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Talks 2021 S2《 攝影—電影:火與冰的互滲 》🎊
因疫情因素,欲現場參與請先報名 👉️ https://forms.gle/qkyFKD7BbCudkSix6
「電影充滿了光與影,不斷地運動,稍縱即逝的瞬間,搖曳不定地閃現,就像壁爐中的火焰那樣。攝影是靜止不動並且凝固的,它具有冷凍的力量,能夠保存物品經歷時間而不腐朽。火會將冰融化,而融化的冰又會將火熄滅。」—Peter Wollen
攝影跟電影是如何互相競爭與不斷將彼此的特性施加在另一方?「凝固的攝影」和「流動的電影」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靜態與動態是互相對立的嗎?本次講座將邀請影像創作者吳家昀與雪克,分享自己的創作脈絡,並進一步探討靜態影像跟動態影像之間的辯證關係。
雪克跨媒介地運用電影、攝影與文學檔案,將靜態檔案屍骸混搭、重組與回魂成新生命,並批判性地探討歷史對集體記憶的形塑,引導我們從另類角度再度回返歷史;吳家昀將透過創作脈絡的分享,探討物質與數位、可見與不可見、平面與空間、內與外、動與靜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而在空間幽微的部署中重新喚起觀者的身體感知。
在他們的影像創作中,不只是肯定動態(火)或靜態(冰)的兩端,而是互相滲透於「火與冰之間」。透過他們的作品,觀眾或許也可以在批判與詩意之間,重新想像歷史、記憶、空間、影像對身體構築的另類可能。
9月23日(四)晚上7點半,歡迎大家來參加此次Photo Talks,一同來了解、思考吳家昀及雪克的另類的影像實踐。
---
📢 參考資料|
吳家昀👉️
https://chiayunwu.com/artwork/a-song-for-loss/
《失去之歌》為一件將電影物質化的空間裝置,由人物、情節和場景組成,透過不在場的作者敘述游移於家、國家和世界間的處境,以並置的空鏡交織虛實物件呈現等待被認同的狀態,建立一靜止且未定的場景,穿透在介於之間。《失去之歌》轉換電影其平面音畫的表現形式成為存在於立體空間的影像裝置,將有限的觀影時間延展為可穿越的空間,並藉由物質的永恆時間介入影像的片刻時間,重構以哲學為基礎的時間媒體,模糊道具與物件、場景與空間、情節與記憶的界線。同時,亦探究著電影技法與藝術形式何以在時空邊界展現事物的一體兩面,且在後設觀點及私人情感間試圖重新定義「本質」之事,處理遺憾的不可視和不可觸。
雪克👉️ http://shakeorangebud.net/index.php/2018/-taipei-park/
《回魂記》與《台北公園》這兩件肖像畫形式的系列影片,分別從臺灣電影與文學中提取角色,勾勒不同時代臺灣人的影像再現。透過這些來自電影或文學的虛構角色,我們可以觀察到臺灣社會與文化曾有的樣貌與精神。
---
講者|吳家昀、雪克
主持|沈柏逸
時間|2021/9/23(四)19: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9:00 開始入場
✅ 因疫情因素,本場講座採報名制,現場參與人數上限為15人,額滿後將不開放入場
✅ 報名成功者,現場座位將保留15分鐘(19:30~19:45),臨時無法前來者請盡早告知。若活動開始15分鐘未到場,將開放現場觀眾報名入座,謝謝!
✅ 活動可能配合指揮中心指示調整辦理方式,若有調整,將另行通知!
備註|
1. 本場活動將進行直播
2. 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捐款200元以上可得到 #飲料兌換券 一張)
3. 防疫期間,參加講座請 #配戴口罩、#量測額溫、#消毒雙手 再入場
4. 場地位處巷弄,循門牌而來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羅馬神話中的『愛神』。 將卡蓮‧奧爾黛西亞這名少女作為依附對象的擬似從者,將埃莫神的權能,與卡蓮本人的 個性有著最佳契合度的結果,達成了奇蹟般完全融合而以神靈卡蓮醬所重生的全新姿態。 (本人所述) 在人理燒卻之時,被視為人理方從者而被選為祭品的少女。 雖然有著特異的言行舉止,不過其本質則是『對於...
「媒體再現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Re: [閒聊] 出大事啦!網飛的黑人版埃及豔后-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媒體再現定義 在 [问答] 来自开发者的问答——回答来自内容创作者及Youtube ... 的評價
媒體再現定義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依民主問責原則,領導防疫的人是陳時中,該被問責的人當然是他。但該早購多購疫苗卻遲遲未做,誰該被問責?該早購多購重症救治藥物設備,卻在疫情惡化後才做,誰該被怒飆?感染後致死率偏高,誰該被問責?接種後死亡的不良事件不斷發生,誰該被怒飆?疫苗接種順序違反全世界通則,讓政府官員優先接種,誰該被問責?想方設法以程序阻擋民間採購疫苗,誰該被怒飆?華航與諾富特破口惡化疫情,誰該被問責?「美國沙皇」如果犯了這麼多錯誤,早就被怒飆到體無完膚的地步,但犯錯的「台灣沙皇」不但未被問責,反而怒飆記者,天下寧有此理?>
權力有自我膨脹的特性,權力也與傲慢成正比,陳時中最近怒飆記者,就是這兩句話的實證。
但陳時中憑什麼怒飆記者?高端疫苗決定排入接種選項,記者問他高端送了幾批疫苗封檢,這是眾所關心的重大問題,有什麼「問法不好」?而且記者問了兩天都得不到答案,第三天再追問,為什麼「不是一個健康的態度」?陳時中權力再大,難道可以大到定義記者提問的問法好不好及態度是否健康?顯然他是膨脹到「比自我還要大」。
過去一年多,陳時中領導防疫,苦勞與功勞兼具,但功勞與苦勞不能合理化他的自我膨脹。況且,台灣民眾對他苦勞與功勞的「回報」,例如讓他高居神壇而不受民主問責,這種超高規格的待遇,絕不是其他民主國家防疫領導人所能比擬於萬一,即使是「美國陳時中」佛奇,他雖有「抗疫沙皇」之稱,但「沙皇」與「時神」相比,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佛奇在疫情爆發前,已是醫界教父,但領導美國抗疫後,卻從此跌落神壇。川普不接受他的防疫指引,稱他是「一場災難」,共和黨國會議員抹黑他私通中國,佛羅里達等保守派州長也抵制他,鼓吹民眾不戴口罩也拒打疫苗,右翼網軍更對他發出死亡威脅,迫使他與他的家人長期接受維安保護。
美國「沙皇」境遇如此,法國防疫領導更慘。馬克宏政府強制施打疫苗,以及強行推動健康通行證政策,引發法國民眾怒潮,十幾萬不戴口罩民眾連續數日上街示威,並與鎮暴警察爆發衝突,「五月革命」時期的「街壘之役」場景,儼然再現巴黎街頭。
與歐美或拉美相比,陳時中的防疫領導卻好像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不管他下達什麼防疫指令,台灣民眾無不遵命辦理,自肅舉世第一;而且,五權中有三權挺他,立法院有綠委保護他,讓他毫髮無傷;媒體報導監察院已立案調查疫情,監委卻駁斥媒體捕風捉影、炒作新聞;行政院長也指控苛責陳時中,不厚道也不公平。特別條例賦予他無限權力,五權中有三權當他護衛,再加上有一群「儘管不知之,但可使由之」的民眾,陳時中這個指揮官即使做得再怎麼辛苦,也該謝天謝地謝祖先,怎能有怒,而且怒飆發問有理的記者?
王健壯/請不要再叫他長官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5658279
媒體再現定義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蘋果》成了禁果,惟望眾人心中皆存有批判意志】全文:https://bit.ly/3gYiRsF
正值大部份大眾傳媒因自我審查或人事變遷,而在政治上變得保守時,《蘋果》仍在存亡危急之秋堅持打出 #民主、#反共 旗號。作為政治異議報章的《蘋果》,更突顯出其在香港社會的獨特性與珍稀性。
當《蘋果》終結,意味著香港的公共輿論空間失去了最批判的一端。政治異議須另覓發表途徑,不外乎遷移往網絡及海外,但分散的言論紐帶未必能再現如《蘋果》的在地影響力。惟眾人心中皆有批判意志,當不致在大浪中沉沒。
https://bit.ly/3gYiRsF
#相關閱讀:
【在香港誰來定義新聞自由】https://bit.ly/3wEOjmt
【專題:蘋果之死】https://bit.ly/3d15Sp9
💪在媒體生存環境愈加惡劣的當下,我們更需要你 #付費支持我們,助力我們產出更多優質深度內容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新聞自由 #蘋果日報 #國安法
媒體再現定義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羅馬神話中的『愛神』。
將卡蓮‧奧爾黛西亞這名少女作為依附對象的擬似從者,將埃莫神的權能,與卡蓮本人的
個性有著最佳契合度的結果,達成了奇蹟般完全融合而以神靈卡蓮醬所重生的全新姿態。
(本人所述)
在人理燒卻之時,被視為人理方從者而被選為祭品的少女。
雖然有著特異的言行舉止,不過其本質則是『對於世界的獻身』這麼回事。
身高/體重:156cm‧40kg
出處:希臘神話,羅馬神話,Fate/hollow ataraxia
地區:地中海,歐洲
屬性:秩序‧善
性別:女性
「雖然不論外貌變得如何,我都是名侍奉天主的修女,不過此刻也會完成埃莫神的工作。
您問我這不會變成改信其他宗教,這麼一回事嗎?
還請放心。
因為天主的愛正是無限的啊♡」
卡蓮這名少女的性格,若要極端一點評價的話便是
『不受情理束縛的,冷酷的,悲觀負面的』
雖然本質是名少女,卻絕不會說出好聽的話。
有如聖女一般的惡魔。
又或者是,有如惡魔一般的聖女。
辛辣,看透本質,毒舌,妓女,無情。
在此基礎之上,具備著『純潔少女』之信念的聖女。
自己的一生是要奉獻給天主的,是用於侍奉天主,以及天主所愛的人們,抱持著這樣強烈
的信念與信仰。
據說當這樣的少女接下了埃莫神的任務之時,奔馳在她體內的並非是對於
『不存在於教義中的神』的反抗心,而是有如落雷一般的使命感。
雖然宗旨有所不同,不過作為『愛的傳教士』的工作是十分美好的。
拚上一切身心來完成這份工作,不就是一種對於天主之愛的回應嗎───當然會對單方面
的矯正他人命運這種事情感到興奮了啊!
───如此熊熊燃燒著的卡蓮,將自己的名稱重新改為卡蓮‧C‧奧爾黛西亞,打算要將
迦勒底的情人節給導正成良善之物。
在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洛斯,以及羅馬神話的愛神埃莫成為了她的靈核。
作出天使樣貌之時會自稱為埃莫,處於平時狀態的第二靈基則不會自稱埃莫,完全的否定
著厄洛斯(指責著祂),在此基礎之上,扮演著可說是兩位神靈象徵的愛之天使邱比特。
要說到這一點的話,也是因為卡蓮本人的強烈信仰心而將『愛』給定義成了『無償之愛』
的緣故,先不提埃莫的部分,至少是否定著厄洛斯(性愛)的關係。
在希臘哲學當中,愛有著四個種類,分別是性愛,友誼之愛,對他人的無償之愛,家族
之愛。
有關她所知曉的無償之愛……『神之愛(Agape)』,並不包含性愛,而被視為低俗之愛。
因此,雖然卡蓮身為埃莫這名『愛神』的擬似從者,,卻否定了其本質的埃莫與厄洛斯,
而是更為偉大的愛之傳教士。
這簡直就是相互矛盾,如同具有被虐體質卻有著嗜虐興趣的卡蓮一般,可說是不可思議的
從者特性。
○道具作成:A
以『愛之箭』作為代表,對心靈產生作用的本業。
會推著有些怯懦的你的背部,讓人心更為有效的行動,能夠大量製作這樣的美好道具。
○單獨行動:A
對於同時身為『愛之傳教士』的卡蓮‧C‧奧爾黛西亞而言,所應當侍奉的主人並非只有
御主一人。
在對著御主的心靈,人們傳遞無數的愛之使命名下,她不會拘泥於御主的事情之上。
Freedom。
〇被虐靈媒體質:EX
無視本人的意願,會受到周遭的魔性依附身軀的體質。
將該現象的惡魔再現,視情況而令其獲得肉身。
容易遭受毒,詛咒,火燒之類的負面狀態,此外,受到了這些負面狀態後則能夠提升卡蓮
本人的攻擊力。
從被虐一轉而成,令人吃驚的加虐。
雖說如此,並不屬於能夠選擇的能力。
〇女神之神核:B
原本應該會是埃莫的『神性』才對,由於所依附少女的強烈信念,而變為了女神之神核。
對少女而言,能夠獲得『神性』的對象就只有偉大的天父而已吧。
〇鋼之信仰:A
是概念禮裝中的『鋼之鍛鍊』的卡蓮版本。
原本,在出生後不久就應該會喪命的白化症患者之女,違背了人們的想法而成長。
自己仍舊生存著這件事───本身就是一項奇蹟
她認為這就是『天主之愛』所實際存在的證明。
獲得了恐怖抗性,魅惑抗性,Buster抗性的被動技能。
無償遍佈的無限之愛
等級:EX
種類:對人寶具
範圍:1~99
最大捕捉:不明
The‧Greatesthits‧"Calling‧Agape"
無償遍佈的無限之愛。
用祈禱的外殼包覆自身,作為更加嶄新,並且普遍的"愛"之代言者所昇天‧降臨之寶具。
Ascension。
並非是愛神埃莫,而是化為將此視作根源的"天之愛",以無償且無限的愛照耀大地的天罰
系攻擊。
雖然不論怎麼看都像是對界寶具,不過本人始終主張這是對人寶具。
卡蓮所說的『愛』,便是無條件,且無償的愛著所有人類的神之愛,即為Agape。
過去的卡蓮曾在『老虎道場』中使用著稱為『將持有者的愛意重量化為武器重量』的
流星錘。
由於卡蓮愛著所有的人類,因此得證,錘子的重量便是與地球等重。
就是那個的FGO版本。
此外,無限指的是『愛之光束』這部分,而無償指的則是卡蓮「將它免費贈予」的豪爽
念頭。
〇聖瓦倫丁的聖骸布:A
厄洛斯(性愛)。
原本喜好使用『抹大拉之聖骸布』的卡蓮,本次則使用了『戀人們的聖骸布』。
之所以會冠有『瓦倫丁』之名,似乎是卡蓮為了要配合情人節所作的。
〇黃金之箭:A
Philia(友誼之愛)。
能夠讓被箭所射中對象的心產生戀情的天使之箭。
強制。
「戀愛總是來的突然,對吧?」
〇魔力放出(愛):A
Storge(家族愛)。
別名神卡蓮。
所愛之物,所守護之物,為了唯一之物而奮戰的超級BUFF。
好像很了不起。
與其說是『Fate/hollow ataraxia』……
倒不如說是『Fate/老虎道場』的卡蓮。
#FGO #卡蓮
媒體再現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媒體再現定義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多才多藝的黃子佼,除了眾所皆知的主持工作外,也跨界多種領域,包含出版、當代藝術、設計、潮流,以及攝影。從國中開始就喜歡以傻瓜相機拍照的他,就讀世新大學時因為攝影課的緣故,啟發了創作之路。其時是底片相機時代,黃子佼的作品頗受好評。而最令黃子佼惋惜的是,當年的相片幾乎沒有留存,也就有口說無憑的遺憾。
10年前,黃子佼受邀參與展覽,從此跨足攝影界,至今樂此不疲。對必須在舞台上竭盡所能華麗、面向廣大群眾的黃子佼而言,一個人行動,暫時離開絢爛的環境,保持安靜地創作,能夠找到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平衡點。
黃子佼認為,瞬間是機緣,是可遇不可求,他珍惜每一個當下所得的巧遇。譬如在飛機上拍圓山大飯店,就因為有一陣亂流突如其來,讓他拍攝到圓山大飯店被光環(晃動的街燈)圍繞的奇觀。這是無法重複再現的不思議時刻。
多年來黃子佼就堅持不修改、不裁圖,也不願將作品置放在網路。黃子佼希望購買自己作品的人,能夠擁有獨一無二珍藏的福利,如同當代藝術的雕塑或繪畫作品,不會有版數或持續被複製的疑慮。
其作品會出現廚餘、垃圾袋、吃剩的食物等等題材,黃子佼享受以鏡頭與這些生活常存,但一般人鮮少凝視的日常狀態。喜歡細節的黃子佼,帶著奇異的視野,將之凍結,留下充滿個人回憶的永恆。
黃子佼也喜歡深入各種巷弄,對城市被人忽視的角落,進行靜默的探訪,譬如至赤峰街、華山幸福里漫遊。眼見街上只有黑白色的機車零件行,抑或紅色的鐵窗,黃子佼都會發出由衷的讚嘆。那是他的心靈仍舊維持敏銳與鮮活的證據。
小檔案
黃子佼(Mickey Huang),被媒體喻為跨界王,無法簡單定義。舞台上,1988年出道,足跡遍及大中華,擁有廣播電視代表作,主持許多大小活動典禮,獲官方與業界肯定 。多次以單眼、拍立得等攝影作品,參加Photo Taipei、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台北藝術攝影博覽會等攝影博覽會,並以各類創作主題媒材,在許多商業空間、藝廊與美術館參展、策展,亦擔綱多次法雅客攝影比賽、黎畫廊壹計畫等賽事評審。攝影主題多元,特色是無論用哪種手法,都堅持不修圖不裁圖不後製,在按下快門當下,已經決定了構圖與預設了結果。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 剪接:
作品提供:黃子佼 特別協助:徐慧慈(黃子佼經紀)
媒體再現定義 在 [问答] 来自开发者的问答——回答来自内容创作者及Youtube ... 的推薦與評價
其中能否包含为这些功能添加自定义键位的步骤? ... 反馈对这一机制进行改进:您可以将战局回放或者使用防护分析功能进行还原再现的结果发送给我们。 ... <看更多>
媒體再現定義 在 Re: [閒聊] 出大事啦!網飛的黑人版埃及豔后-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