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69:與孩子朝夕相處,是精進「正向教養」的好時機 (暘斌)
去年育嬰假結束,回去上班後,我有時會被芳瑜虧不夠了解孩子的成長階段,育兒知識也沒進展。孩子和爸爸漸行漸遠,大小事都想找媽媽,只有想玩才找爸爸。
說來無奈,尤其是2020的下半年,每天回家都快力竭,只想趕快把時間快轉到八點半,期待雙寶入睡後,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偏偏孩子又不是機器,偶爾會有情緒不佳、身體不適,或是各種不配合的時候,我就會更急躁,但一急反而事情更糟,往往需要芳瑜出手善後。
仔細想想,「忙、累、急」三者,真的是「正向教養」的大敵,尤其是下班後,常常已經身心俱疲,不免以為用最直觀的方式帶孩子最省力。然而,真的有省到力嗎?
那陣子,芳瑜會等我回家才煮飯,由我陪孩子們玩。有時候Evonne忽然心情不好,開始大哭、尖叫,甚至丟東西,而老爸我只會不停逗弄,一下拿貼紙、一下拿玩具、一下扮鬼臉,使出渾身解數來轉移注意力,想要化解危機。
這些招式,對於嬰兒時期的她還管用,稍微懂事後,被我這樣一刺激(因為我採取了「薩提爾」所謂的應對姿態之一➡️「打岔」),Evonne往往會更生氣、崩潰,想要衝去廚房找媽媽告狀!
有時我被逼到無計可施,情緒不免也來了,就放任她大哭不管,而芳瑜邊炒菜邊聽到女兒在咆哮,只好又趕來幫忙。(不過她自言已經常常忍住不介入,「停頓」,讓我和孩子自己磨合😂)
類似的NG處理方式,到了今年初我成功調整生活節奏後,已大幅好轉,但還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芳瑜的腦袋比我好,學以致用的能力較強。因此,書上的知識較經她轉化後,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而這方面的育兒功力,我始終沒有什麼長進。
五月中以來,疫情忽然加劇,大家都要宅在家裡,24小時和孩子處在同一個屋簷下。
這既是危機,也是我精進育兒能力的轉機。利用這兩週的空檔,我終於將《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仔細研讀完畢。這本書,我讀得最慢,但成長也最多。
結論先行,我打從心底認同「正向教養」,也願意在此書的基礎上,透過生活事件的磨練和持續的閱讀來增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育兒功力。
實施「正向教養」,我歸納出三大重點與收穫:
1️⃣「#溫和且堅定的對待孩子」
當我們堅持這樣做,孩子會在穩定的環境中顯得越來越自律而自信。更重要的是,身為父母的我們,「育兒的幸福感」會大大提升。
2️⃣「#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 #就表示他渴望被愛。」
這部分和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是相通的。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看見冰山的底層,連結孩子的渴望,就是一次次增強孩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的價值感。
3️⃣「#失敗就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不論是孩子的行為失誤,或者父母的情緒失控,大家都無需太自責,因為沒有人想要搞砸一切。當我們具備「終身成長的心態」,每一次失敗,都可視為我們變得更好的養分。
簡.尼爾森的《正向教養》、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及樊登的《陪孩子終身成長》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應該依照「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來待人處事,而不是依照「自己的心情」來面對世界。準此大方向視之,「自我成長」、「育兒之道」、「關係經營」也都是一樣的道理。
讀完《正向教養》的這幾天來,我發現自己對孩子格外有耐心,也特別聽得懂他們真正想表達什麼、需要什麼。
當Evonne又突然崩潰大哭,最近我會先把她抱起來,一邊拍拍、一邊小聲地問:「姊姊,怎麼啦?」絕大部分的時候,Evonne都會抽抽噎噎地說,因為某件事她一直做不好,所以她很生氣(或難過)。
當我釐清原來是「挫折感」讓她的壞情緒無法排遣,就可以直指核心的問她:「妳想要自己再挑戰一次嗎?還是想要把拔跟妳一起試試看?」因為情緒被正確的理解了,不論最後她選了哪一個,往往都會破涕為笑,而我們的存款帳戶又有了一筆進帳。
自從我也較能掌握「正向教養」的訣竅後,我們一家人的相處越來越有默契。
雙寶足不出戶已經整整半個月,以他們之前天天出門玩的生活習慣,至今也從未鬧過革命。甚至當芳瑜偶爾心煩意亂的時候,我也能適時挺身而出,裝man地說:「我來陪他們,妳去休息吧!」
我想,這次我真的稍有進步了吧!
#2y9m
—————
🔸延伸閱讀🔸
📌親子教育的三根支柱 (暘斌)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93548255520790/?d=n
📌一致性──最理想的應對姿態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05911554284459/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3054520570163/?extid=0&d=n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 facebook-like 的評價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廿四孝父母- 24parent.com 的評價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大哭大鬧,爸媽千萬別這樣做(貼心字幕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面對孩子大哭大鬧時,別只是叫他別哭,要先同理需求再處理情緒 的評價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哭鬧怎麼辦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媽媽經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哭鬧怎麼辦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媽媽經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如何養育不哭鬧的小孩--分享在美國養孩子的媽媽經驗)2020註解 的評價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我失去寶寶時,我不僅想要跟其他女人一樣有小孩,而是希望她們也失去寶寶。
.
我在懷孕二十三週時失去第一個寶寶,那個十月正值美好的深秋、冬日即將到來。為了紀念我父親的父親,我把那個寶寶取名為傑克,他是我做了六個月不孕症治療的結果。
.
接下來的夏天,我自然懷孕了,不過在美好的秋季結束、冬日來臨前,我又在十七週時流產,而這次取名為亨利,是為了紀念我母親的父親。那天我照例去醫生那兒做超音波,但觀測不到寶寶心跳。我轉過頭,看到沒了生命的胎兒在我體內漂浮,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幕。
.
接連失去寶寶後,我已經不太會去羨慕我認識和遇到的孕婦。
.
「羨慕」在我眼裡是小意思,它只不過代表你想要得到某個他人擁有的東西。誰不會偶爾羨慕別人?不,我是嫉妒,嫉妒就不一樣了──你不希望別人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
「經歷過失去後,人生變得一切都不對勁。」你能夠體會為什麼詩人奧登(W. H. Auden)在愛人死後,會哀求世界將所有時鐘停下來並切斷電話線。你了解到控制是一種錯覺,而那個錯覺已經永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恐懼。如果這件事可能發生,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如果它發生了,任何事都會發生。奧登寫道:「因為世間已再無美好。」
.
更雪上加霜的是,我住的布朗史東布魯克林社區以文青父母出名,陪產員滿街跑,隨處可見產前產後皮拉提斯中心、母嬰親善酒吧與迷你紳士帽。失去亨利不久後的某個早晨,我在自家大樓與心愛咖啡店之間的五個街區看見了三名孕婦,當我步履蹣跚地要進入室內時又看見另一個。世上的好人有所不知,我是個死亡天使。我想要偷偷地走到他們跟前,恨恨地說:「別太得意。你的寶寶可能會死!你的寶寶可能會死!」
.
我引以為恥,因為我骨子裡十分清楚沒有人會邪惡到詛咒她的鄰居跟自己一樣不幸。在不被嫉妒心蒙蔽時,我其實是會用心地替朋友挑選適合的生日禮物,貼心地不去打斷別人,為了安慰含淚的同事而取消會議。所以失去寶寶後的種種情緒,讓我感到陌生、害怕又孤獨。
.
我甚至不敢跟母親透露那股深層的惡意,但她知道我的狀況很糟。她不只一次建議我參加互助團體。我總是抗拒──誰想要加入這種俱樂部啊?然而這次絕望勝過了否定。
.
連續八週的星期二晚上,我們與其他三對夫妻在主辦單位非營利組織的簡樸會議室聚會。熱心的輔導員會在前方的白板描繪出哀慟的幾個階段,他們本身也是這個團體的產物。旁邊有一個推車,放了有關不孕、流產與死產的少數藏書。房間實在很狹小,我們得歪著身體、低聲說好幾次「不好意思」才能來到桌邊。大家會輪流帶零食,分享各自慘痛的故事。每個人都踴躍舉手、禮讓發言,並經常反思什麼是真正的同理心。
.
在那裡我學到事之一:如果你用「至少」的心態或字眼去回應別人的苦難,等於是在貶低對方的感受,可能因為他們的痛苦讓你焦慮。至少你沒生出一個死胎,至少你不必養一個特殊兒。這不叫同理心。
.
我跟丈夫都很喜歡並佩服這個互助團體的成員,超越了同病相憐的情誼。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與其中一名女子特別投緣,某個晚上,在她和我們的老公們走路去搭地鐵的途中,我忍不住跟她私下交談。我給了她一張名片,說了可以隨時打給我;我提議約個時間喝咖啡。我對自己的積極程度有點困惑,卻樂見嫉妒之外的改變。對另一個人產生興趣──多新奇呀!──能減輕我的痛苦。我覺得自己仁慈、大方又溫暖,就像灰姑娘的神仙教母。
.
直到她懷上孩子,我又變回邪惡的後母。難怪凱特布蘭琪在《仙履奇緣》(Cinderella)飾演的後母,會穿那麼多種綠色系的陰森戲服,並強調痛恨自己的繼女,因為她很好。我的慷慨大方已經消失殆盡。
.
請別誤會我,我並沒有對她做出什麼殘酷的事,我只是什麼也沒做。我沒有打電話給她,或暗示她應該打給我;我們沒有出去喝咖啡。過了兩年,我對她的生活一無所知。
.
這特別令人難過,因為隨著時間過去,我終於比較釋懷了。雖然一打開臉書就看到新生兒的照片還是會心如刀割,而現在我把悲傷的焦點從那個寶寶的存在,轉移到自己寶寶的不存在。我可以更快地從那些觸發點恢復過來,達到一個底線,再次去感受日常生活以及他人的幸福快樂。不過,我的朋友變少了。在互助團體認識的那名女子不是我過去這幾年唯一沒交成或失去的朋友,我想念他們。有時,我告訴自己該回去找他們了,或許他們能夠了解,但我的猶豫被羞愧蓋了過去。
.
嫉妒是一場焦土戰,留下一片不毛之地。
.
--
.
——遇見失落,你可以這樣做——
.
喪親會讓你的社交圈搞得一團亂,但是挺你的大有人在,用以下方法找到他們。
.
🟧建議1:明確告知你需要什麼──以及不需要什麼。
.
「你可以過來跟我一起靜靜地看難看的電視節目嗎?」在理想的世界中,好友會隨時知道你的需求;然而實際上,他們可能真的毫無頭緒。發出訊息,幫他們一把,讓他們可以為你做點什麼。
.
🟧建議2:發起新活動(會有人來的)。
.
設計簡單的橫式邀請函樣式邀請函
對象:你
活動內容:披薩、酒、毫不留情的直白
時間:星期一晚上七點半
地點:我家
原因:男友死了
.
敬請回覆
.
有時你必須先付出。為其他有類似喪親經驗的人發起每月一次的晚餐聚會、跑步團體或節日交換禮物派對。如果你還沒有認識這些人,可以擴大邀請,他們會出現的。
.
🟧建議3:抱著一顆開放的心支持在網路上與現實中冒出來的同類人。
.
設計簡單的社群網站樣式,類似臉書。
.
貼文
Andy下午2:15 有人有過這種經驗嗎?
Judy下午2:16 當然有!我私訊你。
.
相同境遇的人可能來自支持團體、臉書、朋友的朋友,或甚至雞尾酒派對上一場偶然的對話。
.
🟧建議4:放過不出現的人一馬。
.
「沒有寫卡片、沒有打電話、沒有傳簡訊,什麼都沒有!我以為我們是朋友。」有些人可能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但在將友情一筆勾銷之前先好好想一想。當最痛的時刻過去後,你還是可以隨時分享感受。
.
🔺不建議1:放棄那些雖然出現但幫不上忙的朋友。
.
「事實上,我不需要你問我好不好;我只需要你傾聽。」就算是愛你的人,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也會說出蠢話。你可以客氣地指正他們,別太過苛責。他們可能很努力地嘗試了,並且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
.
🔺不建議2:害怕說出實情。
.
「今天⋯⋯其實糟透了,是我女兒的四歲冥誕。」會有人對你的哀慟感到不自在,也會有人能夠妥善面對、傾聽和透過痛苦與你產生連結,畢竟只要是人都會有痛苦。雖然不是每次都管用,但隨著時間過去,你會越來越看得出來可以跟哪些人分享。
.
--
.
本文節錄自《#練習放手:致失去摯愛的人 你不需要忍住悲傷,與失落中的自己對話》,作者蕾貝卡‧索佛(Rebecca Soffer)與嘉貝麗‧柏克納(Gabrielle Birkner)創辦了《 Modern Loss 》這個網站 ( https://modernloss.com ) ,鼓勵傷痛者暢所欲言,無論多久,都有人陪伴。
.
這次與大家分享的這一篇,是海倫切莉克芙(Helen Chernikoff)於2018年在網站上分享的「不毛之地」(The Barren Field)。
.
本書集結40多位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以獨特且幽默的口吻,又哭又笑地分享他們內心無法癒合的傷口,涉及的主題廣泛,祕密、收養、遺產、同性婚姻、身分認同等,但他們找到了與傷口共存、共榮的方式,繼續生活。幫助擁有類似經驗的你我,放肆大笑、崩潰大哭、整頓悲傷、獲得認同。
.
死亡與哀慟是人生的必經課題,
勇敢傾訴,並慢慢走出來。
.
不代表你選擇遺忘、或礙於他人眼光,
而是繼續生活。
.
重新定義哀悼
讓你面對喪親之痛時,不再無言以對。
.
--
.
📖翻翻本書:https://tinyurl.com/cl2ngx2q
🎵聽聽蘇心理師的導讀:https://youtu.be/0ifxinaTUTw
🏠本書由 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發行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唯一能教你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別忘了他們可是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也該是你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
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取自《人初千日育兒全書》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欣賞鄭老師的地方,就是她不吝於分享個人辛苦的經驗。即使是「專家」,從理論的清晰原則,走向複雜多變的實務,依然可能手忙腳亂。所有我們之前學習的訊息,要全部打掉重練都有可能。
鄭老師強調的重點,是專注在自己跟寶寶身上,讓寶寶成為我們的老師。觀察、傾聽,是關係中的基本動作,可是腦中念頭紛雜的我們,常常靜不下來,沒辦法好好跟對方在一起,甚至沒辦法好好跟自己在一起。
像直播時,鄭老師提到的好好的吃、好好的睡、好好運動、好好按摩,我們自己就不見得做得到,更何況要對對方進行—不管對方是寶寶還是伴侶。在最基本的地方都照顧不好自己與對方,這時談愛就像天方夜譚!
「情緒和行為雖然彼此相關,卻應該分開來檢視,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卻會因為所處情境而有『適當』和『不適當』之分。」
我特別節錄了一段重要摘文,放在一起討論。我是期待媽媽明白,在照顧孩子的時候,內在有各種情緒糾結交雜,這沒有對錯。講白一點,不是當了媽媽,內心討厭孩子就是不應該。
整理好我們的情緒,再重新選擇適合情境的行為表現出來即可。感覺不好,不代表我們很糟糕!
祝願您,能常常告訴自己,我們可以傷心委屈,我們會陪著與愛著自己!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47864985784195/
……………………………………………………………..
母職角色從來不容易
【文/ 鄭宜珉】
我出生成長於一個平凡但穩定的家庭,在那個女性永遠以家庭為重的年代,我有個偉大的母親,在父親工作和收入穩定時,她扮演擔負全部家庭照顧責任的家庭主婦,讓我的家天天都有溫暖的飯菜香;然而,在父親工作遇到瓶頸時,母親又無縫接軌地成為職業婦女來分擔家計,讓我們在成長階段雖沒有富裕可言,但也不致於成為「高風險」家庭。
當時,社會上還沒有所謂「保母制度」存在,不過或許是我母親典型且具傳統婦女美德的母職角色模範,在育兒方面的成果廣受親友肯定,記憶中母親也接續為不少家庭擔任照顧嬰幼兒的角色,讓我在成長過程裡從沒缺乏過和嬰幼兒相處的經驗。我也一直認為自己是非常喜愛孩子、樂於和他們相處,學生時代更曾在多間幼兒園與幼教機構打工,在「母職工作」上的實務職前訓練資歷還算完整且豐富。就讀研究所時,我的主修就是教育,並專攻幼兒教育,更對當時才開始萌芽的嬰幼兒研究興趣深厚。我就讀的研究所美國密西根大學,不但是名列前茅的世界名校,教育學系更是首屈一指。這樣完整的學歷也讓我一度以為自己在擔任母親角色上絕不會有問題。
就在這樣自以為準備十足、萬分期待的心情下,我第一次成為人初千日母親。我以為一切應該理所當然的美好,但整個孕期竟只有「吐」一個字可以敘述;最戲劇化的一次經驗是在大雪紛飛的芝加哥道路上,我不得不停下車,在來不及套上外套的窘境下,頂著零下低溫,穿著短袖衝下車,吐了一雪地後,在天寒地凍中崩潰痛哭。
當時的我已經懷孕七個半月,仍孕吐不止,所以那些看著可愛寶寶照片、滿心歡喜的想像寶寶樣子的孕期經驗,真的只是非常偶爾才會出現的情節。
雖然很幸運的,我的第一個兒子是個還算好帶養的寶寶,不過也是「後見之明」,因為如果沒有比較過第二個寶寶,永遠不會知道心中那把尺究竟該放在哪裡。在我第一次成為媽媽時,你大概可以想像我為他繪製了多少教養藍圖,畢竟我是個「專家」,不是嗎?但可惜他不是非常買單我的專家意見,畢竟那些學歷和經歷他都看不懂,我過去在學業和工作上早就習慣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模式,在他身上也不盡管用。如果不想為難他、為難自己、也為難另一半,我就得把一切砍掉重練,只能從他身上扎實地從頭學起。於是他成為我母職修煉場上最佳的親密夥伴和靈魂伴侶,衷心感謝有他,我的母職之路才沒有因此崩解,更有勇氣在十年之後迎來第二個寶貝。
相對於哥哥,我的第二個兒子就來得有些驚喜了。那不算是一次計畫性懷孕。當時,我也已經不是可以好整以暇、專心感受生命美好奇蹟的研究生了。我的工作生涯正如火如荼開展,和大部分職場女性一樣,一天可以分配的二十四小時中,除了不得不用來睡覺的時間外,沒有多餘時間可以使用了。不過這次孕期就相對地幸運且順利許多,除了一般想像得到的不適外,沒什麼在孕期英勇事蹟比賽中可拿來說嘴的內容。所以即使忙碌,我還是很努力地額外撥出不少時間,幫自己營造許多二寶媽心理建設,包含幫已經期待很久的大兒子做了很多當哥哥的心理準備。當時的我更有種準備十足、「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外加上我十年的母職實戰經驗,和已從事人初千日工作七年之久,我的從容感和準備度比起十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生命的安排往往比你更有創意,我的小兒子是嚴重過敏伴隨高需求的寶寶,常用的「磨娘精」一詞已不足以形容他在寶寶時期為整個家庭帶來的挑戰。因為嚴重過敏,他幾乎完全無法擁有正常的睡眠品質;睡眠嚴重剝奪也影響他的情緒,處在很容易隨時崩潰的狀態,當然也因此嚴重影響他的學習。這些難以預期的挑戰,完全打破了我自認已經為他量身訂做且「極盡所能保有彈性」的教養藍圖。和哥哥的雪地孕吐比較起來,弟弟應該可以輕易奪得戲劇化比賽冠軍。因為在弟弟大約四足歲之前,不分日夜,睡覺時一定要有成人抱在懷裡,才能勉強擁有還算正常的睡眠品質,不會因為搔癢驚醒,抓得滿身血痕後陷入無法停止的哭鬧。感謝當時我的母親和先生,和我一起度過那段艱難時光。我們把夜晚分成三個班次,晚睡的先生負責上半夜抱著他睡,我負責中間醒來輪班抱他,早起的外婆則負責清晨那一班,直到他的過敏狀況在四足歲漸漸好轉,可以有能力自己入睡為止,才停止了這三班制的抱睡工作。
即使如此,我仍很確定,我自己的人初千日故事絕不是最戲劇化的那一個。如果開放讀者投書,我定然可以收到包含你的故事在內,各種難以計數的起伏劇情。你或許會認為,我之所以能安然度過這些無比艱難的生命危機,是因為我擁有一個還算漂亮的教養專家學經歷,而沒有相同學經歷的你,就需要我的或其他和我一樣的專家所提供的救贖。不過我想告訴你,在這過程中,當然過去的學習有幫上一點忙,但在所有該感謝的人事物之上,我最感謝的專業學習就來自這兩個生命的禮物—我的兩個孩子。他們是我在教養這件事碰上的唯二真正專家與導師,只要虛心向他們學習,任何人在教養上都可以得到舉足進步與巨大突破。
喔!別誤會,你不需要來我家拜訪他們,因為你的專家就在你家,要能在教養上建立起前面所說的人初千日父母四大智能,唯一能教你的人只有你的孩子。而你向他們虛心學習的方式就是透過「愛」,透過回應他們毫無保留、無條件的愛。別忘了他們可是打從受胎那一刻起就瘋狂愛上你,也該是你回報他們同等愛意的時候了。而這裡的愛(LOVE)有些特別方法,你得傾聽(Listen)他們、觀察(Observe)他們、珍視(Value)他們,以及賦權(Empower)他們,才能湊成真正的愛,而不是控制的愛。
…………
^分開看待情緒與行為^
情緒和行為雖然彼此相關,卻應該分開來檢視,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但行為卻會因為所處情境而有「適當」和「不適當」之分。
即使是成人,也需要把情緒與行為分開處理。例如,如果你因為不能購買某個名牌包而感到失望,這種情緒是正常而中性的,應該獲得同理;但如果你因此而去盜刷別人的信用卡,這種行為就是「不適當」的。所有的行為,特別是成人的表現,無論背後的情緒是什麼,都要能放在「社會」這個大架構來檢視。
再舉一個典型的寶寶案例:有個一歲半的幼兒跟著媽媽到超市,看到一包糖果吵著要買,被媽媽拒絕後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打滾。請問在此情境中,有哪些是情緒?哪些是行為?包含了哪些人的情緒和哪些人的行為?
案例中的寶寶很明顯地因為提出的要求沒被滿足,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包含失望、憤怒、傷心等,於是用哭鬧、在地上打滾這些行為來表達原始情緒。這時成人的角色就很重要,請記得成人在此時也有情緒和行為兩個面向需要探討,在面對孩子表現出的行為時,成人也會有情緒,可能包含憤怒、焦慮、困窘等,而在這些情緒感受下,每個成人則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有些人會強力拉走孩子、當場動手處罰孩子,或是立刻買東西給孩子,或是在現場說理,試圖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對的……。
孩子和成人雙方的情緒和行為會相互牽動。此時只有中腦成熟、而大腦還沒發展完全的孩子,在大量負面情緒淹沒之下,成人要先溫暖包容地同理他們的情緒。比較妥當的處理方式,像是成人可以先進行幾次深呼吸,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在意圍觀者,要先關照自己的內在情緒,等自己平靜後,蹲低身體,用比較低沉、平穩、緩慢的音調,有節奏地輕拍寶寶身體,提供寶寶如在子宮中聆聽媽媽心音的經驗,重複用具體的情緒字眼,幫助寶寶也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此時寶寶不成熟的大腦需要你這樣滋養。你可以說:「寶貝,我看到你在哭,你看起來很傷心、很失望。我知道你的感覺,你可以傷心和失望,我會愛著你和陪伴你。」雖然這時往往會發現寶寶不但沒有停止哭泣,反而可能哭得更大聲,不過此時的哭常會轉成一種抒發性質的哭泣,這時成人只需持續陪伴,直到寶寶哭聲轉成比較接近抽咽聲,甚至主動尋求你的抱抱,此時就可以溫暖地抱抱孩子,牽起孩子的手離開現場。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成人沒有先關照自己的情緒,並把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分開處理,只是因為不適當的行為發生就立刻處罰孩子,孩子可能會一直處在失落狀況下,即使表面上的行為處理了,但在成長過程中,當碰到更多人生困境時,當年的情緒沒被滿足的孩子,就會帶著傷成為大人,並不時出來主宰人生。相對的,成人若一味滿足孩子,孩子也將失去在人初千日發展關鍵期學習的契機,無法意識到人生並不能永遠「跟著感覺走」。作為群居動物的一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的行為永遠會放在社會架構上來檢視是否適當,被一味滿足而長大的孩子,很容易行為失控,進而產生人際問題或是社會適應困難。
.
以上文字取自
人初千日育兒全書:決定孩子一輩子生命品質的1000天
https://bit.ly/05100130-B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Nuturer【人初千日】寶寶專家平台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廿四孝父母- 24parent.com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孩子可能會以為自己哭是正確解决事情的做法,會越哭越利害,時間越來越長。為了得到父母的注意力可能會做成常哭的習慣。父母不在時,又會怎樣?不會令孩子confused嗎? ... <看更多>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大哭大鬧,爸媽千萬別這樣做(貼心字幕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大哭 大鬧,這樣教,反而更哭更鬧!!! ❌1、好丟臉!大家都在看你❌2、閉嘴!不准哭❌3、就看你要哭多久❌4、就算用哭的也不會給你❌5、你不是 ... ... <看更多>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在 孩子大哭時,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 facebook-like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大哭時 ,父母做一件事最管用 · 1、先檢查孩子身體方面是否受到損傷,或環境是否有危險。 · 2、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給以忠告。 · 3、靠近孩子,輕輕地摟住他,讓你們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