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湖北有一位小男孩因為偷了十塊錢,被他的父親送進警局。
這是男孩第二次進行偷竊,第一次已經被懲罰了,男孩卻再犯,所以他的父親將男孩送進警局。最後警察和男童擊掌約定不再偷竊,讓這件事落幕,但這也引起網路上許多討論。
有人說:「這只是用威嚇的方式強制孩子改變外在行為」、「不是每個錯誤都要當成嫌犯對待」、「家長有問過原因了嗎」?
也有人說:「今天偷10元,以後不只10元,這是操守品行問題」、「這是教育好他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需要震撼教育,那就讓他印象深刻」。
身為一個律師:
【法律是道德的底限,偷錢就是違法,不論錢多錢少。】
身為律師,用刑事程序處理犯罪行為是再合理不過的事,但看到有不少人把正常訴訟程序說成是一種「恐嚇」,這我完全不能認同。
常聽見有人在吵架的時候會跟對方嗆聲說:「我要告你哦!」,對方就會回嗆說「你怎麼可以威脅要告我?那我要告你恐嚇!」
法治國家的規則是:遇到雙方解決不了的紛爭,「告」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解決方法,雙方都認為自己才對的,就由公正第三方的法院來決定誰是對的。
但在華人老舊觀念中,好像去法院是很倒楣、很晦氣的事情,去完法院非得跨火爐、吃個豬腳麵線才行,事實上,法院是解決紛爭、伸張正義的場所,所以「把小孩送去給警察是一種恐嚇」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當有犯罪行為發生時,走法律程序不該遭到批評。
(不過在台灣,我們針對未成年人有少年事件處理法這類特殊的訴訟程序。)
身為一個爸爸 :
【法律程序能成為育兒手段嗎?】
當孩子發生偷竊的行為,對父母來說當然是很大的衝擊,但如果我是那位父親,我會更重視孩子行為的成因是什麼,並試著處理、解決。
想引起大人的注意?那我是否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
需要錢去買想要的東西?是否該檢視孩子的金錢運用狀況。
單純想要叛逆,挑戰大人?那我是否要花費更多的心思來跟孩子溝通。
懲罰不見得可以改變一個人,新聞中的孩子就曾經被懲罰過,仍進行第二次偷竊。因此,了解孩子的行為成因,從根本解決問題會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育兒之道很難,一起來分享,如果是你,你會送偷竊的孩子去警局嗎?
#奶爸律師
#陳又新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
「孩子行為」的推薦目錄:
孩子行為 在 三寶媽Claire育兒札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有時候我也不小心犯了情緒化管教】
最近有一位網友媽媽來信
和我聊到關於「#威脅」、「#恐嚇」這個話題
有時候我也會不小心脫口而出:
「你再這樣下次不帶你來囉!」
「你再不聽話,我就要走了!」
因為有感而發,就寫下這篇文✍🏻
有時候我們並非存心要嚇孩子
但以上這類威脅的言語
似乎也在無意間對孩子說過⋯
當孩子吵鬧、無理取鬧、歡個不停
在無計可施 加上 眾人的關注之下
的確會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來嚇唬小孩
試圖讓他們 #順從父母、#乖乖聽話
「再不睡覺,虎姑婆就要來抓你囉」
以前,當妃莉姊姊晚上不睡覺的時候
我就用這種方式嚇他,因為只要我講完這句話
他會馬上趴在枕頭上,用棉被裹住自己的身體
然後很快就睡著了,不得不說這招真是好用
一開始覺得孩子真是天真可愛
但幾個月後我卻發現
「虎姑婆」不只是可怕的代名詞
似乎已經是孩子 #心理的創傷
因為她開始會在半夜做惡夢
睡前哭泣、情緒不穩定
我們這也才驚覺事態嚴重
🔸恐嚇、威脅的話語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
▪️對「愛」的誤解
年幼時,若是經常受到長輩言語的威脅,孩子容易長期處於驚恐、驚嚇、不安的環境中,如果我不聽大人的話就是不乖,就會被抓走…等等,形成一種「#愛」=「#順從」的想法,如果未來孩子與我們的意見不同時,很容易就會導向為「我不聽話,所以爸媽不愛我」的誤解。
▪️情緒不穩定
因為對「愛」產生了誤會,年幼的孩子尚未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取而代之會出現一些反抗、哭鬧等 #負面行為,大人會覺得這個小孩越來越難教,其實回過頭來看看平常的相處以及對話情形,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親子間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當孩子漸漸長大,知道即使不乖也不會被警察抓走、世界上根本沒有虎姑婆,那麼 #大人的威信不復存在,親子之間的信任感也會出現裂縫,所以威脅恐嚇的話語,並不是教養的長久之計!
🔸比恐嚇更有效的教養方法
▪️接納孩子的天生氣質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天生的氣質,有的孩子活潑、外向、適應力佳、專注力高,而有些則容易害羞、對人事物比較敏感、較容易分心,不管是怎樣的個性,都有其優缺點,每個孩子也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親要學著 #欣賞這些優缺點,並試著 #接納 他們的 #獨特性格!
▪️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叛逆行為的背後,總有個原因,或許是孩子不懂表達,也或許是我們沒機會給孩子表達,當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脾氣等負面行為,依照我們平常對孩子的了解,判斷背後 #真正的原因。
接納孩子的情緒,給予足夠的安全感,抱抱他、跟他說說話,這些肢體語言,都能給予孩子溫暖,幫助親子之間找出癥結點!
▪️教孩子分辨對錯
所謂的 #言傳身教,年幼的孩子雖然聽不懂,卻能感受到父母親的行為與情感表達,所以不管孩子是否能理解,都要讓他明白正確的做法,讓他知道其中的道理,總比一味的告訴他甚麼才是對的,更能讓孩子信服!
許多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威脅恐嚇的言語,在短時間內確實能奏效,但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恐怕會造成更多親子之間的衝突!
🔸不做情緒化的父母親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甩開情緒化的教養方式,不將辱罵、威脅的言辭隨意脫口而出。
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隨之產生的自卑感、自尊心低落…等,這可是會伴隨著他們一輩子的!
有時候將自己的孩子當作是別人家的孩子,#有話好好說、#耐心溝通,或許更能夠拿捏那種恰到好處的親子經營模式哦!
圖片拍攝自 #我最愛的後陽台
孩子行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中秋來抽書*2 ]傑瑞的冷靜太空
#挑戰你崩潰急凍的極致 #快來跟風
#圖片超應景的 #和孩子鬥牛的時候你有自己的冷靜太空嗎
#中秋節快樂啊 #在家創造一個和情緒保持距離的平行時空
每一次,在帶家長效能工作坊的時候,
我都覺得父母內心榨不出一個冷靜太空,
實在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
#當父母照顧不了自己內心的哭聲 #就很難聽見孩子的哭泣
經濟壓力、教養困難、孩子出包、不出包光是吃喝拉撒睡
孩子還沒學會的馴化,在家就是各種「獸」行出沒,
在家還好,如果出去和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壓力就更大~
在講親職教養、弱勢家庭、離異家庭的父母課程,
我認為,#幫助父母心理撐出空間 的先決要件就是,
#聽懂父母被孩子行為引發的獸性,父母也是人,
拆掉「父/母」這個角色,我們是再平凡不過的人!
#父母也是需要被照顧的。
在這本傑瑞的冷靜太空中,在傑瑞情緒暴躁時,
母親給予的非語言和行動是什麼?
邀請你也觀察他的媽媽做了什麼?
也邀請你一起做出自己的「冷靜太空」
我們家也有自己的冷靜區,
在孩子情緒上來時,我們爭論不下的時候,
她會哭著跟我說
「媽咪,怎麼辦好難過,我忍不住,就是好想哭,好沮喪」
我說「怎麼辦,妳希望 #媽咪現在要怎麼幫助你?」
她會主動說「#我要去冷靜區,平靜一下」
「媽咪,妳也去看書,等下我去找妳」
其實,我們兩個的冷靜區就在旁邊
(老實說這是她設計的,因為她想在此時還想看到我陪在她旁邊)
鼓勵你,
#年紀再小都可以
即便是兩歲多的孩子,都可以慢慢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共存,
在她的冷靜太空裡面,有幫助他慢慢感受情緒和反思的物件,
第二、#孩子時時都期待修復
即便有時候我就是要求她的人,
她還是希望父母陪在身邊和她一起冷靜,
第三、#各年齡層都不遲!
每個人值得擁有自己的冷靜太空,在那裡面照顧好自己,再出發,幾歲都來得及!我們都值得好好擁抱自己的冷靜空間,不是反省和反悔,而是充分愛戴自己!
「傑瑞的冷靜太空」
就是其中一個媒介,幫助妳們創造一個親子冷靜的「#第三空間」,一起創造自己的冷靜區域。中秋節除了吃元旦、月餅、相聚,我們一起抽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書活動規則,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一起來創作自己的冷靜太空」或「愛自己一起來」或「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冷靜太空」+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9/19(日)15:00-9/21(二)12:00~~
9/21(二)將公告幸運得主兩名喔!#遠流出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如留言一):
孩子行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介紹
訪問作者:吳娟瑜
內容簡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錯!56%父母自認是會傷害孩子的「毒親」(toxic parents)!
虐待孩子、口出惡言、過度控制、情緒勒索、
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套在孩子身上……
這些父母的有毒教養96%是受到潛意識影響
去除源於個人創傷、承自原生家庭/家族的負面信念,
拒絕周遭、社會、媒體流傳的錯誤認知與價值觀,
不再受潛意識操控,親子才有良性互動!
◎每個失常的孩子,背後都有受創的大人
頂嘴、疏離、憂鬱、易怒、依賴、拒學、沉迷電玩……當孩子行為脫序時,父母應先檢討自己是否常對孩子有憤怒、自責、推卸、漠視、嚴厲等表現。一個人講出的話語、表達的想法、臉上流露的神情,往往跟深藏在潛意識裡的信念有關,父母若有以上負面情緒,代表潛意識裡帶有許多恐懼,並經由教養將恐懼不斷複製給孩子。想要改善親子關係,渴盼家人良性溝通,首要之務便是增進對潛意識的了解。
◎應快快「拋棄繼承」的情緒負債──家庭潛意識恐懼
我們很容易複製原生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教養模式,父母因上一代教養不當而有的陰影,時常會再成為子女的夢魘,像是重男輕女或家庭暴力等。父子和母女之間也常有特殊的情結,比方說,「兒子不成材」是很多男人共有的潛意識恐懼,對兒子總寄予重望,表現不佳就會嚴以鞭策;母女之間則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係,會搶奪居中男人(丈夫/爸爸)的愛,這通常是因為媽媽複製了自己兒時和手足的相處模式;而失婚者容易把對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帶給孩子。養兒育女時,要時時自我觀察,才能不再把從原生家庭接收到的恐懼又轉移到子女身上。
◎家族潛意識恐懼遺毒子孫,過時的祖訓就讓它失傳吧!
有些已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仍以祖訓家規、家族慣例等形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影響了後代子孫的家庭幸福和親子關係,最典型的包括:重男輕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繼承祖業等,這些觀念都已和現今潮流有所抵觸,長輩應該適度改變或尊重晚輩的選擇。做個「懂事」的長輩,懂得世事多變化,樂意理解成年兒孫的心事,多給引導,多給支持。
◎以知識破解偽科學、群體迷思,不捲入集體潛意識恐懼
有些潛意識恐懼從個人、家庭或家族中完全找不到根源,那可能就是受到周遭環境的暗示所致,包括:民族習性、社區氛圍、新聞事件、宗教信仰,關於生活上的例子有「富不過三代」、「逢九必凶」、「活越久,失智機率越高」等;屬於教養上的則有「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等,我們對這些思維習以為常,也認為理所當然,但其實是需要重新斟酌的,在陪伴子女成長時才能跳脫這些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培養出思考正面、觀念正確的孩子。
作者簡介:吳娟瑜
.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
.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超過6000場
.兩性溝通、親子教養專家,喜為人師、樂於分享
.風趣幽默又深具專業素養,備受電視、廣播、報紙等各媒體歡迎
.暢銷書作家,著有《記憶改寫,回到原本美好的自己》、《用女人的方式贏一生》、
《爸媽一句話,影響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要這麼教》等
.興趣:看電影、閱讀、寫作、跳街舞、練肌耐力等
.座右銘:做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生目標: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
.寫作目標:陪伴年輕世代父母進行自我探索,並快速選擇正確教養模式,避免毒害孩子而不自知
作者粉絲頁:吳娟瑜老師
出版社粉絲頁: 出色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HUjqJQohmc/hqdefault.jpg)
孩子行為 在 教育新紀元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親子溝通 #親子教育 #親子關係
大家好:我是葉明修老師
109年度開始的每週三,我都會上傳一支影片,一整年下來,會上傳52支影片,透過大家的分享,就可以完成夢想,幫助更多人。
我的夢想是:
做感動台灣的教育
幫助更多孩子改變
如果您願意協助我,請把影片分享出去,大家一起來推動台灣,更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幫助更多家庭。
有我們的地方就有愛❤️
邀請葉老師演講:
https://forms.gle/DnSmuX7M12kbctUH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HE-OVHLI7Q/hqdefault.jpg)
孩子行為 在 教育新紀元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親子溝通 #親子教育 #親子關係
大家好:我是葉明修老師
109年度開始的每週三,我都會上傳一支影片,一整年下來,會上傳52支影片,透過大家的分享,就可以完成夢想,幫助更多人。
我的夢想是:
做感動台灣的教育
幫助更多孩子改變
如果您願意協助我,請把影片分享出去,大家一起來推動台灣,更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幫助更多家庭。
有我們的地方就有愛❤️
邀請葉老師演講:
https://forms.gle/DnSmuX7M12kbctUH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asdlGPGKtE/hqdefault.jpg)
孩子行為 在 【節目精華】孩子有偏差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黃瑽寧醫師傳授 ...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 有偏差 行為 家長該怎麼辦⁉ 您家的小朋友也是#難養型小孩嗎⁉ 常會失控⁉ 或是有偏差的 行為 發生⁉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要來傳授家長們克服的#正確方法啦‼️ ... <看更多>
孩子行為 在 孩子出現偏差行為,大人該怎麼看待?怎麼處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晚上的直播羅寶鴻老師延續上集針對3歲到12歲 孩子 的各種偏差 行為 繼續探討 行為 背後的各種原因我們大人該如何看待、以及應對 孩子 偏差 行為 的方法。 ... <看更多>