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EP30|不合時宜的純粹
👉總是身穿優雅套裝、戴珍珠項鍊與胸針的尤美女,她被同志族群封為「同婚女神」「媽祖婆」,也被保守派貶為性解放妖魔...
1982年,27歲的尤美女加入婦女新知雜誌社,自此踏上性別運動的路。性別工作平等法、家庭暴力防治法等修法的推行倡議,都能看見她的身影。一路上,並不一定都是順利無阻,對於相關法條的制定與修正,她形容「需要因緣俱足」,當社會觀念改變後,才有機會推行,而在這之前要做的便是做好準備,等待風起的一刻。
📮現在就來收聽:EP30|https://mirrorvoice.pse.is/wykdv
本集重點:
01:29 | 被立委耽誤的監委?
05:19 | 在性別運動中扮演的角色
09:54 | 挑染髮型 20 年
*延伸閱讀:
【一鏡到底】套裝裡的叛逆 尤美女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1012pol007
#鏡相人間
由鏡好聽與鏡週刊共同製作播出的《鏡相人間》,這個節目將和大家聊聊,記者們所採訪的人物故事。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不同的生命故事。我們或許可以把他人的故事當成我們自己的鏡子,看清楚我們本來的面目。
🎧️ 訂閱 Apple Podcast 收聽 : https://mirrorvoice.pse.is/t4544
🎧️ 訂閱 Spotify收聽: https://mirrorvoice.pse.is/uyxdu
🎧️ 訂閱 Google Podcast收聽: https://mirrorvoice.pse.is/vmlrr
🎧️ 訂閱 KKBOX收聽: https://mirrorvoice.pse.is/w9eg8
#鏡好聽X鏡週刊 #鏡相人間
婦女新知雜誌社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俗女養成記
很多人常說,台灣很爛,但其實1987年解嚴後的台灣,因為民主自由的推動,在許多層面30多年來都有非常巨大的進步,婦女權益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成果的部分,陳嘉玲的成長史,是隨著法律一步一步的修改,才讓快40歲的陳嘉玲,能像今天如此生活。
1982年 婦女新知雜誌社成立,引進西方女性主義思想之後婦女組織運動逐漸興起,所以媽媽才有求助的單位
1997年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制定公布,統合與強化政府各單位的處理機制,更加保障女性權益。
1998年 修法讓冠夫姓變成當事人得書面約定,以其本姓冠配偶之姓,並向戶政機關登記,由於多了上述程序,此後社會上的冠夫姓現象逐漸減少,所以陳嘉玲就算結婚了,也不用變成江陳嘉玲。
1998年 家庭暴力防治法頒布,1999年關鍵條文才實施,例如民事保護令、刑事程序、父母子女和解調解程序、警察處理及人員通報義務及罰則,如果阿娟姐姐在家中持續被爸媽打,這條法律可以保護她。
2002年 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前身「兩性工作平等法」頒布實施,不會再像"國父紀念館事件"再出現女性滿30歲或懷孕就要自動離職的規定,所以陳嘉玲可以39歲還在職場上擁有自己的舞台。
2004年 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像陳嘉明、佑子這樣的同志,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就了解自己的狀態,知道自己沒有錯。
2010年 子女可從母姓的法規更加完備,未來陳嘉玲如果真的還有生小孩,也可以姓陳。
2019年 婚姻平權專法通過,如果嘉明、佑子未來想要結婚確立法律相關保障,他們可以選擇結婚。
台灣女人一步步走過的辛酸與辛苦,從陳嘉玲的時代開始,無論從法律上、觀念上、社會文化上,台灣社會一步步走到女性權益世界第八名、亞洲第一名,也許仍然有許多束縛存在,但是這部分的台灣,真的很棒。
然而現在,我們看到在香港街頭捍衛民主自由的女性們,除了要承擔被警察性侵害、變成浮屍被自殺的風險,還要承擔吸入催淚彈化學藥劑未來生病的可能性。動盪的社會中,女性總是第一波受難,請持續關注香港的抗爭者、香港女性的處境,同時明年1/11也請台灣女人站出來為了自己與所有女性投票,保下台灣這30多年來婦女、性別權益的成果!
#1月11台灣女人出門投票
#沒有民主沒有修法改善女性處境的機會
婦女新知雜誌社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俗女養成記
很多人常說,台灣很爛,但其實1987年解嚴後的台灣,因為民主自由的推動,在許多層面30多年來都有非常巨大的進步,婦女權益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有成果的部分,陳嘉玲的成長史,是隨著法律一步一步的修改,才讓快40歲的陳嘉玲,能像今天如此生活。
1982年 婦女新知雜誌社成立,引進西方女性主義思想之後婦女組織運動逐漸興起,所以媽媽才有求助的單位
1997年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制定公布,統合與強化政府各單位的處理機制,更加保障女性權益。
1998年 修法讓冠夫姓變成當事人得書面約定,以其本姓冠配偶之姓,並向戶政機關登記,由於多了上述程序,此後社會上的冠夫姓現象逐漸減少,所以陳嘉玲就算結婚了,也不用變成江陳嘉玲。
1998年 家庭暴力防治法頒布,1999年關鍵條文才實施,例如民事保護令、刑事程序、父母子女和解調解程序、警察處理及人員通報義務及罰則,如果阿娟姐姐在家中持續被爸媽打,這條法律可以保護她。
2002年 性別工作平等法的前身「兩性工作平等法」頒布實施,不會再像"國父紀念館事件"再出現女性滿30歲或懷孕就要自動離職的規定,所以陳嘉玲可以39歲還在職場上擁有自己的舞台。
2004年 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像陳嘉明、佑子這樣的同志,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就了解自己的狀態,知道自己沒有錯。
2010年 子女可從母姓的法規更加完備,未來陳嘉玲如果真的還有生小孩,也可以姓陳。
2019年 婚姻平權專法通過,如果嘉明、佑子未來想要結婚確立法律相關保障,他們可以選擇結婚。
台灣女人一步步走過的辛酸與辛苦,從陳嘉玲的時代開始,無論從法律上、觀念上、社會文化上,台灣社會一步步走到女性權益世界第八名、亞洲第一名,也許仍然有許多束縛存在,但是這部分的台灣,真的很棒。
然而現在,我們看到在香港街頭捍衛民主自由的女性們,除了要承擔被警察性侵害、變成浮屍被自殺的風險,還要承擔吸入催淚彈化學藥劑未來生病的可能性。動盪的社會中,女性總是第一波受難,請持續關注香港的抗爭者、香港女性的處境,同時明年1/11也請台灣女人站出來為了自己與所有女性投票,保下台灣這30多年來婦女、性別權益的成果!
#1月11台灣女人出門投票
#沒有民主沒有修法改善女性處境的機會
婦女新知雜誌社 在 【查某人的跤跡】EP4 婦女新知-台灣婦運火車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婦女新知 -台灣婦運火車頭1982年由李元貞、鄭至慧、吳嘉麗、薄慶容、尤美女等組成「 婦女新知 」(Awakening),以出版 雜誌 方式喚醒女性自覺。 ... <看更多>
婦女新知雜誌社 在 婦女新知基金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婦女新知 基金會希望以社會倡議、監督婦女政策、遊說立法、推動女性參政、培力女性參與公共事務等作法,逐步改造體制和性別文化。【婦女新知基金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