感?」
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會選擇後者:自信。
你希望孩子能從最好的學校畢業,但工作與生活態度消極,懶洋洋的,什麼事都得過且過?還是他雖然念的是普通學校,但充滿幹勁,不輕易灰心放棄,對未來的前途抱著積極態度?
我很有把握,你會選擇的是後者。
讀書時單打獨鬥,工作卻要團隊合作,這就是矛盾所在。你希望看到自己孩子一天到晚悶悶的、冷冷的,一句話都不想說?還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無論功課好壞,都很開朗,滿懷熱忱,經常面帶笑容,樂於與他人溝通交談?
我想你也會選擇後者。
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團隊合作,只會單打獨鬥的人很吃虧。但我們的升學制度就是靠個人單獨用功讀書。到了職場上,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想辦法的時候,不合群的人即使專業能力很強,但常是最不快樂、最無成就感者,離職率也最高。
■ 用心教導孩子學會分享,幫他人也是幫自己
孩子漸漸長大成人,我最引以為榮的是,他們很願意分享,也會參加公益慈善活動,慷慨的幫助弱勢者。但不幸的是有些人只想到自己,常以自我為中心,可能他們那麼不快樂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中缺少此一高層次的人格發展。
我很慶幸孩子在念小學時,會帶他們去參訪某些弱勢團體中心,自己決定要從零用錢中認捐多少。這個經驗對他們後來人格中的同理心丶關懷社會的態度都有幫助。
無論孩子的讀書成績有多好,如果性格中缺乏堅毅,以後在工作、家庭、生活中遭遇打擊,或陷入低潮,他可能就無力承受。幫助孩子培養堅毅的性格,長遠來看,是孩子最感謝父母的助力之一。
其他還有好奇心、探索力、創意,都是父母能大展身手之處。帶他們去爬山,到公園散步,參觀文物展,一起看場好電影,單獨與孩子談心。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在學業考試之外的氛圍中進行的互動。
你一定了解我無意鼓勵孩子不要念書,而且我的孩子書都念得很好。但我也真心想以我的一生作見證,學業好,不是一切。記得賈伯斯曾說,他這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就是在大一時輟學,他才有時間去學他感興趣的東西了。
我想強調的就是這點,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他們有興趣的事,包括求學在內。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一起幫助孩子學習他們有興趣的事,包括求學在內。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們的文化重視成就,也好競爭,就我的立場來說,常看到這種文化對成長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傷害。尤其成就不好的孩子,好像存在就沒價值了一樣。有些人本來可能大器晚成,結果早年受創,長大之後也欲振乏力了。
我好希望黑老師的苦口婆心,能被聽進心裡。我認識一位媽媽,即使一隻腳都已經準備踏進棺材了,她的老爸爸還是要女兒去念博士、當教授,完全不考慮她目前相當滿意自己的幸福家庭。
就不要說,父母為了孩子求學時的成就,給予孩子的壓力,這麼多年以來,讓孩子只好選擇自我傷害。短視近利,失去了好多,卻又沒自覺,還可能怪孩子軟弱。
祝願您,能多了解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表面上說為孩子好,心裡面一直要透過孩子的成就來證明自己!
如何 鼓勵孩子 工作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經常會有家長問我,如何才能夠鼓勵孩子?
也有許多公司的主管跟我抱怨,現在的員工很難激勵...
在這個物質豐盛及價值多元的時代,要鼓勵孩子或是激勵員工,是件比較不容易的事。
這則短片正奇透過生活中的實例,跟你分享激勵人心的原則。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欣語人文空間 https://www.heartrich2017.com
FB粉專:曾正奇博士 - 親子關係/心理健康/自我探索/心理諮詢/諮商輔導
LINE官方帳號:@doctseng
MAIL:haoyuchat@gmail.com
立即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開啟小鈴鐺即時收到影片消息!
如何 鼓勵孩子 工作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職場嘻遊記
每周10分鐘的時間,一系列的專業者的成長故事。讓您輕鬆了解各職業領域內容與成長方式,反思教育與學習的意義,得到新體會。
收聽方式:
收聽廣播: 10/12, 10/19, 10/26, 11/2 週五8:05 (教育行動家 下) 前10分鐘
官網收聽: https://goo.gl/y8F3v5
iOS app收聽: https://goo.gl/d6vv86
Android app收聽: https://goo.gl/EjEDk2
以繪圖代替文字:視覺記錄師
利用畫筆,將繁複的資訊整理成一張張淺顯易懂的圖畫呈現出來,這就是「視覺記錄師」在做的事。
邱奕霖是一位視覺記錄師,負責為各大演講及會議場合做即時的圖像記錄,累積上百件視覺記錄作品。
和一般的文字記錄不同,視覺記錄師將文字轉換成更容易理解的圖像,並將內容化繁為簡,不僅節省閱讀的時間,更能使讀者理解講者想要傳遞的資訊。
對此,邱奕霖表示:「視覺是人的本性,不可抹滅」,因此利用圖像提升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效益是這個職業帶來最大的價值。
若要從事這項產業,邱奕霖認為擁有優秀的繪畫能力僅是附加價值。視覺記錄更著重在即時及精確,也就是強調資訊在捕捉和傳遞時要「快、狠、準」。因此,培養邏輯思考能力,幫助自己在大量資訊轟炸下,快速分辨重點在哪裡才是主要核心。
若想要學習視覺記錄,他推薦一本好書:《一看就懂的會議圖表紀錄術》
如果想訓練視覺思考與引導,他建議從《打造圖像腦》中學習
邱奕霖提到,作為一個視覺記錄師,工作時間並不固定,依據案子性質而有所不同,短至半天,長至一、兩天。而記錄完成的內容主要提供參與者進行事後回顧,也可以傳達重要資訊給未參加的人。
回首成長過程,邱奕霖從小就喜歡畫畫,但礙於擔憂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他沒有把繪畫列入職涯考量,直到大學畢業前,老師的一句「你為什麼不繼續畫畫?」就此開啟了他進入視覺記錄的這扇大門。
由於大學時期接觸過體驗教育,累積不少領導思辨的經驗,藉此應用在視覺引導上,並結合自己的繪畫能力,讓他想藉由圖像傳達的訊息更清楚明瞭,且具有說服力。
邱奕霖認為學習視覺紀錄的方法就和學語言一樣,需循序漸進,從簡單到複雜。
先練習如何以簡單的圖像精確的描述事物,同時嘗試從生活中的雜誌文章、TED影片等等內容進行實戰演練,並培養利用圖像思考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他想鼓勵學生,繪畫的出路並如不想像中的狹窄,利用圖像來進行溝通及表達更是任何行業都需要的!
最後他想對老師說:「畫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應該多鼓勵孩子勇敢表達,各種想法都可以,但就是不可以沒有想法。」
如何 鼓勵孩子 工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獻給家有小孩的父母:這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你,決定好怎麼教養孩子了嗎?
當你具體想像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育兒目標!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
能不能完成他的夢想?做他想做的事?
會在什麼樣的公司任職?組成什麼樣的家庭?
你是不是時時刻刻懷著興奮的心情想像孩子的未來呢?
不管孩子未來選擇哪條路,都希望他能為人正直、內心善良、誠實待人,希望陪他度過人生另一半的,是個溫柔體貼、會照顧他的人……。
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本書不是教導你養出一百分的小孩,而是教你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魯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書介紹孩子身上常見的36個壞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對孩子未來造成的影響,接著再告訴你「讓孩子立即戒除」的訣竅,可說是教導孩子不會成為媽寶男、公主病、阿宅、啃老族的36計。例如:
想上廁所卻忍著不說:遇到問題時,習慣以「壓抑」來解決問題、度過難關,但是出社會後遇到困難,光憑忍耐、壓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爸媽請這樣做!上廁所雖然是小事一樁,卻不能因為是小事而忽視。你更應該要鼓勵孩子勇敢的對老師說:「我想上廁所」。
不會稱讚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敢認同自己優點,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遠比自己對自我的判斷及看法重要,最後會導致「沒自信」。
爸媽請這樣做!當有人稱讚孩子時,你就在一旁替孩子向對方說聲謝謝,坦然接受對方的讚美!
經常讓爸媽送東西到學校:因為「反正爸媽會送到學校」,而養成孩子不認為「把東西準備好」跟自己有關的無所謂心態,最後導致孩子養成「怪東怪西,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壞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當孩子上學忘了帶東西,父母要忍住不要幫他送去學校,讓孩子藉由忘記帶東西的體驗,學會負責。
喜歡逛超市或便利商店的試吃區:一看到試吃區,就會忍不住跑去試吃、一聽到是新商品、限量品就招架不住,長此以往孩子容易養成無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花錢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告訴孩子,花錢要有計畫,有時候不拿免費的東西,反而才是賺到!
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是習慣與品格!
你認為壓抑自己的夢想,比聽大人的話、努力用功讀書更正確?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變成「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聽從父母的話,為了別人的理想而努力」的人?別忘了,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就像無形的遙控器般,讓我們照著他們「想要」的樣子被教養長大,然後照著他們的期望「工作」,把想做的事與喜歡的事拋諸腦後。
若換做以前,大學畢業也許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甚至是主管職,但是現在無論碩士或博士畢業,都不見得能有這樣的機會,未來可能更不適用,因為社會不需要言聽計從的人。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追逐的目標,但是現在社會講求人際關係及做事的態度與能力,而非成績。
所以,身為父母的你,必須知道好成績不代表人緣好、能力好,高學歷不等於高成就、高收入,當大學生、高學歷「滿街跑」,畢業證書成了一張「繳費證明」後,除了在乎孩子的成績,你更應該教育孩子比讀書和成績更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斷絕壞習慣。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在斷絕孩子壞習慣的同時,也要改正自己的壞習慣。從現在開始,改變教養,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來得及!
作者簡介:田嶋英子
• 親職教育專家
• 1961年出生,畢業於廣島大學教育學院。已婚,育有3子,皆進入一流國立大學就讀(東京大學1人,神戶大學2人),親自實踐並驗證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 大學畢業後,至廣島縣內的高中服務,因懷孕生子離職。之後轉任大型補習班,負責模擬考業務並教授古文、國文科,輔導學生進入國立大學或私立名校。
• 2006年對只有考試的教育產生疑惑,於是辭去補習班的工作,開始從事協助為人母者強化教育子女的能耐。
• 2010年展開全國巡迴演講,與民眾深入討論教育議題,2011年擔任株式會社未來創造力的專任訓練師。
• 現為教育問題、家庭問題的專家,從協助解決孩子翹課、學習不佳、不良行為等煩惱,提供兼顧家庭與職場的建議以及如何子女長大成人後重返職場?如何創造生活的意義感?夫婦之間如何溝通等等,從女性所扮演角色的各種需要出發,給予強大的支援。
• 著有《如何讓孩子說出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