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蔡佩軒 Ariel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上一集跟媽媽暢聊愛情觀,這一集想跟媽媽聊聊,當初帶著我和弟弟移民加拿大的過程,其中遇到了哪些辛苦的事...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想告訴你、胎內記憶不要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想告訴你、胎內記憶不要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EP4. 《媽媽,我記得你》透過胎內記憶,得到靈魂相遇的訊息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親子學堂- 「媽媽我記得你」 小天使投胎前雲彩上找媽媽| 胎兒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胎內記憶dcard & 送特別版mylink 八達通 的評價
- 關於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看板book 文章列表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媽媽說紅茶是鹹的】— 研究指出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88歲林吳金枝罹患失智症,剛開始忘東忘西,行為變得異常,把醬油當成紅茶喝,重複買鍋子,還幻想媳婦是老公的小三;她的兒子林進民用手機紀錄陪伴母親的艱辛血淚史,並將10年累計1000個小時濃縮成1小時紀錄片。
■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主角林吳金枝的兒子林進民分享他紀錄、陪伴失智母親10年甘苦。林進民說,當初紀錄媽媽生活點滴只是想留做紀念,沒想到拍了10年,早在10年前媽媽就出現失智症狀,例如媽媽常重複買東西,鍋子、刷子買一堆,忘了煮過很多飯,四處藏東西、找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走。
林進民表示,有一次在家裡聽到媽媽喊說「民啊!這紅茶怎麼是鹹的?」他楞了一下跑去看,媽媽竟站在冰箱旁喝醬油。還有一次他載媽媽去菜市場,先讓媽媽在雜貨店前下車,他停好車返回,竟聽到媽媽向別人說:「哪個司機很好,載我來,還給我1000元。」哪時候他才驚覺媽媽可能失智了。
紀錄片導演陳姜瑾也說,拍片前並不清楚失智症,看了林進民哪麼多紀錄影片,內容包括阿嬤生病初期,到她後來臥病,而當她開始拍攝時,阿嬤已空白的一張紙,拍了紀錄片後,她發現失智症還是很難懂,人生也很難懂,看起來很平淡的生活,卻很珍貴[1]。
■從Fiction(小說)到Non-Fiction(記實文學)
59歲的松浦晉也一位作家,擅長報導太空科技新聞。始料未及的是,松浦人生的轉折不是尖端科學,而是在照護失智的母親後因「男性照護先鋒」之名,引發日本社會熱烈討論。
在日本,由兒子照護年長父母,松浦晉也並非先例。但他以身為兒子的男性視角,記錄與母親的失智症搏鬥2年零6個月的經緯並公開出書《媽媽,對不起。獨身中年大叔的照護奮鬥記》(母さん、ごめん!50代独身男の介護奮闘記)於2017年出版,迄今在照護福祉學、高齡化社會等類型中仍榜上有名。
松浦透露寫書的契機是,2015年2月確認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後,為了延後在刊物寫專欄的日期,他坦白地告知編輯部。「那就寫你照護母親的事吧。會受歡迎的唷,」編輯建議。
母親失智,攪亂了天色常藍的生活。「對我來說,照護生活就是與壓力抗戰,」松浦低聲坦承。59歲的松浦未婚,是長男。2004年父親罹癌去世後,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同住。弟弟離家自立,妹妹遠嫁德國。
松浦向來以工作為重心,對母親的健康狀況感覺遲鈍,也不關心照護的議題。直到發現母親的行為舉止違反常理,例如講話語無倫次、時空感錯亂、胡亂購買電視購物頻道上的商品、帳戶存款顯著減少、家裡雜亂無章⋯⋯,才知道母親失智的程度已達「需照護1級」(日本分需支援1.2和需照護1.2.3.4.5級),也就是排泄和入浴都需借助他人之手。
失智是條不歸路,患者的情況每況愈下。松浦從此墜入沒有盡頭的暗黑世界。
與母親的衝突隨症狀升高。有一天,身心俱疲的他從外返家,迎面所見的是廚房裡撒滿一地的冷凍食品,以及母親永不歇止的怨懟。怒火中燒,他情不自禁地舉起手來,重重地打了母親一巴掌。「居然打你媽,你這個不肖子!」母親緊握雙拳朝他衝去,全力反擊。
那晚,松浦徹底崩潰了,懊悔與無力感如浪濤般幾乎將他吞噬。母親照護床腳下那深深的壓痕和地毯上的尿漬,交替著出現在朦朧的夢境裡。一帆風順的人生早不見蹤影,置身在看不到岸邊的現實,讓他覺醒到初嚐敗仗的根源是對失智症無知,他禁不住淚流滿頰[2]。
■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
台灣目前已正式步入高齡化國家,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成長,有關失智症的議題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近5千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在台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是失智者。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呂念諭說,失智非單純老化或記憶減退,也不是一種疾病的名稱,而是一種腦部功能受損所造成的「疾病症候群」,其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也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基本自我照顧及獨立生活能力。
呂念諭指出,較常見的失智症大致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該病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上從輕度時期的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退化的時間也不一定,有個別差異[3]。
■《刺胳針》[6]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越來越高;然而將高收入國家(high income countries)與中低收入國家(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相比較後可以發現,高收入國家的高齡人口失智的情況低於中低收入的國家,也就是說,年齡這項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可能。
目前已經較為普遍認可的失智症危險因子有九項,包括:教育層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抽菸、肥胖、憂鬱、缺乏運動、糖尿病與低社交生活。今年的建議中特別增加了三個危險因子:過度的飲酒、腦部的受傷與空汙。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
▪第一個部分是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neuropathological damage)
執行的方針包括:控制血糖、治療血壓、避免頭部受傷、停止抽菸、減少空汙與減少中年肥胖。
▪第二個部分則是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cognitive reserve)
透過治療聽力受損、維持社交生活與受教育則是建議的方式。此外,規律的運動、減少憂鬱的發生與避免過度飲酒被建議為同時減少神經病理學的受損和增加認知功能的儲備。
如果將這些「人的生命旅程(早年、中年與晚年)」與「危險因子」配合比較的話,可以得到以下的對照:
▪早年(<45歲):教育層度低。
▪中年(45-65歲):聽力受損、腦部受傷、高血壓、過量飲酒、肥胖。
▪晚年(>65歲):抽菸、憂鬱、社交缺乏、缺乏運動、糖尿病與空汙。
除了個人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政府的功能也不可忽略。正確的政策可以帶給國民更健康與較高的生活品質,落實全民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延長可以減少早年低教育層度的問題;透過政策減少頭部外傷的活動與可能性,例如:美式足球因為需要利用頭部撞擊作為進攻手段的方式也經常造成球員罹患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減少國人飲用酒精的程度以及減少空汙的排放都是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另外,落實全民的心血管健康與糖尿病的預防等等措施,都是建議政府可以採取的相對應措施[4]。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而東亞地區的失智症盛行率為6.99%。國際失智症協會(簡稱ADI)將每年9月訂為國際失智症月,在2016年主題是「記得我」(Remember Me),就是要提醒民眾,即使罹患失智症的家人,現在可能已經不記得我們,但曾經共度過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彼此心中[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自由時報)「媽媽說紅茶是鹹的」紀錄失智10年血淚 紀錄片首映: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436389
[2](天下雜誌)「媽媽,對不起!一個獨身中年大叔照顧失智母親的故事」:https://csr.cw.com.tw/article/42019
[3](桃園電子報)「台灣步入高齡化國家 失智長照成為重要課題」:https://tyenews.com/2021/04/120783/
[4](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063
[5](國民健康署)「記得我…關懷失智家人 注意早期7徵兆 預防失智症,從健康生活做起」: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58
[6]
Livingston G, Huntley J, Sommerlad A, Ames D, Ballard C, Banerjee S et al.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The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367-6
➤➤照片
(康健雜誌)「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10大症狀、治療預防一次了解」: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085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高齡長照 #失智症 #失智症危險因子#教育層度低 #高血壓 #聽力障礙 #抽菸 #肥胖 #憂鬱 #缺乏運動 #糖尿病 #低社交生活 #過度的飲酒 #腦部的受傷 #空汙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收藏法國|
我六月剛開始幫朋友買古餐具時,就有網友私訊推薦我下圖這本由魏聰洲與蔡潔妮所撰寫的《呼吸 巴黎》。當時這本書還在預購階段,後來八月初有幸收到作者寄到巴黎給我的熱騰騰新書。
八月初就收到書了,怎麼現在才推薦?當然,作者辛苦撰寫和拍照完成一本書,將豐富的經驗公開,只要是新書推薦,我一定會把整本書細讀之後才發文。這樣才不會對不起作者,也不會愧對巴黎不打烊的讀者。
和法國人的數量相比,巴黎的台灣人數不多,所以我認識的台灣人也寥寥可數,而真正能稱得上朋友,一起吃頓飯的,大概也就二個人(其中一位大家都認識)。所以收藏家魏聰洲夫婦旅居巴黎的時候,我不認識他們,現在讀完《呼吸 巴黎》只覺得可惜,要是能親耳聽到他們分享這些收藏的故事該有多好!
喜歡古物又收藏古物的人,通常有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如果說《呼吸 巴黎》是一本古董收藏的專業書籍,那也太低估這本書的內容了,因為書裡還有二位作者長期旅居巴黎所擁有的文化底蘊,在每一個章節片段都展現無疑。
許多巴黎不打烊的讀者們跟我一樣愛逛市集、跳蚤市場或古物店,打開這本《呼吸 巴黎》,就像逛了一次巴黎「專業」的古董店、拍賣行,更精緻的旅程,還有中文詳細解說。
在出版文化不景氣的年代,我會推薦大家購買《呼吸 巴黎》的實體書,因為書中精彩的照片很多,而且實體書印刷精美,還附有一張明信片。不過如果你人在國外,我記得在讀墨的網站上也有看到過它的電子書。
最後,巴黎地方媽媽運氣很好,自己有一本作者寄來的書,出版社也提供二本書讓我們抽獎。以下留言歡迎舉手🙋♂️抽書,留言中除了舉手🙋,請順便告訴我,什麼是你無法抗拒收藏的物品?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出賣一下我那位五十多歲的大姊,她除了收藏愛馬仕、香奈兒,還收藏Hello Kitty!!!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上一集跟媽媽暢聊愛情觀,這一集想跟媽媽聊聊,當初帶著我和弟弟移民加拿大的過程,其中遇到了哪些辛苦的事,她是如何面對的呢?還記得我們全家最常做的就是開四個小時的車到西雅圖,只為了找尋好吃的中國餐廳!
而我在訪問中經常被問及的問題,「從事音樂這條路,爸媽會不會反對?」今天我也聽到了媽媽真正的想法,一字一句我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只要我快樂,她會百分百支持我,也認為我ㄧ定會閃閃發光!Thank you Mommy! I love you!
節目的最後,送給大家這首媽媽點的《錯過》:https://youtu.be/X97-ZlFsCks
愛要及時。願我們都不要錯過喔!
----------------------------------------------------------------------------------
秘密計畫終於公佈:我出書了!
✨📕新書《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會閃閃發光》✨
Ariel 蔡佩軒的 3 步驟夢想實踐清單
【首刷限量隨書贈:夢想清單記事本】
■ STEP1 談夢想:沒有夢想很正常。不確定自己的夢想,更正常
■ STEP2 寫日記:最糟的都撐過去了。現在,不是最糟的時候
■ STEP3 列清單:堅持不是一個長跑,它是很多一個接一個的短跑
...............................................
📔博客來 (獨家限量親簽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AgQQyY
📔博客來👉🏻https://reurl.cc/2bX4Va
📔誠品 (獨家封面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Mzxx
📔誠品 (獨家封面版)👉🏻https://reurl.cc/E2kKyn
📔MOMO (獨家限量海報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jj1O
📔金石堂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Gd7kDD
📔墊腳石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6/3網路及門市開賣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Agx1Lp
📔三民👉🏻https://reurl.cc/WE5509
...............................................
📔博客來電子書(首賣二週) ─ 新書上線7折、境好電子書展單書再88折、二書85折👉🏻https://reurl.cc/2bX4Va
...............................................
【海外購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實體書店預計7月初可以到貨
📔新加坡、馬來西亞:大眾書店👉🏻https://ppt.cc/fK9FVx
📔香港:香港商務/三聯/中華/誠品/城邦
📔其他:博客來 (海外運送)👉🏻https://tinyurl.com/yegltbc5
📔PChome 全球購物 (103個國家)👉🏻https://global.pchome.com.tw/
-----------------------------------------------------
🔔 SUBSCRIBE訂閱: http://bit.ly/ariel_youtube
📸INSTAGRAM: http://bit.ly/ariel_tsai_IG
▶︎Facebook: http://bit.ly/ariel_tsai_FB
▶︎YouTube副頻道: http://bit.ly/2VdVX3A
▶︎小魚家族: http://bit.ly/2j4GMKk
▶︎TikTok: http://vt.tiktok.com/JBNFxy
▶︎抖音: http://bit.ly/2Jb0hPL
▶︎微博: http://bit.ly/2mRyCab
【青春有你2021】歌曲收聽:https://arieltsai.lnk.to/TY2
Ariel首張個人實體專輯【ARIEL】:https://ArielTsai.lnk.to/ARIEL
#Ariel悄悄對你說 #ArielsWhisper #Ariel蔡佩軒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嗨大家好,我是工程師媽咪,今天呢想要來分享關於 #個人品牌。
有很多學員曾經問我,如果我沒有辦法露臉,或是我覺得還沒有足夠的自信,去曝光過的生活,去曝光我的長相,這樣的我,也可以做 #網路行銷 嗎?
通常有這樣問題的人,可能是家庭主婦,他們因為比較害羞內向,或是害怕自己的身分曝光在網路上,可能會被親朋好友看到,他還沒有這樣的自信,所以不敢露臉做個人品牌。
那我最常講到的做個人品牌內容行銷的方法,就是拍影片或做直播,當你不曝光的時候,有沒有辦法一樣可以做直播,在網路上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呢?
答案是,可以!
我先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網紅,他也是媽媽,他在網路上已經有超過10年以上的經驗,我還記得我是學生的時候,我看到了這一位網紅媽媽,我覺得印象非常的深刻,而且也很喜歡看他分享的文章部落格,他就是『宅女小紅』
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帶了一個面具,充滿喜感,但又讓人印象深刻。
那另外呢,我也查了很多在ig上面做個人品牌的帳號,他們都是沒有曝光,但卻有數萬粉絲。
///
那我今天呢,想要針對不露臉做個人品牌,這件事情來跟大家分享,也是一起回應,我前幾天談的一位學員,他是一位媽媽,他也是我的粉絲,他很羨慕我可以這樣公開自己的真面目,曬出自己和小孩的親子生活,但他雖然羨慕,卻沒有打算這麼作,因為有一些家庭因素的考量。
所以他問我,如果我不露臉,我可以做網路行銷的事業嗎?
好,今天我就要來回答這個這個問題,
如果我不露臉,我可以做好個人品牌嗎?
如果我不露臉,我可以在網路上有流量嗎?
怎麼做比較好?影片中會分享五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寫部落格
第二個方法:才藝性質的影片或直播
第三個方法:開箱直播影片
第四個方法:戴面具口罩或特殊道具遮住自己的臉
第五個方法:聲音直播,其實就是現在很流行的 #Podcast。
以上這五種方法,在我們的團隊中,最多人使用而且也最能夠 流量變現,細節請觀看影片唷~
✏️如果你對於網路行銷,在網路上創業做個人品牌有興趣,
歡迎索取我的電子書: http://bit.ly/jean-fb-ebook
✏️了解組織行銷,如何銷售、代理、規模化
https://bit.ly/jeantrw
✏️了解聯盟行銷如何幫我每個月收入超過上班族
https://bit.ly/jeankolf1
【關於工程師媽咪】
✎Line: http://bit.ly/jean-line
✎Facebook:https://bit.ly/jean-fb2
✎Instagram — https://bit.ly/jean-ig
✎Podcast:https://bit.ly/jean-pod
✎Youtube:https://bit.ly/jean-youtube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索取我的電子書: http://bit.ly/jean-fb-ebook
大家新年快樂,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
今天想跟各位談談,在家工作如何提升執行力,三招解决拖延症。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在家工作的全職媽媽,目前在做網路行銷,透過網路上找客戶並且有自己的網路事業,今天這集你一定會很有感覺。
因為在家工作真的很容易陷入拖延的狀態,家中誘惑很多,或是網路上各種資訊很吸引人,如果你是一人公司,常常要自己決策很多事情,你可能會跟我一樣,常常滿腦子都是新的點子,很想趕快嘗試,結果累積一大堆想法在腦袋中,亂七八糟的,最後什麼事情都做不完….也做不好,影響生產力!
那我直接切入正題,今天與你分享三招,我學到的方法,協助你打擊拖延症:
第一招:腦袋斷捨離
把你大腦中想法全部列出來
重要 2. 緊急 3.規律 4.想法
第二招:熱身後以結果為導向
如果你的事業過程看成,從台北開到墾丁度假
你今天很想去墾丁,但覺得路很遠,想去但又拖延
該怎麼抵達墾丁?
先熱身:起碼要先啟動引擎,開出停車場,往前開就對了
熱身後往正確方向:要選擇國道一號高速公路,而不是走蘇花公路
第三招:工作氛圍圈,圈子的力量
好的圈子會讓你受益一身:工作圈、學習圈、社群圈的公眾力量
在家工作的你記得脫掉睡衣,穿上好看的衣服,化點妝
為自己製造工作的正式氛圍,
你會因為覺得妝很美,睡覺很可惜,就放棄睡回籠覺的念頭。
感謝你閱讀到最後,
如果你對這集有興趣,歡迎留言給我,或是可以支持我的Youtube和Podcast節目。
歡迎索取我的電子書: http://bit.ly/jean-fb-ebook
【關於我】
✎Line: http://bit.ly/jean-line
✎Facebook:https://bit.ly/jean-fb2
✎Instagram — https://bit.ly/jean-ig
✎Podcast:https://bit.ly/jean-pod
✎Youtube:https://bit.ly/jean-youtube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媽媽 懷孕時發生的事情,其實孩子都記得。 如果你正迎接寶寶誕生,或家中有2歲以下的小孩, 都不能錯過日本胎教專家為你解讀88種 ...媽媽,我想告訴你:肚子裡的小寶寶想 ... ... <看更多>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想告訴你、胎內記憶不要問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媽媽我記得你ptt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媽媽我想告訴你、胎內記憶不要問、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就來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媽媽我記得你ptt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 在 媽媽我記得你電子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媽媽 懷孕時發生的事情,其實孩子都記得。 如果你正迎接寶寶誕生,或家中有2歲以下的小孩, 都不能錯過日本胎教專家為你解讀88種 ...媽媽,我想告訴你:肚子裡的小寶寶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