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效應】愛自己始於看見與理解內在創傷
文斯費利帝一名相當知名的減重診所醫師, 他將一名名為唐娜53歲的婦女,靠著他的減重計劃成功了剪了大約45公斤,結果在短短六個月又胖回來。費利帝醫師 我相當挫折,他之前明明表現得這麼好,他的努力明明換來的成功...怎麼會又回到原點?
費利帝醫師決定找出原因, 他對病人提出一連串的基本問題:你出生的時候有多重?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多重?上高中的時候有多重?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
本來他要詢問唐娜第一次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時,他一時口誤:“你在第一次性行為的時候是幾公斤?”
唐娜想都沒有想直覺回答:“18公斤“
”18公斤?“費利帝非常驚訝,以為自己聽錯了。
唐娜垂著頭說:”那時我四歲,是跟我父親。“
類似的個案故事層出不窮,一旦他的個案遇到新的男性對他們展開追求, 他們又會復重。
費利帝心想:會不會是他們的潛意識透過增重,想辦法保護自己不要再次受創? 說不定體重就是心理和情緒上界線,可以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為了理解虐待與肥胖隱藏的關聯,費利帝醫師開始在減重門診諮詢時,進一步理解個案早年的遭遇。 他驚駭發現,似乎有一大半的病人都曾經遭到性侵。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得
當我們遇到壓力情境或是創傷事件時,往往會啟動”戰或逃或靜止反應“,而如果我們一直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底下生存,我們的大腦就會一直啟動壓力反應,讓我們得以在這個危險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過去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創傷經驗會讓我們被生理上的恐懼與無助淹沒、製造出無法承受的情緒紊亂,減低自我效率以及自我控制的感覺等。
因此,當我們童年逆境經驗越多,壓力反應系統就要越頻繁、越強烈地對多種壓力來源做出反應,可容忍的壓力反應也就越可能變成惡性壓力反應;經歷過負面事件,不但會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還會影響發育中的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甚至是連帶改變細胞讀取和轉錄DNA的方式。一旦壓力反應系統失調,就會產生年所生物反應,身體的系統器官也會開始出現各種毛病。人體有點像複雜、巨大的瑞士錶,每一系統要是發生什麼事,心血管系統也會受到波及。
以上的段落皆取自於”深井效應“這本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中不只有整理出自己曾有過的童年逆境,也想起我身旁的親友與個案們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性。
他明明是一位上市上櫃公司裡的高階主管,身旁也都有女性主動對他示好,他卻不敢進入太深層的關係當中。
當我們談了幾次之後,他才娓娓道來他內心真實的恐懼:“你知道嗎?每次女人一掉眼淚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媽瘋狂起來的樣子,她會拿起愛的小手抽打我,一邊掉眼淚,一邊數落著我爸的不是、還有我奶奶怎麼苦毒她這個媳婦...
有次我終於受不了了,把我媽媽對我做的事情跟我爸爸說,我爸居然說:哭什麼?!男孩子連這種事情都不能承擔!以後怎麼承擔大事!不准哭!用你的腦袋想想怎麼辦!”
“老師,你不要看我現在這麼成功,其實我之前創業失敗過,那時候的女朋友還跟我說,這樣我爸說你買不起房子,叫我不要跟你在一起吃苦....她哭著這樣跟我說,可是還是離開我,我覺得每次看到女人的眼淚就好像準備要被傷害的感覺,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我很可笑還是很軟弱?“
#我們內心都有個受驚嚇的小孩
我想說的是,或許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受到驚嚇的小孩,卻難以表達自己內在的苦與軟弱,尤其是我們的文化鼓勵著男性應該要堅強且勇敢,甚或是理應要五子登科,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樣態,往往忘記了我們是人,我們會受傷也會有所限制,也忘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以及這個社會所給予的資源與階層上的不平等。
不論是在心理學臨床研究中或是于玥的經驗裡頭,確實也發覺男性確實不擅長求助也不容易表現自己的苦痛。
在”我已經夠好了“一書中一位被訪談的男性這麼說著:「我們男人也會自卑,深切的自慚形穢,但是當我們接觸外界,分享自己時,情感卻大受打擊。 而且不只其他男人這樣對待我們而已,當然他們會痛扁我們,但是女人也是如此。你說你希望我們展現脆弱和真實的一面,但是少來了,你們根本受不了,你們一看到男人那樣,就覺得噁心。」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當我們在一個長期處在高焦慮與高壓力的環境當中生存時,是很難展現自己的脆弱與無助,我們會處在惡性壓力反應之下,自然難以放下防備、難以與他人親近、就好像是刺蝟一樣處於備戰的狀態,長期下來也會對身心造成巨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能夠對自我這麼受傷與震驚的內在小孩有多一點的疼惜,停下來對自己說:“沒關係,你會這麼震驚與不知所措是正常的,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我陪你一起面對。”這將會讓我們對待自己的傷痛更加理解與接納一些,也會更同理看待其他人的苦難。
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裡頭提到治療師在協助個案探索自己防備性與挑剔性的行為是怎麼來時,如果停止挑剔伴侶的話,那個案會發生甚麼事?(p.315)
個案回答:「如果我批評別人,別人就不會來傷害我,如果我表現得很完美,就沒有人會批評我。」
治療師邀請個案感謝內在的挑剔專家,讓它免於傷害和屈辱。個案放鬆了一些,更進一步探索挑剔專家是在保護著誰。
個案看見七歲的自己被父親瘋狂鞭打著,不知道該如何抵抗,只能尖叫。而他內心便長出挑剔專家,不斷責備那個小男孩,說他是一個懦夫;治療師邀請個案傾聽那個小男孩的聲音,並且想像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他,坐上時光機回到當時的場景,保護小男孩並且帶走小男孩到別的地方遊玩。在治療過後,這位個案也較能夠在親密關係裡自在地與伴侶相處,挑剔性的話語也減少了許多。
我們成長的過程往往會發展一種慣性的模式去對應這個世界,這個模式可能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我們而存在,但發展過度甚至太過僵化時,反而會因此阻礙我們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倘若花點時間陪伴自己,不帶著批判的心情,只是好奇與真誠的心傾聽自己的內在,便得以在關係中活得更自在與親密。(更棒的是,還可能減重?)
除此之外,在深井效應一書也提及,好好地睡眠、運動、足夠的營養、健康的人際關係以及正念也得以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足夠的安全感。其實于玥也認為我們常說身心健康,意味著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生理,依照中醫的角度也認為我們的體質與飲食也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倘若我們能夠先從"好好照顧自己的生理需求"開始,那便是愛自己的很大一步了。
#深井效應 #創傷知情 #愛自己
延伸閱讀:
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 張沛超著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娜汀.哈里斯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產後漏尿 #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 #磁波椅 #G動椅 上次因為po文分享我去治療產後尿失禁、產後漏尿的問題後,好多人私訊問我坐磁波椅到底可不不可怕!?所以我這集是為了服務這些可愛的媽媽們喲~~~我把我治療的過程拍給大家看啦~~ 真心覺得現在有磁波椅真的好棒棒!這是一種簡單又輕鬆,只要坐在椅子上(...
媽媽手中醫治療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外居家月子日誌- 報喜也報憂
居家月子到現在也快兩週了,多虧了我的月伯24小時父嬰同室,讓我能自己睡主臥室,只要病情控制的好,就能好好的睡覺和休息。
中醫水藥的作用加上產後排水,讓我晚上睡覺都會流汗流到全身濕透,一個晚上都要起床換3-4件衣服。妹妹很滿意我的反應,代表體內的濕和熱在排除,石頭腫塊一邊從3/4乳房大降到2/3大小,硬度也大大降低,另一邊則是前天自己大爆膿後,除了兩小塊硬塊以外已經恢復正常軟度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了!
今天一早我就出門開始我的倫敦市跑醫院行程,早上9:30乳房專科幫我掛上「感染專科」,11:00回乳房專科換藥。感染科醫生說這大型教學醫院這麼多年也才收了20個這種罕見疾病的病人,我回答:「所以就連醫學期刊上的paper個案研究都只有5-10的個案,不像其他臨床試驗都有幾千人。」他嚇到我居然連期刊都看了。
我跟他說,那些醫學期刊論文不論是中文或英文,中醫或西醫,學術搜尋引擎上能搜的能看的我都看了。他還誤以為我有點醫學背景(笑),他問我博班唸什麼,我說是社科跟醫學毫無關係,但我們有句俗諺叫做「久病成良醫」。
總之,就在我們聊天當中結束這個診,他跟我警告了我類固醇吃很高的劑量,會影響腦神經運作、失眠、心理疾病、低血壓,三週以上忽然停的話有可能嘔吐休克昏迷,所以一定要慢慢停,不過他再度說了這個病要幾個月到一年以上的治療。(講成這樣到底誰敢吃?)
接著,他問我我在台灣的「肉芽性乳腺炎病友Line群」裏面80個人給我什麼建議,我說他們的分享就是「這是一場心靈的戰爭」很多事情要「放下」,接受它,儘量開心和睡得好,以及相信身體的自癒能力。
下午去中醫診所抓水藥和針灸,來到中國城,還有時間,坐下來吃一碗皮蛋瘦肉粥,享受自己獨處的思考時光。這次準備換方向,妹妹的藥單中有一位「五彩龍骨」,一聽覺得太酷炫,好奇心驅使我趕緊查,網路一查才發現是大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魚目混珠的多,價位也高,不過中醫診所回覆他們只有龍骨沒有「五彩龍骨」。因為肉芽腫乳腺炎,我居然要在倫敦吃動物化石,我的人生經歷又更加「豐富」了!(誤)
這兩週體會人生「無所事事」的療癒作用,過去的我太衝太忙了,果然療養慢性病就是要這種心態,不要想求快,只能慢慢把整個體質改過來。每天我的行程就是跑醫院、跑中醫診所,在家休息或待命看要幫忙什麼。奶爸就一打二➕當我的月伯和幫忙煎藥,他需要上樓到辦公室忙代購公事我就會接手言言弟弟或娜娜,吃飯的事就外包台式便當業者,冰箱便當拿出來加熱就可以吃。
這兩週夫妻不同房,我們都很想念可以一起躺在床上互相取暖、擁抱著彼此和感恩彼此的睡前時光。現在我們至少每天趁娜娜和言言睡著的時候,都會爭取手牽手依偎在一起,一起追一集劇,對於坐月子的媽媽來說,能夠安安靜靜的追劇就是最幸福的事啊!(同意請舉手?)
之前粉絲朋友跟我說很喜歡看我真實生活的心得和成長紀錄,不論是血淚史還是病痛,都能被我悟出個什麼道理。我只想說,人生哪裡有可能每天光鮮亮麗吃大餐喝下午茶?哪有可能天天過年每天股票都大漲?之前看了一本書「社群假象」收穫良多,此書的推薦序是一個心理師寫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是否正在拿別人的「精彩片段」,與自己的「幕後花絮」相比?
一直以來,這個專頁就是記錄著我每天真實的生活,報喜也報優,也許最近因為疾病憂愁煩惱較多,但誰的人生不是憂喜參半呢?
看多了因為「社群壓力」過著「表裡不一」的人生的朋友,其實也是很辛苦。看來,這陣子的病痛也可能是神要我學會一些更深層、更真實的人生課題呢!
圖為娜娜換新髮型亮相❤️ 是我親手剪的!媽媽看了很喜歡,娜娜更是在鏡子前看半天,還說自己好漂亮🤪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購
😍報喜也報憂的倫敦打拼生活IG: phd_backpacker
媽媽手中醫治療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給自己和慢性病友們
老實說,六月底開始出現了乳房腫塊,加上懷孕諸多病痛,一路到確診罕見的醫生堪稱「炎魔」和有良性癌症之稱的「肉芽腫性乳腺炎」心中產生無數次絕望和負面的想法。
第一、這不是一般乳腺炎,是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治療療程。第二、復發率高,一兩年都可能隨時復發,抗生素類固醇手術各種副作用會折磨病人身心。第三、醫界目前不知道確切的病因、也沒有標準的治療方式,都是「邊治療邊摸索」。
不知道前方抗病之路要走多遠?
我想這是所有慢性病患者和家屬最深的恐懼和痛苦吧?家裡有臥床的病患或是長期深受罕見慢性病折磨的人才能深刻體會。
前幾天有人留言說「乳腺炎」很常見叫我忍一忍、說我愛抱怨。奶爸立馬叫我不要回,把這種侵門踏戶惡意之人立刻封鎖,我只能說這個世界不缺「沒有同理心」的人。你會跟癌症病人、慢性病人、憂鬱症患者說叫他忍一忍嗎?
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經歷,不代表沒有發生啊!
每個人健康狀況和運氣都不一樣,兩胎懷下來,真的是一胎天堂、一胎地獄,當我以前懷第一胎的時候,對於別人懷胎的受苦受難都很難有同理心,總回答「可是我都不會啊!」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我超沒同理心的真該死,難怪我現在有報應。
經過這一關,我體會到在健康的時候,除了珍惜自己的福氣以外,對於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疾病是否能更多同理、更多包容、更多溫柔。
這世界不缺乏惡意的人,所以遇到善意的回應我們更要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眼光拉回現實生活,專注給自己和值得的人。
前幾天在台灣肉芽性乳腺炎病友Line群中,幾個病友聊到這個病就是教會她們人生很多事要「學會放下」,放下「急著要治好」的心情,慢慢地跟它和平相處,慢慢地生活作息改變有一天會痊癒的。
昨天和台大心理系畢業卻轉行投身中醫的醫師小妹聊天,她說:「姐姐,妳現在在倫敦抓一天的水藥錢要一千多台幣,一個月三萬多的藥錢,然後為了不相干的無聊人事物心情不好抵銷藥物的作用,不是很智障嗎?」此話一出,我豁然開朗,擁有心理學和中醫雙專業的她,總是能同時醫治我的身體和心靈。
慢性病的折磨不只有身體也有心理的,我們可以任其打敗自己,更可以在其中形塑自己更堅強的生命力。
願所有慢性病友們都能得到溫柔的回應和同理心。
#為了孩子們
#為了我愛的人
#為了自己
圖為娜娜第一次抱弟弟媽媽感動到鼻酸(產後是不是好多愁善感啊!)
媽媽手中醫治療 在 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產後漏尿 #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 #磁波椅 #G動椅
上次因為po文分享我去治療產後尿失禁、產後漏尿的問題後,好多人私訊問我坐磁波椅到底可不不可怕!?所以我這集是為了服務這些可愛的媽媽們喲~~~我把我治療的過程拍給大家看啦~~
真心覺得現在有磁波椅真的好棒棒!這是一種簡單又輕鬆,只要坐在椅子上(不用脫褲子)就可以有效治療尿失禁的方法~~
非侵入性、也沒有輻射的問題,有這樣問題的朋友們,真的可以去找醫師詢問看看哦~
自從我發文後才發現,產後漏尿是很多媽媽的困擾,而且是很常見的~
但根據統計:只有二成的女性會主動就醫。
大部份的人都會覺得這是害羞、難以啟口的問題,所以選擇隱忍或是逃避~
雖然尿失禁不會威脅生命,不過卻深深影響我們日常的社交生活及品質,甚至會影響到心理層面的問題(自卑)
很多人問我費用的問題,因為影片中醫師也有提到,因為不是每種尿失禁都適合磁波椅,而且醫師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去設計療程,所以會建議直接去找曾醫師比較快哦~~
曾郁文醫師是婦產科專業醫師,長期以來都在專攻女性私密處治療,而且也非常認真的持續到各國參加研討會和進修,所以像是這種女性尿失禁、或是私密處的搔癢、反覆感染等問題…,都是她的專長~
重點是和她聊天真的是像和好姐妹在聊私密問題一樣,很親切而且很安心可以把問題都請教她~~
結果,我這集影片不是在業配磁波椅,是在業配曾醫師才對 XD
沒辦法,我真的太喜歡她了!!
G動椅的治療原理是利用高強度聚焦電磁技術(HIFEM™),來刺激骨盆底深層肌肉,並恢復神經肌肉控制能力。
它是透過被動的方式,使我們的骨盆底肌達到一個足夠強度、足夠頻率的收縮,每一次28分鐘的療程,等同於做1萬2千次凱格爾的收縮效果耶~
所以如果大家覺得不太會做凱格爾運動、或是覺得效果有限,也可以先透過磁波椅來恢復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哦!
可以在這裡找到豆豆媽咪喲~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dobemami
❤️追蹤我IG: https://www.instagram.com/dobemami/
合作邀稿: bonniechuang@supermami.asia
會做這集也是因為:喜歡做醫療健康相關的影片,是我的興趣也是我的使命,如果真的能幫助到大家、我覺得就算辛苦(電腦當機了二次)也值得了!!

媽媽手中醫治療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何解想不開?與情緒病患相處,旁人總有許多不解。曾患嚴重抑鬱焦慮症的Cookie分享,「很奇怪的,我不曾覺得不幸,患病卻使我視自殺為任務。」兩度與鬼門關擦身而過,丈夫George作為照顧者, 感觸良多:「我希望用好多時間,甚至下半生陪她,不會再有第三次發生。」
10年前,George和Cookie初相識,一個在大公司做銷售經理,另一個任職中學教師。Cookie說話遣詞清晰,表達流暢。多説兩句,才發現她曾是流行音樂填詞人,難怪放低教鞭六年,中文老師的氣息依舊。若抑鬱症沒有找上門,她也許還在春風化雨。「當老師是我的中學志願,實習時和學生打成一片是最開心的回憶。」她喜歡設計小組討論、遊戲,認為要讓學生感興趣,學習不應沉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9/OJSFHZ3JE5HJRCLJX2XWQVZI5M/
在香港,政府設有15間精神科日間醫院及診所,近年也有私家醫院開始提供精神科專科住院治療。麥醫生表示,住院治療是透過行為改變及藥物治療幫助病人,一來有24小時的護理,防止病人傷害自己,二來能適時調整用藥和觀察反應。
麥醫生指住院生活很有規律,一般早上七點起床、晚上九點熄燈,三餐時間固定,活動安排都有時間表,「有助病人出院後,循着這個規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點像坐牢?「這説法不公平,其實是都市人生活習慣太差。」猶如一般人曬太陽、做運動後心情會好點,行為和情緒、身體反應互相影響,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是面對失控情緒的最佳方法之一。一般情況下,住院的限制不多,包括不能使用智能裝置,避免侵犯他人私隱,也會勸喻家人不要給病人送太多零食或可能構成自殺風險的物件(如繩狀物件、膠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9/2X42S7OYT5DKZMEEXZAXQY2Q3Y/
現年40歲的Connie是一位媽媽,在5年前,她面對親人離世,小朋友有嚴重濕疹問題,加上自己有小產的經歷,一連串的問題,令她身體各處都出現痛症。求診過不同醫生,仍然未能確診病症。這5年內,找不出病症,成為了她「心」中的疑惑……
這些症狀,包括了緊張時手震、突然間口乾、睡眠時出現心悸。Connie形容:「個心會跳得好大力,突然之間好快,又或者跳下跳下有幾下突然之間係唔暢順,時大時細咁樣。」當時她去求診中醫,中醫指出心臟有問題,令她一直認為自己心臟出了毛病。再去求診心臟專科時,醫生看過心電圖後,卻說她並沒有患上心臟的疾病。與此同時,痛症、心跳不正常仍然困擾着Connie,當時心情十分無奈。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109/IIRDL3VC7FGHBP47LNQSDLN4F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情緒病 #壓力 #驚恐症 #心臟病 #濕疹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媽媽手中醫治療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對付濕疹是一場持久戰。每個患者都試盡不同方法:中醫、西醫、偏方,無所不用其極。23歲的李健彰(Harrison)用了十年時間,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擊退身上近九成的濕疹。數年前仍未夠20歲的他,既開網站,又寫書分享經驗,去年底更與同學開辦社企,希望幫助更多同路人走出困境。
自六歲起,Harrison除臉部和胸腹,全身都是濕疹,手腳關節及背部尤為嚴重。他憶述:「流血是其一,之後會有膿液冒出,慢慢抓到血也不再流出來,會看到皮下有一層白色物質,碰到會很刺痛。」他看過中醫、西醫,坊間買的藥膏都試過,但病情仍未見曙光。曾以為是香港潮濕炎熱的氣候所致,豈料到氣候幾乎相反的澳洲讀書時,病情也不見好轉。肉體痕癢難當,心靈上的困擾亦從未休止,有時因為痕癢而出現的小動作,卻令旁人覺得煩擾,繼而被責罵,對此Harrison十分無奈。他說:「背癢時我會撥弄一下衣服,朋友、媽媽會問我在幹甚麼,可能是不耐煩的表現吧。」又試過與家人同枱食飯時,家人看見他的死皮在燈光下飛舞,再黏飯菜上,立即說一句:「有冇搞錯,點食呀?」Harrison無奈地說:「其實是誰的錯?這些我控制不了,我不開心是因為我無法選擇,要是我能選擇、能解決,我老早就解決了。這十年來是沒有方法,某程度上家人也放棄了。」
與濕疹搏鬥十年,他在中四上網發現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有人會食raw food,即是全部食物都生食,包括肉類。好極端,我不敢試。」他取易捨難,試過三日內只吃水果,「當然難適應,所以叫朋友一齊試,結果到第三日晚上,我們就忍不住買飯盒食,哈哈!」雖然只是短短數日,但濕疹確有輕微改善,這令他到暑假時下定決心,戒掉所有可能致敏的食物:如蛋、奶、豆類,加上經常運動,濕疹居然在三個月後大幅消退、完全不癢,「真正覺得痊癒的一刻,是運動時汗流浹背也沒有搔癢。」他指濕疹大幅改善後,「整個人很舒服,終於可以正常地做人。」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濕疹 #社企 #中醫 #西醫 #偏方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媽媽手中醫治療 在 祥恩中醫診所- ⚕️你的手腕大拇指疼痛了嗎? 常聽見的「媽媽 ... 的推薦與評價
媽媽手 真正的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常見的症狀就是手腕大拇指 ... 李至軒醫師指出,媽媽手在中醫治療屬於「傷筋」的範疇,「氣傷則痛,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