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瘋奧運,網路上篇篇發文也幾乎都與賽事沾上邊。有平日不關心體育的政治人物搞錯選手運動項目還跟風發祝賀文,也有大企業家呼籲政府應該給金牌選手一億獎金,才能改善運動環境。其中一則發言特別令人驚訝,引起一陣譁然。一名身為運動相關產業的「學者」在恭喜郭婞淳奪金之餘,竟說「舉重特別容易受傷,且訓練過程不人道,因此已開發國家早已不重視,尤其女性骨盆結構不同,特別容易受傷,重則無法生育,讓他非常心疼。如果郭的金牌是跳水、體操該有多好」。很多網友看了紛紛批評他的言論不僅不符合運動科學,還很歧視。雖然作者不久後就刪文,但身為一個有在「練」的婦產科醫師,還是忍不住回應。
首先,競技運動絕不能和一般運動混為一談,運動員的訓練往往得不斷挑戰極限,而不單是以健康為目的。嚴重的運動傷害在各個項目都可能出現,只是好發部位不同。好比就有跳水選手因壓力衝擊造成網膜剝離;體操選手摔地造成頸椎骨折、下半身癱瘓;郭婞淳也曾在練習時右大腿不慎被槓鈴砸傷,導致肌肉嚴重撕裂傷。而這樣的傷害男女都一樣,可沒有在分性別的。
然而就是因為這樣的潛在風險,選手在訓練的安排上絕不只是土法煉鋼的拼命練,還得兼顧飲食、按摩放鬆、恢復甚至心理諮商,也就是所謂科學化訓練。即便其完整程度可能因選手的資源、待遇不足而受限,但任意地以「非人道」三個字指控舉重訓練,我認為實在有失公允也毫無根據。
@@舉重真的會傷「生」?
再來,舉重是靠下半身爆發力、純熟的重心轉移技巧將重量舉過頭,又不是直接把幾百公斤的槓鈴壓在骨盆,何來傷骨盆之有?即便男女骨盆結構確實不同,但也沒任何證據指出女性骨盆就特別脆弱,不適合高強度訓練。規律訓練下,女生也可安全地扛起比男生更大的重量。
更何況,骨盆有沒有受傷和能否生育並無關連。我就曾幫嚴重車禍導致骨盆骨折的女性接生,接生過程並無特殊,結果也非常順利。
不過,也就是這樣似是而非的評論,讓許多人認定女性練重訓會傷害到下半身。尤其是閉氣用力會讓子宮下垂受傷而影響生育,甚至用威脅的口氣說「妳現在練得很開心,以後老了就知道慘!」每次我都很想大聲的說「到底是慘在哪?拜託,子宮和女人一樣遠比你想像的強壯。」
事實上,子宮位於骨盆最深處,是最不容易受傷的器官,造成子宮下垂最大的原因也不是重量訓練,而是懷孕時不斷長大、天天壓迫骨盆底肌的胎兒。
而女性更年期後因雌激素低落,骨質、肌力也會流失的比同齡男性快,再加上平均餘命又比較長,因此女性長輩往往較容易罹患骨質疏鬆、肌少症,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要逆轉這種狀況,最有效的反而是重量訓練啊!因此,這些年來,我常開玩笑地說,為了促進健康,女生不一定要懷孕,但是一定要重訓!
其實運動不分性別,槓鈴前不分男女。從1900年巴黎奧運首度開放女性選手參加以來,女性參賽的比例越來越高,項目也更多元。今年東奧有近一半的女子選手,其中不乏有媽媽、孕婦參賽。且這次也增加了許多男女混合項目,好比混打羽球、桌球。我想對於運動,女生要的不是不知所謂的心疼,而是能運用身體從事她熱愛運動的自由。
#別來告訴我怎麼做我自己的身體我最懂
更多女性身體知識,請參考我的新書『無框身體』。
線上分享會目前熱烈報名中!
子宮下垂 原因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管是在臉書私訊、IG問答或實體講座,「產後要不要用塑身衣,綁肚子」這個問題可說是必考題。我雖不至厭煩,但也不免好奇為何這個迷思如此頑固,破解多次仍無法擊潰,甚至學長也曾以自己的中廣身材自嘲地說到「如果有用那我早就不會有肚子了!」最近我再想了一下,覺得關鍵應是懷孕身形的改變和一般的肥胖成因不同,若不把原理說明清楚,可能根本無法破解。
首先,產後肚子變大的主因跟肥胖導致脂肪累積的情況不同,單靠著降體重無法完全改善,而是因懷孕過程中,變大的子宮會將兩條腹直肌撐開,造成腹部向兩側外擴,也就是所謂的「腹直肌分離」。因此很多產後媽媽會發現,體重都已經回去了,褲子卻還是穿不上去、小腹仍然凸凸的好像還沒生一樣。好比最近大方露出產後肚子的藝人Janet,即使四肢纖細,但肚子大小仍和孕前有極大落差。
而和身體的脂肪和水分相比,這樣的變化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回復,再加上產後的肚皮會呈現一種鬆、垮、軟的狀態,而子宮收縮變小的速度又相對肚皮恢復快上許多,很多媽媽會覺得子宮在肚子裡晃來晃去,擔心子宮會下垂,造成器官位移,因此,才會讓人有種需要靠綁肚子、塑身衣來幫助收腹、幫助器官歸位的想法。
但其實,絕大部分的腹直肌分離在產後半年自然就會恢復,並不需要任何外力加持。這也是為什麼廠商會大力地宣稱要把握所謂產後瘦身黃金期(半年內)購買塑身衣、錯過身材就會回不去。因為即使不穿,產後半年身形的改變也會相當明顯。
當然,確實有少部分的腹直肌分離無法自然恢復,但這種也得藉由整外手術重新修補組織,單靠綑綁式產品一點功效也沒有。
綁腹帶、塑身衣也無法幫助子宮復位。因為不管是懷孕或產後,子宮都不會移位,,當然不會有歸位的問題。子宮下垂的原因是支撐子宮的骨盆底肌鬆弛,要避免得藉由產前、孕中持續訓練骨盆底肌群,靠綁住子宮是沒有用的。
補充一點,剖腹產使用束腹帶,單純是為了固定傷口、避免拉扯產生疼痛,因此當媽媽在吃飯、餵奶或睡眠時,只要動作偏靜態,就不易扯到傷口,就可拆卸下束腹帶,不需要連續使用。
只不過就算科學理性上知道塑身衣無效,當媽媽在鏡中看到自己改變的身形,心中就會浮現死馬當活馬醫、試試無妨頂多浪費錢的念頭。這時候如果外界又有推銷的聲音,很容易被動搖。我想強調的是,這絕非「用看看無妨,頂多浪費錢」的問題。因為使用塑身衣或綁肚子不僅可能造成皮膚悶熱過敏、影響腸胃蠕動,更會妨礙核心自主用力,使得核心肌群弱化。甚至也有媽媽和我說,第一胎時,月嫂幫她綁肚子,綁到肚子壓力好大,還差點漏尿在床上。這就是因為使用這些產品會造成慢性腹內壓上升,同時增加骨盆底肌受力,當然容易造成漏尿。長遠來看,反而還比較容易增加子宮下垂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產後身形的改變還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有些媽媽羊水偏少、胎兒小,產後不到一週就看不太出肚子,也有媽媽骨盆小,胎兒大,肚子被撐的很大,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各大廠商就是看準這樣的差異,請原本身形就較纖細,回復較快的藝人網紅代言,強化產品效用。殊不知,這些族群不用也回得去啊!
各種行銷話術也與時俱進,從恐嚇羞辱地「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回不去
就是你不自律,小心先生變心」進化到用女人自主包裝,好比「穿上OO更有自信,找回你的少女曲線」、「愛上重生的自己」。這些廣告對象甚至延伸到男性,標榜太太懷孕犧牲那麼多,男人是不是該有點表示,使得社群間蔓延一股寵妻就是要買昂貴塑身衣給太太的氣氛。這樣四面八方夾殺,難怪很少產後媽媽抵擋得住誘惑。
另外,產後各種傳統迷思之所以根深蒂固,和產後醫師的話語權瞬間降低也有很大關係。尤其關於如何坐好月子、產後怎麼瘦身,大家寧可相信有生產經驗的親朋好友,或產後貼身相處的月嫂、月中工作人員,讓迷思像基因一樣,不斷被複製下去。就曾有媽媽告訴我,在月中被推銷綁肚子療程時,她用「我的醫師說不用」來回絕,對方卻馬上說「醫師只管接生,又不懂產後照顧,她哪管你外觀好不好看」。在這樣的氛圍下,醫師就算被問到,往往也只能鄉愿的附和,無力潑冷水阻止。
所以大家真的不要嘲笑產後媽媽玻璃心、腦波弱、錢好騙。因為產後睡不飽疲勞、情緒起伏大,在擔心身材回不去的狀況下,任何產品都很容易買單,換作是誰,都很難理性思考。再加上大眾媒體對產後婦女外型的嚴苛批判未曾少過,這類議題背後又隱藏著龐大利益,盤根錯節像蜘蛛網一樣綁架著所有產後媽媽。言至於此,我就更覺得我不能只提供科學的知識,還要以媽媽視角去思考,理解她們思考的盲點,才能擋住商業利益,真正地去破解迷思。
最後我也要呼籲先生,寵妻絕非是花錢消災,而應該是打從心裡認定育兒也是自己的責任,伴侶合作無間,方能無痛度過人生劇變的過渡期,適時地讓太太有自己的時間運動、放鬆,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子宮下垂 原因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龍姑娘話健康】女士生完BB會滲尿,點算好?
媽媽生完BB後通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即係會有漏尿的情況出現,這個情況其實係因為盆底肌鬆弛所引起,嚴重都會引起子宮下垂。咁點算好呢?其實,唔好驚,大家可以收睇9月23號澳廣視的《新手爸媽》86期,有解釋原因及教你簡單盆底肌收縮運動改善上述情況。
https://www.tdm.com.mo/c_video/play_video.php?id=53455
#產前產後健康問題
#初生BB成長問題
#關注TDM《新手爸媽》
子宮下垂 原因 在 【导致子宫下垂的原因】 | 很多人女性朋友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很多人女性朋友问,弹跳床是否会导致 子宫下垂 ? 导致 子宫下垂 的真正 原因 , 请听听邱正宏医师讲讲看. 可以订阅邱正宏医师的Youtube学习更多健康知识. ... <看更多>
子宮下垂 原因 在 認識子宮脫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子宮脫垂# 子宮下垂 #凱格爾運動#子宮托子宮是女性最親密的好朋友,能保護媽媽不受細菌的感染,在寶寶生產之前,提供給寶寶溫暖的安全保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